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节

  “人类的语言,已经不足以形容毕格拉之战的惨烈”——这是布瑟尔在再次敏思苦想三昼夜以后为报道毕格拉之战想出的题目。这一次,在想出这个题目以后,他丝毫没有沾沾自喜的意思,而是神情极为肃穆的朝东方望了一眼——毕格拉正在那个方向。
  毕格拉之战究竟惨烈到何种程度?蒙海地之战,美军骑兵第六师的伤亡率是百分之四十,日军和南亚共荣军的伤亡率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骑兵第六师此战共伤亡四千人左右,而他们换得的战果是打死打伤将近两万的日军和南亚共荣军,这其中,还包括中国直升机部队歼敌的数目。毕格拉之战呢?战后统计,中国远征军第三师一共伤亡八千两百二十五人,另有一百零九人失踪,而被他们击毙击伤的日军则高达三万八千余人。要知道,从始至终,中国远征军第三师可一直是孤军战斗,没有得到任何支援。
  第2444章 最可爱的人
  小泉敏一郎在毕格拉以东地区早早的埋伏下十万精锐,如果真能如期实施突袭的话,确实是一步好棋。从毕格拉,他们既可以选择包抄格拉斯盟军部队的后路,也可以选择直接支援正面战场。而无论怎么做,只要这支精锐能出现在格拉斯,对于盟军而言都将是灾难。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的对手,那个据说是欧阳云众多情人之一的女人,居然能够早早的洞察这一点,且在毕格拉设下了口袋。
  中国远征军第一军第三师的师长是费冷铁,白流苏任学三师师长时独立战车团的团长。这也是白流苏敢将这个任务交给第三师的原因,对自己的老部下,她是相当信任的。从结果来看,费冷铁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信任。毕格拉之战从始至终,费冷铁都没有向白流苏要求过援兵,哪怕在最后几天,他们其实都是在用缴获的日军武器进行战斗。布瑟尔为什么会给予毕格拉之战那么高的评价?作为随军多年的战地记者,他深谙日军和南亚共荣军的差距。他和同行们一致认为,就战斗力而言,一个日军士兵,抵得上三个南亚猴子。这么一换算的话,美军骑兵第六师和中国远征军第三师虽然面对的敌人数量差不多,实际上,双方遭遇的压力,后者是前者的两倍。美军骑兵第六师在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时候,戴恩就开始哭喊着向总司令部请求援兵了。而中国远征军第三师即使在伤亡率超过五十的时候依旧在默默的坚持,从这个层面,美军骑兵第六师差中国远征军第三师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毕格拉之战,对小泉敏一郎也是个沉痛的打击,其力度甚至超过了格拉斯之战。南亚的日军和共荣军,都是小泉一手打造的,正如欧阳云对自己的嫡系学兵军抱有十足的信心一样,对这两支部队,他同样满怀信心。七十万自己亲手打造的嫡系精锐,小泉原本以为,除非欧阳云再从国内战场调三十万军队投入澳洲战场,否则的话,支那人将不再具备抗衡的能力。可是,从中国到澳洲是那么好走的吗?三十万大军的调集,怎么也需要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吧?半年,澳战还需要再打半年吗?
  日军同样有随军记者更随一线部队行动,这些日本记者用他们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忠实的记录下了格拉斯之战各个战场的各种镜头和影像。
  格拉斯之战结束半个月以后,小泉敏一郎得到了这些从澳洲辗转送回的影像资料。小鬼子连夜看完,当时心就凉了半截。
  就拿毕格拉之战来说,在那个名叫酒井一郎的日本记者拍摄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让小泉如坐针毡,中途连续骂了不下百声“八格牙路”。
  一个高度只有两百米左右的小山包,上面的支那士兵最多只有百十人,而且,他们的重武器只有几门火箭筒和几挺通用机枪。可是,整整一个旅团的日军(小泉事后调查得知),动用了野炮和坦克,打了整整一天一夜,居然愣是没能拿下。最后,眼看着布满尸体的山包上支那人只剩下不到十个人,日军这边大约一个大队的士兵发起集群冲锋的时候,屏幕的左上角,支那人的战车部队出现了——步兵的集群冲锋遇到敌人的战车,那就是送死——看到这里,小泉连发怒的力气都没有了,心中剩下的只有深深的疲倦和万分的不解——为什么?为什么支那人可以表现得这么顽强?为什么?为什么同为穿越者,自己只能扮演失败者的角色?
