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本书由【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作者:潘彦明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isbn:9787514353594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三国魏晋南北朝史
  编辑推荐
  1. 著名历史作家吕峥、张宏杰,起点历史大神月关,倾情推荐现象级神作——《世家的天下》。
  2.《世家的天下》连载帖在天涯、起点均引起热议,短时间内聚拢粉丝数百万!
  3.世家门阀、豪门士族、士大夫家族……这些尊重的名字,一一指向一种占据中国权力*上千年之久的势力,彰显出延续千年的中国贵族精神!
  4.《世家的天下》描写魏朝、西晋、东晋三朝两百年间占据权力*的士大夫家族的发家史、沦落史、夺权史。他们及其家族,为争取权力,不懈地奋斗,追求自由,追求理想。
  4.《世家的天下》以小说笔法来写,所有事件严格取自史料,力求探究历史真相。涉及魏晋时代多起政治黑幕。像剥洋葱一样把历史事件的表层层层剥掉,找出背后的隐情,挖出那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家族内部、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感情牵绊。
  5. 《世家的天下》没有熟知的神化的诸葛亮,没有一枚飞镖打死夏侯惇,两杆大枪横扫千军,不写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变成神,没有上天入地的修仙之路。但是,谋略、政治内幕、历史真相、时间、人心、血与泪、隐忍与拼搏,甚至哲学宗教,通篇可见。这是一本描写人创造历史,以及时间改变人心的书。
  内容简介
  ★著名历史作家张宏杰、吕峥,起点历史大神月关倾情推荐! 一本描写谋略、抉择、人性、血与泪、拼搏与隐忍的书。
  ★他们令皇帝寝食难安; 他们操纵着王朝的更迭,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本书揭开了这个历史上的惊人天机!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势力,令皇帝寝食难安。他们的传承,比一个朝代更久远;他们操纵着王朝的更迭,改变着历史的走向;他们占据中国权力*达千年之久。他们被称作士大夫,也被称作世家门阀。河内司马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河东裴氏……大凡在历史上留下印迹的人物,几乎无不出身这些豪门大族。
  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不单单是一个理念或口号,而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种政治现实。而皇帝与世家大族博弈的背后,却是权谋与鲜血浸染的历史书页。
  本书描写魏朝、西晋、东晋三朝两百年间,占据权力*的士大夫家族的发家史、夺权史和沦落史。世家中的士大夫,有的才华出众,有的人品高洁,有的满腹阴谋,为了家族的兴盛,为了自由和理想,为了争权夺位,创造了历史的神奇,为后世留下司马篡位、三国归晋、八王之乱、东晋复生、王马共朝等精彩的篇章。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来叙述,但所有事件均严格取自史料。层层剥开历史的表层,找出背后的隐情,挖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世家内部、世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感情牵绊。这也是一本描写人创造历史,以及时间改变人心的书,你可以从本书中读出谋略、政治内幕、历史真相、时间、人心、血与泪、隐忍与拼搏,甚至哲学与宗教。
  作者简介
  潘彦明,男,1978年生于北京。某上市企业高管,知名游戏制作人,it业创业者。常年研读历史,精通心理学、哲学、宗教,擅长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隐情内幕,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精准而犀利。
  ====================================
  世家的天下:1饕餮
  前言
  2012年,我辞去繁重的工作,从云南到西藏徒步旅行了三个多月。一路上我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或许这些故事在外人听来平淡无奇,但他们却讲得绘声绘色。我试着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我真切地意识到,每个人的故事都极不平凡。
  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
  回到家没多久,一天深夜,我开始动笔写这本书。到早上七点的时候,我已经写完了序章。虽然当时写的序章后来全部删掉(事实上,我之后又删掉了约二十万字的内容),但那天深夜,确实可以算作这本书的开始。
  过了几个月,我跟朋友透露我正在写书的事。朋友问是不是写游记?我说:“不,我写历史,因为我爱历史。”
