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选对人了?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也就是邯郸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秦国大将赵掺攻打韩国占了阳城(河南郑州登封市),斩首四万人。随后攻打赵国,攻占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赵军。
  面对秦军咄咄逼人的态势,大周朝最后一位为天子周赧王姬延非常恐慌。当时秦军距离姬延寄身的西周国国都洛邑(今洛阳)只有几十里,而此时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大周王朝沦落到天子居然没有立锥之地的地步。可就算这样,姬延也还是要和如狼似虎的大秦抗衡一下。毕竟大秦还是周朝的诸侯国,姬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然而,秦昭襄王没给姬延一点颜面,当姬延悄悄和燕国、楚国密谋,准备联合各国再订立合纵盟约攻秦时,秦昭襄王在得知此事之后立即下令起兵攻打西周国。
  秦军此战不费吹灰之力就攻进了洛邑,掳获姬延并把他压倒秦国。随后,秦昭襄王迁九鼎于咸阳王宫,将王畿洛邑归入大秦版图。与此同时西周公姬咎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民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同年姬延死,东周亡。
  从西周立国开始到周赧王姬延死,周朝立国八百七十九年,从此以后天下再无周天子之名,大秦隐隐有了取代周朝的趋势。
  东周灭亡让六国大为震惊,当时天下能和强秦抗衡的只有齐国。起先赵国的实力和秦国不相上下,但是经过大秦连年的蚕食尤其是长平之战后,赵国疆域急剧缩水,军力直线下降。
  赵国刚刚解了邯郸之围,还没等喘口气就被秦军打得大败,此时赵王和他的大臣们对秦军从痛恨变成了畏惧。
  按理说,秦军攻打赵国致使赵国丧师失地,赵王定会对赵政母子痛下杀手。然而赵王并没有那样去做,而是悄悄地让公孙乾恢复了赵姬母子的待遇,虽然还是不如异人在的时候优越,但至少衣食无忧。
  在公孙乾的上下打点下,赵王同意在丛台上搭建木屋给赵姬母子和白宣居住,除了不能离开丛台之外,三人基本上是自由的。赵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留有余地,尽量不触怒杀气腾腾的秦王。
  然而赵王以及赵国贵族们的想法并不代表百姓,他们对秦人依旧恨之入骨。当赵国战败的消息传来之后,邯郸百姓在有心人的鼓动下,纷纷汇集到丛台周围,叫喊着要杀了赵姬母子和白宣。
  赵王一面派人弹压百姓一面派兵把丛台围了起来,他总怕百姓一时兴起作出不利于赵姬母子的事情给赵国引来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白宣和赵姬母子只能留在丛台上不出去,小小的丛台成了被邯郸百姓包围的孤岛。每天从墙外传进来的邯郸百姓的喧嚣声让赵姬母子战战兢兢,只有白宣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干嘛。
  风雨楼内的廊柱上挂上了竹帘,虽不及珠玉制成的帘子奢侈华美但却自有一番雅致。
  白宣坐在竹凳上,用一把小刀仔细的削着竹篾。竹篾削好之后,白宣将细竹篾丝、片,编成花纹精美的万字、菊花、松柏长青、福禄寿喜等图案,或者编织成各种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这是他新进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竹扇。
  白宣手里正在编织的这些竹扇,是应公孙乾的要求准备献给赵王以及后宫的后妃们的。用的材料是优质黄竹剖成的竹丝,每根竹丝的厚度就像人的头发一般纤细,像鸭绒一样轻巧,削制这样的竹丝是极其考验工匠的眼力和技巧的。
  白宣把扇面编成后,给竹扇装上用白色牛角制作的把柄,随后用各色丝绦制成的带着蝴蝶结的流苏作为装饰,一把精心编织的竹扇就算大功告成了。
  一把把竹扇摆在案上煞是好看,赵姬情不自禁的拿起一把把玩起来。她很想要一把,但她知道这些竹扇是用来贿赂赵王和他的后妃还有那些贵族官员的,也可以说他们三人的生死都寄托在这一把把竹扇上,因此赵姬不好意思开口讨要。
  白宣:“夫人,如此艳俗之物,也只能用来讨好赵王和他的后妃。夫人想要白宣会做更好的给你。”
  “公子为了我们母子过于操劳了,妾不能再给公子添麻烦。”
  “不值什么的,再说我们还要靠这个多赚些钱财,除了我们自己吃穿用度之外,还要给小政买些书籍打制兵器,还要用来结交天下名士,少了可不行啊。”
  “公子辛苦了。”
  就在这时,赵政跑了过来想要帮助白宣削竹篾,白宣沉下脸来问赵政:“我叫你写的字可写好了?”
  “写好了。”
  “拿来我看。”
  赵政的字规规矩矩的,笔体和白宣的极为相似。这不奇怪,因为就算花再多的钱也没人愿意教赵政读书写字,所以白宣只能亲力亲为。赵政本就把白宣当成自己的偶像,如今说话做事都学着白宣,这字就更不用说了。
  “嗯,不错。今天的课业完成了,玩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练习剑术。”
  “大兄,小政想帮你。”
  “小政,我教你的是你最应该学会的东西,至于这些手艺那是用来糊口的,现在你不必学。大兄跟你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你看那些士卒不都在为大兄忙碌吗,他们为什么会听大兄的?是什么让他们对大兄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呢?你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后,才能真正领悟劳心者治人的真谛,现在你要做的是看、听和想。”
  小赵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背着双手来到那些加工竹子的宫卫身边,一边看他们干活一边听他们说话,赵政的小脑袋歪着双眉紧皱着,看得出来他正在努力的思考。
  赵姬看着儿子那认真的模样心中很是宽慰,她感激的对白宣说到:“政儿能得公子言传身教定可成为有用之才,幸亏有了公子,否则妾身真不知道政儿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白宣:“这就是缘分,感激的话不用再说了。夫人去忙自己的事情吧。”
  “公子昨日钓的鱼养了一夜,想来已经吐出了腹中泥沙,公子想怎么吃?”
