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一纵队出关

  看着气势恢宏的场面,辻政信全身绷紧着,从望眼镜中看着对面高地,葬身在一片火海中。
  105mm榴弹炮、122mm重炮、75mm山炮,野炮、日军把能用上的大炮都用上了。三个炮兵集群,爆发出的火力,让从来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步兵,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集群打击的厉害。
  三个小时,日军阵地上堆积的炮弹壳,在太阳光下,闪着一圈圈金色的光幕。
  而体力消耗赶紧的炮兵,都光着膀子,躺倒在了大炮周围。
  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干脆躺在草地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张开口,吸入肺部的都是炮弹射击后,弥漫在空气中的硫磺味道,呛人的硝石粉末,撕裂着人脆弱的咽喉。
  炮击刚刚停止,大批日军步兵从战壕中冲出来,展开队形,准备渡河向河流对岸的苏军进攻。就在此时,天空中呼啸而至的炮弹,划过一道道弧线,往日军的步兵阵地上倾泻而来。
  遮云蔽日的炮弹,密集的如同飞舞在空中的蝗虫一样,将太阳的光辉,都要隐蔽下来。
  “八嘎……”
  辻政信很惊讶的发现,苏军的阵地,竟然在日军的大炮射程之外。一个个暴露出来的苏军炮兵阵地上,一门门大口径的重炮,都被重型机械拉了出来,一场反袭即将展开。
  轰隆——
  隆隆——
  从8月11日的上午十点之后,日军炮兵将最后一发炮弹送出了炮膛,苏军的大炮就没有停歇过。
  刚刚冲出战壕的日军士兵,立刻跳回战壕,如此密集的炮火,要是暴露在空地上,人脆弱的身体,只要一秒钟,就会被战场上到处飞射的弹片,撕扯成碎块。
  23师团的士兵,在上一刻还在感叹,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的时候。
  仅仅几个消失后,他们对帝国强大工业实力的自豪感,在现实的面前,都粉碎了。
  这一刻,日军士兵才感受到了在现代化战争中,他们那些微不足道的大炮,连给人家瘙痒的资格都没有。
  122mm口径的加农炮,甚至在三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向日军阵地发射炮弹。
  让23师团步兵欢呼不已的炮击,全都打到了空地上,也不怪不得辻政信要破口大骂了。
  当天,苏联红军炮兵发射三万发炮弹,尽管此时日军23师团步兵防御阵地上,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所有的防御工事,都需要大修,甚至重建。但苏联人,就是没有发动过一次步兵冲锋。
  这让小松原太郎庆幸阵地还在的同时,又一次回到了先前的老路上。
  采用日军最擅长的夜袭,在夜里渡过哈拉哈河占领苏军的前沿阵地,然后在天亮的时候,进攻苏联阵地的鬼子兵,默契的在苏联装甲车的驱赶下,跳下哈拉哈河,淌水回到关东军阵地,吃早饭。
  这样的仗,已经打了一个多月了,日军也习惯了,苏军也习惯了。
  而朱可夫却是在他的武器试验单上,一个个打着勾,没错,苏联红军在远东的这场战争,还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检验各种武器的性能。其间,甚至还将部分坦克的发动机换掉了,理由就是,在作战中,汽油发动机容易被日军的燃烧瓶点燃,所以需要改进使用柴油发动机。
  飞机,坦克,装甲车,一批批武器,在战场上使用着,并测试实战中各种技术参数。
  此后,日军也改变了策略,小花招不断,甚至连关东军压箱底的本事都用了出来。
  比方说恶名昭彰的731部队,在前线组建了一支40人的敢死队,将几十公斤的鼠疫、霍乱细菌投入到哈拉哈河里,想要用‘大杀器’来解决苏联红军。
  悲催的是,苏联红军早就用上了自来水,部队的水源都是从后方通过水管传送到前线,根本就不喝喝水。反而日军的士兵都是喝河水,河里投毒后,日军变得连水都没得喝了。
  731敢死队的第一场仗,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的战友。原本饮用安全的哈拉哈河的河水,现在一下子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享用。但干渴的嗓子冒烟的日军士兵,很多士兵都没能忍住,将水壶偷偷灌满了喝水……
  日军步兵首先成为731部队秘密武器的牺牲品,在战场上第一批成功的试验者。
  数千人失去战斗力,其中一千多人直接死于细菌的感染。
  而神秘的731部队敢死小分队更绝,他们竟然迂回了数十公里后,在下游,被自己投下的‘毒药’,药倒了30名队员,无一例外的加入到了参拜天照大神的行列。
  这对于一个才只有40人的细菌部队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曾一阳骑在马上,驻足在部队行进道路的边上,看着蜿蜒数里的队列,心里发苦。
  带兵出陕的时候,考虑到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尤其是这个时候,进入东北,直接和关东军对上。而他手里只有八千部队,百战雄兵,一等一的主力部队。
  但在此时的关东军中,日军中排名前二十的关东军就有6个,实力完全不成正比。
  “哎,人怕出名,猪怕壮!”曾一阳感慨着人生的际遇。
  “同志们,加把劲。争取两天后就走出这片草甸子。”刘先河跟着队伍,十天的行军,并没有让他的身体感觉疲惫,人虽然瘦了,但精神头更好了。
  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嘴角咧开,神情都是轻松和欢快的,虽说路上条件艰苦,但真正的考验还没有来到。
  队伍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句:“回家了!”
