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有风范的皇帝

  赵匡胤调赵普离京后,开始重用薛居正等人。
  这个薛居正,正是编撰《旧五代史》的人。
  他所编撰的《旧五代史》,在《二十五史》中,虽不能算佳作,但也是中等的作品,比起《元史》来,要好得多了,书中内容丰富,史料充足,是阅读五代史必翻的书籍,不过,比起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要稍微逊色。
  我写五代史,也多从薛居正的《旧五代史》中转述。
  就在赵匡胤重用贤臣,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突然驾崩!
  他的死,非常蹊跷。
  他当天晚上,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喝酒,共宿宫中。
  隔日清晨,赵匡胤就暴死,享年五十岁,庙号太祖。
  赵匡胤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暴病而死,这暴病,不是脑梗,就是心梗,总之,死得很急,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另一种说法是给他的弟弟赵匡义杀掉的。
  《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此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就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
  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赵光义,把遗诏藏在金匮之中。
  我们按照赵匡义为人的狠毒,有可能杀死他的哥哥,可问题是,赵匡胤不是一般的君主,而是英明神武的君主,他的弟弟要是会害死他的人,他怎么可能对他那么信任?还晚上和他一起喝酒,一个房间睡觉?再说,赵匡胤要是死于非命的话,赵匡义怎能如此顺利继位?史料记载赵匡胤、赵匡义俩兄弟长得又黑又胖,而肥胖,就容易心梗。由此推论,赵匡胤应该是喝酒之后,心梗或者脑梗而死,而他死前,一定安排好他弟弟接替他的皇位,因为,他不想宋朝像后周一样,幼儿继位,导致国灭。
  赵匡胤的为人,确实值得称赞。
  《宋史》中有对赵匡胤为人的详细记载,说赵匡胤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节约俭省,秉性任其自然,不故意矫揉造作以掩饰自己。
  当然,除了陈桥兵变时矫揉造作,演了一把戏之后,就再也没造作了。
  他当上皇帝后,很喜欢便装出行,有人劝说他不要轻易出去,怕出危险。
  赵匡胤说:“帝王的兴起,自有天命,周世宗看到将领中有方脸大耳的人都把他们杀死,我整天侍奉在他身边,他也不能危害我。”这之后,便装出宫的次数更加多了,有人规劝他,就对规劝的人说:“享有天命的人,任他自己做事,你不要禁止。”
  实际上,这体现了赵匡胤为探查民情,不顾自己生命危险的精神。
  有一天,赵匡胤退朝下来,坐在便殿中不高兴了很长时间。
  左右侍从问赵匡胤为了什么事不开心?
  赵匡胤说:“你们认为当天子是件容易的事吗?我在早朝时乘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处理了一件事,因此不高兴。”
  在汴京新建的宫殿落成,赵丽颖来到正殿坐下,命令把殿门全部打开,对左右说:“这好比是我的内心,很少有不正的地方,人们都可以看见的。”
  这是可见赵匡胤是宽于责人,严于律己的人,他希望自己的错误都能够得到改正。
  吴越国王钱镠来朝廷,自宰相以下的文武官员都请求赵匡胤留下钱镠而收取他的土地。
  赵匡胤不听这种意见,放他回国。
  等到钱镠辞行的时候,赵匡胤取来大臣们请求留下钱镠的几十件章疏,密封后交给他,告诉他在路上秘密观看。
  钱镠到途中启封阅读,都是要求赵匡胤把自己留下而不要遣还吴越的奏章。
  他从这件事之后既感激又恐惧。江南平定,于是他请求把国土归宋。
  南汉刘鋹在自己的国家里,喜好在酒中放毒药毒死臣下,不久归顺了宋朝廷,跟着赵匡胤来到讲武池。
  赵匡胤倒了一杯酒赐给刘鋹,刘鋹怀疑酒中有毒药,捧着杯子哭泣着说:“我犯的罪是在不赦之列的,陛下既然不以死罪对待我,我愿意做一名大宋的平民百姓,亲眼看看太平盛世,我不敢饮下这杯酒。”
  赵匡胤笑着对他说:“我把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放到别人的胸膛里,我怎么会这样做呢?”立即拿过刚给刘鋹倒的酒自己喝了下去,另外倒了一杯酒赐给他。
  王彦升擅自杀死韩通,虽然参预辅佐赵匡胤建立王朝,但终身没有得到大将的符节和斧钺。赵匡胤反而厚葬了为国忠心的韩通。王全斌进入西川,贪婪放纵,屠杀降兵,虽然立有大功,也立即被贬官黜责。
  这些事,可见赵匡胤的胸怀很大。
  赵匡胤除了胸怀大之外,还非常节俭。
  皇宫中的苇帘,他下令用青布包边;他经常穿的衣服,洗过多次了,还在穿。
  魏国长公主短袄上装饰着翠鸟的羽毛,赵匡胤告诫她不要再用了,又教诲她说:“你生长在富贵之中,应当懂得珍惜福分。”
  他看见孟昶用珠宝装饰的小便器具,就把它捣毁打碎,说:“你用七种宝石装饰便器,那么应该用什么器皿来盛放食物?你这样的所作所为,不亡国还等什么?”
  赵匡胤也很喜欢读书,到了晚年就更加喜好,他曾经读《尚书》的《尧典》、《舜典》,叹息说:“尧、舜处罚四个凶人,也仅仅把他们流放出去,为什么近代法网如此严密啊?”然后对宰相说:“五代时期诸侯骄横,有违法杀人的人,朝廷也置之不问;人命至关重要,姑息纵容藩镇,应当是这样的吗?自现在开始各州判处犯人死刑的,要记录好案情上奏朝廷,交给刑部重新审查复核。”于是立为法令。
  他喜欢读书的同时,也重用读书人。
  乾德改年号,赵匡胤事先告诉宰相说:“年号必须选择以前朝代没有使用过的文辞。”
  乾德三年,后蜀平定,后蜀宫女来到赵匡胤内宫,赵匡胤看到她们使用的铜镜背后铸有“乾德四年铸”这样的文字,把窦仪等人召来查问这件事。
  窦仪回答说:“这一定是前蜀的东西,前蜀皇帝曾经使用过这个年号。”
  赵匡胤于是很高兴地说:“担任宰相的还应该是读书人。”
  自此以后十分器重读书人。
  赵匡胤对自己的弟弟赵匡义非常好,他接受杜太后之命,把皇位传给赵匡义。
  赵匡义曾经病得很重,赵匡胤前去看望他,亲自为赵匡义用艾草灼烧穴位。
  赵匡义感到疼痛,赵匡胤也拿艾草烧灼自己的穴位。
  他经常对左右亲近大臣们说:“匡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奇异的现象发生,以后一定成为太平天子,论福分我不及他。”
  赵匡胤,真是一个有风范的皇帝!
  《宋史》对赵匡胤的评价很高,说他:“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呜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司马光评价他说:“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
  苏轼把赵匡胤和汉高祖、光武帝、李世民并列,而一向以严厉著称的王夫之,也高度赞扬赵匡胤,说他:“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赵匡胤,得史学家如此称赞,可谓死而不朽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