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要素

  “嘿嘿,茅书记,还真不完全是两回事儿,这里边还是有些瓜葛的。”沙正阳回答道。
  这里边关系的确有些复杂,中科大的研究生院现在改为中科院的研究生院了,而中科大要重建研究生院,前世中好像在苏州和上海都和中科大有共建研究院,但在今世,既然被沙正阳获知,那肯定要全力推动中科院和中科大与汉都的合作了。
  沙正阳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内里的故事,茅吕二人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契机。
  对教育资源这一块,目前各地还不是那么敏感,但是几年后大家就都会越来越越意识到这一点的价值意义,争夺将会日趋激烈。
  沙正阳和茅向东、吕宗平就这个问题专门分析过几次,在这一点上三个人的意见和观点都相当统一了,那就是只要有机会,那就要不遗余力的拿下这些资源。
  “难度大么?”茅向东径直问道:“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还不太好说,我估计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无外乎就是利益交易罢了。”沙正阳也很直白,“人家要建学校,就涉及到要用土地,而且面积不小,位置不能差,配套要跟上,政策要扶持,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就是一个问题,看你舍得不舍得了。”
  本来也是如此,记忆中前世中科大在上海的研究院好像也还引发了一场纠纷,大概就是土地划拨和商业性质问题,而随着房地产的全面兴旺,地价暴涨,几百亩土地是个啥概念,几十个亿的收益,哪个政府也不敢说轻易放手啊。
  茅向东和吕宗平自然也明白其中道理,他们在和沙正阳研究两大核心区规划建设时,沙正阳就已经把道理说得很透了。
  未来房地产业会是一个非常疯狂的二十年,土地非税收入将会成为一级政府,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财政收入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会让一些对此没有防备或者说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城市为此患上依赖症而不能自拔。
  土地非税收益来得太轻松会让很多地方政府甚至下意识和有意识的忽略了财政收入的最根本——税收,所以以至于到了后来房地产滞涨阶段,土地不好卖了,成本提高了之后,财政就捉襟见肘了,甚至只能寅吃卯粮了。
  茅吕二人虽然还想象不出一二十年后那种疯狂的状况,但这两位能干到这个位置上,自然从眼界思维上都不差,沙正阳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而合理的分析判断之后,基本上还是认可沙正阳的观点,土地收益只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绝对不能拿来当做支持财政的根基,财政的根本还是来自于产业发展带来的税收。
  茅向东和吕宗平交换了一下眼神:“正阳,这一点上,我和宗平的观点是一致的,教育和科研这一块的资源,对于我们汉都市来说永远都是最稀缺的,再多我们都不会嫌多,土地也好,财政补贴也好,我们汉都市能够开得出的条件,我们都可以拿出来谈,所以这一个问题上,我们汉都市要全力以赴去争取,具体的工作专班,市里要研究,也要积极向上省里汇报,争取省里的全力支持,一句话,只要有一份希望,我们就要铆足权力去拿下!”
