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

  董皇后隐约有了猜测,错愕道:“你的意思是——”
  “求您帮忙赐婚。走礼仪太慢。六礼下去,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可我现在就要娶她。”
  卿则声音低沉沙哑地说着,神色异常坚定,“我要娶她。当做是为她冲喜、希望她能借了喜气醒来也好。当做是为了有个端正的身份照顾她也好。请您为我们赐婚。”
  作者有话要说: 要成亲了!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 ̄)︿
  ☆、第九十五章
  皇后娘娘赐婚的消息来得很快, 下午即刻就到。
  这消息让许多人十分震惊, 可知晓内情的, 震惊过后却是体谅且伤心。
  最先听闻消息的是安王府的人。
  当时老安王妃进宫见皇后娘娘, 恰好遇到了牛公公将要出宫宣读懿旨。
  知晓这事儿后,再一打听这婚事是立刻举行, 就在今晚, 老王妃都顾不上去见皇上和皇后了, 让人给皇后娘娘通禀一声,她则赶紧坐车回了王府。
  上了车子, 老王妃生怕耽搁时间,唤来身边伺候的几个家丁,让他们快马加鞭把消息带出去。
  “你,回王府,和王爷世子还有王孙郡主他们都说声。你,去五皇子……算了, 剑轩那里甭去了,到刑部找尚书。还有你,去董家。找谁?自然是骠骑大将军。哎, 等会儿, 你马骑得好,顺便再去趟大理寺, 找丁灏。”
  老王妃吩咐完,还是有些心忧,仔细斟酌了下, 自个儿家里反正已经有人去说了,她再回去也是把话重新说一遍。忒的耽误工夫。于是让车夫方向一转,去了定王府。打算叫上定王府的人,去给清王爷贺喜去。
  老王妃一直专注着思量这事儿,没管外头的风云变幻。到了定王府后,喊了定王一家一同去往闵家。走到梨花巷的巷子口,发现那里已经被车马给堵了个严实,这才晓得是因为来祝贺的宾客太多。
  ——她通知的那几个人,没一个是省心的。各个儿都喊了一帮人过来凑热闹。
  用董峻的话说,那就是,大喜的日子就该有大喜的样子。
  什么叫冲喜?
  喜庆了才冲得起来!
  安王妃到底年纪大了,奔波一趟有些疲累。到了闵家后,径直去了歇息的地方。
  现下帮着张罗的,闵家这边有远宁侯府的侯夫人、纪家的纪老夫人。清王府那边是慧明郡主和安王府、定王府的世子夫人在安排,另有程利之妻和董峻之妻在旁相助。
  毕竟成亲是两边的事情,不只这边要欢欢喜喜地把人送出去,那边的迎亲亦是重要,因为要负责把新娘子安顿好,也要置办酒席。
  太后说了,这事儿不能马虎。
  侯夫人与闵家相熟,自然是在女方这边相帮。而纪老夫人是心疼王爷、心疼那个姑娘,留了这儿帮忙。
  何家的事情翻案后,清王爷和纪家的关系亦是明了。纪老夫人这般认真仔细,也是为了自家后辈。
  瞧着纪老夫人忙里忙外的不得闲,安王妃感慨万千。趁着纪老夫人稍微休息的空,唤了老夫人到自己身边坐着。
  纪家当年也是风光无限。自从何大学士出事后方才渐渐没落。
  安王妃是见过纪家那个“夭折”的小姑娘的。
  “那孩子,和何家小女儿差不多大。相貌也挺像。”老安王妃年纪大了,看到纪老夫人花白的鬓发,忍不住回想,“都是机灵懂事的孩子。记得有次,她们姨甥两个站一起,我都分不出谁是谁。”
  纪老夫人现在已经知道,她那当做女儿般疼爱的妹妹是怎么替了何惜婉故去。听闻安王妃这般说,她忍不住就蓄了泪。
