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君父

  “朕既为大明天子,天下万民之主,必定会让朕之子民有衣穿,有屋住,有饭吃!”崇祯皇帝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大声宣布道,“不止如此,朕之子民的仇,就是朕的仇,有朕在,就一定会为朕之子民做主。此乃朕之誓言,天下共督之……”
  听到这话,奉天门广场上,人数虽多,可却变得非常安静。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
  在他们的认识中,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一位皇帝,能在这么多人的面前,大声说这些话,而且是当作誓言来说。就算是皇帝,如此当众说出来,就不怕做不到而丢脸么?
  不,不,皇上如此公开宣布,自然是真要这么去做的!君父君父,唯有我大明当今天子,才是真正的君父!
  看,皇上登基以来,为大明做了多少事情!哪怕在最艰苦的时候,建虏刚退去,百废待兴,粮食奇缺,就这,也不曾抛弃永平城那些毫无用处的老弱。如今想来,就是因为他们同样是皇上之子民!
  看,皇上不顾兵凶危战,坚持御驾亲征,誓要扫平血债累累的建虏,为大明辽东百姓和京畿之地的百姓报仇雪恨!
  有这样的君父,此生能生在大明,足矣!
  想到这里,奉天门的大明百姓、军卒等等,回过神来后,一个个全都激动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谁,忽然跪了下去,真心实意地喊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于是,他身边的人,也跟着跪了下去,跟着一起用满腔的热情喊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候的这些百姓,无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一有了宣泄口,全都跟着学了起来,只一会的功夫,奉天门广场上,不管何等身份,除了崇祯皇帝自己之外,其他所有人,全都跪了下去,“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喊声,回荡在奉天门广场的上空,甚至乃至京师上空。
  崇祯皇帝此时把连绵不绝地系统提示声关成了静音,这时候的他,第一次觉得那提示成就值的声音有点烦。他不管以前的皇帝如何,至少刚才所说,就是他心中想说之话,绝非是为了骗取成就值而故意做作。
  看着广场上所有人都跪下,听着他们真心实意地希望自己万岁,崇祯皇帝也同样激动,朕之权力来自你们,你们拥戴朕,朕亦会说到做到,不负你们,不负穿越!你们且拭目以待,朕在这个位面,必定会给你们打造出一个难以想象的大明帝国!你们所有人,都将为自己是大明人而骄傲!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转过身,看向忠烈堂的大门,又大声道:“大明忠烈保佑,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新军和锦衣卫以及御马监的将士闻声,同样大吼出声。
  他们看着大明忠烈堂,知道自己要是战死的话,也能入这忠烈堂,享受香火,与国同存。既然如此,何惜一战!
  而那些武将勋贵的家丁队伍,他们都是私兵,其中又多是江湖人士,就缺少了真正军队的心思。一时之间都回不过神来,等其他两大方阵喊出了之后,他们才想起来自己目前是出征军卒之一,便也跟着喊了起来,不过没有其他方阵的齐整、响亮。
  崇祯皇帝也不在意,没有再说话,身穿金盔金甲的他,在奉天门广场上所有人的注目下,矫健地翻身上马,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拔出腰间宝剑向前一指,坚定有力地大声一声道:“全军开拔!”
  旨意一下,新军三千将士,犹如一个人一般,“刷”地一下转身,按序齐整地开拔。随后是锦衣卫和御马监簇拥着御驾的中军,最后才是那些武将勋贵的蹭功军队。
  周皇后在奉天门城头上看到这里,放下抱在怀里观看的儿子,转身走近一身戎装的海兰珠,眼睛微微泛红,拉着她的手说道:“陛下虽是大明百姓之君父,却亦是我等之夫君。兵凶危战,不管如何,一定要护得陛下安全!”