  相关的影像资料同样有送到欧阳云案头,和小泉独自欣赏不同,欧阳云组织国务院和统帅部所有人等一起观看,然后,这份时长三个半小时的影片才放了十分钟,幻灯片厅内,啜泣声就响了起来。
  当一个断了右手的士兵左手抱着炸药包,用嘴费力的扯掉雷管引线大喊着“祖国万岁”冲向密密麻麻的鬼子的时候,观影者没办法不掉泪;当一个被鬼子包围的士兵在被几支枪刺刺进身体,微笑着拉响怀里的光荣弹的时候,观影者没办法不掉泪;当一个断了一条腿的上尉突然跳起来抱起一个鬼子,拥着对方一起滚落山下的时候,观影者没办法不掉泪……
  纪录片放完了,幻灯片厅内,灯光亮起,可是所有人,包括欧阳云,他们都安坐不动——厅内,静的可以听见一根针掉路的声音。欧阳云也泪流满面——这样的战斗,他不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可亲身经历是一回事,事后看影像资料又是一回事。一股气在他胸中荡气回肠着,这让他想起了一句话:有我们在,中国就绝不会灭亡!组织国务院和最高统帅部的官员和将军观看一线战场传回来的影像资料,欧阳云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提醒这些位于大后方身居高位的人战争远没结束,其次,他希望藉此太高军人的地位,让那些为国决战疆场的英雄不再流血之后还要流泪——联合政府时代,军队的抚恤政策虽然因为有学兵军特区政府的相关政策为榜样而显得很合理,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居于后方没有战争体验的人们却掌握着一线血战将士的身后荣誉决定权,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好在,有先进的电子技术,可以将一线战况如实的记录下来,能够看到一线将是浴血奋战的真实场景,相信,没有人再会吝啬手中的权力,给他们最高的奖励。
  欧阳云伸手抹掉脸上的泪水,站起来道:“我要嘉奖这个记者,大家都看到了,这样宝贵的镜头他都能捕捉到,说明他当时就在一线,距离鬼子绝不会远!”
  “有这样的士兵,我们焉能不胜?”冯玉祥大声道。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宋子文道。
  欧阳云看向他,心中一阵恍惚——可爱的人,这一名词现在就出现了?
  第2445章 饮鸩止渴
  格拉斯之战相对于整个太平洋战争而言,算不上是决定性战役,然,因为这一战盟军解决掉的都是小泉敏一郎的嫡系,等若是帮小泉瘦了身,对于整个太平洋战争而言,其积极意义却是非同小可的。日本海军内部本就存在资格派和新锐派之争,而作为新锐派的代表,小泉因为已经享受了太多的优惠政策,所以向来是资格派眼中头号“大敌”。随着南亚军事工业形成规模,新加坡实际上已经成了日本海军除国内之外最大的造船基地,苏门答腊岛更是成为日本国石油和橡胶这两大紧缺军需资源的最大供应地——从某个角度而言,可以说,掌握了新加坡和苏门答腊,就等若掌握了日本海军的未来,甚至是整个日本的未来。因此,日本海军资格派中的老人,怎会不将目光聚焦过来。
  作为日本海军第一人,山本五十六对此心知肚明,然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他却似乎没有插手新锐派和资格派之争的意思。或者,他是以为有竞争才有进步吧。只是,本来就是一群倭瓜,再怎么竞争,难道还能结出个西瓜?当然了,因为新加坡造船工业还有苏门答腊军工业基地都是小泉一手打造出来的,所以在政策上,他还是向小泉倾斜了,比如说再次给他统帅南亚军队的机会。只是,小泉似乎实在是不争气,之前屡屡失败还好,毕竟是败在郭奎、陈师昌这样的名将手上。这一回离谱了,居然败在了一个女人的手上——三十万精锐海军陆战队,加上五十万的南亚共荣军,本来是气势汹汹的发动澳洲反攻的,结果不仅以失败收场,而且连之前苦苦据守的澳洲东南沿海地区都丢了。这种局面下,山本再偏心,也不可能只是一顿通电训斥就可以交代得了的。至少,裕仁那一关他就过不去。
  日本海军发生内讧,美国中央情报局不知道采取的什么手段,居然得到了相关情报。再加上中国国内国防军和学兵军今天收复这座城市,明天收复那座城市,好像日军已经成了土鸡瓦狗似的不堪一击。于是,盟军内部,以美国人和英国人为首,要求太平洋战场发动大反攻的呼声越来越高,迫于压力,欧阳云不得不授意楚天歌如期执行瓜岛攻略。
  第三次瓜岛战役,在中国方面开始筹备蛙跳战术的时候,如期开打。
  经过过一败一胜两次瓜岛之战后,日军方面已经深刻体会到了瓜岛于澳战和太平洋战场的意义。用塚原二四三的话说:瓜岛在,则皇军依旧可以保持对澳洲的威慑力;瓜岛失,那么皇军不仅失去威慑澳洲的能力,且占领的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等若是失去了屏障,随时都可能遭到盟军的围攻。曾经,塚原二四三是那么的看不起学太平洋舰队,然现在,在帝汶海海战之后,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学太平洋舰队虽然成立的时间较短,但已经是联合舰队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对手。
