第612节

  “有人说,公主劝皇帝收商税,是为了自己的福利。长安百业萧条,但是公主一系的生意却没有受到影响。”
  “当然没有受到影响,他们本来就有乖乖缴税,连中央水塔区的那些小摊贩,都没有忘记缴税。你想说的,应该是这些人,现在生意很好,甚至都多赚钱了吧!”
  “公主英明。”
  “少拍我马屁,你们都养成坏习惯了。在我面前,还是实在一点比较好。”
  钱汝君皱起眉头教训道。
  她可不希望学堂岛学生不顾实际,这样她就没有办法相信学堂岛学生了,何况他们想要讲难听的话,在钱汝君面前也讲不出来,而他们只能够说实话。
  钱汝君到了长安长安显得非常的平静。
  商人的地位很低,当官的老爷想对商人做什么都可以找到办法。
  在政治上是没有办法抵抗政治力量的,但是他们可以用钱去买通一些人来去除对他们会造成危害的官员。
  如果一个官员,他没有力量可以保护自身,却偏偏要找商人麻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死于乱葬岗或者死于荒郊野外。
  地位比较低的官员,或者是胥吏,除了依靠本身的力量之外,是没有别的力量可以依靠的,大部分的情况,他们跟别的官员结成团,彼此依靠,利用结成团的力量来应对商人的力量。
  不是每个商人都会买通杀手来杀官员,也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够合理的结成团,甚至他们结成团的团队,有些也是没有作用,而另外一些有作用的人,在面对商人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的凶残。
  所以看一个官吏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知道他背后有什么力量在左右。
  其实人存活的规则在每个时代都差不多,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规则几乎不存在,在大部分的地方有很多可以突破的,而且这个时代的掌握规则的人,也没有能力在每个地方出现规则,所以在城墙之外的地方,可以说就是一个江湖,如果你的死亡没有被别人发现或者是被别人发现,但是没有人会在城外找出原因。
  钱汝君改变样貌,走在街道上,她此时扮的是一个普通的长安妇女有点钱,但不是太有钱,至少在消费上面不用太节省。
  而其他的学堂岛学生,这时候有空闲在外面活动的,就被钱汝君派到其他的街道去了。
  毕竟她一个人看到的东西毕竟比较片面,她希望能够看到这个时候全面的商业状况,看这些人的反对会是长期的,或者是短期的,他们可以支撑多久。
  “掌柜的,今天卖的菜似乎比较少?这个季节菜应该是丰收,不像是冬天菜多,没有办法种。”
  钱汝君首先去的就是市场,东市西市有一个地方,专门是在卖蔬菜水果的,里面集中了非常多的摊贩,但是这个时候摊贩似乎零零落落的。有很多战友比较大面积的摊贩没有开,这些开的摊贩,似乎就是依靠开摊过日子的,不过看他们的样子,日子也几乎很不好过。
  “我们长安的菜都是从远地运过来卖的,虽然现在已经有轨道交通,可以出城到远的地方去,但是轨道交通也不便宜,这些都是成本。
  平常我们都跟大批发买进一点货,然后在摆摊卖出去,至于在东市西市的价格都是由大批发商决定的,一般自己跑进来卖的农民也不会把价格降低,除非他不想好好做生意,因为他如果价格降低,就会被其他人所排挤。他们也希望自己带来的菜能够多卖一点钱。
  我的店每天只能进一点菜,所以自然是跟这些批发商买,但是这些批发商,现在都不拿菜来卖了。
  听说一些没有办法把菜卖出去的农民,有些人拿到长安附近来卖,但是一下子太多人进来,菜也不好卖。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打低价钱。
  而且他们送过来的菜不像这些商人会管理这些菜,菜的样子都变得比较好,总之,市场都乱掉了。我们的菜反而也不好卖。”
  钱汝君啰里啰嗦的跟他们说了一些话,发现这些商人也不是好人,他们把价格提高了,以此来应付商税。
  眼前的东西不好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安城的百姓还在等着价格下降。会买菜的都是家里没菜,急需这些菜来补充。
  但是大汉的百姓很能够吃苦耐劳,即使家里没有菜,也能够把以前做的腌菜拿出来吃。这些摊位的价格提高了,人们也就不买菜了。
  但是如果长久这样子下去,人民百姓也只能够认栽,因为如果都没有菜,光吃粮食他们也吃不下去。
  已经吃习惯福气的人,再也吃不了苦。
  或者他们只能够去买一些钱家农场出产的菜。
  钱家农场的菜大部分都是直接销售到富贵人家去,就算他们知道钱家农场是钱汝君的产业,也知道钱汝君是跟皇帝提出商税的人,但是退订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都知道钱家农场的菜多吃能有够有好处,即使有少数几家退订的,发现大家没有集体行动,有一些也回来再继续订,可惜钱家农场有差别价格,老客人的价格最低有优惠,新客人的价格最高。
  据说这是因为送菜的时候,新客人必须让,送菜的额外安排路径,比较麻烦。
  不管怎么说,钱家农场就是要这么做,你如果生气那么就可以不买,对钱家农场来说,你不买也没什么关系,送到市场去卖一样,销路很好。
  但不管怎么说,钱家农场的菜比现在市场中比较贵的菜,价格还高一些,有些人干脆狠下心买钱家农场的菜。
  吃过钱家农场的菜,在经济条件允许之下,就没有办法回归普通的菜。
  而在这段时间,他们增加的新客人非常的多。
  这些商人估计也发现了这点,他们安心的想到,幸好钱家农场的规模就这么大,以前的菜就卖光光,现在的菜也是卖光光,没有影响到总量。
  他却不知道钱汝君早就已经知道会发生这个状况,身为最重要的食品生产商,她绝对不愿意百姓因此饿肚子。
  第九〇四章 粮食
  “蠢货,还以为跟你打得是大汉的商战。
  战士的战场上,没一次的战斗都会有变化,同样的敌人,再下次遇到的时候,会变得更弱,或者更为强大。
  没有变化,那是少数中的少数。
  长安是引领潮流的地方。
  平凡的时候,是人们在思索突破的前奏。
  这次的大浪,虽然是皇帝掀开的,但是对商人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变局。
  有了商税,你们撑起了朝廷的运转,才有说话的本钱。
  小商人看不到其中的好处,难道大商户也看不到?
