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

  三人说着话的功夫,休息的时间便飞速而过。
  下午下了学后, 君兰和洛青渝她们道了别,正要往自己的车子旁边行,谁知离得很远就被人给叫住了。
  “八妹妹八妹妹。”
  赵宁帆也不避讳旁边的人, 边高声喊着边往她这儿来。
  西苑这边下学略早了点,女孩儿们已经散的三三两两。唯有君兰这样离得远需得坐车的麻烦一些,离开的稍迟。
  结果赵宁帆这一嚷嚷,西苑这儿没多少人留意到,东苑那边尚在院中的少年们已经朝这边遥遥的看了过来。
  东苑西苑的少年少女们都是亲戚,说话间没甚太多需要避讳的。可如今他们洛家人没什么话要说的,反而是两个外来者凑到了一起说话,这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好多人就停了步子继续看过去。
  众目睽睽之下,赵宁帆行至君兰身边,笑眯眯问道:“八妹妹是要回去么?不若我送你一程?”
  说实话,君兰即使现在和他比较熟悉了,却也并不想让旁人知道两人间熟识。
  毕竟她们俩的熟悉过程是比较隐蔽的。若是旁人问起来,她还真不好说为什么会和赵宁帆关系尚可。
  君兰理所应当的婉拒,“多谢三少爷好意。我家离这儿不远。更何况我日日过来,这路程早已经熟悉,没甚需要担忧的。”
  赵宁帆上前一步,“那我送你上车。”
  君兰瞥了一眼距离没多远的自家小马车,又回头过来看他。这么短的距离,随便走走就到。
  这时候君兰已经十分确定,赵宁帆是专程过来和她搭话的。
  可邓氏的事情已经了结,他有甚需要与她说的?而且遮遮掩掩,不直说,一点都不干脆。
  面对着君兰万分怀疑的目光,赵宁帆笑得一片坦然,好似没甚不对一样。
  君兰不愿意这样兜圈子,看周围也没甚旁人在,就低声问:“你来这里做什么的?”
  其实,赵宁帆原本就是为了她而来。后来之所以做了一些事情说了一些话,不过是借机行事罢了,而后就顺理成章能够入了这里的学堂门。
  不过这话他是不好与她说的。
  这姑娘脾气怪得很,说翻脸就翻脸。合作的时候好似亲密无间,但是一转眼,就当做不认识他一样。
  ……扪心自问,他好似也没那么见不得人吧?
  赵宁帆悠悠然道:“闵大老爷对远宁侯有恩不是么?现下大夫人进了牢中,远宁侯想要让她的刑狱轻一些,所以求到了我祖父的跟前。毕竟人是在我家抓走的,所以他们以为大夫人是在我家闹了事。我祖父没应允他什么,他主动说了让我过来读书。左右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往这边来看看。”
  赵宁帆其人,做事想一出是一处,没个定论。
  君兰对他有一定的了解。虽然他这样说了,君兰却还是对他话语中的答案存有疑虑。
  赵宁帆见这答案并没让她太过满意,叹了口气道:“其实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你怎地不信我呢。”
  两个人之前已经有过合作,这个时候君兰和他倒是没甚好藏着掖着的,便道:“不是我不想信你。而赵三少爷不会做不利己的事情。你口口声声说着自己是闲来无事所以来这儿,可以你的学识,在这里也学不到什么新东西。既是如此,来这一趟又是为甚?”
  言下之意,赵宁帆不会做没好处的事情。他来这儿一定有好处,只不过他没说。偏偏这“好处”才是最关键的。
  听了君兰这话,赵宁帆似笑非笑地看着她,盯了她好半晌,也没给她个确定的答案,直接脚步一迈,走了。
  君兰虽然心中有疑惑,却也不是会对这种事情深究到底的性子。毕竟这是别人家的事儿,与她何干?
