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24节

  顾成礼转身,从桌上拿起书箱,在里面翻了一下,身子一顿,不动声色地把书箱放回原处。
  他看向张氏,“娘,天色不早,孩儿想先歇下了。”
  “诶,好,好,是要歇了。”张氏手忙脚乱地把怀里的几件秋衣放在顾成礼床头,然后匆匆扶着木门出去,生怕会扰了顾成礼歇息。
  等她的身影转过墙角不见,顾成礼走到书桌旁,手往桌底摸去,果然拽出了一个人来。
  “哎呀,五哥你弄疼我了!”七丫捏着嗓子叫了起来。
  顾成礼冷眼看着她,“你再大点声让母亲听见,正好让她领着你一块回去。”
  七丫立刻不敢吱声,双手捂住嘴,两眼警惕地看着门外。
  “东西呢,还不快拿出来?”顾成礼对她伸出手,示意她交出来。
  “什么东西?!我可没拿!”七丫连忙往后蹦了几步,两手捂住自己的兜儿,明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顾成礼径直对她伸着手,两人对峙一会儿,七丫不甘不愿地将塞进兜里的东西掏了出来。
  一根木钗和三根红头绳,还有一个雕工精致的乌木镯子。
  顾成礼拣起来木钗和木镯,这两样分别是给张氏和赵氏买的,而三根红头绳则是为几个姐妹买的,都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却胜在精巧。
  顾成礼开口,“三根头绳,记得跟五丫姐和六丫一起分。”
  七丫不服气,“六丫凭什么也有!”
  六丫是小赵氏与顾小叔的女儿,比七丫大半岁,七丫不高兴,凭什么她五哥买的头绳还要分六丫一根,她两根都想要。
  “凭她姓顾。”顾成礼说完这句,也不管她是否乐意,把她拉出门,然后拴上门栓。
  他心里打定主意,明日离家前,一定要把七丫的教养问题好生与赵氏说说,务必要赶紧将她板正过来。
  翌日一早,顾家众人就起来忙活,顾成礼用完早膳后,便与顾三郎一道出门。
  李秀才住在寿春镇,他们要坐着许老汉的牛车过去。
  看到顾成礼与顾三郎这对兄弟同时出门,不少村里人都心里嘀咕,拐弯抹角地找顾家人打听,而顾家众人此次各个嘴巴牢固。
  赵氏可是叮嘱过他们的,如今三郎的事情还没定下来,若是大大咧咧传出去,被人家笑话一番倒不要紧,万一坏了三郎的事,赵氏肯定不会饶了他们。
  顾成礼与顾三郎二人乘着许老汉的牛车,等到了李秀才家时,李玉溪早已准备妥当,三人乘着李家的马车去了同安县齐家。
  齐家虽是商户,但家资颇丰,家中的屋宅丝毫不比李家差,甚至更显得富丽堂皇些。
  顾成礼与李玉溪此次来虽是为了两件事,但相比之下,顾三郎的事倒好办多了,李玉溪领着他们去见了齐氏的娘家婶子,不过两三句话,对方便应下了。
  等顾三郎出来时,仍有种不可思议之感。
  “三哥日后当差时还要多上心些。”顾成礼开口,“有汪捕头出面,应不会有人寻你麻烦,但也不要让人抓了错去……”
  汪捕快正是齐氏娘家婶子的弟弟。
  顾三郎一脸慎重,“五郎,你放心,我定会好好当差的!”
  顾成礼还要赶回县学,最后将顾三郎托付给了李玉溪,让他跟着李家马车回去,顺便还将那五十两银子给带回去。
  这番回来不仅给三郎谋了一个差事,还让顾家多出了五十两银子以备后患,顾成礼原本挂念着顾家的心思可以暂且放一放了,背着行李,重新回到县学。
  而此次回县学要面临的第一件事便是每月一度的月考。
  ……
  顾成礼是癝生,每月都是可以领银米,但若此次月考考得太差,是会被取消癝生资格的,而那些没有癝生资格的附学生,他们虽不用为癝生名额发愁,却同样是有着不小压力,若是连续三次月考都很差,会被县学直接“退学”。
  所以如今的县学,几乎是人人都有紧迫感,除了几位直讲教谕外,几乎是见不到其他人在外面闲逛,县学生们大多数是去了藏经阁,要么便是在学堂里温习。
  顾成礼在之前很是喜欢去藏经阁,但眼下每日去的人多了,他反而不愿意再去,而是待在学舍里温习。
  “你……心里有把握吗?”裴清泽脸上挂着忧虑,忍不住看向顾成礼,“明日便是月考之日,也不见你着急。”
  “为何要着急?”顾成礼稳定地拿起书,继续翻看着,心态极好。
  裴清泽质疑道,“难不成你心里很有把握,我记得你的诗便有些欠缺,虽然现在是要比之前强些,但此次可是要同那些师兄们一起比试……”
  顾成礼放下书,颇感无奈,“即便你心里着急,也是于事无补,还不如多看些书,这样也能多学点。”
  他说这话是发自内心的,前世他也参加过各种大大小小考试了,但并不是每次遇到题目都会写,可凭借他这遇事不慌的心态,倒是稳住了好多次。
  裴清泽叹口气,无奈地坐下来,“我就是做不到你这样啊,一想到与师兄们相比,我们少看了那么多的书……”
  “那你就去看书……”
  “此刻看书还有什么用?明日就要考了!”
