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神器

  曲阿城外,军营围驻的一块试验田中,白图一只手扶着犁,一边赶着前面做牵引的牛,在田地上犁出了歪歪扭扭的一道沟……
  “神器啊!笨你加个笨牛,居然就能‘勉强’犁地了!”吕玲绮还是近卫打扮的走在白图旁边,这时小声对他说道。
  白图瞥了她一眼,维持形象也没有搭理她——毕竟吕玲绮的声音,也是压低到了别人听不见。
  而周围正在见证这一幕的,专门请来的老农、牛医还有工匠,此时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本来白图还感觉有些伟大,只是想起吕玲绮说的话,再看他们的表情……还真是倍感别扭!
  的确白图犁地犁的并不好,这些人之所以激动……还真是因为白图加上一只“笨牛”,居然就能“毫不费力”的犁地。
  所谓笨牛,就是指水牛,在东汉时候,水牛很少用来耕种,大多属于所谓的“菜牛”。
  主要原因是水牛不似黄牛温顺,而且体积大了近一半,在牛鼻环没有普及的东汉,很难利用其畜力……
  所以汉代时,才只是禁止擅杀耕牛——水牛则不在其列。
  南方多为水牛,耕地不便,这也是此时南方人口较少的原因之一。
  春秋时期就已经有牛耕出现,汉代时各地都出现了牛耕,甚至官方特地推广过,但是……即便是在北方,使用黄牛耕地,也需要二牛拉一犁,而百姓之中这么“壕”的实在太少了。
  现在白图做出的,只是两件东西——曲辕犁,牛鼻环。
  曲辕犁是唐代出现,比现在的长直辕犁,要更加符合力学,相比之下更加省力、并且回转方便的耕具,直到明清时期,也依旧沿用的“神器”。
  白图的资料中,有曲辕犁完整的十一个构件的具体记载,虽然也只是纸上谈兵,但是有了这么大的指路,很容易就在反复试验后,得到了成品,并且确定了具体构件的制造工艺。
  相比之下,牛鼻环的工艺还要复杂些,因为不是简单一个环的问题,还要考虑怎么穿,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对牛的伤害也最小,否则普通人家可不会用牛冒险,水牛也不行!
  因此白图还找了专门的老牛和牛医——此时的给马看病的叫“兽医”,给牛看病的叫“牛医”,分类明确。
  现在终于完成了白图的预想,一牛、一犁、一人,便可耕地。
  这也是曲辕犁的优势,只需要一牛牵引,耕者可以一手扶犁、一手提着拴在鼻环上的竹竿驱策水牛!
  当然在一些符合特殊条件的田地中,还有更方便的牛耕,比如两人一牛、拉着大型犁的耕种方式,不过“单牛+曲辕犁”,也已经算是畜力耕种的“完全体”形态。
  能提升农耕效率的法子还有很多,比如优化育种、精耕细作、兴修水利……
  但这些只能慢慢来,现在白图只是临时抱佛脚!
  同时白图也点出了“屯田制”的政令,也就是利用军队,或者役夫、无地流民,来耕种官田,以此获取军队补给和税粮的制度。
  和科技工艺不同,政令要点亮,并不需要做出实际物品,而是要给城姬递交报告。
  通常这类政令,需要小规模实验,时时调整,最后才能够形成实际可通过的报告。
  但是对于白图来说,“屯田制”没有那么困难。
  在汉文帝时候,就已经出现最初的屯田制,不过仅限于在边疆——是“徙民实边”政策的补充。
  在三国时期,从曹操接受枣祗的建议开始,屯田制开始大行其道,最大手笔的屯田,就是曹魏后期开发淮南,将凋敝的淮南的大片无人土地划为官田,之后进行军屯、民屯结合的集体耕种。
  屯田制的弊端,白图自然也很清楚,一来是军屯占用兵力,无论如何分配,都会占用训练时间、降低军队的精锐程度,真正的精兵也是不会参与屯田的;二来更严重的是,屯田制深入发展,几乎必然会失控到夺民之田的境地,尤其是在白图无法抑制世家的情况下。
  到了西晋时候,屯田制直接发展成了允许门阀合法跑马圈地的“占田制”。
  不过为了屯田制的优势,以及迫在眉睫的旱灾,白图觉得先屯一屯还是有必要的。
  屯田制的目的,向来不是收获多少粮食,而是为了军队能够自给自足,也就是减少了运输消耗,所以三国时期的屯田都是在边境。
  比如曹魏计划伐吴,就在淮南屯田,巴蜀要进取中原,就在五丈原屯田……
  白图实行屯田的区域,也是集中在长江沿岸,乍看起来还真像是要准备夺取淮南,只有白图自己知道,这是为了方便去淮南救人。
  至于远离长江的会稽郡、豫章郡,反而没必要屯田,否则本来屯田效率就比自种要低,再算上运输消耗……白折腾!
  除了粮食之外,屯田制还有额外两桩好处,一是有利于军民和谐,以人性角度分析,就是士兵在习惯于劳作之后,对百姓会更有同理心,也就避免了士卒残民害民,容易养成仁义之师;二是令士兵可以在屯田之所在成家立业,令士兵更有归属感,哪怕将来战败兵溃,他们也会尽量回来。
  姬造士兵看似不用考虑这些,但是……白图写好了报告,再点出屯田制的政令之后,发现“军屯”本身就具备额外效果——执行军屯后,军纪提升、兵溃后主动回归。
  当然,也有注明:将降低训练效率!
  “老丈,这几个月,还劳驾在军中小住一段时日。”白图对请来的几位老农说道。
  这也是之前就说好的。
  “大人您客气了……”几位老农连道不敢。
  “还有一件事情,想要和几位研究一下,往日若是出现旱涝蝗灾,粮食歉收的时候,你们各家各户都是吃什么充饥?”白图请教道。
  “一般是去山里……”
  “咳、当然是有各地官府及时赈灾,县令大人都十分亲切……”年纪最大的一位老者,抢先说道。
  “说实话……要不太影响身体的!”白图眉头直跳。
  “咳咳,那一般就是麸子、糠皮……还有几种野菜、草根,有时也扒树皮。”老者见白图不是要套话,而是真的请教,这才说出来。
  “恩,那这段时间还麻烦各位,我再请几位医者来,大家拟一份赈灾粮的配方出来,总之就是要尽量节约粮食,同时也不能对身体有太大影响!”
  列老面面相觑,不过也都纷纷应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