  他不说,她不放心上就是。
  君兰回忆着今日所学内容,气定神闲地伤了马车,扬长而去。
  她离开了后,原先已经“走了”的赵宁帆反而从旁边的屋角后转了出来,负手而立,看着她远去的马车,眉目舒展眼含笑意。
  待到车子完全看不到影儿了之后,赵宁帆头也不回,微笑着说道:“怎么?找我有事?”
  说罢,他这才回过头去,望向了刚刚走到他身后的洛明渊。
  认真地讲,洛家世子当真是好气度。温润如玉,翩翩佳公子。
  只是赵宁帆不太喜欢洛世子。
  因为刚才他和八妹妹说话的说话,洛世子一直在旁边盯着他们看。这目光和别人的目光不一样。带着探究,带着警告。
  ……好似护食的老母鸡一样。
  赵宁帆被自己这个比喻逗笑了,回头看洛明渊的时候,神色里就带了几分促狭。
  洛明渊很不喜欢赵家这位少爷。
  虽然他听父亲今儿早晨提了一句,赵三少爷会来学堂读书,但他万万没料到这竟然还和八妹妹有关系。
  看赵三少爷的举动,好似来了这一趟,别有居心。
  “我不知道你缘何而来。”洛明渊目露狠色,声音冷厉的低声道;“不过,你要有点分寸。既是来了,就听话些,莫要随意惹是生非。不然,我绝对饶不了你。”
  赵宁帆本也不是受人约束的性子。
  之前对君兰好声好气,刚开始是因为他“有求于人”,还指望着这姑娘与他里应外合把那个讨厌的女人弄出赵家。
  后来日子久了,他觉得那姑娘聪慧得很,就多了几分相交之心。
  现下祖父那边默认了他可以娶那个姑娘的念头,那么,他总得为往后打算打算,所以待她尤其亲近些。
  ——他并不希望她嫁给他后两个人相敬如冰。总该情投意合些才好。
  所以他计划了这么一出。
  不过这些事儿他不可能对一个外人讲。
  赵宁帆桃花眼微眯,冷冷地看着洛明渊,淡笑道:“我做什么,怕是还用不到洛世子来管。”
  虽然赵宁帆是赵太保的孙儿,但,洛明渊的母亲是潘太后的侄女。
  两个人的身份真计较起来,也不见得谁比谁弱。
  因着刚才的针锋相对,两人间对峙而立,谁都不肯想让。
  旁边的少年们根本没有身份能够相当的。面对着不熟悉的看上去凶狠地赵家少爷,没有人敢过来相劝。
  洛明谨出了屋子的时候被人叫住,拉着往这边看热闹。站了片刻见那两个人不知为甚对峙起来,洛明谨叹了口气,主动过来相劝。
  “洛世子不是说有字帖要给我看么?”洛明谨不敢去找赵家公子,只好去拉洛明渊,“那字帖我想了很久,现在刚好有空,不若你带我去吧。”
  刚才的时候气氛太过紧张没人敢过来。
  如今洛明谨把洛明渊稍微拉开了点,旁人也就都稀稀拉拉地过来,帮忙拉人帮忙劝人。
  不过基本上都是在劝洛明渊的,而赵宁帆那里,只有两三个人在旁说话,没人敢去动他。生怕一个不小心惹了他发怒,学堂的屋顶都能被他翻起来。
  赵宁帆看着那闹哄哄的场景,轻嗤了声,拂拂衣袖,自顾自离开了。
  看着他离去,洛明渊猛地一推身边众人。
  所有人不知为甚脾气很好的世子爷会这样动怒,齐刷刷地止了动作去看他。
  洛明渊拧着眉望向赵宁帆离去的身影,片刻后,忽地举步快速而去。到了马厩,牵了匹马,不顾旁人的拦阻当即扬鞭而去。
  *
  君兰不喜欢颠簸,所以马车驶得不快。许久后方才到了闵府的大门前。
  眼看着目的地已经到了,君兰正要进门去,却听不远处有人在唤她。
  “八妹妹。”
  只简短三个字,但那温和的语声还是让她忍不住驻足回头望了过去。
  夕阳西下。
  暖融融的金色中,少年清雅的身影显得愈发温暖和煦。
  君兰笑着往他那边行去,“哥哥怎么来了?可是有事寻我?早说一声,我刚才在学堂里多等你会儿就好了。何必走这一趟。”
