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

  然而就算是安慰剂也会有作用的,小田知道石咏是十六阿哥身边最得力的人,一拍脑袋就妙招纷至的那种,他既然如此说了,想必是真的。小太监一时精神大振,身上似乎也不怎么疼了。
  石咏抓紧机会赶紧问:“到底是什么原因,慎刑司又逼你认什么?”
  听了小田所述,石咏震惊之余,立转愤怒,“监守自盗,转卖御用之物”,这不正是睁着眼说瞎话,明着将脏水往十六阿哥身上泼么?十六阿哥辛辛苦苦,见天儿想着各种法子为内库筹钱,好让皇家不至于捉襟见肘,旁人竟用这种罪名整他,这难道不是要寒了所有真正做事之人的心?
  “究竟是哪几件东西?十六爷说得清楚,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内务府账上销去之后,才会送到宫外拍卖。这销账的手续,也是十六爷亲自办的!”
  小田费劲地摇头:“不是,不是从内务府销账的那几件。是十六爷从琉璃厂购入的那几件里,有两件,刚好与宫中失物的单子对上。”
  石咏忙问是哪两件,问下来才知道,一件是北魏的青瓷养覆莲花尊,另一件则是五代时传下的铜鎏金莲花长明灯座。这两件文物,年代相近,审美风格也相同,当是十六阿哥从琉璃厂一起打包买入,然后又在拍卖时分别卖出的。
  听小田说,这两件的名称与宫中的失物单子对得一个字都不差。石咏顿觉不好,感觉这坑是有人早早就为十六阿哥挖下了。他再想起早先关于十六阿哥那“立爱”的传言,石咏忽然觉得发生这种事儿一点儿也不奇怪。
  “你记住,以后旁人再逼问你,你别和他们硬扛,只说你一概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们会觉得你态度已经软化,不会再对你施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是切记,你一旦真的答应他们,你便是害惨了十六爷,而你自己,也命不久矣。”
  石咏叮嘱小田一句。
  他深知小田决计不能屈打成招,但是要眼睁睁看着小田这么被折磨至死,也实在是看不过去,所以赶紧教他点儿糊弄人的法子。
  “这个我省得!”小田听石咏这么说,反而更加生出希望,晓得石咏这是在教他拖延时间,这便更说明十六阿哥不久就能从宗人府出来。
  石咏“嗯”的一声,点点头,说:“回头我还会来慎刑司看你。”
  他说着起身,看看周遭没人,先迈了两步,远离小田的囚室,然后才摆出架子,大摇大摆地往外踱着步子。没走两步,有两名掌事太监和两名宫中的嬷嬷从石咏身边经过,径直往小田的囚室那里过去了。
  石咏装作无聊赖的样子,转身问一名侍立在旁的慎刑司小太监:“刚才进来的是什么人?”
  “回大人的话,”小太监从未见过石咏,但是石咏身上的官服,腰间挂着的腰牌,和那副不用正眼看人的态度,令他相信这该是个等闲见不着的大人物,“是永和宫的两位嬷嬷,并掌管内廷用度的两位掌事公公。”
  “永和宫直接过问那田公公的事儿?”石咏朝关押小田的那个方向指指,对方便答,“是,说是内务府的差错都是永和宫中管事的大宫女发现的,这不正查着么?”
  “答得好,爷赏你的!”
  石咏见四下里无人,当即抛给小太监一只荷包,这只荷包是织金所所制,看着金碧辉煌,但却是外头发卖的大路货,并无任何标记可以追查到他身上。
  “田公公那头,没事儿多看顾着点儿!”石咏望着那捧着荷包喜形于色的小太监,悠悠地说。
  那小太监机灵,一时无比狗腿地缠上来,求石咏“指点”。石咏则莫测高深地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阶下囚,明日说不定就是人上人。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若是田公公走不出这慎刑司倒也罢了,若是他能走得出去,你今日随手一点儿善意,明日旁人加倍回报也说不定。”
  说这话的时候,石咏又记起小徐,怕是十六阿哥当初自己也没想到过,偶然喝止梁九功施刑,好几年后,还能换回旁人雪中送炭似的回报。
  那小太监听懂了石咏的话,赶紧道:“听大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人放心,小人自省得怎么做。”这人很有些小聪明,自然看出石咏偏帮小田,但他反正是个局外人,按石咏说的,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又有赏赐,何乐而不为呢?