  第三次瓜岛战役,日军的最高指挥官正是塚原二四三。当然,这仅限于官方的任命。实际上呢,因为小泉和塚原良好的私交,再加上他对南亚共荣军、南亚各民族解放军保持着远超他人的影响力,所以,小泉才是实际上的决策者。
  没错,瓜岛守军的主力,正是当地人,也就是日本人口中所谓的南亚共荣军和南亚各民族解放军。会出现这种情况,乃是小泉和塚原商量之后的无奈之举。澳洲反攻,小泉偷鸡不着蚀把米,令海军陆战队元气大伤。在兵员得到补充之前,小泉认为必须留下足够的种子,于是,一度被视作炮灰的南亚本地部队被推到了一线。
  南亚本地部队为主,皇军特攻战术部队为辅——这就是塚原和小泉商量以后拿出来的瓜岛防御战战略,也是他们认为可以守住瓜岛的最佳方案。
  不知不觉之间,特攻战术部队已经成了日军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小泉和塚原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么做,其实与饮鸩止渴无异。
  开战第一天,美太平洋舰队实施的突袭被日军识破,塚原二四三亲自指挥的武威号航母舰队用一百五十六架新型五十特攻机和二十三艘特攻潜艇、三十七枚特攻鱼雷击沉了两艘美重型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并重创一艘美航母。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国恐怖的造船能力。前面提到过的,美太平洋舰队在和日联合舰队的较量中,自珍珠港事件开始就一直没有获胜过,然而,往往每次大型海战过后,美太平洋舰队哪怕受创再深,最多半年,美国人便能拼凑出一支新的太平洋舰队来。对此,不仅日本人感到头疼,便是欧阳云为首的中国军方人士,他们也感到十分震惊——美国人的战争潜力实在是太巨大了。
  第二天,轮到学太平洋舰队出阵,有美太平洋舰队的前车之鉴,陈师昌没有再次发动突袭,而是排开阵势,以五艘航母为中坚,护卫着大约三十余艘大型登陆舰稳步向瓜岛挺进。
  日军方面,塚原二四三似乎早料到陈师昌会这么做,也没有在藏着掖着,将武威号航母舰队的主力早早的排了开来,正好堵在盟军选择的登陆海滩前的海面上。
  双方舰队还隔着大约两百千米呢,双方的海航部队先杠上了。日军方面,除了大约一百架的新式零战,其它的为清一色的五十特攻机。武威号航母舰队共有六艘航母参加了这次海战,六艘航母搭载的战机加起来,超过了五百架。既然意识到了孤岛独一无二的战略意义,日军这一次也下足了本钱。别的不论,就拿新式五十特攻机来说,日本人就足足准备了将近四百架,几乎把小泉的老底都搬空了。
  美太平洋舰队担纲首攻任务,这是金上将主动要求的。而在再次遭到失败以后,金也没有气馁,而是登上了黄帝号航母,想要看看陈师昌怎么对付日本人的这种无耻战术。从这一点来看,金似乎还挺谦虚好学的。
  第2446章 排兵布阵
  陈师昌已经从最高统帅部那里接到了有关下一阶段实施“蛙跳战术”的命令,而第三次瓜岛战役,占领瓜岛,正是实施这一战术必不可少的一个先决条件。“蛙跳战术”,具体一点,中国远征军将不会再试图先行收复新几内亚和印尼以及菲律宾、大马这些巨型陆地,他们的目标将是关岛、帕劳群岛、琉球群岛等散布在太平洋中的岛屿,以断绝日本本土和南亚的联系。如此一来,如果不能将瓜岛掌握在手中,帮助澳洲构建一道坚固的防卫线,那么,便无法给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澳洲人一个交代,也就无法集中力量实施“蛙跳战术”。最高统帅部在最终通过“蛙跳战术”的决议以后,欧阳云特别提出,鉴于美国人和英国人现在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太平洋,所以指望他们的帮助是不现实的。不仅如此,在实施蛙跳战术之前,还必须安美国人的心,帮助澳洲解除威胁,只有这样,远征军才有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想做的事情。
  北京号机动舰队为日军特攻战术部队重创,陈师昌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憋了一口恶气。战争么,有胜有负乃是常理,毕竟,这个世上从来都没有常胜的军队和将军。然而,因为之前有过成功挫败特攻战术的经验,所以在陈师昌看来,北京号机动舰队的失败便是学太平洋舰队的耻辱,是必须用更加辉煌的胜利才能抹去的污迹。自上一次成功挫败日军的特攻战术以后,对于这种所谓的特攻战术,陈师昌便以为它是原始的、落伍的、残忍的、端不上台面的,是能够再次击败的。这种情况下,突如其来一场失败,他当然不能接受。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他如此说道:“特攻战术,说得好听一点是种战术,说得不好听一点,日本人就是在和我们比狠。我承认,在某些方面,日本人确实比我们凶狠。不过,现在这个社会,什么才是王道?我以为是科技!这科技不仅代表着先进的武器,还代表着先进的战术思想。兄弟们,日本人还妄图用拼狠威慑我们,我们就用科技狠狠打还他一记耳光!”