  当然,我爱自己的经历,所有的经历,但我也知道,这些经历在别人听来其实并没什么特别。写历史的好处是历史离我们很远,大部分人看来更有神秘感,而那些历史人物所经历的,更是我们毕生无缘得见的传奇。
  历史很遥远,历史人物离我们同样遥远。
  又写了些日子,我发现我错了。
  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身边人,越来越觉得这些人某时某刻的心态恰如我笔下的某个历史人物。那人像诸葛诞,那人像钟会,那人像王导……
  是的。历史人物离我们很近,几乎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我记得我上中学时玩过很多三国游戏,当时我想:哇!这人真牛,这人的武力能横扫千军,那人的智力全国拔尖。但后来,看的书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发现,曾经崇拜的人并不是神,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勇气,也有懦弱;有坚持,也有放弃;有顺境,也有无奈……他们在利益和道义之间挣扎,在捍卫理想和委曲求全之间纠结。
  翻看史书,总不免为成功者的深谋远虑由衷赞叹,为失败者的昏招扼腕叹息(或是解气)。可揭开表层,却看到有些深谋远虑其实只是顺势而为,或是时运使然;而如果我们不做事后诸葛亮,也会发现有些昏招其实已经是那些失败者当时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主要写三国,毕竟三国是大家相对了解的一段历史。可我并不想在三国上花费太多笔墨,实际上,这本书只有前三分之一内容是关于三国的(主要是魏国),后面更多篇章则是西晋和东晋。其中即便涉及三国的内容,也绝不是大家熟知的三国,本书会从另一个侧面来描写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其实有很多是被我们忽略的故事),以及那些历史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另外,由于本人是个电影发烧友,所以书中有很多章节标题都取自电影名字,以向那些伟大的电影作品致敬,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找看。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代,尤其是东晋,更被后世称为门阀政治——皇权旁落,世家豪族掌握军政大权。本书正是以这几大家族为主线,贯穿魏、西晋、东晋三朝。
  魏晋两百年间,那些士大夫,以及他们整个家族,为争取权力、利益、自由、生存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奋斗。书中涉及多起政治黑幕,并力求探寻幕后的真相。
  这是一本描写谋略、抉择、人性、血与泪、拼搏与隐忍的书。
  这是一本描写人创造历史,以及时间改变人心的书。
  潘彦明
  引子:重臣的故事
  永昌元年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位期间最后一个年号,因为这年的闰十一月初十(公元323年1月3日),司马睿驾崩了。
  就在几个月前,司马睿刚刚跟帝国最强权臣王敦打了场仗,这是一场令他颜面尽失的败仗。不光他自己,整个皇室都跟着蒙羞,皇权彻底被臣权压垮。不过,司马睿虽被打败,但王敦到底有所顾忌,并没直接把他废掉,而是让他继续充当傀儡皇帝。
  战后这几个月,司马睿整日都在悲愤中度过。今天,他是满怀着屈辱咽气的。
  第二天,司马睿的长子——时年二十四岁的司马绍迎着凛冽的寒风坐上了曾经属于他爸爸的皇位。
  继位大典办得有模有样,华丽又不失庄重。然而,司马绍却觉得过于冗长。他被搞得身心俱疲,渴望马上能回到后宫休息。
  总算快结束了。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朝堂里群臣跪拜于地,恭贺新帝登基的祝词此起彼伏,可这些奉承话在司马绍听来没那么悦耳。他知道,此刻,权臣王敦依旧手握重兵虎视眈眈,而那些对自己歌功颂德的臣子大半都迫于王敦的威慑力,随时可能掉转枪头帮王敦灭了自己。司马绍很清楚父亲因何而死,他更清楚自己当前的处境。
  我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王敦给废掉。
  晋王朝难道要亡在我的手里吗?
  这担惊受怕的情绪把司马绍搅得异常疲惫。他挥了挥手宣布散朝,然后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后宫,一屁股坐到了御床上。在他身旁,除了几个内宫太监外,还站着一个年过半百、面目和蔼的老者,这人名叫王导,官拜司空兼扬州刺史,乃是朝廷首屈一指的重臣。
  王导身份极复杂,他是东晋王朝的开国功臣,同时也是王敦的堂弟,不过,他的性格乃至政治立场都跟王敦迥然不同。王敦性格嚣张强硬,王导则宽厚柔和。在之前那场皇帝和权臣的战争中,王导名义上是站在皇帝一边的,不可否认,他为了身家利益免不了首尾两端,暗通自家兄弟,但不管怎么说,以他的为人,还干不出公然与皇室为敌,甚至谋朝篡位的事来。
  另外,王敦、王导所属的家族——史上著名的琅邪王氏,在整个东晋时代,论及家族声望和政治影响力均无能出其右者。即便那些不爽王敦飞扬跋扈的臣子,对王导依旧要礼敬三分。
  由此,纵然王敦已经到了跟皇室开战的地步,但无论司马睿还是司马绍都必须好吃好喝供着王导,唯希望他能从中斡旋,尽量稳住王敦而已。
  司马绍抬眼看了看王导。
  “王公,您怎么还不回去啊?”
