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议和(上)

  见乐天、李纲二人反对议和,唐恪上前奏道:“李大人、乐侯爷,如今是金人上门来求我大宋议和,而二位大人却还要再兴刀兵之举,不止是视将士生命于儿戏,难道更是想置陛下于危局?”
  身为执宰的张邦昌,这时也是上前言道:“金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极高,更有‘金兵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说话,何况偌大的一个辽国都被金人灭掉,我大宋将士战斗比及辽人尚有距离,更不要说是金人,所以限于我军战力,故而臣赞同与金人议和!”
  做为主和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邦昌,拿起了金人战力说事。
  待张邦昌奏过,新任尚书左丞耿南仲也是上前拜道:“现下金人提出议和正是时候,若围攻太原的金人西路军来至汴都,两军合于一处,我大宋危矣!”
  几位执宰进谏过后,朝堂上乱成了一片,显然百官们是在为是和是战而展开讨论。
  “臣等附议!”
  ……
  半刻钟之后,有不少官员开始上奏,表示赞同议和。
  见张邦昌、白时中、唐恪等一众执宰主张议和,朝中一众随风倒的官员连忙向哲宗赵桓拜道。
  看到如此多的大臣支持议和,赵桓立时如有了主心骨一般。
  见到大部臣子支持议和,李纲面上立时变色,向上拜道:“陛下,金人贪得无厌,纵是今岁议和退了去,难保金人明岁不会毁盟再次攻来,到时我大宋又如何处置,陛下请三思呐!”
  说到此处,李纲目光扫过一众朝臣,面上带着愤意:“诸位大人只知金人退去,便可保自家平安,但诸位大人可曾为大宋的将来想过?眼下金人孤军深入,正是消灭其的大好时机,若我等在处于优势之下放走金人,将来定会追悔莫急。”
  “李大人说的甚是有礼!”李纲话音落下时,最早带兵进城勤王的徐处仁出列,向上拜道:“陛下,金人狼子野心比契丹更甚,万一我大宋答应金人议和,这些金人势必对我朝提出苛刻条件,我大宋若应了金人苛刻条年,每岁供金人金银,无疑是等于资敌,出钱给金人来屠杀我大宋的百姓、士卒!”
  徐处仁话音落下,朝堂上一阵震动,百官更是议论纷纷,显然徐处仁说的没有错,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输入辽人金银丝帛,无异于是变相资敌。
  乐天上前拜道:“陛下,金人生于蛮荒不识书不识礼,不事耕种,不事桑麻,怕是连治国之道为何物皆不知,而近来几年北国屡生冻灾,粮食更收,每岁饥饿冻馁致死者甚多,金人粮食尚不能自己,又谈何兴旺,这几年金人皆是依仗掳掠辽人支持国库开支,但此法终不长久,若我大宋不与金人财物米粮,年久金人无力支撑国库开销,其必败亡!”
  乐天说的没有错,金国在立国之初,家国财政来源是建立在以掳掠为主的战争经济之上,通过灭掉辽国与对宋发起战争,在中原掳掠来的财物来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
  即便后来历史上的金国完成对淮河以北,原是汉人地界的中原统治,但其落后的奴隶制与封建制混合怪胎形社会体系,怎么能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再加金国历代奴隶制君主满脑子崇尚暴|力不懂经济,不懂休养生息,只知压迫剥削百姓,使金国立国百多年战争充斥着整个历史,根本就没消停的时候。
  甚至没有南宋每年贡来的岁币,金国朝廷不知会是一副什么惨相。但金人皇帝却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没钱了可以去南面汉人那里抢嘛。
  乐天的话,立时引来百官一阵交头接耳,这几年金人灭辽之后,金国多有饥荒,不时会来宋讨粮。从个这角度上来说,乐天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就在百官交头接耳之际,身为宰相的李邦彦开口道:“乐公爷,李大人,徐大人,汴都安危干系到陛下安危,更干系到我大宋江山社稷,三位莫非为了个人建功立业,而将陛下置于险地而不顾!
  再者,只要金人退兵,解了眼前燃眉之急,我大宋整修武备,到时与金人一搏,未必没有胜算……”
  听主战派与主和派吵成一团,赵桓头大的要命,立时打断道:“好了,你们莫要再争吵了,朕意己决,明日派使者出城与金人营中议和!”
  “陛下……”
  李纲、徐处仁等上前欲劝。
  赵桓将袍袖一挥:“莫要多说,朕意己决!”
  李纲、徐处仁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眼中尽是无奈。
  此时的乐天不语,也不会出言再劝,历史上的这位钦宗皇帝本就个优柔寡断没有主意的投降派,又岂是自己能规劝得了的,自己劝两下也不过是为了于青史上留下自己的清正形像罢了。
  而且乐天更清楚,自哲宗继位以来,因为对赵桓有拥立之功,朝中主战与主和派也保持着一片和气,但今日关于议和立时让两派泾渭分明起来,之间的矛盾立时浮出水面,变的尖锐起来。如果说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朝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新旧两党的党争,现下哲宗朝的矛盾就是主和与主战两的争斗。
  这时唐恪上前拜道:“陛下,此次议和的正使己经挑选完毕,但还要有一个副使一同陪伴前往!”