  科技制胜论,这是在学兵军高层已经流行开的一种战术观点。对此观点,金和麦克阿瑟也有所耳闻,不过,他们都有点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武器固然重要,可是却绝不可能取代人的作用。美利坚为什么打不过小日本,是武器不如对方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日本人根本就不是人,他们披着人的外衣却长着一颗禽兽的心,所以,善良的美国大兵在对上凶残的日本人时就败了下来——这样的理由似乎有点荒谬,但是,这确实就是美国人在珍珠港事件和菲律宾战役失败后总结得出的经验教训。
  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太阳早早的就升上了海面,海上虽然有风但是不大,米把高的浪头,对黄帝号航母这样的大舰一点影响都没有,即使是千把吨的驱逐舰,在这样的风浪中依旧可以稳健的前进。
  在金的眼中,学太平洋舰队黄帝号航母舰队排出的阵型有点怪异。航母战术,美国人研究颇深,也早早的得出了一整套的战术理念。举一个例子,美太平洋舰队出阵,各航母舰队之间泾渭分明。参照比较,黄帝号航母舰队的阵型就显得散而乱——航母簇拥在一起不说,驱逐舰、潜艇还有巡洋舰彼此交错,看上去完全不成章法。放在以前,金看到这一幕,即使能够忍住不出声讥讽也肯定会嘴角撇起以宣泄心中的轻蔑。但是现在,在刚刚遭遇一场大败以后,他更好的隐藏了自己的情绪,只是看着绝不外露内心的一丝真实情绪。
  身为黄帝号航母舰队的总指挥,陈师昌此刻很忙。他的手上捏着一支话麦,真在大声说着什么,而在他面前的指挥台上,还有三支话麦并排挂着。
  金带有翻译,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少尉军官。根据金的要求,少尉翻译如实的将陈师昌每一句话都翻译了出来,渐渐的,金的神情便凝重起来,再看向陈师昌,便感到了一阵压抑。
  陈师昌还在美国的时候,金就听说过他。当时,他的态度是完全不屑一顾。“中国人真是异想天开,他们以为航母是什么?坦克还是装甲车?随便送个人来花点功夫就能学会操作。哦,不,不是操作,是指挥……”曾经,在和诺克斯的一次谈话中,谈起陈师昌,金做出这样的评价。
  陈师昌太年轻了,而且还是陆军半路转来;中国海军又是那么的羸弱——难怪金会发出这样的质疑。然而,就如同他预言学太平洋舰队只是欧阳云的一个超级玩具一样,对陈师昌的这一预言,他再次以失误收场。
  陈师昌确实年轻,中国海军也依旧羸弱——至少相对于日本和美国海军是如此,但是,现在总是打胜仗的偏偏还就是他们。
  在金的眼中,至少场面上,陈师昌的排兵布阵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就是这看似乱七八糟的阵型,却牢牢的遏制住了日海军的特攻战术。
  日军发起的新一轮的特攻攻势,经过美太平洋舰队和北京号机动舰队的体验,现在已经为盟军熟知。因为有过失败的经验,所以在战后的总结会上,金有资格说出这番话:日本人的新型五十特攻机虽然犀利,但是只要我们的海航官兵有一颗勇敢的心,并不是不能战胜;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是日本人的特攻潜艇和特攻鱼雷。金说出这样的话不是无的放矢——新型五十特攻机虽然王八壳子更硬,装载的炸弹更多,破坏威力更大,可是有金雕和新型空空导弹存在,盟军飞行员只要敢于应战就能遏制住;特攻潜艇和特攻鱼雷就不同了,受反潜技术的限制,想要完全防住对方的潜艇根本不可能,而一旦能够用肉眼看到,那么也就意味着进入了对方潜艇的攻击范围,也就意味着,接下来被锁定的舰艇除了逃避就只能被动挨打。
  美太平洋舰队在离瓜岛还有三百千米的时候就遭到了日海军特攻部队的进攻,并因此损失了一艘重巡和两艘驱逐舰,现在,学太平洋舰队距离瓜岛已经不足两百五十千米了,为什么日海军的特攻部队还没有出现呢?难道说陈师昌这种乱七八糟的阵型真能遏制日本人的这一战术?
