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说话间,程彦看到李淑从正殿走出来,便连忙放下茶杯迎了上去。
  李淑带着三人去拜访丁太后。
  丁太后许久未见李淑,拉着李淑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话,临到晚上,才放李淑出来。
  李淑一年多未回宫,今日回宫,找她的朝臣世家们络绎不绝,李淑并不避着程彦,让程彦陪在一旁,让她学着处理朝堂之事。
  程彦见李淑揉了揉眉心,便放下纸笔,让小内侍别再带人过来,自己去给李淑揉肩。
  程彦道:“娘是不是准备对北狄用兵了?”
  以往拜访李淑的人虽然多,可没有近日这般频繁,且来的都是些掌兵马调动粮草的官员世家。
  李淑颔首,问道:“你这里还有多少粮草?”
  她与程彦都有封地,封地里的粮食税收无需上交国库,全归自己所有。
  这些年来,她常驻边关,封地是程彦在打理。
  程彦想了想,道:“前些日子帮着舅舅赈灾用去不少,如今满打满算,只够十万大军吃用三个月。”
  世家们只顾自己利益,其他藩王公主们更是一毛不拔,她不愿看着舅舅去买高价粮,便给舅舅送去许多粮食。
  李淑秀眉微蹙,程彦便道:“娘需要多少粮草?我想办法帮娘筹了来。”
  李淑道:“粮草倒还不是主要的。”
  大夏不缺热血报国的将士,更不缺精甲强弩,缺的是粮草与战马。
  粮草尚还能解决,但战马便有些棘手了——十年前镇远侯战死边疆,北狄趁机南下,占据了大夏的天山马场,自此之后,大夏再无可以与北狄媲美的良驹。
  若想与北狄开战,必要先夺回天山马场。
  李淑的声音刚落,小黄门一路小跑进来,弓着身子道:“殿下,凌虚子仙长过来了。”
  李淑凤目微挑,合上战书,道:“这个老道,我不去寻他的麻烦,他倒自己上了门。”
  “让他进来。”
  李淑对程彦道:“你先去休息。”
  程彦只得出了殿。
  小内侍一路引着凌虚子向正殿而来。
  凌虚子历经五朝,地位尊崇,在长公主那里是“老道”,但在世人眼里,却是活神仙。
  小内侍颇为殷勤,侍女们忙不迭捧来凌虚子爱喝的老君眉。
  凌虚子一身青衣,鹤发童颜,湛然若神,他捻着白色胡须,道:“一别经年,殿下风采依旧。”
  李淑抿了一口茶,道:“七年前,你与我说天命在谢不在李,我只以为你是为了保住李斯年性命才这般说,如今看来,似乎有些道理。”
  凌虚子浅笑。
  李淑又道:“当年你许我三卦,今日我要你帮我算这第二卦。”
  凌虚子道:“殿下请讲。”
  李淑凤目轻眯,声音微冷:“天命在胡,还是夏。”
  凌虚子笑了起来,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只看殿下何时放下心中芥蒂。”
  李淑不置可否,凌虚子从袖子里取出一幅图。
  那是一张有些年头的图,略微泛着黄。
  凌虚子推给李淑,道:“我大限将至,不日便要闭关,此图为天山地图。”
  李淑眸光微闪,凌虚子继续道:“愿天佑大夏,殿下武运昌隆。”
  ........
  次日清晨,程彦被紫苏摇醒了,紫苏道:“长公主殿下请翁主过去。”
  程彦连忙梳洗换衣。
  李淑见程彦过来,揉了揉她的发,开门见山道:“你觉得李斯年此人如何?”
  程彦面色有些古怪。
  此人如何?
  得罪他的人,无不死状凄惨,死因成谜。
  谪仙面容修罗心,除却脸和智商没有任何优点。
  还特么是母亲最恨的谢家人生的孩子。
  程彦道:“他长得好看,很聪明,除此之外,一无是处。”
  李淑挑眉:“只有这些?”
  程彦摸不准李淑的脾气,便问道:“娘想知道哪些?”
  李淑道:“凌虚子昨夜过来说,要他去赎谢家满门罪孽。”
  程彦嘴角微抽,有那么一瞬间,她觉得凌虚子是年龄大了,着急起来病急乱投医——母亲恨毒了谢家人,当初留李斯年性命是因为凌虚子作保,如今李斯年不仅不安分,且用番薯勾搭她,母亲脾气一上来,必然留不得李斯年的性命。
  可用这个借口给李斯年保命,怕是不行。
  李斯年看上去飘然若仙挺能唬人的,终归是个瘸子,让他去摆摊算卦尚可,可若让他去上战场,怕不是千里迢迢给北狄送人头,礼轻情意重。
  但转念一想,凌虚子好歹活了将近两百年,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李斯年又是跟在他身边长大的,指不定真有能克制北狄的地方。
  程彦斟酌道:“要不,娘见见李斯年?”
