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246节

  郅玄脑内天马行空,表情十分严肃,没人能猜出他此刻正想些什么。
  赵颢在一旁落座,侧目看向郅玄,缓缓眯起双眼。以他对郅玄的了解,很大可能正在走神,想的也绝不会是什么正经事。
  人王淮入殿,礼乐声告一段落。
  众人起身三拜,其后落座。
  侍人捧起王旨,大声宣读对诸侯的褒奖,追忆初代人王定鼎中原分封天下时的盛况,盛赞君圣臣贤,都俞吁咈。望诸位国君能再接再厉,公忠体国,镇守四方,威慑蛮夷。
  旨意洋洋洒洒,内容多达千字。
  侍人全篇读完,因要句句扬声,嗓音变得沙哑。
  诸侯齐声应诺,氏族随之相和。
  史官奋笔疾书,详实记录下这一幕,不遗漏任何细节。
  待众人归位,礼乐声又起,持续整整一刻钟。
  乐声停歇,依照惯例,人王问政事,群臣答岁丰。人王问军事,诸侯言无战。一番应对下来,流程完成大半。如果没有诸侯上表,朝会即宣告结束。
  不想赵颢突然出列,言有事上禀。
  “请改幽为赵,易国名。”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乐人的动作停在中途,不规律的乐音流出片刻,迅速归于寂静。
  没人想到赵颢会突然出列,在人王登基后的第一场朝会上提出更改国名。
  诸侯国易名多因国君改封,例如铜氏改封幽地,氏改为幽,国名也随之更改。归根结底是遵奉人王旨意。
  赵颢是禅让得位,依照旧例应继承幽氏。他反其道而行,非但不愿继承幽氏,更要连国名一同更改,律法礼仪上不能言错,却实打实撬动了中都城权力一角。
  诸侯和氏族皆不做声,视线在人王和四大诸侯之间逡巡。
  在撬动王权一事上,多数人以为最先站出来的会是郅玄。毕竟会盟由他提出,也是他为诸侯铺开蓝图。不承想赵颢先他一步,还是从如此刁钻的角度。
  不愧是两口子,行事出人预料,霸道无比,令人望尘莫及。
  第二百四十六章
  南幽国易名,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赵地归属。
  一般情况下,赵颢登上君位,继承幽氏财产,赵地理当归还北安国。如今他主张易名,改幽为赵,国君为赵氏,这块封地是否还要归还?
  北安侯不让儿子为难,大方表示赵地仍属赵颢,是自己给亲儿子的封地,北安国不会收回。
  有中都氏族专职制定礼仪,听闻此言,不免皱眉道:“于礼不合。”
  “嫁妆。”北安侯言简意赅,语气斩钉截铁。
  殿内瞬间一静。
  众人面面相觑,未料想还有这般操作。认真思量一番,这个答案的确没有问题,十分合乎情理。
  国君嫁女皆会准备丰厚的假装。国小如漠侯,无法给漠夫人准备足够大的封地,也用金矿盐井替代,不让联姻对象小看。
  赵颢和郅玄结成婚盟,意味着两大诸侯国结盟。除非发生意外,例如两人彻底翻脸,这场象征着盟约的婚姻牢不可破。
  听闻在订婚当时,北安侯当朝宣布要给儿子准备双倍的聘礼和嫁妆,世子瑒及满朝文武毫无异议,唯一担心的是不够丰厚,被西原国氏族小看。
  如今赵颢要改国名,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北安侯绝不会给儿子拆台,必定大力支持,确保赵颢的奏请能顺利通过。
  一块封地罢了,给的是亲儿子,哪会舍不得。
  退一万步,有玄城和颢城在,想要土地轻而易举。挑合适的日子带兵去草原走一圈,十倍百倍都能圈回来。
  短暂寂静之后,殿内响起议论声。
  众人尽量压低嗓音,奈何几百人一起开口,声音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嘈杂,想压下去实在困难。
  见人王淮迟迟不表态,赵颢再次奏请。
  事情可一可二不能再三再四。
  赵颢两次开口,言行举止恪守礼仪,给足人王面子。如果人王淮不下旨又给不出合适的理由,后果会变得很严重,新人王恐怕无法下台。
  侍人小心侧头,用眼角余光打量,见人王淮表情严肃,双拳攥紧,多少能猜出他此刻的想法。奈何形势比人强,天下诸侯在场,不想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人王再不情愿也必须让步。
  “准。”
  迫于形势,人王淮当殿下旨,恩准赵颢奏请。
  自此,南幽国成为历史,南赵国取而代之。
  赵颢无意将事情做绝,对方是人王,不留余地不符合氏族作风。故而,在达成所愿后,他又递上表书,为贺人王登基进献大量奇珍异宝,还有两头巨象,不日将抵中都城。
  侍人展开上表,一字一句当殿诵读。
  人王淮神情逐渐放松,虽然王权被撬动,好歹对方无意做绝,还愿意用行动帮他维持体面。
  继赵颢之后,郅玄和北安侯陆续上表,东梁侯也没落下。
  四大诸侯俱给人王献礼,尤以西原侯最为丰厚。
  在郅玄的献礼中,百宝万货数不胜数,异兽珍禽应有尽有。西原国的瓷器和丝绸精美无比,价值连城,他一次就送出五车,大手笔令人瞠目结舌。
  此外,他还送给人王淮一块土地,位于草原深处,舆图随表书送上。图上详细标明土地资源,森林草场不足为奇,竟有一座宝石矿!