  “回家,将鬼子赶出去——”
  第1纵的组成以原来的67军士兵为基础,加上从学校、地方抽调的老政工干部,拥有经验的根据地干部等,真正的作战部队,不到6000人,在茫茫的草原上,只有一个骑兵团的步兵纵队是很危险的。
  “让部队加强禁戒,尤其是夜晚,不要使用明火。”曾一阳回头望了望,都三天了,三天前,他们走过的大山还清晰可见,这鬼地方,还真的不需要侦察和境界。地都是平地,一眼看去,都能看到十几里之外。
  两天的路程,按照地图上的标识,再有三天,他们将走出草原。走过一片荒漠后,这支部队,将进入蒙古。
  到了那里,他们也就安全了。
  自从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少将,来西安,他就感觉到些许不对。
  苏联人希望中共对东北地区的日占区,派出精干部队,组建抗日武装。而苏联则答应提供足够的武器补给。
  别人不清楚,曾一阳却是看明白了,苏联人这种做法,本来就是有枣没枣打三竿,属于典型的机会主义的做法。自己怕日本人盯上苏联,就想先往日本人院子扔颗炸弹,等到混乱平息了,苏联人估摸着,让他们头痛的欧洲事务,也该告一段落了。
  尤其是当时,西北各界对于战争虽然早有准备,但抗战真的打起来。
  却还是对战争的严酷程度估计不足。
  尤其是武器和弹药的攻击,兵工厂加班加点,甚至轮班倒,人停机器不停的连轴转,都无法满足前线部队的消耗。
  而苏联人的一条步枪生产线,一套完整的弹药流水线,还有一个炮弹的生产线,不但补足了弹药补足的缺口,还能留存一部分,为将来的反攻,继续更多的力量。
  尤其让曾一阳失望的是,来西北谈判的崔可夫,软硬不吃,就是传达了一个意思,让曾一阳带部队去东北。
  因为斯大林听到了一句话,几近于玩笑,但他还是很认真地相信了。这句话就是:曾一阳的大名,在日军面前,至少可以顶上三个师团的日军。
  关东军才多少人?9个师团,还是10个师团?
  只要关东军出兵的兵力控制在两三个师团,在苏联红军面前,真的占不到多少便宜。
  这样,斯大林也可以抽出手来,全力对付欧洲的事物。
  欧洲局势的困难在于英法固执的想要苏联成为德国的进攻目标,而希特勒也没有在英法手中,拿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欧洲列强之间的政治对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和谐。
  对英国和法国来说,他们的所有外交退让和对外政策,都以围绕着德国进攻苏联为目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盟友的利益,捷克因此成了纳粹旗下的一个地区。可另一方面,英国和法国又迫切希望,将自己隔离在战争之外,成为一个旁观者。在战争最后,给最虚弱的敌人致命一击。
  这个敌人,或许是德国,也可能是苏联。
  为此,法国人建造了二十多年的马其诺防线还在不断的加固,而英国的远征军在法国等地的总兵力,甚至超过其所有军队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同期,英国只有40多万正规军,超过三十万英国远征军,驻扎在法国,比利时等德国周边国家。
  这让德国的安全将时刻受到这些英法最精锐部队的威胁,希特勒也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重新考察德国的防御安全。
  而苏联人正继续全力,在外交上同西方主要强国之间沟通。斯大林深知在几年内,最好不要把苏联拖入战争。大清洗已经让苏联的军队虚弱不堪,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苏联还是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军事力量的。
  为此,在西方,斯大林采用了委婉的手段,苏联的外交官们,穿梭在西方各国的外交政治集会上,希望能够获得最好的解决办法。
  斯大林对待德国,和英法的态度是柔和的,友善的,富有诚意的。
  可他对日本的态度,却不那么友好了。这来源于,苏联在日本最大的特务机构,拉姆扎小组,不断的将日本军政高层的一些重要机密文件,收集并送往莫斯科。
  文件中的字眼,大都是,将俄国人打趴下。利用苏联忙于欧洲事务,日本将乘机占领苏联在远东的大片领土,甚至包括西伯利亚。
  “报告,首长。我方十公里处发现日军炮兵阵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