  洛明渊凝视着她的笑颜,待她走近了,方才轻声说道:“刚才想和你说说话,只是赵三少爷一直在你近旁揽着,我就没有过去。”
  提到赵宁帆,想到刚才赵宁帆那莫名其妙的话语,君兰不有道:“他啊。没什么关系。我和他说话的时候,哥哥不用太过顾忌,直接来寻我就可以了。不用在意他。”
  因为君兰和赵宁帆一直不太对付,再者,两个初相识的时候有了茉莉烧字纸那一桩事情后,她们两个就很有点互相看不上的味道。如果不是发生了邓氏的事情,恐怕二人间还是针锋相对的状态。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情形下发展了“友谊”,君兰和赵宁帆之间说话少了许多客套,少了许多顾虑,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来直去地说着话,并不浪费半点儿的字句。
  不过他们两个人这般的状况,洛明渊是不知晓的。所以,现在洛明渊的眼中看这件事,便是君兰待赵宁帆十分随意没有那么多的礼数顾忌。
  甚至于,她与赵宁帆之间,比和他还要更为投缘默契。
  洛明渊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儿。
  他一直都知道把妹妹的心里应该有个人。只是他一直没有猜出那个人是谁。
  但看刚才赵宁帆和八妹妹说话时候那轻松自在的样子,再想到八妹妹提到赵宁帆时候那万分不拘谨的语气,他隐约觉得自己已经猜到了那个人是谁。
  心里头有些发堵。
  洛明渊想要求一个清楚明白,故而斟酌了下,缓声问道:“我想知道,之前妹妹一直惦记着的那个人,可是赵三公子?”
  听他忽然说起什么“惦记”之类的话,君兰着实惊了一跳。
  不过转念一想今日的事情,她又有些释然。
  今儿早些时候,洛明薇和她又说起过一次有关于赵宁帆为什么会来学堂的事情。
  当时洛明薇说的是这个,一旁的洛青渝忽然想起来什么,拉了君兰的手问:“听闻赵三公子的字儿不错,可是真的?”
  这话说得君兰心里猛地一紧,下意识就记起来赵宁帆模仿九叔叔字儿的事情。
  “是还不错。”她道:“不过我看到的也没多少。”
  洛青渝听闻这话后可是开心极了,笑道:“不知八妹妹可否帮忙求三少爷写些字来?我哥哥之前提到过想看,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不用这么麻烦吧。”君兰疑惑道:“现下他们不是在一起读书么?洛明谨直接问他去要不就得了。”
  “不会有用的。”洛明薇道:“赵三少爷轻易不提笔。就算到了学堂,怕是也难。”
  君兰心里琢磨着,可能那人怕写字儿的时候会不小心露出蛛丝马迹,被人瞧出有九叔叔的风范?
  这样想着,君兰略微有些不高兴。只是她这个心情是因为赵宁帆而起,所以对着洛明薇她们的时候,依然语气亲近,说道:“既然如此,那洛姐姐帮我记得这事儿。哪天碰到了赵三少爷的时候倘若刚好青渝在的话,我就和赵三少爷说一声,请他写几个字给青渝。这样也好带给明谨去了。”
  洛明谨是个重视字的。他这样认真的少年,不过是个小小的愿望罢了,君兰不忍心拒绝。
  而且她也知道,虽然她和赵宁帆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但她提出这个小请求的话,赵宁帆不会拒绝。
  ……大不了她选个好一些的礼物当做谢礼就是……
  因此这事儿定下后就算是被女孩儿们惦记上了,记在了心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