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内斗?

  美军北方司令部
  巴顿将军一遍又一遍的看着整个地区的形态,虽然非洲北部比较广大,但适合人居住的地方非常少,只有在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才会产生战斗,在大片的沙漠当中,不可能会有战斗的,光是后勤就把他们给压垮了,就算他们深入沙漠,那也是在水源的200公里范围内,如果要是继续深入的话,纯粹就是你自己有毛病了,不等着敌人去消灭你,你自己就有可能会被干掉了,所以他们的战役看似厉害,其实也就是在一个区域之内就是了,之所以会那么快的进行进攻,现在也就是两点原因,一个就是美国的消耗太大,另外一个就是毛远山来了。
  还几天之前的时候,美国突然得到一个绝密消息,这个消息并不是在北非地区得到的,而是在中东地区得到的,据说华夏最高领导人的飞艇到了那里,华夏国内的保密非常的高,基本上消息是传不出去的,只有在其他的地区得到消息,原本美国中央情报局得到的时候,都认为中东地区肯定搞错了,又或者是华夏方面有什么阴谋?毛远山怎么可能去那个地方呢?所以美国方面是不相信的,但是中东地区的谍战机构把照片送过去的时候,他们也就不得不相信这一点了,这绝对都是实话,全部都是真的,这些照片是不可能作假的,所以他们才相信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军启动了一个又一个的间谍,让这些间谍快速的去打探消息,他们准备对毛远山动手,如果能够刺杀掉毛远山的话,那么战争进程绝对是快速的,他们也找到了华夏军队的软肋,那就是干掉毛远山了,美国的大数据部门研究过,自从毛远山诞生之后,华夏才走上了一个又一个的腾飞,在华夏老百姓的心里,毛远山就好像是活菩萨一样,也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如果能够干掉毛远山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够获得更大的优势,也可能提前结束这场战争,在国府的那么多领导人当中,没有人可以代替毛远山现在的位置,毛远山一代死了的话,剩下的人可能会进行内战的。
  在美国人的眼中,华夏人一向都是喜欢内斗的,如果他们的最高领导人死于意外,那么现在华夏军队肯定会分裂的,在华夏国内,别看现在是铁板一块,那是因为毛远山强压着的原因,再加上毛远山的绝对威信,所以那些人是不敢闹腾的,可如果毛远山不在了呢?华夏国内又会分为好几个派系的,就说他们的军队当中吧,一个派系就是黄埔毕业生,另外一个派系就是华夏的老部队,也是跟着毛远山起家的部队,在毛远山的严格压制之下,它们之间表现的还是不错的,但如果毛远山不在了,恐怕双方会立刻争夺最高领导权的,不管谁胜利了,中间的损失都是非常大的。
  至于政府方面的分歧那可能就更多了,之前校长管理华夏的时候,整个国家都是四分五裂的,校长也仅仅能够管理自己的一块区域,在毛远山强悍的军事压力之下,各部的军阀们都宣布听从毛远山的领导,可如果毛远山不在的话,那些人就会有各种的想法,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奋斗,到时候华夏的政府就会四分五裂,别说是给前线的军队提供帮助了,很有可能还会把军队拉过来,当成自己争夺权力的一些筹码,华夏方面肯定会一泻千里的,那个时候美国就会很容易的干掉华夏,重新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其他国家也绝对不会有什么怨言的,世界霸权也就回到手里了。
  所以美国人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暗杀计划,但是在中东地区的时候,毛远山的保卫工作实在是太好了,美国方面没有找到任何的机会,他们只能释放到下一个地方,在美国人的努力之下,华夏方面终于是出现了破绽,知道了毛远山的下一步行动地点,所以北非地区也就燃起了战火,美国中央情报局提出了一个计划,必须得在混乱当中寻找机会,如果当地十分的稳定的话,根本不可能找到任何的机会的,所以必须得制造混乱,想要华夏地区混乱起来,那必须得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才行,所以巴顿将军才制定了这次的作战计划,本来巴顿将军就不愿意按照原来的方式打下去了,这也算是一个借口。
  虽然美国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真正的情况能够随着你们的想法来吗?美国军队当中也有很多能人,他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认为巴顿将军是异想天开,国内的那些人也是不切合实际,你想打人家就能打吗?人家本来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人家怎么可能改变这种区域形态呢?就算你要对华夏占领的地区猛攻,可咱们就能一定能够打进去吗?华夏方面进攻的时候很厉害,防守的时候也很厉害,尤其是白崇禧将军接管之后,整个华夏的阵地就好像是铁板一块,你想要杀进去的话,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了,所以他们认为这一点是错误的。
  但也有另一拨军官,他们认为国内的命令是正确的,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对华夏动手的话,那只能是让华夏继续拖下去,现在的各种数据已经表明了,拖下去对我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如果我们继续忍着的话,那我们双方的距离会越来越大,对美国没有任何的好处,所以他们认为对发动进攻了,得让华夏方面知道我们的厉害,如果华夏方面不知道的话,他们会继续的采取原来的策略,等到海上运输团队再次发生意外,北非方面可能会跌入一个深渊的,所以在这样的深渊到来之前,他们必须得改变战场形态才行,哪怕是仅仅改变一点儿,那也比原来的时候好得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