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鹬蚌不相争,大明怎么来得利?

  “对啊,你怎么会知道明军要打过来了?”多铎一脸严肃地问道。
  阿济格也同样紧张,同时也有点疑惑地跟着问道:“我们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
  刚来倭国的时候,其实他们都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是这都过去一年了,明军却连个影子都没有,因此,他们都已经放下心来。可此时,豪格冷不丁地突然来了这个消息,他们不紧张就怪了。
  看着一个个无比紧张的脸,见他们都在等着自己回答,这一刻,豪格忽然心中感觉很爽。他昂着头,扫视了他们一眼,而后定格在多尔衮脸上,用自信地语气说道:“我自然有我的消息来源。你们只要知道这个事情就好了!”
  看他很有把握的样子,但又不给实话,这让多尔衮眉头一皱,不过当他看到多铎似乎想发怒的样子,便抢先一步说话,免得这两人又当场冲突起来让自己头疼:“那明军会来多少兵力?什么时候过来,在哪里登陆?谁是统帅?曹变蛟还是卢象升,又或者是别的什么人?”
  听到这话,豪格不由得楞了下。这些事情,他也不知道啊!
  这么想着,他稍微一侧头,看了下默默跟在后面的钱富贵,然后又转回头,有点不耐烦地说道:“我又不是明军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我就告诉你们,明军要打过来了,至于接下来怎么办?我又不是大清皇帝,我操心什么?”
  说完之后,也不等殿内的几个人回应,潇洒地一转身,又带着他的人走了。
  如今的他,身边随时都带着护卫,哪怕进殿见多尔衮,也是如此。因为,他信不过这几个人。
  豪格这次过来,就是想来看看这几个人的嘴脸,当他们听到明军要打过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呵呵,吃屎的表情,好爽!
  至于明军真打过来怎么办?一如他刚才所说,他又不是大清皇帝,操什么心!
  豪格是没心没肺,丢下了个天大的消息,然后又像没事人一样走了。可是,大殿内的几个人,却一个个都脸色沉重。大殿内的气氛,也沉重了起来。
  忽然,就听多铎恼怒地声音打破了沉寂道:“豪格这个蠢猪,吃饱了撑的,故意来吓人的吧!”
  ‘有可能,我们都不知道,他凭什么知道?“阿济格听了连忙点头,一脸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的样子。
  待在一边的吴达济始终没有说话,冷眼看着这个过程,心中一如豪格刚走那样爽:看,只是听到天军的消息,就已经吓成这个样子了。等回头天军打过来的时候,还不知道他们会怕成什么样子!
  在场的这些人中,只有他能确定,明军迟早会打过来的。否则,皇上也不会交代自己做之前的事情。
  多尔衮听了两兄弟有点一厢情愿的话,感觉到他们的情绪变化,心中很是忧心。他知道,如今大清军队如果对上明军的话,光这心态,胜算就很小。如果明军真打过来了,那大清恐怕就危险了!
  想着这些,沉默片刻之后,多尔衮脸色凝重地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防着明军才好。之前的时候,我们有点放松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做出了决定,就又说道:“如今我们大清只有九州岛这么一个小地方,还邻近朝鲜,这有点不够。和德川幕府的战事,不能一直拖下去了。”
  “我们休养生息,德川幕府何尝不是休养生息。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德川幕府统治的地方比我们大,人口比我们多,如果就这样休养生息下去的话,恐怕局势反而有利于他们。”多尔衮说到这里,声音大了一点道,“为了大清的未来,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战机,打破眼下的僵局!”
  听他这么说,多铎又兴奋了起来,对上德川幕府,他就没有一点畏惧了。只听他问道:“要不我们大清立刻出兵打下石见银山得了!”
  阿济格听见,也想说话,但多尔衮已经先回答多铎的话了:“还是要先摸清楚情况,有把握打赢才好。朕会传令给英俄尔岱,让他尽快联系上派出去的细作。”
  英俄尔岱作为多尔衮的亲信大将,在前线统领大军,防备德川幕府攻打九州。
  边上的吴达济冷眼看着这一切,忽然回过神来,怎么这么凑巧,该不会是这边还有如同自己这样的人吧?看皇上的布局,应该就是要让建虏去打石见银山,然后和德川幕府继续打起来。
  对他来说,不管是建虏,还是倭人,都给朝鲜带去无穷的灾难和羞辱,要是这对敌人能互相斗死了,那就真是大快人心!
  不过他心中也好奇,等这议事结束之后,他回答自己的地方,便假装休息,进入聊天群去核实心中的想法。
  不过此时的聊天群已经有很多人了,看了半天,压根就没有看出一点头绪,又不敢问皇帝,就只好算了。
  他自然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了保护他们这些内应,他们的用户名称全都被他改过。只要他们不发言,不互相沟通,就不可能认出彼此。
  几天之后,多尔衮正在关注银子问题和德川幕府的动静,忽然,就有探马慌里慌张地来禀告,说在邻近朝鲜的海岸,有发现明军水师的战船,有往岸上开炮,但没有上岸,回去了。
  这个事情,以前可是没有过的。加上豪格之前还来提醒过,顿时,多尔衮等人就紧张起来了。
  明军水师的出现,是不是意味着明国大军过来倭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这个明军的战船是偶尔不经意间跑过来的,还是过来探路的?对于这点,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又或者阿济格,都没法判断出来。
  如今因为朝鲜那边长期没有动静,多尔衮把大军都布置在北方那边对付德川幕府。如果明军真要过来的话,不管怎么样,大军要回调,如此一来,德川幕府那边怎么办?