  石咏当即迈着方步走出慎刑司,知道见到外面的阳光,他才轻舒一口气,同时心里飞快地转着:要替十六阿哥洗清这无端的指责,他究竟该怎么做。
  第232章
  石咏事后也曾猜想, 这“倒打一耙”的事儿究竟是不是十四阿哥授意,指使人去做的。但是他所了解的十四阿哥, 性情热烈、喜炫耀、心里藏不住事儿, 行事颇为率性, 因此也不大会记仇。连十六阿哥都以为当初那汝窑青瓷莲花温的事儿已经翻篇了, 十四阿哥不大可能突然再翻过来,伸手去揪十六阿哥的小辫子。
  这事儿看起来是德妃命人所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可这也说不定。
  石咏并不想为十四阿哥开脱,因为这就算不是十四阿哥所为, 也与十四阿哥脱不了干系。
  给十六阿哥冠上个“监守自盗”的恶名, 补偿不了十四阿哥夫妇损失的那五万多两银子,但是却可以重重打击十六阿哥, 让这个年轻阿哥在皇上面前彻底失去圣心, 皇上就算“立爱”,也立不到十六阿哥头上。
  如今十四阿哥这条船上, 已经绑了太多人的利益, 甚至连十四阿哥自己也被紧紧地绑着, 即便想下船,也已经下不来了。有些事哪怕十四阿哥从未直接授意,也会有人“帮助”他去扫除那些所谓的“障碍”。而十六阿哥很倒霉, 就因为那“立爱”的传言, 成为了亟待扫除的“障碍”之一。
  石咏离开慎刑司之后,直接回内务府府署。他知道十二阿哥若是走马上任,会先去府署,而不是养心殿造办处等下属机构。他便直接赶到府署去候见。
  果然, 午后不久,十二阿哥就真的到了内务府,带着康熙命他“暂代”内务府总管大臣的手令。石咏虽说官阶不算最高,但毕竟身上担着营造司与造办处两处的公务,当下也与内务府其余属官一道,垂手听了十二阿哥的话。
  除了石咏以外,旁人对十二阿哥的到来都没有半点儿心理准备,听说十二阿哥将暂代内务府总管,而十六阿哥不知去向,众人一下子都异常惶惑。
  十二阿哥于是含糊其辞:“十六弟么……皇上对他另有安排,只要花个几天的工夫。”
  内务府的属官们大都以为自己懂了。以前也是这样,十六阿哥经常得去随个扈、祭个天什么的,内务府的人以为这回也是这样。
  接下来便是内务府各处的属官向十二阿哥大致交代差事,轮到石咏时,石咏向前迈上一步道:“正好,今日营造司有一处工程亟待拨领材料,需要内务府总管大人用印。卑职一直在等十六爷,差点儿以为今日用不了印了。”
  十二阿哥便道:“事不宜迟,茂行便随我来用印。正好,你也将这工程的事儿与我交代一下!”
  内务府的官印都一向由十六阿哥掌着,锁在内务府居中一间大屋的抽屉里。十二阿哥这次过来,连钥匙也一并带来,只不晓得是十六阿哥身上的那一柄,还是小田的那一串钥匙被人搜了出来。
  一时屋内只有十二阿哥与石咏两人,十二阿哥弯腰开了抽屉,取出内务府总管的印鉴,低头一看石咏送上的“公文”,当即倒抽了一口冷气。
  但是十二阿哥此人曾经经历过过重大打击,此刻虽然吃惊,却没有失态,当即抬头盯着石咏:“你都知道了?”
  石咏递至他面前的,压根儿不是什么需要用印的内务府公文,而是早先“百花深处”拍卖的那一份“名录”。
  在十二阿哥问话的同时,石咏心里也在想:“您也都知道了!”