  李淑手指轻扣桌面,道:“再说吧。”
  程彦有些意外。
  母亲这般说,是对李斯年消了杀心。
  李淑道:“你近日仔细些,若是无事,便去清河郡寻你表姐,莫在华京待了。”
  程彦犹豫道:“还没到那种地步吧?”
  她知道她与李承璋解除婚约会引起朝堂震动,朝臣世家们伺机而动,可也不至于远走华京吧?
  再者,她留在华京也有要事,她不懂兵,只能帮母亲去筹粮,世家们虽然都是铁公鸡,但她以新培育的苗子做交易,想来他们也会愿意的。
  程彦这般想着,留在了华京,如此又过了几日,李泓的一道圣旨,让很多持观望态度的世家纷纷站队——李承瑛与李承瑾封王了。
  大夏祖制,皇子不加冠不封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天子崩逝,新帝为收拢人心,分封未加冠的诸位兄弟为王。
  可尽管如此,封的也只是一些边陲小郡,说白了,只是没甚实权的王爷。
  李泓显然不属于这一种。
  李承瑛封为英王,克定祸乱曰英,大虑安民曰英,李承瑾封敬王,执礼敬宾曰敬,广职勤政曰敬,这两个封号皆是上上封,大夏只出过一位英王与敬王,最后登基为帝,故而便不再以这两个字封王。
  若只是封号,倒也罢了,可两人的封地全是军事重郡,下属县近二十个,人口过百万。
  饶是如此,李泓仍觉得不够,特令二人开府治事,跟着将军们习军政。
  而作为太子的李承璋,至今仍居住在皇城,并未开府治事。
  李泓的圣旨刚颁下,便在华京城掀起轩然大波,随后传至九州,世家们纷纷遣才俊来讲华京恭贺两位新王。
  作为刚与太子退婚的程彦,此时门槛也被踏破——其中李承瑛与李承瑾的母族来得最多。
  李承瑛与李承瑾虽然没了母亲,但舅舅与姨母们仍在,便操办起二人家事,有事没事便往程彦府上跑。
  没几日,便传出太子李承璋当废,安宁翁主与哪位王爷定了亲,哪位王爷便是未来的储君的流言。
  二月初二,程彦生日,李泓在宫中设宴,众人纷纷来贺,席上有一世家子弟借着酒意,笑着打趣英王与安宁翁主站在一起委实是一对璧人。
  此话一出,喧闹的宴席静了下来,李泓瞧着神色各异李承瑛与程彦,捋了捋胡须,笑道:“阿彦自小便与老三要好。”
  程彦心头一惊,后悔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出京避“难”。
  第21章
  周围附和的声音不断,又说青梅竹马,又说天造地设。
  程彦低头抿了一口茶。
  她与李承瑛确实要好。
  仔细想想,可能是李承瑛占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原因。
  李承瑛自小便不省心,她没少跟在李承瑛身后擦屁股,次数多了,自然生出几分“亲密”来,可这种亲密,无关风月。
  这种感情舅舅并不懂,舅舅只是见她与李承瑛玩闹到大,觉得他俩关系甚好,指不定在旁人的撮合下,真能乱点鸳鸯谱给他俩赐婚。
  可舅舅到底是天子,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她不能拂他的面子。
  程彦眨了眨眼,甜甜一笑,道:“三哥是我的嫡亲兄长,我当然与他要好。”
  此话一出,夸赞她与李承瑛的声音顿时少了许多。
  李承瑛松了一口气。
  程彦再不开口说话,他就要顶撞天子说他俩不是了——今日是程彦生日,宴席虽设在宫里,但也邀请了程家的人,程大姑娘就在一旁坐着呢。
  当然,程大姑娘不在场,他也不能让父皇把他和程彦凑成一对。
  程彦在他心里就是一个脾气不大好的小妹妹,白头偕老举案齐眉的事情,还是要与程大姑娘一起。
  李承瑛饮着酒,斜斜向程怡庄看去,程怡庄面色如旧,似乎不大在意刚才发生的事情,只是手指无意识地握了握锦帕。
  李承瑛笑了一下,放下酒杯,摇摇晃晃站起来,指着刚才打趣他与程彦的那人说道:“你说本王和阿彦像一对,本王还瞧着你和妹子是夫妻呢。”
  那人的脸登时便红了起来,宴席上的宾客忍俊不禁,程彦笑道:“三哥又醉了。”
  李承瑛道:“我才没醉。”
  一边说,一边拿着酒壶去找李泓,醉醺醺对李泓道:“父皇,您不是说我性格太野太胡闹吗?那您就给我找一个端庄贤淑的,好好管教我。”
  程怡庄听他意有所指,面颊微烫,垂眸看着杯中的果酒。
  李泓皱眉道:“今日是你妹妹的好日子,你又胡闹。”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