  金表示怀疑。
  第2447章 战术
  天空中,正发生着小规模的火星撞地球。可不就是火星撞火球?从布瑟尔的视角,一架架高速飞行的战机忽然两两撞在一起,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变成一个燃烧的灼热火球。“我想,日本人已经疯了。因为是敌人,他们有理由杀死我们盟军的任何一个人,可是,他们却同时杀死自己,还有比这更残忍、更愚蠢的战斗方式吗?教唆他们用这种特攻战术作战的,我认为他应该下地狱——因为这是对生命赤裸裸的蔑视!”布瑟尔因报道格拉斯之战出名,借这股东风,他开始以日记的方式在自己所服务的报纸上对太平洋战争进行持续报道,这正是当天他发回本土的日记中的一部分。
  金因为失败的经验,认为特攻潜艇和特攻鱼雷比五十特攻机更难对付,但是在陈师昌心中,五十特攻机才是黄帝号航母舰队最大的威胁。所以,在一系列的作战命令中,他特别强调的要求王海,绝不允许放一架五十特攻机突破航母集群的防卫线。如何破解特攻战术,特别是日海航部队的特攻战术,这个课题,学太平洋舰队的参谋们通过研究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避其锋芒,用时间和空间来抵消这种战术的威胁,而如果非要对抗的话,那么,获得足够的纵深是必须的。纵深够大,金雕速度和继航上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而且,也能减少空空导弹受干扰的几率。理论上可行,真正执行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金雕的速度诚然比五十特攻机要快上一点,可是要想获得纵深就必然要频繁机动,而这却是最耽误时间的。改变飞行状态,战机加速都是需要时间的,这等若给了五十特攻机拉近距离的机会。王海作为学太平洋舰队海航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他没有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但是通过大量的实战,他总结得出的办法反而是最有效的。“兄弟们,你们记住,第一,我们的战机比小鬼子的快,第二,小鬼子的攻击手段就那么一招。所以,主动权肯定会在我们手中。日本人想得美,他们的五十特攻机才多少钱一架?一架五十特攻机换一架金雕?那也得我们愿意才行。我们不会轻易给他们所谓‘玉碎’的机会,但是,我们也绝不怕和他们比狠。胆大心细,不击则已,一击必中,这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战前动员会上,他如此关照手下的兄弟。乍听起来,王海所谓的办法似乎根本谈不上是办法,然而却真的具备针对性。
  空战战场距离黄帝号航母还有点远,所以布瑟尔用镜头捕捉到的都是一些模糊的影像。镜头里,他只看到一架架战机爆炸起火,更多的是两机相撞产生壮观惨烈的火球。他不知道的是,在那片战火肆虐的天空中,年轻的学兵海航人正通过他们的努力,一点点的改善着战局。
  在这一次空战之前,学太平洋舰队的海航部队与日海航部队已经交手两次,这两次空战,虽然数字上看来日军的损失更大一些,可是计算进战机的价值等其它因素,却是学兵军吃亏更多一些。五十特攻机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金雕的生产工艺却极为复杂,如果再考虑到这一点,学兵军这方就不是吃亏更多,简直可以说是吃了大亏了。这也是最高统帅部最终决定实施“蛙跳战术”的原因,如欧阳云所说,他们现在不仅要考虑眼前,还得考虑战后。
  王海亲自指挥,在他的调度下,出击的学兵军战机共分为五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大约一个中队的白鳍豚。这批白鳍豚,它们的目标是日机集群飞在最前面的零战。第二梯队,规模依旧是一个中队,机种换成了金雕,它们的战略目的,则是冲散日机的阵型。第三梯队依旧是金雕,规模多了一些,大约为六十架。这批金雕,它们负责和日机鏖战。而在第三梯队之后的另外两个梯队,它们则负责拦截漏网之鱼,防止他们突破航母集群的防卫线。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那个时空,零战是日本人的骄傲。而在这个时空,零战从诞生开始,失败和耻辱就伴随左右,乃至于,日军航空部队的新晋飞行员在选择部队的时候,宁愿选择特攻部队也不会选择零战部队。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是驾驶五十特攻机的话,虽然最终下场只有战死,但是好歹还有机会能击落一架敌机。而如果是驾驶零战的话,战死也是最终下场,而且肯定无法获得战果。那样的话,似乎就死得太无价值了。零战处于如今的尴尬地位,这是小泉敏一郎始料未及的,他也想过研发新型战机或者从德国输入喷气式战机替代零战。然而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德国政府又始终不肯松口,他这一想法却始终没能实现。