  十二阿哥的确知道十六阿哥被羁押宗人府的事儿,也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有可能需要坐很长久,他今日过来暂代职务,却对弟弟的去向无法置评,原本就想着可能哄不了内务府所有的属官,果不其然,他一到内务府,就立即有人向他发问。
  十二阿哥沉思着,考虑他应当如何处理与弟弟昔日下属的关系。
  而石咏则在对面望着十二阿哥。
  十二阿哥前一阵子虽然经历了不小的打击,但是现在看起来气色还不错,体型也较十三阿哥等人更壮实一些,有些心宽体胖的样子。这令石咏不禁想起了关于十二阿哥的一个传言。
  十二阿哥是康熙那么多儿子当中,最为长寿的一个,除了身上有长寿基因1之外,十二阿哥自始至终没有直接参与夺嫡,可能也是令他免除无数烦心事的一个原因。
  这令石咏突然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笑话:小明的爷爷活到了一百零一岁……因为他从来不管闲事。
  果然,只听十二阿哥说:“十六弟之事,宗人府并内务府两处同时在查。我新接手暂代内务府总管之职,此前的事我不便过问,不过将此后的差事精心办了便是。”
  十二阿哥的话,简言之就是:此事与我无干。
  一开口将先撇清,石咏未免觉得这一位也太小心了。但只要一想到十二阿哥亲舅舅托合齐的际遇,十二阿哥的这份小心,似乎也能理解。
  “十二爷显是已经知道了十六爷那件事的前因后果,所以一见了这名录,不须想不须问,就先将卑职回绝了。”石咏对十二阿哥没有鄙视,只是尽力掩着心中的焦虑,努力微笑着劝说,“您这都还不知道卑职想要说什么。”
  “茂行,”十二阿哥说话时看着鞋尖,“早先治丧的时候,我就观察过,你确实做事周到、吃苦耐劳、不计付出,是个能吏。我的确盼着,你……在我手下也能大用的。”
  看来,太后丧仪时候石咏所付出的努力,可不止十六阿哥一个人看在眼里。
  “我知十六弟的事有些蹊跷,但是……我从头至尾没有参与过此事,既然与此事无关,便也无从置喙。”十二阿哥说到这里,抬起头望着石咏,想看看对方是怎么想的。
  石咏当即笑道:“十二爷,既是如此,您也应该知道我,从头至尾都参与了拍卖的事,根本是撇不清的!”
  “那你就去掺合吧!”十二阿哥淡淡地说,没啥表情,因为这事儿至始至终与他无关。
  对面石咏便笑了起来,冲十二阿哥行了个礼道:“谢十二爷!”
  他接着又说:“那么,十二爷也是答应下了,待卑职找到与十六爷一案相关的证据时,也帮着卑职将证据递上去了?”
  十二阿哥:……我,哪有,答应?
  他这人颇为诚实坦荡,但是已经有段时日不当差了,因此有些听不懂石咏的机锋,待到后来,才体会出来石咏这是步步紧逼,既然自己答应了石咏让他去搜证,石咏就进一步请求自己,请他帮忙将相关证供呈给皇上。
  这十二阿哥哪儿能答应,赶紧摇手说:“我说过,此前的事与我无关,我也不便过问。”
  “十二爷此言差矣,”面对这老实人,石咏着实是想不到凭自己这副口才,竟然也有抢白别人的一天,“您说这是十六爷的事儿,所以与您无关,但其实这是内务府的事儿。只要你站在这位置上一天,就和您有一天的干系。谁叫您占住了这个位置,而且也与‘他们’无关呢?”
  十二阿哥当即哑口无言,但从他面色上看,应当是受了些震动。
  说实话,对于十六阿哥的遭遇,十二阿哥兔死狐悲,多少有些同情。他自己出身也不高,母亲是正黄旗包衣,如今也还在贵人的份位上熬着,更不必说,他还有个被皇上厌透了的舅舅。
  他清楚得很,旁人既能将十六阿哥如此,便也能依葫芦画瓢,将自己如此。
  石咏再退一步劝:“再者,十六爷毕竟先于您做了一阵子内务府总管,好些他任上的差事,您接手之后,皇上也少不了要问您。若是皇上将这内库旧物拍卖的事儿也一并问起呢?”
  十二阿哥更加犹豫。
  石咏却见火候已到,不再劝了,道了告退。他不想逼十二阿哥,而是想让十二阿哥自己将一切都想明白。再者,就算没有十二阿哥,他若真想要揭露真相,应该也有其他途径,只是十二阿哥这条路最为名正言顺,他目前还真不想将旁人都牵扯进来。
  一时石咏从十二阿哥那里退出来,内务府其他司处纷纷就其他事向十二阿哥请示。石咏则攥紧了他手中的名录,如今他需要做的,就是证实,“百花深处”拍卖出去的文物,与内廷失物没有关系。
  首先第一件,北魏青瓷仰覆莲花尊,这是小田口中报出的宫中失物名称。然而“百花深处”拍出的名录之中,其实是一件北宋青瓷仰覆莲花尊,一字之差,差了好几百年去。北魏时器皿的釉料烧制与宋代有不小的差别,届时若是能将拍出的那一件器物取到,鉴定这拍出的的确是北宋瓷器,便可证明这件东西不是从大内流失的珍宝。
  第二件,五代铜鎏金莲花长明灯座,这件就比较麻烦了,因为“百花深处”的拍品之中,的确就有一件五代的莲花灯座,从材质与器型、用途的描述上看,两件器物的确一模一样。
  石咏呆了一会儿,心想,不会这么巧吧,十六阿哥自掏腰包从琉璃厂打包采购的器物,恰好就是宫中失物。若真是这样,琉璃厂的人就一定有问题,白老板、杨掌柜他们这些人就再也不可信任了。
  石咏呆了片刻,还是觉得不要先急于下结论。他愿意相信人性本善,白杨等人与十六阿哥相交多年,也在琉璃厂立足了多年,这点信义若是没有,生意绝对是做不下去的。
  想到这里,石咏倒是记起来,早年间造办处金银器作的工匠们好像曾经借了一件铜鎏金莲花长明灯座,用来参考做样子的,若是如此,金银器作那里可能会留有工匠们当时拓下的金银器表面花纹,甚至还可能有绘制的器型图。
  一想到这里,石咏立即离开内务府府署,匆匆进宫,赶往慈宁宫西侧茶房,往金银器作所在地赶过去。
  待到天全黑了,石咏才回到永顺胡同,如英一直在新房院子跟前等他,见到石咏,将他上上下下都看过了,才说:“今日娘为你担心狠了,茂行哥一会儿过去的时候多安慰安慰。”
  石咏:……
  怎么他还在外头奔走的时候,消息都能传进内宅了?