  不得不说,茅向东和吕宗平虽然在工作风格上有些差异,但是他们俩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还是大体一致的,这大概是副手们最愿意看到的,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一面。
  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党政主官观点一致,那么大家都可以一门心思开展工作,无须担心两位领导看法不一而带来的困扰,而最不愿意看到的自然就是少数心思不纯的人,恐怕很难从中找到左右逢源的那种机会。
  “那行,我先通过一些渠道接触一下,如果基本确定,那我们就全力以赴攻关。”沙正阳也不客气,“我当初的想法也就是如果可以,多吸引一些有意愿到我们汉都来建设分校和校区的著名高校,这可以作为我们文教健康科研核心区的一个主打,当然这也要结合我们汉川本身自己拥有的一些资源来进行,比如汉川医科大,比如汉大,他们也有意扩建的话,都可以纳入进来。”
  “唔,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了,除了这一块外,还有呢?”吕宗平接着问道。
  “还有就是依托这个核心区的建设来对整个城市规划标准的提升了。”沙正阳让开,冷清秋继续接上话题。
  这也是二人商量好了的。
  沙正阳知道城市综合规划建设这一块工作自己丢不掉,但是如果投入太多,他实在顾不过来,让冷清秋这个很多观点和他一致,且也算是比较默契的人来协助,挺好。
  他也很认可茅向东的观点,自己在党委口的工作经验太少了,前世自己这一块工作经验倒是丰富,问题是今世履历上却太单薄了,不利于组织考察时的审核,所以他力图要在市委秘书长这一块的工作作出更好的成绩来。
  而且他也感觉到了,茅向东恐怕不会满足于一直让自己担任市委秘书长,虽然不知道茅向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但是直觉告诉他,自己这个市委秘书长恐怕未必能干太长,弄不好也就是一年半载。
  冷清秋讲得很好,重点介绍了将这个核心区挪到东面的一些构思,而中间空缺出来的区域又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划,包括依托文教健康科研核心区周边,各区县的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建设上的一些倾斜。
  这是沙正阳和冷清秋很花了一些心思琢磨出来的,冷清秋也讲得很投入,她也感觉得到茅吕二人听得很认真,也很认可。
  这么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冷清秋发现自己对沙正阳的观感也在逐渐改观,从最初的有些反感到后来的相互认可,到现在的默契,特别是一些工作观点上的一致,更是使得他们在工作效率上的大大提高。
  当然,更让冷清秋满意的是沙正阳这个人很大气,很愿意把一些别的领导绝对不愿意让人的机会主动让出来,比如像今天在两位主要领导面前的展示机会。
  冷清秋也知道这一方面是沙正阳有足够自信,但也不可否认,这是人家主动释放出来的善意,甚至是一种愿意接纳和走近的姿态。
  “地铁的规划和建设上你们是如何考虑的?”茅向东插话问道:“目前就开始考虑启动建设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了一些,我们汉都市的财政状况能支撑得起么?据我们所知,地铁开通的城市前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都需要财政的大力补贴才能维系。”
  “两位领导,作为一个大都市,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的集中,地铁交通对于汉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茅书记刚才提到的也是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gdp,我们的财政,我们的客流量,是否能支撑起这类投入巨大且日常运营一样耗费巨大的交通体系。”
  这个问题还是由沙正阳来回答更合适一些,毕竟冷清秋对这个问题也还是有些拿不准。
  汉都地铁规划其实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前期调研和各种勘测设计陆陆续续花了五六年时间,98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形成了两个方案,也就是1、2号线同时开工方案,和先1号线后2号线方案,方案报经国家计委已经获得通过,只不过何时启动省市两级政府都还没有确定。
  1号线是从大牌坊区的七星宫到锦城区的城隍庙街口,全程22公里,这条线经过了市区内最繁华的几个区域,也是目前汉都市交通最为拥挤的区段。
  2号线则是从湖滨区的汉湖东岸到经开区和饮马区交汇处,这条线比较长,35公里,但是初步考虑是先从湖滨区汉湖东修到大牌坊区的天佛寺,大概在17公里左右,而天佛寺到经开区和饮马区交汇处的金钟场这一段可以暂缓。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目前除了沿海的京津沪穗四地已经开通地铁外,其他城市要么还在规划,要么还在建设,估计大连应该最近两三年里会建成,武汉也会很快启动建设,所以我觉得我们尽早启动,哪怕只是这样一个名头,都会对我们汉都市的整体环境起到一个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
  沙正阳的话把茅向东和吕宗平逗笑了,“正阳,这是不是又是属于你所说的城市竞争力和城市魅力要素中的一环呢?”
  被两位领导这一打趣,沙正阳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对自己的观点还是很坚持:“两位领导,你们别小看这个名头,或者说噱头,很多人还真的就在乎这个,这就是一个影响力问题,很多时候,一座城市有没有地铁和机场,未来有没有高铁,机场规模多大,能起降哪一类型飞机,可能都会会成为判断一座城市竞争力和魅力的重要要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