  旁边定王妃忍不住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大喜的日子,合该高高兴兴才是。”
  安王妃笑道:“是我糊涂了。怎么提起这个。”转念想到今日的“喜事”,刚刚扬起的笑容又落寞地慢慢消失。
  看着周围刚刚铺起的艳艳红色,纪老夫人忍不住,掩面轻泣。
  宁王妃和安王妃妯娌两个手握着手,亦是难过得心里发疼。
  两位老王妃年纪大了,唯恐自己控制不住情绪,生怕在这儿待着会扰了这喜事,和王爷见了一面,又到思明院里问了几句八姑娘的情况,这便相携着去了清王府。
  *
  婚嫁本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这样喜气洋洋的日子,思明院和棘竹院中却弥漫着一股悲悯伤感的气息。
  因为亲事太急,所以卿则把棘竹院和思明院的第一进院子都放开来,让宾客们和前来相助的人们帮忙。
  第二进院子,王爷搬走后已经空了出来。现下便留给了大夫们暂歇,又放置着各种药材。
  第三进院子……
  卿则亲自把一个个大红的喜字贴在了窗上,亲自挂了红灯笼。
  原本他还想要亲自挂红绳红绸,可是瞧多了那红艳艳的颜色后,心里的寒意却一点点漫了上来。手中的绸子仿若重逾千斤。
  卿则把东西放回红漆木托盘中,推开屋门,放轻脚步,走到床边。
  “丫头。”卿则跪在床边,握了她滚烫的手,俯身,虔诚地在那儿落下一个轻吻,“今儿你要嫁给我了,欢喜不欢喜?原本我想着,既是成亲,总该是你端坐在屋内,欢喜地等着我来。而后我来寻你,欢喜地把你接走。可现下情形不容我做太多安排。你,会不会怪我?”
  问话出口许久,没有回声。
  卿则低叹,“怕是会怪我罢。只是你挂我也好,怨我也罢。合该醒来亲自训我一通才好。这样不声不响的,若我以为你不生气,该怎么办?”
  侯夫人是万万没有想到八姑娘会嫁给清王爷的。只是懿旨已下,这事儿是不可能再有回转的余地。故而不再多想,全心全意地帮忙。
  只是,她原先还能忍着,在旁边张罗着让人把红绸挂到三进院的树枝花枝上,还让人在四处系上红绸红绳。
  却在往屋里布置地时候,不小心听到了王爷的这番话。
  饶是她人到中年经历颇多,听闻后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忙跑到二进院平复了下心情,擦干泪让人继续做事。
  虽然没有刻意过多宣扬,但那么多的车子停在外头,还是很惹眼的。而且,即便有些长辈把事情稍微遮掩了下,可孩子们从父母的一些对话中也隐约猜到了怎么回事。
  于是慢慢的又有其他一些人前来。
  譬如,赵宁帆。
  譬如,洛明渊兄妹几个。
  还有洛青渝她们。
  少年们和少女们知道这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够插手的,便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偶尔见到需要搭把手的事情,就主动上前帮忙。
  *
  其实,起初懿旨到了后,闵老夫人曾想过把闵家借出来给清王爷办喜事。不过被孟海带着长灯长宁给拒绝了。
  老夫人看那思明院和棘竹院占地甚广,应当也足够用,就没多言。
  但是,想到往后君兰将要做清王妃,嫁的是今上极其宠爱的小弟弟,老夫人的心思就多了起来。
  思来想去,终究觉得自己在这个日子里不能坐以待毙。
  因为兰姐儿的病情太重。
  倘若兰姐儿能好起来,那么闵家的繁荣富贵是跑不掉的。
  可万一醒不过来呢?