  听唐恪禀奏,赵桓点头:“唐卿所言极是,为表明我大实对议和之事的重视,自然要选派一名副使!”
  依朝中惯制,凡有出使大事,有正使自然要有副使,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二人间也好相互商量一番。
  “陛下,臣推荐宗正少卿宗充任和议副使!”这时御史大夫陈过庭拜道,又言:“陛下,本朝吕老相公曾赞宗泽‘可谓国尔忘家者’,故而臣觉的宗泽充为议和使的人选极为合适。”
  目光投向百官,赵桓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邦彦立时拜道:“陛下,臣也觉的这位宗大人做为和议副使合适!”
  在百官看来,金人凶狠,去金营议和与去送人头没什么区别,谁也不想这样的差事落在自己的头上,有人举荐,自然是全票支持。
  赵桓点了点头,命道:“宣宗泽觐见!”
  宗泽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抗金统帅,乐天可是如雷灌耳,但这位宗大帅在此时己是六十有七,而且至今不过正六品的官职,此前更还是走了背运,宣和元年宗泽时年六十致仕,也不过是以从六品应天府鸿庆寺,后致仕的宗泽被人诬陷被远谪巴蜀,直到大赦才得还京。
  李棁、宗泽二人做为议和正副使,向哲宗赵桓见过礼,赵桓问道:“卿二人即将去金营议和,不知有何要求,朕一定满足卿等。”
  做为副使的宗泽回道:“陛下,臣此行不打算生回了!”
  “为何?”赵桓知道议和是个危险的事,但为了显示天颜恩宠亲近还是问道。
  宗泽回道:“陛下,金人能够悔过撤兵当然好,若不然臣怎么能向金人屈节以辱君命呢?”
  闻言,乐天不由的叫了声好。抗金名将宗泽就是宗泽,回答的这般有骨气有底气,举朝文武上下怕是没有几个了。
  听闻宗泽之言,李邦彦、张邦昌、耿南仲、唐恪等一众主和的大臣立时面色一变,便是赵桓面色也是一窒。
  “陛下,臣觉的宗泽实不宜充作议和使!”李邦彦连忙上奏。
  赵桓故做不知,平静的问道:“李卿何意?”
  李邦彦回道:“臣观宗泽此人刚直有余,却不知变通,恐怕有害于和议,故而臣不建议由其充当副使!”
  ……
  乐天不由为宗泽感到悲催,这位闻名后世的宗大帅在大宋官场上摸爬流滚打了近一辈子,到现在还只是个六品官,若是充当议和使,回来事定能升上一级,现下晋升的路子又被李邦彦挡了下来。
  ……
  望春门徐徐开启,议和使李棁带着几个随从,打着代表大宋使节的旗子出了城门。
  “没想到官家会与金人议和!”看到李棁出了城门,立于城头上的李纲面上尽是悲奋之色。
  随着情势明朗,朝中大臣主和派甚多,使的李纲越发觉的悲愤,放眼朝中也只有乐天、徐处侍仁等寥寥的几个大臣主战,其余臣子为了避免涉及到党争之中,一直处于不表态的观望之中。
  主战的大臣就这么几个,李纲越发觉的孤立,下过朝后便与乐天一齐来到东城的望春门,金人东路军主帅宗望的中军大营便设在数里外,时时可以看到金军会有什么异动。
  见李纲神色颓废,乐天嗤笑了一声,不屑道:“李大人莫悲愤,咱们这位新官家做事没底限的很,明日的举动怕是更会令李大人大吃一惊的!”
  李纲惊道:“公爷的意思是说,官家为了议和,无论金人提出什么条件都会同意?”
  叹了口气,乐天说道:“宗翰围太原,便曾与童贯说过,要我大宋割黄河以北三府之地来向金人赔罪,现下金人己经兵临汴都,又怎么会降低议和的要求。”
  “金人打的一手好算盘,竟无耻到这般地步!”李纲恨然,面上表情越发的愤怒:“河间、真定、太原,皆是我大宋北方重地,若割让三镇,我大宋无险可守,到时金人长驱直入,渡过黄河轻竟便能灭我大宋。”
  “主要在于咱们的官家会不会答应!”乐天不多言。
  “陛下应该不会答应的。”李纲想了想,说道:“毕竟天子也知道这三镇对我大宋的生要性,绝不会轻易割出的!”
  “李大人太乐观了!”乐天笑道。
  听乐天屡屡用无奈的语气说道,李纲瞪大了眼睛:“公爷的意思是?”
  乐天自然知道是个什么结果,但绝不会提早说出:“李棁出使金营,待回来时看陛下决意便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