  虽然同为文武全才,可依旧没得随驾的田贵妃,亦是走近海兰珠,,虽然同样眼睛泛红,可还是露出微笑安慰周皇后道:“海姐姐是见惯了沙场的,比妾身这银枪蜡烛头要强多了。有海姐姐在,肯定没问题的。”
  刚才崇祯皇帝的话,是通过一排排地大汉将军传话的。奉天门城头上虽然离得有点远,可同样听清了崇祯皇帝所说的那些话。也是因为如此,周皇后和田贵妃都有点担心,想着崇祯皇帝要上战场,眼睛都红了。
  不过海兰珠虽然同样听到了,可却没有她们两人这样的神态,就见她带着兴奋,带着自豪,对周皇后说道:“陛下乃是盖世英雄,是草原上最厉害的头狼,是我们大明最伟大的雄鹰。陛下能领着大明所向无敌,我相信,哪怕当年的成吉思汗,怕也没有陛下厉害!此战,不久必有捷报!”
  对于自己所说的这些话,她非常地自信。毕竟当年的成吉思汗,会有那么神奇的聊天群么?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对于真正会打仗的人来说,这句话并不正确。兵马粮草之前,还有消息。知己知彼地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而这,又有谁能比得上陛下?
  有那么厉害的新军,有勇猛地登莱巡抚,还有那么多草原骑士,建虏又是孤家寡人,还被饿得奄奄一息。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海兰珠都不认为皇上会有为什么危险。
  安慰了周皇后和田贵妃等人之后,她便再也按捺不住,向她们告别,便去追御驾了。
  军队过去后,奉天门广场上的百姓,都保持着安静,井然有序地跟在军队的后面,默默地送行。大街两边的百姓,也跟着加入送行的队伍中。
  没多久,京师城外,大军在远去,而崇祯皇帝一拉缰绳,转过身,对跟在身后的文武百官道:“卿等不用再送,各司其职,等朕凯旋!”
  “臣等恭送陛下!”以首辅温体仁为首的文武百官,一个个神情复杂,看着穿了盔甲后威武不凡的崇祯皇帝,躬身下去,真心实意地奏道,“臣等祝陛下早日凯旋!”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而后一夹马腹,那马直立而起,“咴咴”地嘶鸣,但他却依旧坐得稳稳地。马蹄落地,健马蹿出,如风卷残云,没有丝毫留恋,绝尘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温体仁心中苦笑。自己这位皇上,是真正的龙翔九天之上,绝非京师所能限制。他的舞台,是整个天下,包括海外的天下!
  想到这里,他在心中暗道:“陛下,微臣要名垂青史,超越前朝历代之首辅,唯有紧跟陛下足迹了!”
  在京师御驾亲征的时刻,远在河套的归化城所在,那些牧民和汉民一个个发现,各地军队又在集结,一路又一路地,似乎要发生什么大事,顿时就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这是怎么回事?上次也有过,不过最后只是选了一千来人去了北地。这次又这样,会是什么事情?”
  “该不会是北地有变,喀尔喀族觊觎我们河套了?”
  “那可不行,我们才刚有好日子过,喀尔喀族要敢来试试?”
  “对,我们决不答应!我家里三个娃都能骑马射箭,一定要让那些人尝尝厉害!”
  “……”
  城外放牧或者在田地里劳作的这些归化百姓,一个个都激动地聊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正在这时,又有人惊呼了起来,指着从西部疾驰而来的一支军队旗号道:“看,那是包头的巡抚,他都领军过来了,这次到底是什么大事?”
  “该不会是西部蒙古出什么事了吧?要不,包头巡抚领军赶回来干什么?”
  “……”
  此时,包头巡抚杨嗣昌才不会管那些百姓说什么,急匆匆地领军到达归化城后,立刻赶往总督府。不过他心中同样有点纳闷,总督严令,可却没说是什么事情。
  总督府大堂,杨嗣昌到的时候,看到众多武将已经到得差不多了,看到他时,都纷纷过来见礼。让他有点吃惊的是,宣大总督麾下吴三桂总兵竟然也在这里,这么多兵马齐聚,到底是什么事情?
