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信使快马加鞭,穿过大道——邺城七夕之战告捷,信使日夜兼程,把军报送到了江州,朝野为之震动,当天早朝上时,文武百官都傻眼了。
  “元人撤回浔北。”谢宥说,“近期应该不会再入我大陈疆域。”
  “不向朝廷请战。”苏阀说,“就这么直接与元人对上,万一他们入冬再来报复怎么办?”
  “邺城距此地快马加鞭也要半月。”牧旷达道,“一来一回,足有一月,河间校尉上任时,陛下已下了‘权宜行事’的密诏。何况元人已不是伺机而动,乃是犯我疆域,这一仗,于情于理,都是该打的。”
  蔡闫说:“四千人打五千人,倒也打了场不错的胜仗。”
  “殿下。”谢宥说,“此战不可以兵力多寡来判断实力悬殊。”
  李衍秋沉默不语,仍在看地图。
  谢宥上前一步,朝一众大臣解释道:“元军擅游击,不擅攻城,自玉璧关以东疆域,国界线上沿途城镇与元军交锋时,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闭城不出。但这一次,河间校尉武独则是率军埋伏,觑元人攻城之时袭其后阵。配合秦泷,两路包抄,一直追着元人直到浔水,虽未亲眼所见,但根据王山的军报所言,想必就是这般。”
  “这是当年先帝惯用的打法。”李衍秋云淡风轻地说,“那年在上京,与耶律大石战窝阔台,便是先行埋伏,袭其后阵。此战虽说军功都在武独身上,但王山功不可没,若无他截得元军密信,知会玉璧关下韩滨,袭元人援军,料想此时邺城已失。”
  众人不语,蔡闫颇有点心神不定,李衍秋望向蔡闫,温和道:“皇儿觉得呢?”
  “嗯。”蔡闫答道,“便交由兵部评核吧。”
  牧旷达又道:“虽已将元人赶出了河北,邺城、河间等地依旧误了秋收,月前征募民兵,难及农活,说不得还须得调些余粮,助他们撑过这个冬天。”
  户部尚书叹了口气,说:“北方若再有灾民南下,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供给邺城所需。”
  “这便去办吧。”李衍秋起身道,“退朝。”
  秋来天阔,北方风吹草低,滚滚麦浪。元人一撤,段岭便马上就地解散军队,让他们前去秋收,免得误了时候,一时间偌大的邺城空空荡荡,人们全部出去收麦磨麦了。
  死去的将士要抚恤,伤者要探问,段岭足足忙了三天,简直是筋疲力尽。回到府后,段岭在房中给武独换药,先前箭创留了个疤,这次打仗又添了一道新伤。
  “打一场仗,添一道疤。”段岭说,“过不了几年,身上当全是伤了。”
  武独说:“合该多带几道痕,来日老了,你当了皇帝,嫌弃我时,便给你看看,自然想起我待你的好来。”
  “说什么呢。”段岭哭笑不得,看着武独,心中动情,便抱着他的腰,俯在他肌肉分明的肩背上,亲了亲他脖颈上的刺青。
  “那小子想必不敢再来了。”武独又说。
  “他还会来的。”段岭说,“不到明年入夏,他一定会来。”
  拔都打了个败仗,缘由段岭是清楚的,这并不代表他的实力不行,而是元军内部也有着分歧。下次再来时,他一定会做足准备,带上阿木古以单挑武独,并召来驻扎在呼伦贝尔的亲兵。
  短暂的大半年时间,将是他们至为宝贵的休整期。
  武独换过药,穿上外袍要起身,段岭问:“又上哪儿去?”
  武独答道:“给你想办法找点吃的去。”
  段岭笑了起来,说:“正在想办法,这本该是我的职责。”
  武独摆摆手,说:“养家糊口,没有办法。”
  “哎,等等。”段岭说,“还有些事得想办法,咱俩一起。”
  第141章 失控
  段岭总想再去哪儿抢匹马来,两人一起骑着奔霄,总觉奔霄太累了,何况奔霄长这么大,也没个媳妇儿,先是跟随父亲出生入死这么多年,现在又给他和武独卖命,实在觉得对不起它。
  段岭摸摸奔霄,决定让它先休息几天,自己与武独徒步去巡城。秋高气爽,距离上回一战已有将近半月,轻伤的兵员都好得差不多了。
  “郑彦又去哪儿了?”段岭问。
  “北上。”武独答道,“调查镇山河的下落,什么时候咱们也朝北边走去看看,现在缺多少吃的?”
  段岭答道:“缺四十万斤粮食,邺城年年无余粮。粮食还是其次,更麻烦的是木头不够,冬天一来,势必冻死人。”
  “要么索性让他们去砍算了。”武独说。
  “实在不行,过冬前也只能上山砍树了。”段岭答道,“可是砍完了来年山上又光秃秃的,几场雨一下,土就被冲走了,开不了梯田,也就种不了谷物,明年还得闹饥荒。”
  曾经中原千里沃土,连年战乱后,到得自己手中剩下一堆烂摊子。
  段岭与武独巡过城,来到邺城外浔水岸边,南岸逐渐有百姓过来活动,家家户户抢收粮食,秋收后还要脱壳,磨粉。
  “骡子不够。”武独说,“要么去辽人的地方抢些?”
  段岭笑道:“我这边朝宗真借粮食,你转身就去辽国地界抢东西,是什么道理?”
