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龙转凤_11

  那一刻,当齐靖安看到卢秀才画的秀怡妹子,瞬间就如拨云见日一般,“秒懂”了他对夏侯宣到底抱着什么心思——同样是情不自禁地为佳人画像,同样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自然也同样是……爱上了!
  这真相对于齐靖安来说,简直就是当头一个晴天霹雳!直接就把他给砸懵了!
  偏偏卢秀才捧着他那幅倾入了心血的画作,还在滔滔不绝地倾诉着他畅想中的美好未来:考中进士、迎娶秀怡、好好做官、踏实做事、生一群可爱的儿女……啊,多么美好的人生!
  当是时,齐靖安的心里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他越是去看那幅画作,越是听卢秀才说话,就越发纠结,胸口闷得快要喘不过气了——齐靖安对自己的未来也是有过设想的,简单来说,就是辅佐明主登上皇位,然后充分发挥他的才华治国安邦,最终与他的明主一起留名青史——谁成想,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呢,他竟已对他看中的明主“三殿下”有了非分之想!
  怎会如此?怎能如此?他又该拿这“非分之想”怎么办才好?
  脑仁一抽一抽地疼,齐靖安好不容易才把喋喋不休的卢秀才请出了自己的房间,栓紧房门之后,他用力按着太阳穴定了定神,然后脚步沉重地走到书桌旁,弯腰从废纸篓里捡出那个纸团,重新展开、平铺在桌上:看着那个画得很粗糙的人像,他两眼发直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若问齐靖安对夏侯宣的这份非同寻常的感情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不过这样说,似有几分故弄玄虚的感觉,倒不如直接说是因为齐靖安的心态所致。
  年少时,齐靖安命途多舛,要不然他也不会早早离乡、外出游学。而在游学的过程中,眼界越发开阔的他既为大多数百姓贫苦麻木的生活而深受触动,也为邻国的虎视眈眈而倍感忧虑,更为他自己的未来发愁——因为他的长处并不在于写锦绣文章,仗着头脑聪明,考个秀才还行,考进士却是基本上没戏了。那么他就只能把出仕做官、“兼济天下”的希望寄托在“得遇明主”之上了——但真正的“明主”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遇到的?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在齐靖安看来,自大魏开国至今,这几百年间,真称得上明主的皇帝还不到一掌之数呢!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是不好彩地投生在没有伯乐的年代,别说是千里马了,就算是万里马,也只有寂寂老死的份!
  虽说为了鼓励自己发奋上进、不要因为偶尔生出的消极情绪而懈怠惫懒,齐靖安早就在心里勾画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明主”形象,但他自己也知道,那样的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此番与好友卢秀才结伴上京,齐靖安本来也没对“得遇明主”报有太大希望,谁知竟让他遇上了夏侯宣——他们俩初相识的时候,齐靖安在京城里人生地不熟,唯一的朋友还被关进了天牢,可以想见他有多么渴望转机,这就是“天时”和“地利”了——最最重要的当然是“人和”,齐靖安惊喜万分地发现,他抱着凑合凑合的心态挑中的这位“三殿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跟他想象中的“明主”不相上下,而且还更亲和、更谦虚、更聪慧、更坦荡、更……更英俊!
  ——这简直相当于幻想中的男神忽然被老天爷变成了真人送到他的身边,也难怪齐靖安把持不住了。
  他对夏侯宣,一开始是欣赏感激,而后是真心投效,再后来是视若知己、越发在意,到如今,是倾心仰慕、恨不能时时相伴一刻也不分离……
  那一日,彻底弄清楚了自己的心思以后,齐靖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纠结和彷徨,把平铺在桌上的那幅皱巴巴的画像整整齐齐地叠好、收进了怀里,然后就从柜子里取出了一盒雕刻刀具以及一块巴掌大小的楠木……半晌后,一个活灵活现的木雕小人便躺在了齐靖安的手心里:容貌俊朗得不似凡人、眉目间英气勃勃、嘴角噙着一抹柔和的笑意,这雕的不是夏侯宣还能是谁?