  “你不看岂不是更没用?无论如何,每看到一点都算是学到一点,又何必纠结于明日考核内容是否看到?”顾成礼认真说道,“咱们在县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科考,而不仅仅是月考。”
  在顾成礼看来,裴清泽功课学得很扎实,想要过明日的月考并不难,既然如此,还不如宽松些,何必太纠结于名次。
  裴清泽知道顾成礼说得在理,但是他却做不到,他无法忽视明日的月考,此刻也无法静心下来看书,可望着一脸沉静的顾成礼,又觉得更加气馁,干脆拿起了几本书准备出门。
  “我也去藏经阁。”裴清泽丢下这句话,便走出了学舍。
  顾成礼拿着书,半晌叹了口气,这样一来学舍里就剩下他一人了。
  他没再多想,而是低下头,继续去看手里的那本书。
  他并非是对明日考核有十足把握,但只要尽了全力,便没什么可遗憾。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得有点少qaq明天加更~
  第38章
  其实不仅是裴清泽对这月考焦虑,这县学里的其他学生同样如此。
  他们作为秀才,每年都是要参加岁考、科考的,根据这岁考、科考的成绩来他们划成几个等级,其中一等、二等为上,三四等为中,而末等的则面临着巨大压力。
  不仅是因为功课不好会考不中举人,甚至连想谋个差事糊口都困难。
  像顾成礼之前的老师李秀才,也是每年都参加科考、岁考的,而且成绩一向不错。
  这县学的月考虽比不得岁考、科考,但两者之间相差并不大,除非是在短期内有很大的突破,若不然月考几乎就已经是定局了。
  翌日,顾成礼比平时要早起了半个时辰,等收拾妥当后,便背着装好了笔墨砚的书袋出门。
  等走到外面,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算是出门较晚的,若是往常,从学舍这里去往学堂的路上不见几个人影,可这一日却能看到不少县学生穿着儒袍行色匆匆。
  儒袍是县学生的统一服饰,若是来听直讲、教谕们讲学,一般都会穿这身衣裳,如今顾成礼身上穿着的也是这儒袍。
  他见如今众人都赶着去学堂,也不敢在路上耽搁太多时间,等在公厨吃完早膳后,就跟着大流一起涌向学堂那边。
  同安县县学的学堂俱是以白墙黛瓦,且学堂内很是宽敞,每间学堂里都摆放好了席子与案桌,生员只需带上笔墨砚台就可以来考试。而县学里的生员并不全是同年,所以这学堂位置也并不是随便坐的,而是根据直讲们平时讲学的学堂。
  顾成礼平时要学的课程颇多,有礼、乐、律、射、御、书、算等,但是月考时却并不是全都要考察,而是从中挑出几样,像诗赋、律令、算学、策论则是必考项,至于书虽说没有单独拎出来考察,却是镶嵌到前面要考的每一门中。
  这次月考,诗赋是被安排在第一场,顾成礼背着书袋前往梅直讲平时授课的地方,发现学堂里已经坐下了不少人,他目光扫向落座较少的地方,却看到王墨章坐在那里,而在他一旁坐着的则是许敬宗。
  似乎是察觉到了顾成礼的目光,王墨章抬头对上顾成礼的视线,嘴角一扯,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来,一旁的许敬宗跟着抬起头,看到顾成礼后,目光闪躲起来。
  自从公厨坐席那次后,许敬宗在学舍里就不常说话,更不会与顾成礼说话,原本他们之间勉强还是能聊几句的,但公厨之事后,再见便如陌人,甚至比之更恶劣些。
  顾成礼脸色不变,直接走了过去,找了一个尚且无人的位置落座,丝毫没受到王墨章脸色的影响,今日是月考之日,不仅对顾成礼这些新入学的附学生而言很重要,对王墨章也是同样如此,尤其是他如今的成绩中举有望。
  顾成礼相信这王墨章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不敢在此时乱来,故而丝毫不怕坐在他俩前面会有什么花招。
  果真如他想得那般,自顾成礼坐下后,王墨章虽脸色难看目光不善地盯着他背影,却一直按捺不动,等梅直讲进来时,就更是将那些小心思收敛起来。
  顾成礼进来得算晚,等他落座后没过多久,学堂里差不多就已经坐满了,等梅直讲再进来,顿时是一片肃静,无人再开口。
  这次月考主要考四门,而诗赋作为开头第一场,却是顾成礼最不擅长的一场,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研读前人的佳作,不断地吟诵,已经掌握了一些韵律感,甚至还写出了让梅直讲称赞的诗作,这和他以前的水平相比,可谓是进步显著,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这门课就可以无忧了。
  他只是和之前的自己相比进步不小,但与旁人相比,尤其是与那些本就擅长写诗之人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不过顾成礼心态很好,他不断给自己打气,等这“最难”的一场考完,后面的就全都不怕了!