  在武独的眼中,辽也好元也好,都是满手血腥的刽子手。
  但当年的那场上梓之战与段岭相距太远了,他未曾亲眼目睹那一战的惨烈,也就对辽人恨得没这么深。取而代之的是,当年在上京求学的时光,令他多少仍对耶律大石与宗真一派的辽朝皇室有着亲近之心。
  而元人,则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和风吹来,段岭抱着膝,坐在草垛上,靠在武独的肩前。武独一手搂着段岭,嘴里叼着根草杆,两人远远地看着浔水对岸。
  过了浔水,便是辽人的地盘了。
  “我要是耶律宗真,借你粮食?还得再考虑下。”武独说。
  段岭知道武独不过是逗他玩,话里还带着点醋味,便笑答道:“是啊,他要是不借粮,咱们就只好饿死了。”
  “还是动手抢吧。”武独说,“咱们也打草谷去。”
  段岭有时候真是拿武独没辙,一离开江州,就和条到处侵占地盘的野狗似的,不说校尉亲自带人去抢东西会不会落三个国家全天下人笑话,邺城军又不是蛮人,放火烧辽人的村庄、杀别人的妇孺怎么行?
  “我突然有个想法。”段岭看着对岸,眉毛动了动。
  江州,秋来天阔,一只风筝飞进了御花园,呼啦啦地掉下来,落在东宫外头。
  蔡闫快步走过,一脚踩上那风筝,步伐匆匆,进入殿内。
  “都退下吧。”蔡闫语气森寒。
  随侍都退了出去。
  郎俊侠从长廊内走过来,看见地上的风筝,躬身捡了起来。
  “线放得太长,便容易扯断。”
  郎俊侠难得地主动在蔡闫面前说了句话,这是他将近一个月里,第一次先开口。
  蔡闫猛然转头,惊疑不定地打量着郎俊侠。
  “刚刚从御书房过来。”郎俊侠说。
  “说我什么了?”蔡闫闭着眼,长吁一口气。
  “太子勤于政事。”郎俊侠说,“苍生之福。”
  “谁说的?”
  “牧相。”郎俊侠答道。
  蔡闫睁开眼,眉头深锁。
  “我记得自我回朝以来,牧旷达从来没有在陛下面前夸过我。”蔡闫说。
  “嗯。”郎俊侠点点头,这么看来,蔡闫还不算太笨,牧旷达的每一句话,都是想好了再说的,是和解,还是暗示?
  但蔡闫已顾不得对付牧旷达了,说:“把冯铎叫进来,我有话说。”
  郎俊侠出去传人,片刻后,冯铎来了。
  冯铎的表情略有点不安,似乎想说什么,却终究没有开口,等待蔡闫吩咐。
  蔡闫朝冯铎说:“王山的消息又送到京城来了,这次是从中京送来的,辽国答应借给邺城两万石粮食,还特地送了封信过来。”
  冯铎问:“信上说的什么?”
  蔡闫心神不定,皱眉想了会儿,说:“没说什么,当年在上京时,与耶律宗真有过一面之缘,他让我写封信,权当借据。”
  冯铎笑道:“此乃殿下当年在上京,为大陈百姓积的福德。”
  “你的人到底在做什么?”蔡闫突然转了话锋,上前一步,朝冯铎问道。
  冯铎被问得有点猝不及防,但他很快回过神,竟是没看郎俊侠,低头看地面,恭恭敬敬地答道:“三队人,有一队失去了联络,另两队埋伏在邺城外,其中一队里头的两个暗哨,被武独发现,拔了。”
  “打草惊蛇了。”蔡闫冷冷道。
  “臣罪该万死。”冯铎说,“但眼下还有三十人,只要等待时机,下手不难。”
  “失去联络的那队人也是被武独杀了?”蔡闫丝毫不避郎俊侠,朝冯铎问道。
  “猜测是郑彦。”冯铎答道,“郑彦说是返乡,已消失很久了。”
  “这就对了。”蔡闫皱眉道,“为什么猜测是他?这世上除了他们四个,还有几人能不声不响地杀掉一个影队分队?他为什么会去多管闲事?!是谁派他去邺城的?!上个月你还告诉我,他回淮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冯铎!你告诉我!”
  蔡闫说到后面异常激动,简直是吼出来的,震怒之下,冯铎退了半步,双膝跪地。
  “我四叔知道这件事了……”蔡闫说,“知道我派人去杀王山,是不是?否则他怎么会把郑彦派出去跟着他们?!”
  “陛下还不知道。”冯铎的声音非常镇定。
  蔡闫一句话不说,看着郎俊侠,郎俊侠还拿着那风筝。
  “你去一趟。”蔡闫的声音里带着颤抖,郎俊侠沉默不语。
  “你去一趟。”蔡闫近乎哀求地看着郎俊侠。
  正当他要再开口说点什么时,郎俊侠放下风筝,答道:“杀了他,你的国土能保么?”
  蔡闫答道:“能,我现在就给耶律宗真回信。”
  郎俊侠没再说话,转身离开。
  “把武独也一起杀了。”蔡闫说,“如果可以的话。”
  “我杀不了他。”郎俊侠答道,“断了一根手指,使剑不行,武独这一年中,进境超我太多,只怕没人能杀他了。”
  蔡闫:“……”
  郎俊侠走后,蔡闫看看冯铎,最后说:“起来吧。”
  冯铎慢慢起来,跪坐在案畔,蔡闫发着抖的手摊开耶律宗真送来的亲笔信,镇定下来,说:“我说,你写。”
  冯铎提笔蘸墨,蔡闫说:“耶律兄……”
  冯铎下笔,蔡闫又说:“不,写‘宗真’。”
  “昔年一别……”蔡闫断断续续地说,“未知离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