  这一下,多尔衮都急得光秃秃的脑门出汗了。
  “陛下,怎么办?”多铎急得问道,“我们和明军是死敌,不死不休的。臣弟觉得,明军肯定会打过来了!”
  阿济格同样很急,也没多想,就连忙建议道:“我们在这九州岛离朝鲜太近了,要不我们去其他地方?”
  听到这话,多铎立刻响应道:“对,就打倭人去,先把石见银山打下来,有了银子,再跟西班牙人买船买炮。到时候,不要说德川幕府了,就是明军,我们大清也不用怕!等到将来,我们大清不但把倭国全部打下来,还要重新打回朝鲜,打回辽东,打回老家去……“
  “嗯哼!”多尔衮咳嗽一下,打断了多铎那越说越不靠谱的话。不过他也承认,多铎前面说得话,还是值得考虑的。
  如果以大清的战力,加上有西班牙人的火器火炮,还有战船的话,确实大有可为。
  这么想着,他便看着多铎等人说道:“石见银山的事情,朕觉得可以先准备起来。不过明军那边,也必须心里有个底才行……”
  说到这里,他又沉吟了一下。派人渡海去明军那边看看情况是有必要的,总不能就这么悬着,也不知道明军什么时候过来,这种感觉就太难受了。
  可是,大清的人是肯定不能去的。否则的话,万一明军其实是把大清忘记了,然后这边却派人过去一亮相,结果反而提醒了明军,这里还有敌人没有消息,那就事与愿违了!
  派丰臣国松那边的倭人过去?这也不妥当。毕竟以前的时候,就是丰臣国松的祖父派兵攻打朝鲜,意图侵略明国的,这说起来,也是有仇的,不行!
  反倒是德川幕府那边,搞不好还更容易和明国沟通。毕竟他们是造反丰臣秀吉得到的天下,本身又没有出兵过朝鲜,没有和明军交战过,反而没什么仇恨。这么一想,多尔衮又有点紧张了起来,如果大清和德川幕府僵持下去的话,那德川幕府会不会去找明国求援?仔细想想,未必不可能啊!
  多尔衮按住这个想法,先继续考虑刚才的事情。剩下的人选,就只有天主教军队那边了。他仔细地想了一会,觉得这个应该没多大关系。只要装作打渔的过去,明国总不可能为难普通倭人吧?
  想到这里,他忽然眼睛一亮,对了,还可以给明军提供假消息,就算明军原本想来倭国打大清的,也能打消他们念头的那种。
  想了半天,多尔衮心中终于有了初步的想法,经过商量之后,就按照这个办法做了。
  而后,他也下旨,全军开始动员,要准备进行下一步战事了。表面上,他对倭人那边的解释是,要帮他们打倒德川幕府,让丰臣国松坐到他该坐的位置上去,让天主教传遍整个倭国。而实际上,他也只对满清中的亲信将领和自己的那两个兄弟透露了他的担心。
  “我们不能给德川幕府太多的准备时间,否则德川幕府不但能积蓄比我们还多的力量,甚至还可能去向明国求援!”多尔衮脸色严肃地解释道,“我们只能速战速决。为今之计,第一步,要在六月份之前打下石见银山。如果我们能在本州岛站稳脚跟的话,就把这九州岛交给天主教军队,让他们应付可能的明军。”
  “第二步,尽快和德川幕府决战,最好是避免和其他大名打仗,就直接打残德川家主力。这一步,还要靠丰臣国松那边。有了本州岛的物资和人力,我们再好好休养生息,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都能自如多了!”
  见他计划地很好,其他人也是服气,就这么办了。至于豪格那边,多尔衮亲自出面和他谈判,以他对豪格的了解,用石见银山三成的银子,果然让豪格放弃了暂时的成见,决定听从指挥,渡海作战。
  反正打德川幕府,豪格也是不怕的。而且离朝鲜越远,就意味着离明军越远,他感觉也就越安全。
  半个月之后,前往朝鲜刺探的细作传回消息,说明军确实是要打倭国的大清。说什么犯大明者,虽远必诛。只是眼下还没准备好,所以才一直没有动作。据细作估计,至少还有半年时间,明军才可能会跨海攻打倭国的大清军队。
  多尔衮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一边庆幸自己选对了派去朝鲜的人,能如愿传回消息,一边下了最后决心,决定在明军打过来之前,先行发起本州的战事,为大清的未来拓展出足够的战略空间,也为六七月份交好西班牙人准备足够的银子。
  然而,他却不知道,哪怕他派多铎回去,有崇祯皇帝的交代,也会假装不认识,然后把这个消息传回倭国。目的,就是为了催促满清和倭国去狗咬狗,鹬蚌不相争,大明怎么来得利?
  看着自己的布局奏效,崇祯皇帝心中也是高兴。目前,从九边选出的军队,已经往朝鲜开拔了。而辽东这边,民生问题主要交给了辽东巡抚左应选。至于辽东总督卢象升,则前往汉城,也要开始做战前的准备工作。未来攻打倭国的战事,主帅还是选了卢象升。
  在朝鲜这边开始准备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五月份了。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吕宋马尼拉港口这边,竟然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客人。
  这个时候的马尼拉港口这里,除了从国内过来的商船之外,就是水师的战船了。数目之多,让整个港口显得热闹非凡。
  而这时,港口远处的海面上,有两艘大帆船正迎风破浪,驶向马尼拉港口。船上的人,远远地看到马尼拉港口的情况,不由得很是诧异。要知道,上一次来的时候,马尼拉似乎还远没有这么热闹的。
  不过,船头上站着的一个人也有点疑惑,问身边的人道:“怎么回事,那些旗帜,都是明国的么?难道吕宋这里和明国通商的规模一下搞那么大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