  这种方法许是效果不错,等见到梅直讲出题后,顾成礼哪怕没什么思路,依旧能稳住满满思索,而非是急得满头大汗。
  其实如今诗赋在科考中所占比例已经不是很大了,毕竟科考是要选出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重视的是学子对时事的掌握,所以考官们更重视学生们的写文章能力,而非是作诗水平。诗赋更属于文学创作,有不少诗人写出的诗放荡不羁、潇洒自如,但却并不是做官的料子。
  但是顾成礼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在这诗赋上,毕竟如今的文人都会作诗,若是这成了他短板,终究有些不美。
  想要写一首好诗,往往要从韵律、对仗、意象来入手,韵律要美,对仗要工整,意象往往都是用来表志向、明心意的,而对顾成礼来说,这些都是难搞之处,要想把诗写得同时兼顾美感和工整,又要表达自己的心迹,着实有些为难他。
  梅直讲这次的题目是一副画作,顾成礼一见此画便忍不住心神一震。
  梅直讲拿出的画作对顾成礼来说并不陌生,不是因为他去过此地,而是拜他以前看过的影视作品、文学小说,边塞算是一个常见的景观,看到边塞的一瞬间,他便能脑补出很多的故事来,但对其他考生却并非如此。
  在场的学子除了其中的少数以外,只怕很少有人去留意过边关塞外的风景。大周朝重文轻武,文人对那些武将更是本能的有些排斥,更何况这县学里的学子们几乎都是一心读“孔孟”圣贤书,想着能早日榜上有名,愿意抽出时间留心塞外边关的都是极少数。
  而这幅边塞画却并非是画得很详实,水墨丹青不过是简单地勾勒出几处军寨,还有几笔境外边关,余下皆是留白,单从画中很能看出现实的边塞究竟是何种样貌。
  但好在顾成礼有着前世丰富的经验,见识过数千年的中外文化的传承,勉强也是能进行一场降维打击,他打算从意境入手,在看到边塞图时,他脑海里顿时出现了各种意境,比如大漠孤月、长烟落日、黄沙雨雪还有思妇和远征人。
  意境讲究氛围,若是有了能将这些意境的氛围突出,哪怕只是简单字眼,也能给人一种震撼直观的感受。
  顾成礼心里有了想法,下笔的动作快了起来,先是在纸上打了草稿,然后再慢慢细细修改着,一时忙着写诗,头也不曾抬起过,也未曾留意过此刻旁人的模样。
  王墨章坐在顾成礼身后,在看到题目的瞬间就忍不住焦虑,他对塞外边关是一点也不曾了解过,面前能想到的都是一些血腥杀戮画面,顿时脸色难看。
  若真竟这种杀戮写到诗作上,不用想也知肯定不会受到梅直讲的欣赏,他倒是想着看能不能将杀戮转变一下,突出大周军队的神武勇猛,心里勉强也是有点一点点的方向,然后还不等下笔写下,就见坐在前排的顾成礼提笔如有神,竟早已伏案疾书,顿时心下一片冰凉。
  他忍不住想起之前顾成礼作的诗作,竟还得了梅直讲的夸赞,莫不是这次还要压他一头?
  王墨章原本想要握笔,顿时停了下来,原本觉得脑海中尚可的诗作,此时看来似乎也不甚满意,可他想不出其他的了,前面的顾成礼还在挥笔不停,王墨章陷入焦虑当中。
  ……
  顾成礼觉得此次自己运气不错,难得将诗写得自己满意,心情不由轻快起来,等将自己作的诗作交给了梅直讲后,收拾一番,便准备筹备参加下一场考试。
  第二场要考的是算学,顾成礼是进入县学后才开始接触算学,之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都不曾考过,而先前裴清泽对此次月考很是担忧,怕的就是这算学考试。
  在前朝时,算学并不太受重视,但随着新朝建立,起初众人也没怎么在意过,而是将全部心神放在孔孟之道上,但后来人们发现,会算学的人处理户部事宜效率要快得多,不仅是快,出错率也低很多,而地方府、县同样也有许多琐务要处理,若是会算学,处理起来要轻松得多。
  故而便将算学纳入到科考中,并且以《九章算术》为课本来讲学。
  裴清泽的功课学问做得不错,要不然也不会在院试里拿第二,但偏生他好像有些偏科,再加上如今接触算学时间也不久,每次遇上算学便头疼不已。
  不过对顾成礼来说,算学简直就是送给他的加分项,上面的题目挺多就是初高中数学水平,准备说应是初中水平,唯独割圆术要涉及到高中数学,但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等顾成礼进了算学考试的学堂后,负责此项的直讲还没过来,而不少学子仍抱着《九章算术》在啃,顾成礼原本觉得自己在此时胜券在握,但瞧着周边人的努力模样,还是忍不住跟着掏出书来温习。
  不过旁人是在研究题目要如何写出,对顾成礼来说,他要研究的是如何将这些文绉绉的题目翻译成大白话,然后再将脑海中的那些公式和阿拉伯数字转化成文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