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645

  第336章消息
  “砰!”一尊昂贵的青花瓷花瓶碎成了渣渣,黄军师一脸心疼地看着满地碎片,这花瓶可不是原先有的,而是他们后来采买的,一个花瓶够在京城郊区买一座三进的宅子了,而且听说还是南越出产的。
  黄军师知道大皇子心情差到极点,摇着羽扇不说话,等他自己冷静下来,否则就是他也讨不了好处。
  大皇子见书房里没什么可砸的了,坐到一旁喘着粗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你说说,老二是不是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怎么脑袋瓜子就这么好用呢?刚打一棒子又给颗甜枣,你听听外头,谁不对他感恩戴德?”
  黄军师不能不接话了,说:“您生气也没用,顺王殿下自小就学治国之道,太懂得如何利用人心了,说真的,这一手做的实在漂亮,而且这些经由顺王选拔出来的贤才,将来肯定也会对他忠心耿耿,毕竟他可是伯乐呢。”
  “就冲他这势头,本王还有什么可争的?干脆带人回西北算了,好歹手里有兵,将来就算他登基,也不能拿本王怎么样。”
  黄军师却没他那么乐观,如果大皇子真的是个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西北离不开他,那他确实能保住性命与兵权,可黄军师太了解他了,他这个人,武功是有的,胆气也是有的,但缺乏谋略,偏偏他还刚愎自用,并不能很好的采纳底下人的意见。
  黄军师能被他看重,一来是自己从不忤逆他的想法,总是顺着他的思维替他解决难题,二来也是因为救命之恩,他对自己还是有几分信任的。
  “其实,这也未必不是王爷的一个好机会。”黄军师早从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就开始想法子了。
  “怎么说?”大皇子精神振奋地看着他。
  “王爷在西北时也拉拢了不少人的,不如借此机会安插进来,说不定能得顺王重用,将来也是一枚重要的旗子!”
  “可他们如何能入李煦的眼?李煦选人难道不会查他们的底细吗?”
  “属下听说,顺王格外看重寒门子弟,此次选贤才必然也会酌情选一部分寒门之人,这些人没有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要伪造身份反而更容易。”
  “来得及吗?父皇可是给了期限的。”
  “人可以先来,顺王也不可能一个月内就能查完每个人的底,而且咱们还得故意漏一两个人给他查出来,做的太完美顺王会起疑心的。”
  大皇子头疼地扶额,他也知道自己不擅长这些阴谋诡计,可他总以为,自己手握重兵,还是有能力拼一拼那个位置的,但来到京城这段日子,他渐渐觉得,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当年他离开时,李煦还是个少年,谋略眼界远不如现在,那会儿只觉得他虽然聪明,但人太软弱,未必能争得过自己,可十年过去,少年浴火重生,看着还是依然心善软和,可内里却黑成炭了。
  “行,就这么安排吧,另外,西北那边让他们随时做好准备,玩阴谋本王玩不过他,拼武力看他拿什么与本王争锋!”
  黄军师默默叹了口气,想告诉他,争皇位可不仅仅靠武力,而且就算争赢了,将来治国安邦也不是靠刀子硬就行的。
  一张张惶榜贴出去,全京城都传开了,皇上要取才纳贤,一共有三百名额,而且还允许寒门子弟入选,并且取消了以往需要三名文士作保的惯例,只需要通过几场考试就行。
  而相对于寒门学子需要一考再考,世族子弟只需要家族举荐即可,但最后一道殿试,入选的寒门子弟与世族子弟需一同参加最后一道考试,由皇帝评审出最后结果,这已经是李煦目前能做的最好结果了。
  他不可能一次性就改变大燕的选才制度,那他绝对坐不上那个位置,只能一点一点潜移默化的改变,也需世族们一点一点的妥协,否则一但矛盾激化,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了。
  “王爷,这是目前的名单,以京城及周边为主,远些地方的学子怕是赶不及来了。”一个月的期限,像南越那样的地方,消息能传到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做足准备上京应选。
  “不要紧,这次只是一次尝试,三百人原也不多,至少半个大燕的人才都会集中在京城了,等殿试结束,你让人再贴出告示,本王要在落选的人当中选些末流小吏,愿意参与遴选的只要拿着之前的成绩单来报名即可。”
  王朝铣是丞相属官,明面上是魏丞相的人,从未向李煦投诚过,此次也是代表魏丞相出面来与李煦商讨选才一事的。
  李煦赞赏他的为人,并不介意他的站位,也没隐瞒自己这次的目的。
  三百人才选出来肯定是要官员储备了,最低级别都是外放知县起步,如果家世背景了得,直接当个京官也可能。
  但李煦觉得,许多与百姓打交道,做实事的都是那些不入流的小吏,他们也许管着粮仓,也许管着府衙文书,也许只是一名小捕快,但作用并不小,因此李煦想先改造这一等级的小吏,如果他们够努力,将来未必不能入阁拜相。
  王朝铣当然不会管这种小吏的事情,王爷就算想提拔自己人安置在这个阶层也是无可厚非的,魏丞相派他来的用意只是监督着王爷,别让他因小失大,过于看重寒门学子了。
  不过王爷给寒门出身的学子定了三场考试,五日一考,第一场考试只考一科,就是看看这些来应选的学子文采如何,否则让不识字的文盲鱼目混珠就闹大笑话了。
  第二场再考一科,不过更有难度和深度,这就不是一般水平的人能通过的了。
  李煦记得科举制度考的是八股文,可惜他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八股文,倒是知道四书五经是必考项目,因此这前两场考试内容都出自目前最经典的几本五经地位同等。
  第三场分了两科,由考生自选科目,如果觉得自己文采过人,可以选文科,如果觉得自己算术惊人,可以选理科。
  李煦倒是想按士农工商分出不同的科目,但这太为难人了,这个时代的为主的,读的都是圣贤书,视一切圣贤书以外的学科为旁门左道,他也不能和全国学子作对不是?
  不过这些科目倒是可以放在后面考,选末流小吏更看重的就是他们的旁门左道了,哪怕是个擅长种地的学子,也可以派去管农事啊。
  王朝铣见顺王给寒门学子立了如此多道坎,心道:这也未必比找三个作保人容易啊,不过如此一来,能顺利过关的肯定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确实比举荐靠谱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