  我只能说,大汉人太为愚蠢了。”
  钱汝君的声音虽然小,但是还是有说出口,说出口的话,自然就有人听到。
  大部分的人,只是嘲笑着钱汝君不知所谓的话。
  但还是有几个衣着乾净的人,从钱汝君身边走过,对钱汝君说道:
  “公子也是一个明眼人。但是说大汉商人蠢还是太过。朝廷政令传达下来之后,还是有两成商户表示支持,并且积极配合官方查税的官,完成税务造策。准备在规定的日子里缴纳。”
  “那是,把过错扩及到全体是我的过错。”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跟钱汝君讲话的人,看来也是有文化的人,对于他们又劝导了一个人,感到非常的欣慰。
  他们的任务,似乎实在时常里游荡,跟不同的人说话,说明他们心中的理念。
  并且说明他们的判断。
  皇帝刘恒曾经宣布,大官和学生,不得妄言,但是对于长安城的一般百姓,就算他们谈论大官或者是皇室内部的是非,他也乐呵呵的看着。
  似乎,他们可以从这些话,看出有什么势力在活动,或者民间又自发的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至于有关于他们的八卦,只要不是太过过分,不是来自于有心人的挑拨,皇帝也只会与民同乐。
  同时,对民间的流言,歌谣,他也会多所采集,用来判断民间的大势。
  但是皇帝发现,如果民间开始流传外地的是非,其实多半都是有心人的流传。
  百姓几乎很少有踏出城的机会。
  顶多跟城外的友人交流,即使得到外地的传闻,也会是陈年旧闻。
  他们也知道,所以如果是新闻之类的消息,他们就不太在意。
  如果有农作或者其他生活的改进,他们会很快模仿学习起来。
  这个时代,还没有人用智慧财产权来赚钱。
  改装过后的钱汝君,没有跟他们对谈的权力,钱汝君认错之后,他们就离开了。
  他们觉得,钱汝君改扮的男人,之后应该会对他们的话,加以思索,并且得到启发。
  钱汝君没有得到任何启发,她只知道,很多事情,在发展的时候,超乎她的想像。
  幸好,主要状态还是跟钱汝君预测的差不多。
  钱汝君学堂的学生,也发挥了极大的功用。
  在大部分的人都认真的工作的情况之下,就算少数有心贪婪的人,也会压下,免得被人举报。
  皇帝这个动作,虽然会打草惊蛇,因为没有办法全面展开。
  但是却是皇帝刘恒,清楚的认知到,现有多少人手,而铺开的动作。
  至于行政命令,皇帝并没有下达。
  他给现有的官员一次机会。如果他们能配合长安城这边的动作,在未来,他们才不会偏离权利的核心。
  皇帝认知道,除了部分的工作之外,大部分的工作,都须要专业的人来工作。
  而这些学富五车的人,不见得有足够的能力去做事。
  虽然他们比较聪明,但是他们到了工作的场合,一切还是要重新学起。
  这段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人几天就能够学会,更多人花了好几年,而很多人乾脆自己不学,让胥吏来学。
  只要他们把忠于自己的胥吏带着走,就能够保证他们任官的顺利。
  到最后,他等于是包工头,领了大部分薪水,把一些薪水给实际做事的人。
  实际做事的人要生活,所以就必须从他们办事的对象,也就是一般没有办去替自己发声的人要些钱粮。
  日日如此,他们也就认为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
  皇帝跟臣子之间不会撕破脸,他们只会打哑谜。
  如果猜对了,他们的反应可能是服从,也可能是背叛,但是当哑谜还在进行的时候,让他们的行动,就会慢了好几拍。
  皇帝很喜欢哑谜,这种制胜性的哑谜,也只有他能够做。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对反击,就没有能力了。
  打哑谜,是一个好方法。
  但是钱汝君没有这个智商和智慧,操作哑谜,所以她最喜欢直来直往,对于哑谜这类的考验,她最讨厌了。
  幸好,她有资格跟皇帝直接要答案。
  所以皇帝打哑谜的时候,就打不到钱汝君身上。
  金麦城算是对皇帝最大的支持着。
  但是商税上路之后,钱汝君给皇帝的钱,将走商税路线,就不会走私人路线给了。
  如果皇帝私人想要一些钱,可以用父女亲情来跟钱汝君要钱。
  而钱汝君给皇帝的钱,等于就是孝亲的资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