  白鳍豚和零战之间的较量,当然是白鳍豚掌控优势。日军迎战的零战部队的指挥官是松本偲茂少佐,松本偲茂原本还想着死撑一阵,为五十特攻机部队争取更好的机会的,然而双方才一接触,已方就有三架零战被击落,松本一看形势不妙,只得屈辱的发出了请求战术指导的呼叫。
  特攻战术,这一不能称其为战术的战术,无论是盟军方还是日军方,对它的态度都极为复杂。盟军方面,一方面,盟军将领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认为这就是日本人黔驴技穷的表现,更像是泼妇骂街而根本不能称之为战术;一方面又碍于其强大的破坏力而深深畏惧着。日军方面,因为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本质,日军将领们内心其实是本能排斥和厌恶的,但是因为它现在就是日航空部队对抗盟军航空部队唯一拿得出手的手段,他们又不得不慎重对待,好像这真是一种多么高深的战术似的。
  日本人这种复杂的心态,在中低层一线指挥官中尤甚。最讽刺的莫过于,其中一些家伙居然煞有介事的进行什么战术研究,每逢战事,战前都要召开所谓的讨论会,好像只要他们稍作改变,就能改变什么似的。
  这支迎战的五十特攻机部队的指挥官宗村一郎,正是这些鬼子里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出击前,他就召集小队长以上军官开会讨论,最终还煞有介事的拿出了三套作战方案。
  第2448章 以少战多
  双方这才接触,宗村一郎就请求战术指导,这并没有出乎宗村一郎的预料。在他看来,这既是帝国的悲哀,同时又是他们的骄傲。小鬼子眯眼朝前方战场看了看,煞有介事的下令:“执行第一套作战方案!”然后他尽量的将战机拉高,以求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第一套作战方案,就是所谓的分割围歼战术,也就是在局部形成数量优势,务求将包围圈内的敌机消灭干净,然后再考虑其它。在第二次瓜岛战役中,日军正是凭借着这一手抵消了美澳联军的空中优势,为重新夺取瓜岛控制权打下了基础。
  日军原来是密集阵型,这一变阵,反映到黄帝号航母的防空雷达屏幕上,便只见代表着日机的绿色光点开始向两边散开,然后呈倒八字向冲在最前面的一群红色光点包抄过去。
  王海的身边,同样站着的几个美国人。曾经,美空军败于日海航部队,美国人还能找到战机性能不如对方的借口,现在,在同样装备了金雕和白鳍豚之后,美国人没了借口,也只能承认中国空军在对付日本航空部队上确实有一套,渐而摆出一副谦虚好学的姿态。王海拿起话麦先呼叫第二梯队的指挥官陈高亮:“陈大头,五十特攻机出动了,加速进入战场!”然后他呼叫第一梯队的指挥官雷晓生:“雷子,拉开,把距离拉开!”
  电子通讯技术的进步,令王海能够随时保持与一线部队的联系,也能更好的介入战事,为一线指挥官提供最新的敌情。学兵军空军的编成方式,金雕和空中堡垒就不说了,每架战机都会装备机载雷达,而如果是白鳍豚或者是虎鲨、中华鲟,中队以上的单位,中队长和副中队长的座机也会配备机载雷达和无线电指挥系统。这项技术,美国也有,但是通话距离还有通话质量都远远不如学兵军出产的。这令几个美国将领看得眼热,有人也不顾身边学兵军官的白眼,直接掏出记事本记下了产品型号。
  陈高亮人称陈大头,想当然的,他有一颗大脑壳。有大脑壳的人天生都比较聪明,陈高亮也不例外,这也是王海让他指挥第二梯队的原因。五十特攻机的战术看似十分原始,就是横冲猛撞这一招,可是因为正面对抗只有空空导弹能够破它驾驶舱的防御,那就要求对战的飞行员必须有足够灵活的头脑,能够通过调整飞行姿态来获得有效的射角。而这种集群战术,飞行员的个人技巧固然无法忽视,同时,指挥官的“首脑”作用将是关键。王海给陈大头的命令很简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拖住对手,不给它们靠近航母集群的机会。至少,不能让他们轻松的靠近航母集群。实战已经证明了金雕加空空导弹组合对五十特攻机的针对性,可是,计算进“每架金雕一次只能挂载两枚导弹,且大量的实战已经证明了,空空导弹的命中率能达到五成就算超常发挥了”这些因素。在不具备压倒性数量优势的情况下,空空导弹发射完了怎么办?按中国现在的经济条件,根本无法保证前线部队能够肆无忌惮的使用这种高端武器,那么,金雕接下来就只能返航或者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吗?当然不能。这时,就看陈大头的本事了。
  陈大头没有让王海失望。公共频道里面,只听见他用极快的语速发布出一连串的命令,然而,第二梯队的金雕几乎同一时间作出了机动。再然后,前一刻还聚集在一起的第二梯队,紧接着就四散开来,看似散漫实际上自有章程的迎着包抄过来的五十特攻机集群突了进去。
  宗村一郎妄图形成局部以多打少,陈大头主动拆散阵型,似乎拱手送上了机会。
  事实果是如此吗?非也。前一刻,宗村一郎还面露冷笑,骂着“愚蠢的支那人”,下一刻,在一架五十特攻机被机炮击爆并击伤一架友机以后,他的脸色变了,“八格牙路”脱口而出,接下来“愚蠢的支那人”也变成了“狡猾的支那人”。