  虽说齐靖安仍为了这份感情而略有些不知所措,但看着他的木雕杰作,他还是不自觉地感到既甜蜜又得意:喏,他作画的水平虽然很次,但雕刻技术绝对是一等一的好!
  再说了,卢秀才总不能抱着他画的秀怡睡觉吧?但齐靖安却可以……嗯,他把微缩版的“三殿下”放在枕头边,然后就伸了个懒腰洗洗睡了。
  ——似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行为,都能很好地调节人的心情,所以齐靖安也想开了:感情的事吧,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顺其自然就好了。
  反正他倾慕“三殿下”的事,暂时不会对他辅佐对方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反而会让他更有动力、更积极,更为对方着想,这不是挺好的么?至于他有没有那个运气能让“三殿下”也喜欢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三殿下”那么优秀,倾慕他的人肯定是多了去了,所以齐靖安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但随缘分了。
  于是乎,当夏侯宣终于又来到会仙楼跟齐靖安“约会”的时候,就发现……这哥们热情了很多啊!
  “靖安,这几天你可是收到了什么风声?”寻着一个空隙,夏侯宣忍不住打断了说故事说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的齐靖安。
  “嗯?”齐靖安顿了顿,莫名其妙地问:“是关于什么的?”
  夏侯宣沉吟了片刻,摇了摇头,说:“是我想岔了,那件事几乎没有传入第三人之耳,除非你会卜卦,否则当是没可能知道的。”
  齐靖安挑了挑眉,却是没有追问,因为事涉皇室,很多事都是不能问的,对方如果想让他知道自然会说,所以他转而打趣道:“卜卦问天、借风求雨似乎是顶级谋士必须掌握的技能,可惜我还真是不会,殿下你这么说,该不会是故意涮我吧?”
  “哈,不会卜卦是好事啊,要不然什么都提前知道了,哪里还有惊喜可言?”夏侯宣微笑道:“我告诉你一件事,应该算是个惊喜,那就是你明天一早将会接到入宫面圣的旨意……”
  齐靖安闻言一震,诧异道:“入宫面圣!所为何事?”
  夏侯宣不紧不慢地说:“跟春闱舞弊案有关,之前你不是跟我说过科考的种种弊端么?我挑了几条跟父皇提了提,顺带着提了一个小建议……”
  以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的方式虽然比举荐要公平得多了,更让天下寒门士子都有了盼头,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弊病也很多——题目不切实用,舞弊的情况越发严重,这些都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每一届的进士基本上都会加入他们那一届春闱的主考官、也即“座师”的党派之中,否则必将难以出头——可以这么说,科举考试逐渐变成了各方势力、各大党派培育苗子的土壤,也是他们互相争斗、博弈的后花园,即使是身为天下之主的皇帝,也只能在一旁干看着,根本插不进手去了。
  不过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有抱团”,所以党争是任何时候都会存在的。
  本来吧,党争也不算太可怕,因为历代皇帝都会尽量平衡朝中的党派,令他们互相制衡,不教一家独大——如果真出现了一家独大的情况,还不能有效遏止的话,那就真是快变天了。
  很不幸的是,在当今皇帝的朝堂之中,以徐丞相为首的那一党,已经快要一家独大了!
  要知道,徐丞相作为三朝老臣,自然做过好几次春闱主考官、也带出来好几批“好学生”。早些年,他的学生们资历不够,或是外放做官,或是在翰林院编书,那也就罢了。可现如今二三十年过去,他们熬资历也熬够了,便纷纷做了京城高官——直到这时,皇帝才猛然发现,有资格担任春闱主考官的人选,绝大多数都是徐丞相的学生了!
  这还了得?再这样下去,整个朝堂岂不都是徐丞相的一言堂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