  那么往后清王爷必然会纳新的王妃。到时候自然就把闵家抛到一旁去了。
  闵老夫人从屋中出来,走出恒春院,朝着思明院去。
  行了没几步,闵老夫人便见高氏先她一步而行,和她是同路而行。越走,两人的去处越是明了。不知不觉间,都已经走到了思明院的院门口。
  原先君兰病重,高氏和老夫人都曾想去探望。卿则看她们心切,就让她们去看了一回。
  高氏见了后,痛哭不止。老夫人见了后,亦是落泪。
  卿则生怕她们这样会扰了君兰的休息,再不肯让她们见。
  如今听闻二人来了,他想着终究她们算是一家人,好歹见一见也是应该。就示意长明不用继续拦住,让她们进来就是。
  只一点,不准她们去打扰君兰的休息。
  听闻这个要求后,高氏连道:“应该的。应该的。不去打扰。”说着就忍不住用帕子擦眼泪。
  闵老夫人在旁亦是神色悲戚。
  丁淑眉和洛青渝两人眼圈儿红红的前来相劝:“君兰一定会好起来的。”又请了两人到棘竹院的屋子里。
  闵老夫人环顾着棘竹院的一切,正想着把自己之前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就听高氏再次先她一步,把她想要说的话给讲了出来。
  “今日既是大喜的日子,那么,就该按照喜事的流程来办吧?”高氏眼睛红肿,平静说道。
  侯夫人继续忙里忙外,有纪氏和纪夫人在旁搭手相帮,顾不上这边。
  纪老夫人此刻已经赶来见闵老夫人和高氏,闻言道:“按理说是该这样来。可是时间不允许。”
  想到那个躺在床上的女孩儿,再想到如今神色憔悴眼睛满是红血丝的清王爷,纪老夫人心里担忧得很,轻声道;“您也知道的,这事儿本想着是冲喜,让八姑娘赶紧好起来。所以一切从简。”
  “虽然从简,但该有的礼数,总不能少了吧?”高氏试探着说道。
  纪老夫人年纪大了,心里想着的念着的都是晚辈们的境况,被高氏这样一提,根本没猜出对方的意图,于是道:“五夫人的意思是——”
  “聘礼。”高氏淡笑道。
  纪老夫人眉头拧了起来。
  自从那首饰的事情发生后,闵老夫人难得的再一次附和了高氏的说法,面露愁容:“虽然我们也知道,这件事是仓促下决定的,可是再仓促,也不能委屈了君兰啊。”
  闵老夫人拿出帕子拭着眼角的皱纹,面露伤感,“若是被旁人知道兰姐儿这样连个聘礼都没有就出嫁,往后兰姐儿少不得会被人看不起。”
  纪老夫人脾气上来,气道:“现在哪里有时间去准备聘礼?”又朝思明院的方向指去,“现在,八姑娘在里面生死未卜。你们却不想着她,而是只关心这些东西。你们所作所为,若是被姑娘知道了,也不知伤心成什么样子。”
  “我们关心兰姐儿!”高氏一激动,声音就拔高了些,“只是王爷不让我们陪在她的身边,我们能怎么办?只能先把她的亲事打点好,让她往后好了的话不会受人嘲笑。”
  纪老夫人气得话都要说不出来了。
  闵老夫人在旁再接再厉,“聘礼不出,我们兰姐儿不嫁。没的这样过去了受委屈。”
  这时候门口有笑声传来。
  高氏和闵老夫人一同看过去。只一眼,就被惊到了。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门口居然聚集了那么多的人。
  竟然不只是女眷,还有几名少年,另几位大人在。
  看到刑部尚书、骠骑大将军、大理寺卿,高氏紧张起来,揪着帕子不说话。
  至于笑着的那名少年——
  闵老夫人镇定自若,“赵三少爷刚才为甚会笑?”
  “也没什么。”赵宁帆微笑着说道:“我就是替八妹妹不值而已。想她病成了这样,还有人惦记着她的聘礼而不是她的病情,我就心疼她得很。”
  高氏虽然惧怕这些人的权势,但被人这样奚落,她是当真忍不住,驳道:“三少爷怎知道我们不关心她病情?刚才已经说了。王爷不让我们去见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