  “就刚才晚饭前,二伯和二伯娘一起过来的,跟娘说了一大串话,我开始没在,只听了后面的半截子,但愣是没听懂二伯想说什么。那意思,二伯觉得你总跟着十六爷又没好处,不如改换门庭,投十四爷,这样他还能罩你一把。我当时就纳闷了,我们爷明明是内务府的,不是兵部的,怎么平白就能改换门庭呢?”
  石咏一下子就明白了,宫中的消息,竟那么快就传遍了,连二伯庆德都听说了,并且依此判断十六阿哥很可能就此彻底失去圣心,所以过来劝石咏改投十四阿哥。这……石咏也不晓得该谢过二伯的好意呢,还是该鄙薄一下二伯言语里露着的一股子小人得意劲儿。
  石咏立即与如英一道,过去石大娘那里,安抚母亲。
  石大娘果然面有忧色,但见到儿子全须全尾地回来,而且一脸不在乎的模样,登时放了心,道:“外头的差事,我们女眷在家里自是两眼一抹黑的,听风就是雨,你且都不用管,只凭自己,觉得什么是该做的就去做,不该做的,就都不理就好了;咏哥儿,你二伯那个人,原是个不怎么着调的……”
  石咏与如英听见,便互视一眼,一起使劲憋着笑。石大娘登时知道说漏了嘴,“呸”了一声,笑道:“可教你们拿住话柄了。”
  岂知石咏却小声小声地道:“母亲,您可是答应过的……别再在如英面前叫儿子的小名儿了……”
  石大娘一怔,这才记起,早先答应过石咏,不再管他叫“咏哥儿”了,毕竟是个小名。石咏也是故意这么说的,不露行迹地缓解石大娘的尴尬,示意他与如英的注意力其实都在话的前半句。
  石大娘登时摒不住地笑,说,“那我也唤一声英姐儿,这样你们小两口算扯平了一回儿,可好?”
  石大娘的上房这里气氛正融洽着,岂料外头柳家的来报,说是有一位太太过来造访,说是如英的表姑,姓郭络罗的。
  “我的表姑姑?”原本这个时辰上旁人家作客就够出奇了,偏生如英不记得自己哪位表姑姑姓郭络罗。
  石咏却立即明白了过来的是什么人——十六福晋就是郭络罗氏。
  他当即给如英使眼色:“如英不是有一位住在热河的表姑姑姓郭络罗?这个点赶过来,许是有要事也说不定,咱们一起过去迎一迎。”
  如英尚在惊愕,但明白丈夫故意这么说是不想让婆母忧心,当即也跟着说:“是,表姑姑一向住在热河的,只不知这次进京有什么事。”
  于是小夫妻俩暂时离开石大娘的上院,来到外间会客的花厅,见到来人果然是十六福晋郭络罗氏。
  “石大人,没想到,这次竟还要来打搅石大人,请石大人帮忙。”
  上回她开口请石咏帮忙,就是承德那一回。当年曾多多少少出力帮过救治十六阿哥的年轻男女,如今竟已经成了夫妻。
  而十六福晋,因担心丈夫的安危,再一次寻到了石咏这里。
  作者有话要说:  1这里指十二阿哥的生母定嫔活到了九十七岁,是清廷最为长寿的妃嫔。十二阿哥自己活到了七十九岁,是康熙所有儿子中最长寿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