  “臣挂念陛下,想问问陛下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朕没什么事了……”司马绍回答得有气无力。他一见王导那张脸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王敦。琅邪王氏个个都长得那么恶心!说实话,王导长得慈眉善目,脸庞清秀,举止风流倜傥。可所有那些琅邪王氏族人的相貌特征都让司马绍作呕。他很想把王导打发走,但这话他最终没说出口。
  必须要稳住王导!
  缓了一会儿,他对王导言道:“王公,您博古通今,朕想听您讲讲,朕的列祖列宗是如何赢得天下的。”
  司马绍自是希望能从先辈的事迹中寻求智慧,以期攻克目前的困境,而王导则有另一番想法。如果堂兄王敦谋朝篡位不可避免,现在他自己能做的,正好可以通过司马家先祖的事迹让这位皇帝明白天命的道理。
  ——天命在臣不在君。
  王导想了很久,点点头。
  “既然陛下想听,臣就把臣知道的事给您讲讲吧……”
  序章
  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的建宁元年,也即是公元168年,10月25日黎明,东汉国都洛阳的百姓大多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在深邃的皇宫内,年仅十二岁的当朝天子——被后世称为汉灵帝的刘宏也像往常一样,刚起床就骑上驴,牵着狗,在一群宦官和宫女的嬉笑簇拥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皇帝优哉游哉的生活与险恶的朝廷局势形成鲜明的反差。
  洛阳皇宫主分南北两宫,总面积超过一百平方公里,从空中俯视呈一个巨大的吕字形。北宫多为皇帝寝殿,南宫主要供皇帝和群臣朝贺议政。北宫南面的朱雀门(及两个侧门)各自对应南宫北面的宣武门(及两个侧门),其间以并列三条长约七里的通道相连。中间的通道最宽,是专供皇帝通行的御道,群臣则只能从两旁的侧道行走。
  此时,就在其中一条侧道的北端,也就是北宫朱雀门旁的侧门内外分别驻扎着两拨军队,他们个个剑拔弩张,遍布血丝的双眼透出杀气,全都恶狠狠地瞪视着对方。
  守在宫门外的,是由大将军窦武(外戚)率领的数千皇城禁军;守在宫门内的,则是由黄门常侍王甫(宦官)率领的千余名皇城禁军。
  东汉自第三代皇帝汉章帝(公元1世纪)开始,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的权力就越来越大,到建宁元年这一百年中有多个外戚把持朝政。然而,只要外戚一上位,最后总难逃被宦官灭掉的命运,权力很快又传到宦官手里。宦官因为生理缺陷和背景低微,即便到手的权力也不具备传承性,等这茬宦官死绝,下一代外戚又会冒出来掌权,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外戚与宦官轮流坐庄便成了定式。汉灵帝时,窦武成为外戚领袖,他与宦官的权力斗争历经数年,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武力冲突。
  虽然窦武的兵力强过王甫,但王甫手里却拥有一个强力道具——指控窦武谋反的诏书。毋庸置疑,这封诏书是宦官伪造的,即为矫诏。可这内幕对于底层士兵来说实在太过深奥,他们当然无从辨别真假,脑子里只明白一个道理——诏书大过天。
  借着诏书的威慑力,窦武军士气持续跌落,中午时分终于崩盘,全军一哄而散。另一边,王甫见自己掌握住绝对优势,遂率军冲出宫门,将孤立无援的窦武团团包围。
  窦武心知再无力扭转乾坤,当场拔剑自刎。窦武一死,其政治盟友——太傅陈蕃也被缉拿,当天晚上就被害死在狱中。当时,宦官集团被世人称为“浊流”,士大夫集团被称为“清流”。窦武和陈蕃正是两位最大的“清流”领袖。
  其实早在一年前,即公元166年,士大夫集团就被宦官集团搞垮过一次,当时有两百多名士大夫遭到罢免,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党,指代士大夫集团;锢,指禁止士大夫当官参政)。而后,窦武和陈蕃力图扳平局面,连连向宦官发起攻势。不想公元168年爆发军事政变,窦武和陈蕃身首异处。两位士大夫领袖一死,宦官更加肆无忌惮,马上发动第二次“党锢之祸”,致使一百多名士大夫遇害身亡,六七百名士大夫遭终身禁锢。
  究竟什么人能称为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