  打一个比喻,如果说五十特攻机是一往无前的飞刀的话,那么金雕就是刀与盾的组合。从这个角度而言,似乎飞刀多了的话,刀盾组合就会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曾经,这也是日军神风、雄风敢死队赖以制敌的手段。一者,他们早就抱有玉碎的决心,所以空有肆无忌惮的进行攻击;二者,混战状态中,视角相对狭隘的他们反而更容易找到目标。可以这么说,对于驾驶五十特攻机的鬼子而言,他们最不怕的就是混战了。
  但是现在,当又一次混战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反而觉得束手束脚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宗村一郎很快发现了端倪,然后他就骂出了“狡猾的支那人”这句话。在学太平洋舰队的海航部队的第三梯队还有其它两个梯队没有加入战场之前,五十特攻机的数量足足是第二梯队的四倍还多。以多打少,看似对日军有利。可是,因为学兵军的金雕只是一个劲的往日机的阵列里面钻,结果,反而让五十特攻机的飞行员变得无所适从起来。
  五十特攻机和金雕相比,金雕的绝对速度要快一些,机动性能更是超过不知凡几,这就造成了,如果金雕存心闪避的话,那么五十特攻机还真的很难撞到它。而且,因为目标少,往往的,鬼子飞行员们一个不注意就会两架甚至更多架盯上一个目标,结果呢,因为速度追不上,不仅撞不到目标,反而差点就撞到友机。
  陈大头设计的这种战术,就好像将几只豹子扔进了野牛群,而野牛群除了冲撞并没有其它的攻击手段,于是,在豹子全力闪避的情况下,野牛群的数量优势反而成了其发挥冲撞攻击手段的阻碍,稍有不慎,发起冲锋的野牛非但没撞到豹子,反而撞到了“友牛”。
  “日机阵型乱了!”王海从雷达屏幕上发现了这一点,他紧绷的面皮因此有所放松。
  雷达屏幕乍看上去,一群绿点和一群红点就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飞,而细细观摩的话,却会发现红点的飞行看似毫无章法,实际上却保持着一定的规律,比如说两两红点之间的横向距离始终不变。至于绿点,因为绿点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给人的感觉除了乱还是乱。
  第2449章 崛起论
  随着又有两架五十特攻机撞到一起变成一个硕大的火球,宗村一郎无法保持淡定了。大脑里有点混乱——支那人的这种战法,他是第一次遇到,他想不通的是,已方明明占据数量优势,士兵们也表现得足够的英勇,可是为什么就是不能将优势变成真实的胜利果实呢?战术上出了问题?也只有这个解释行得通了,他端正心态,沉声下令:“执行第二套作战方案!”本质上而言,第二套作战方案和第一套作战方案大同小异。实在是五十特攻机的攻击手段太单调了,反正是撞,至于是两架撞一架还是三架撞一架,又或者几架掠阵,一架主攻,实际上并无多大的区别。当然,宗村一郎不这么看,不然,如何体现大和民族对支那人的优越性呢?日机集群变阵了,不再是所有的五十特攻机都一股脑的发起进攻,而是部分发起进攻,部分继续前突。这种战术,理论上似乎可行,但是因为陈大头和他的兄弟们已经突入了日机集群,此时,有日机不顾他们继续前突,等若是将后背卖给了他们。前面讲过,金雕攻击五十特攻机的手段其实很有限,除了正面用导弹射击,再就是从侧面或者后面用机炮进行攻击。王海给陈大头的命令,就是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拖住五十特攻机集群,这个时候,宗村一郎想要用部分战机拖住他们然后向前突进,陈大头自然不肯答应。“兄弟们,小鬼子不敢和我们打了,进攻!”陈大头先是喊出这一句,然后就视力所及,开始调度其它金雕。
  之前,陈大头所部虽然也有主动进攻,但是大多靠发射导弹建功,现在,随着宗村一郎将绝大多数五十特攻机的后背卖给他们,金雕上安装的机炮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此时不比后世,后世,战机之间的较量,导弹对抗才是主流,而靠机炮近距离缠斗,基本上不会出现。后世,一架战机动辄搭配远中近三种空空导弹最少各两枚,往往,双方还没照面,战斗就结束了。这个时代,导弹作为新生事物,别说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鬼子飞行员对之一知半解,便是驾驶金雕的学兵飞行员,也依旧习惯用机炮进行战斗。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说学兵飞行员战术素养不行,跟不上科技前进的脚步。而是因为学兵军目前并不具备相应的训练条件,所以,因为平时训练都是操作机炮,所以真正打起来,他们不自觉的也会更依赖于机炮。于陈大头部的学兵飞行员而言,战斗这才算是正式开始。陈大头的指挥细致,这正是他的特色,也是王海最看中他的地方。而因为有先进无线电通讯设备提供助力,所以,他能够做到将战斗命令下达到每一个人。而反映在实战中,这种指挥风格就太恐怖了。
  作为一个中队长,麾下每一个兄弟的名字甚至性格、战术特点,陈大头都耳熟能详。正因为这充分的了解,所以他下达的命令,也更加理性和细致。在他的调度下,其麾下的金雕看似杂乱无章的插入日机集群,实际上却各司其职,开始了对宗村一郎所部的狙击和拖延。