  “彩宝?”收到如此重礼,人王淮震惊不已。以为自己听错,劈手夺过表书,打断侍人诵读。从头至尾读过一遍,确认字字句句属实,差点当场失态。
  “地有矿,献王上以为贺。”郅玄朗声道。
  之所以献上土地和矿藏,郅玄是经过深思熟虑,绝不是一拍脑门做出决定。
  诸侯会盟是削弱中都城,等同于压制人王和王族。
  王族他可以不在乎,鉴于部分王族成员的行径,没有挥起屠刀已经是他仁慈。涉及到人王淮,他需要慎重行事。
  两人认识时间不短,彼此之间曾有过合作,原桃还嫁给他,成为他的侧夫人。
  氏族的手段如何,郅玄心知肚明。可他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早在制定会盟章程时,就有更深层次的打算。
  诸侯可以拽上战车,没道理人王淮不行。
  利益不够就继续叠加,土地和矿藏仅仅是敲门砖。
  一脚踹开大门,双手推开窗户,向对方展示出更广阔的天地,描绘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蓝图,相信极少有人会不动心。
  如果人王淮犹豫,以太后和稷王后的真知灼见也会将他推上战车。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和诸侯团结一致,刀锋向外,合力开疆拓土。
  说句不好听的,欧亚大陆跑野人的时代,跑马就能拿下大片沃土,傻瓜才会死守着中原的一亩三分地。即使将来发生摩擦,甚至是刀兵相向,土地和资源也是握到自己人手里,实打实的肉烂在锅里,外人休想碰一下。
  这也是郅玄不忙着改朝换代的重要原因。
  减少内耗,让诸侯军队出去撒欢才不浪费人力。王族私兵虽弱,抓野人总不成问题。
  有了足够的土地和粮食,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何愁人口不爆发式增长。
  人口多起来就能控制更多资源。
  这是良性循环,远胜过在中原打出脑浆子,空余大片无主土地乱跑野兽和野人。
  诸侯有私心不假,但有一点没说错,王族躺在功劳簿上太久,已失去进取之心。这种情况发生在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是致命的。中都城地位超然,同样不能例外。
  长此以往,就算不是郅玄,也会有人站出来,一呼百应,夺走人王权柄。
  郅玄好歹愿意保留中都城,费心维护人王颜面,还想着将人王淮拉上战车。换成其他人未必乐意。
  当然,郅玄愿意拉人王淮一把不是无条件。
  在处置王族成员时,人王淮的态度足够明确,没有和稀泥,不徇私包庇,做到彻底公正,令诸侯心服口服。
  全是他的主张也好,有太后在背后推动也罢,继续维持这样的明智,郅玄不介意将他拉上战车,挣脱局限,带他领略更远处的风光,让他看到真正的“天下”究竟是什么概念。
  郅玄送出厚礼,相当于主动递出橄榄枝。
  看到他的诚意,人王淮百感交集。
  他以为自己今生今世将沦为傀儡,成为大诸侯的传声筒,除了象征意义再无其他。不想一切峰回路转。宛如沙漠深处发现水源,黑暗之中遇见曙光,人王淮心情激动,沸腾的情感难以抑制,以至于通红眼圈。
  见到人王淮的表情,即知他明白献礼的真意。
  郅玄没有当殿挑明,利落归位落座,等待早朝之后被另行召见。
  四大诸侯带头献礼,代表四人对人王淮的态度。
  王族固然可恶,需要下狠手整治一番。人王淮属于无辜受牵连,需要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该尊重必须尊重,不能有失礼之处。
  大小诸侯收到讯号,心中大定,纷纷起身上表。
  侍人应接不暇,诵读到嗓子眼发干,仍有半数表书堆在面前,记载的全是国君献礼。
  有年长的中都氏族心生感慨。回忆先王登基时,未曾有这般盛况。一时之间有些糊涂,西原侯到底是善是恶,四大诸侯究竟是忠是逆。
  因诸侯献礼之故,朝会时间延长,持续到午后仍未结束。
  消息传到后宫,连太后都现出惊讶神情,猛地坐正身体,命侍人速往正殿,确定无误再来回报。
  侍人明知句句属实,话中没有任何夸大,仍不敢违背太后旨意,脚步匆匆去往正殿。途中遇到稷王后派来的侍人,互相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更多则是兴奋。
  侍人匆匆离去,太后罕见陷入焦灼。时间过去一刻钟,却像是熬足整个时辰。
  终于,侍人去而复返,太后停止踱步,命侍人进殿回禀。
  “禀太后,四大诸侯献礼,西原侯尤厚,有土有矿。各国国君跟随,献礼表书堆积如山。”
  侍人入宫多年,经历两代人王,首次遇到这般盛事。勉强维持镇定,说着说着情绪就难以抑制,声音中透出激动和喜悦。
  太后再三询问,直至侍人讲不出新细节,方才挥手命其退下。
  今日之前,她和人王淮想法一致,甚至做好情况最糟糕的准备。不想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在第一场朝会上有此奇遇。
  历经宫廷沉浮,见多波诡云谲,太后比人王淮更清楚献礼的重要性。最关键的是四大诸侯,更准确来说是西原侯的态度。
  “转机,生机。”
  没人愿意终生做个吉祥物,世人提起仿佛一个符号,只存在象征意义。
  如果人王淮庸碌无为,没有任何能力,做个吉祥物倒也无妨。关键他有能力也有野心,碍于形势不得不放弃,强迫自己隐忍,做一个无为君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