  后衙的洪承畴,听手下禀告包头巡抚也到了之后,便没有再等待,转到大堂,正式召开军议。
  洪承畴坐在主位上,先看了眼坐在侧面的杨嗣昌,而后扫视大堂,脸色严肃地说道:“陛下御驾亲征辽东,已于今日开拔。圣旨已到,我归化也须得尽出精锐,配合辽东主力,对满清围而歼之!”
  一听这话,堂上堂下皆是震惊。皇上竟然御驾亲征辽东?以前虽然听说过,可没想到,皇上还真去辽东了啊?看来这一次,是和满清的大决战,要一鼓而下,收复整个辽东了!
  这么想着,那些蒙古族,特别是从东部蒙古投降过来的将领,就更是有点感慨。
  之前的时候,建虏是何等威风,崛起白山黑水之间,杀遍辽东无敌手吓得林丹汗闻风而逃,迫使整个东部蒙古的部族,全都和建虏结盟。
  可自从当今大明天子登基以来,建虏终于慢慢地不再风光,一次次地打败建虏,不说其他东部蒙古部族了,就连最铁杆的科尔沁族,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投靠了大明,还把草原上的明珠也嫁给了大明皇帝。
  如今大明皇帝更是御驾亲征,要彻底平定建虏。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的大明,已经强大得很了!
  他们在震惊之后,又看到洪承畴请出圣旨,证实无误之后,又一个个兴奋了起来。皇帝都御驾亲征了,肯定能赢。估计这次的灭虏之战,是最大的战事,搞不好也是最后的战事。要想立下军功,就只有这个机会了。
  这么想着,大堂内的将领都待不住了,纷纷出列,抱拳向洪承畴请战了。
  “末将吴三桂,麾下精骑锐卒,愿往辽东一战!”
  “末将李过……”
  “末将神一魁……”
  “末将高迎祥……”
  “……”
  堂下的这些将领,不管是出身辽东将门,还是出身陕北流贼,又或者是草原蒙古人,一个个都慷慨激昂地表态着。
  洪承畴看着几乎所有的将领都愿意出征辽东,也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面无表情地看着。等到场面安静下来后,他才严肃了脸,厉声喝道:“本官事先言明,建虏虽屡为我大明所败,可其垂死挣扎,狗急跳墙之下,战力已不可小觑。诸将如若不肯用命尽力,打了败仗,本官是饶他不得的!又或者,只是想去混军功的,来问问本官答应不答应!”
  听到这话,堂下顿时变得更安静了。只是有几个人的脸色,似乎有点不好看,不知觉间,就低下了头。
  洪承畴看在眼里,也不说破,继续冷声喝道:“本官的话,不会再有重复。自觉可与建虏一战,绝不贪生怕死,不会耽搁军机的,报上名来!”
  这一次,大堂内稍微安静了一会后,依旧有人表态要前去辽东杀敌。不过人数、气势比起刚才就弱了。
  洪承畴看在眼里,便点名了:“吴三桂,李过,高迎祥,神一魁,神一元,尔等五人随本官出征。”
  “遵命!”五名将领听了,立刻抱拳领命。
  洪承畴直到这时,才转头看向杨嗣昌说道:“本官遵旨领军出征,归化一地,得由杨中丞看着了。”
  杨嗣昌心中有点遗憾,说实话,震惊之后,他倒是想领军前去辽东的,毕竟皇上都在那边。可总督要去,他也抢不过,只好应下了。
  “本官之前收到消息,北边的喀尔喀部族似有异动。”洪承畴继续叮嘱道,“杨中丞须得小心提防!”
  杨嗣昌听了,想起刚收到的消息,便立刻把固始汗领军离开的事说了,而后才道:“喀尔喀蒙古的异动,该是与固始汗的事有关。不过下官一定会注意提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