  “一会儿我来做吧。”
  “君子远庖厨,公子千金之躯怎能做这些事情。”
  白宣举举手中的竹篾说到:“这与庖厨有何区别呢?夫人不必拘泥,我做过一次之后夫人就会做了,到那时我再君子远庖厨可好?”
  赵姬噗嗤一笑,随即低下头去施礼转身去了厨房。按年纪赵姬最多二十三四,在古代这个年纪的女子当母亲的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可是赵姬在十三岁的白宣面前总是不自觉地露出女儿态,因为她感觉只要白宣在身边,总会让她的身心沐浴在阳光里,让她有一种被人呵护的感觉,这感觉让赵姬很是痴迷,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和白宣亲近。
  白宣看着走进厨房的赵姬小声说到:“她不会是喜欢上我了吧,这可不行,这是乱了辈分的。我还是把我宝贵的第一次,给一个让我心动的女孩吧。”
  “公子。”
  公孙缺钱笑嘻嘻的走上丛台,这老家伙如今和白宣混熟了,也就不太讲究啥礼仪了。老头儿来到白宣身边坐下,随手抄起碗来将整碗的凉茶灌了下去。
  “哎呦,总算活过来了。公子啊,你说你咋就那么有本事呢?老奴跟你说哈,你做的那些竹扇可把那些小娘子们的魂儿都勾没了。那些大家闺秀们抢着到咱们雅竹轩买竹扇,全都不问价扔下钱拿起一把就走,哈哈哈哈。公子,老奴不明白,这么好的生意为何公子不愿多做,非要吊着那些小娘子的胃口呢?”
  白宣拿起一把竹扇问:“你要是个小娘子想不想要?”
  “想要。”
  “可是买不到怎么办?”
  “给提前订或者多给钱跟别人抢。”
  “那不就完了,缺钱啊,你若想每天日进斗金,就按照我的法子办,需知越是不容易得到的就越珍贵。”
  “公子真神人也。”
  白宣抽出一把折扇递给缺钱。
  “看看,这是新做的。是专门骗富家公子和那些人傻钱多的君子。记住,只能卖给君子。”
  公孙缺钱打开折扇,只见素白绢制的扇面上用墨勾勒出了墨竹图,寥寥几笔就把风中秀竹的姿态描绘的淋漓尽致。公孙缺钱可不是目不识丁的奴才,他算是奴才中的极品,在公孙乾耳濡目染下也知道啥叫风雅。白宣的水墨丹青只用墨来渲染,虽不艳丽但却意境深远。
  公孙缺钱不由得赞叹到:“这是大雅之物,果然只能卖给君子,不知此物可有名字?”
  “君子扇,也可以叫公孙扇。”
  公孙缺钱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给白宣施了大礼。
  “老奴代我家家主多谢公子成就公孙家的声名,我家家主知道定会欣喜若狂的。嘿嘿,公子,这公孙扇定价几何?”
  “无价。”
  “哈哈,老奴明白了,多谢公子。”
  公孙缺钱小心地收好折扇,随后趴在白宣耳边嘀嘀咕咕。白宣点了一下头说:“代我多谢你家大夫。”
  “公子客气了,咱们是一家人嘛。公子,我家大夫说那些刁民最近闹得欢,他们见进不来定会想其他坏主意的,公子需多加小心。我家大夫正在暗中查探主使之人,一有消息定会告知公子。”
  “多谢。”
  公孙缺钱走后,白宣收起竹扇转身进了厨房。正在忙碌的赵姬一见白宣进来脸上一红就退到一边。白宣从水盆里捞出一条鲤鱼麻利的收拾好又洗干净之后开始烹饪。
  这个时代有很多调料还没有,因此白宣就做了油沁鱼,虽说没生抽啥的调色,但是这年月用油做出来的吃食怎么都好吃,没用多久香味就飘了出来。
  “真香。”
  赵姬被美味吸引无意间把自己的下巴搁在了白宣肩头,一副馋丫头的俏皮模样。
  “果然很香,公孙大夫诚不欺我。”
  突然传来的声音让赵姬惊呼一声转身躲在最里面,白宣回头一看只见厨房门口站着一个满身绫罗的大胖子。这家伙就是刚才公孙缺钱趴在白宣耳边说的那个邯郸名士,也是公孙乾为赵政母子挑选的靠山。
  此人名叫赵庞,说起来也是豪门之后,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国名将赵武灵王之子马服君赵奢。都说将门出虎子,但这句话在赵奢他们家不成立,赵奢的儿子们没一个能够像赵奢一样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将的。好容易出来一个赵括,还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生生的把自己和四十万赵军送入了坟墓之中。
  这个赵庞是赵奢的庶子,算是赵家的一朵奇葩,这家伙的座右铭很是另类。在他的书房里挂着他自己刻的楹联,上写“人生在世,钱权二字。权重要命,钱多高兴。”
  赵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他成了赵奢的儿子中最有钱的一个,用富可敌国来形容豪不过分。也幸亏他是赵王宗亲不然就他这样一个浑身冒着金光的肥猪,早就被那些贵族们吃得渣都不剩了。
  在爱财之人的心中,不论什么都是可以拿来换成钱的。别看赵庞的哥哥赵括被白起杀了,可是赵庞面对白宣的时候却一点仇恨的样子都没有。这厮盯着白宣的样子,就好像财迷遇见了下凡的财神爷一样,那是恨不能一把攥紧手里揣进兜里的。
  看着赵庞的样子,白宣心中暗道:“选对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