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0章 1747:赋税制度

  孙兰道,“我跟容礼也商议过,此事牵涉甚大,不便走明路,只能走密折的路子。”
  若是过明路,接触这份折子的人会很多,消息瞒也瞒不住。
  若是以密折形式递上去,里面的内容只有心腹重臣和主公才能看到。
  相较于前者,后者的保密性就高得多了。
  长生忍不住拧眉,“若只是为了静慧姐姐的考验,大可不必这样。”
  一个不好,树敌无数也就罢了,怕就怕会填上性命。
  丰仪道,“起初是因为这个,但密折写好之后,我发现意义就不止如此了。”
  长生有些焦急,但还是按捺着听丰仪解释。
  丰仪道,“我记得,我与阿兰随军之前,书院夫子上的最后一课,题目便是‘乱世之因’。夫子让我们探讨导致乱世的根本原因。若是记得没错,夫子还将这编撰成册了……”
  长生点头。
  她也是高年级学生了,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时局政治,类似的课程也有上过。
  丰仪继续道,“这个题目,我记得不少同窗说是皇室荒银贪婪、横征暴敛,因为他们的错,以至于天下大乱,也有人说官宦沆瀣一气,使得黎民百姓饱受水深火热之苦,更有人说天灾人祸频繁,百姓才化身暴民。东庆如此,南盛如此,但这个问题的答案真就如此肤浅简单?”
  长生道,“自然不是,这些只是一部分原因,却不是主因。”
  巧的很,长生前阵子也上了同样的课。
  她找自家爷爷开小灶,从这位睿智的老人家这里学到了很多。
  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不可能是局部因素,而是关乎整体的因素。
  丰仪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进入军营之后,我又跟几位军师请教,有了不同的见解。亓官军师曾说起过东庆末年国库问题,皇室好大喜功、挪用军需是一个问题,但并不能掩盖国库收入连年降低的事实。这些钱尚且不能满足皇室挥霍,哪有余钱装备军需?问题是,根据最近一次人口稽查,东庆灭国之前,人口不减反增,但国库税银却不增反减。这块地方,究竟是哪一处出了问题?仅仅是因为有人挪用税银,中饱私囊?哪有这么简单呢……”
  长生道,“容礼哥哥,这些……不是没有想过,但谁也不敢动啊。”
  丰仪说的内容,长生自然也有思考过,在爷爷的指点下,她也剥丝抽茧分析了不少内容。
  哪怕理解没有丰仪这么深刻,但大致方向是对的。
  因为天下五国都是大夏朝分裂的,各国的赋役制度整体上是类似的,只有细节不同。
  所谓赋,便是以土地为征收对象,而役则是以人头为征收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人力。
  以东庆举例,东庆的赋役制度相当复杂,整体上还是沿用大夏朝时期的模板。
  青壮服役的项目不仅多还很重,若是不想服役,则需要按人头缴纳一定的钱粮,哪怕不服役,还是要缴纳一定的人头税。赋税的名目倒没那么多,但说起来也很坑爹。
  田赋是按照占田额的平均产量抽取一定比例的。
  什么是占田额呢?
  一户人家平均占田的面积。
  例如马爸爸有十亿,穷人甲有零元,二人平均存款就有五亿。
  亩产抽成就更加容易理解了,一亩田产出十成,官府抽取五成,这个比例还算低的,有一段时间甚至抽成达到了八成。换而言之,农民辛苦耕种一年的收成,官府便要收走五成到八成,剩下两成给百姓,这两成还要扣除一家子的人头税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税目。
  这点儿米粮连吃都吃不饱,更别说匀出来上缴官府免除繁重的徭役。
  要是徭役征到你家头上,那就乖乖出人吧。
  当然,这些指针对普通百姓,士族贵胄有特权,减税免役,一点儿毛毛雨就能应付。
  东庆建国初期,普通百姓手中的确有不少良田,占田额也不算太离谱,但天灾人祸不是人力能预测的,不少田地被百姓以低价转卖给了士族。士族等高层从百姓手中获得更多的土地,达到兼并的目的,百姓手中的田越来越少,但以占田额为标准收的税却没怎么少。
  通俗来讲就是收入低了,缴纳的税却没低,意味着百姓到手的钱也少了。
  时日一长,百姓不堪重负,越来越多人贱卖自身给士族当了农奴或者雇农,借此争取活路。
  土地兼并之后,士族手中的田地越来越多,但他们作为特权阶层,实际拥有田地的数目比理论上的占田额大得多,这就意味着他们手中的田地越多,免税的田也越多,收入自然越高。
  不仅如此,士族还能用自身特权为本就低廉的税进行减免。
  穷的百姓越来越穷,富有的士族越来越富有。
  交税的百姓少了,交税的士族也不增加,整体国库收入自然是走低的。
  再加上各个地方官府贪污税银,国库收入能高得起来才怪。
  国库没钱,穷得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这国家吃枣药丸啊。
  东庆的情况倒是没那么糟糕,但架不住皇室太能挥霍,作着作着就把自己作死了。
  长生记得书院夫子程靖先生的话——赋税乃是国家立国之本。
  那些说金钱如粪土的假正经都该去吞粪。
  不说远的,光是近的几个国家王朝的兴衰就说明国库赋税的重要性。
  若是要动这块,姜芃姬跟士族的矛盾会越发激烈。
  不论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提出赋税改革的混蛋都会被拉出去祭天啊。
  长生望着丰仪,眼底满是挣扎。
  “你放心,我有分寸。”丰仪知道长生担心,温和道,“主公不会不知道里面的利害关系。她也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真要拿人开刀,也不会拿我与阿兰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开刀。”
  说白了,他和孙兰捆一块儿,分量还是不够。
  真要改革,多半也是算计哪个倒霉催的士族,拿人家全家祭天酬神。
  这次看似风险极大,但若是搏对了,丰仪能少奋斗二十年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