  远距离的直线加速飞行,突然机动,然后瞄准一架五十特攻机猛烈开火——如果宗村一郎有这份心情有这个时间细致观察的话,他其实能够找到陈大头所部金雕作战的共同特点。可惜,小鬼子在发现麾下五十特攻机短短五分钟时间内又损失了三架的情况下,非但没能变得更加冷静,反而怒火中烧,所以,直到所部被王海派出的第三、第四、第五梯队完全包围,他也没能发现这一点。
  五十特攻机也好,金雕也罢,便是最不堪的零战,其速度相比黄帝号航母,那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日军的作战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用五十特攻机对黄帝号航母舰队进行第一轮特种攻击,给其造成一定战损。所以,尽管不时有五十特攻机和零战被击中凌空爆炸或者摔入海洋,日机集群都没有放弃向黄帝号航母舰队上空突袭。而他们这种带有垂死挣扎性质的进攻方式,也给学太平洋舰队的海航部队造成了相当的困扰。理论上是一回事,真正应用于实战又是一回事。从理论上来说,王海制定的战术对特攻战术确实很有针对性。可是,因为要兼顾到航母集群的安全,所以在一定的时候,学兵飞行员们也只能用牺牲战术来阻滞五十特攻机的突袭。
  战场距离黄帝号航母越来越近,渐渐的,黄帝号航母上的人已经能够用肉眼分辨出空中战机的敌我性质。当一架金雕奋不顾身挡在一架五十特攻机之前,然后双双被一个硕大的火球吞没的时候,布瑟尔不禁惊呼出声:“上帝啊!”布瑟尔只是一名记者,对军事并不在行,可即使如此,他也能够看出,刚才那架金雕其实完全能够避开那架五十特攻机。那么。他为什么不避开呢?为了保护航母,也是为了保护他们。也就是说,为了航母,为了他们,他主动舍弃了生的机会。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而且是美国的战地记者,布瑟尔没少参与对美太平洋舰队的实战报道。自然也不乏见识美海航部队与日军五十特攻机部队之间的较量,然,他认真的想了想,还真没能从脑海中找出相应的画面。美利坚的海航飞行员同样勇敢,但是却绝无人肯做出这样愚蠢的举措。想到这里,他看了王海一眼,心中若有所思。然后,就有了这样的一篇战地日志:“世界上不乏质疑学兵军崛起速度的,曾经,我也是其中一员。现在,在亲眼见证了这样的一幕以后,我这才明白,原来学兵军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反过来想想,有这样忠诚于国家和军队的士兵,学兵军,不,是中国,又怎会不崛起呢?!”
  第2450章 反潜效率
  作为屡战屡败的美太平洋舰队的现任司令官,从五十特攻机出现在战场上开始,金便开始了相关的战术研究。凭心而言,对于特攻战术,金是鄙夷和极端看不起的——“特攻战术?自杀而已,有何战术可言?”而且,因为东西方对生命的看法不同,对于日本人,他更加有理由表示厌恶和痛恨——“一个不知道尊重生命的民族,理所当然应该遭到历史的唾弃和淘汰,我们,就忠实的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好了!”算不上是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也透出十足的信心。然而,展示的进展,却没有如他所料的那样呈两极分化。特攻战术固然是一种极为原始和愚蠢的战术,特攻战术固然体现了日本人对生命的极端不尊重,可是,美太平洋舰队还有美澳联军却偏偏拿它没办法,不仅没办法,而且因此处于被全面压制的局面。金的豪言壮语却是完全没有兑现的机会。为了克制日本人的特攻战术,金没少动脑筋,可是无论他想什么办法,结果却都是一样。这让金一度十分沮丧——明明是原始而愚蠢的战术,但是日本人就是能靠它屡屡获胜,这不符合规律啊!瓜岛被日军重新占去,甚至,之前的澳战大好局面也因此一夜回到解放前。终于,金不得不地下他高傲的头颅,主动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还是让中国人来吧,同为亚洲人,中国人才能遏制日本人的这种疯狂攻势。
  特攻战术变成了疯狂攻势,若小泉敏一郎得悉,小鬼子一定会从睡梦中笑醒。从穿越过来开始,美国就是他脑海中第一位假想敌。现在,虽然这一位置早就被学兵军所取代,但是能够打得美国佬束手无策,小泉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然了,他绝对不会想到的是,他这么做,不过是帮了同为穿越者的欧阳云一个大忙而已。没有日本将美国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欧阳云哪里有机会介入澳战和太平洋战场?又怎么可能有染指太平洋的借口?
  和空战有点类似,黄帝号航母舰队的排兵布阵,给金的感觉同样是一个乱字了得。所部大约五十艘舰艇,除了航母集群保持着规格编队,其它的完全撒开,就好像赶集似的一窝蜂的向瓜岛涌去。然,偏偏是这种杂乱无章的阵型,日海军的特攻部队,偏偏没法突入进来。在持续观摩了大约三个小时以后,金终于看出了端倪,然后,他对那些飞在舰艇前方的直升机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