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铸钟

  用两年的时间,打造一支全新的全热兵器化的火枪部队,以大宋工匠的生产能力,还是完全可以的。
  就算这支部队达不到上万人的规模,两年的时间,打造不出上万支火枪,但打造几千支还是完全有那个可能的!
  只要熟悉了各种生产工序,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训练出一批熟练的操作工,专门打造火枪的各个零部件,然后再进行组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生产十支,一年就能生产三千六百多支!
  若是工人的数量再多点,一年生产几万支,甚至是几十万支,也不是没有那个可能!
  至于火枪兵的训练,赵桓用新式军事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翊卫军,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让他们通过冷兵器时代的近身搏杀,去打击和消灭敌人的!
  新式军事训练中的那些行进间的队列动作,尖刀搜索队形,三人制战斗小组等等等等,各种战技巧的训练,也不是奔着冷兵器时代来的!
  三段击的攻击方式,也不是专门为弓箭手设计的,只不过现在被用在了弓箭手的训练之中而已!
  三段击更适用的,还是火枪,不能连发的,1.0版本的老式火绳枪或者燧发枪!
  当能够连发的,新式步枪出现后,三段击也就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现在嘛,赵桓却是连击发式步枪都还搞不定,想要发展到步枪的终极形态,恐怕还需要很多年很多人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才行!
  而现在嘛,有三段击,用老式的火绳枪,也差不多可以勉强形成不间断的火力输出了!
  总之,按照赵桓的计划,有两年的时间,他应该是完全能够训练出一支,至少拥有三千人的火枪部队了!
  而有了这三千火枪兵,不说能够横扫辽金,至少,保住海河榷市,应该是没问题的吧?只要弹药充足,守住滦州,也至少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且,赵桓构想中的这支火枪部队,可不仅仅只是装备使用火药捻子发射铅弹的火绳枪,还有制造更加简单的火炮!
  火枪都有了,火炮还会远吗?
  跟小型化的火枪比起来,粗大笨重的火炮,制造工艺其实更加的简单!嗯,基本上,只要能铸造大铜钟,铸造火炮,至少铸造青铜火炮,就已经不存在工艺上的难题了!
  还在东京的时候,赵桓就已经让人去寻找到了为东京大相国寺铸造青铜大钟的工匠,而且还带回了东宫。
  当时,赵桓是想要借着铸造同种的名义,在东宫府内,偷偷摸摸的试着造一下青铜火炮。
  嗯,哪怕小一点也没关系,只要能够造得出来,能够解决制造流程上的一些难题,消除砂眼等铸造技术上面的难关就行。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进入政和六年后,赵桓先是北上鹰月寨,跟契丹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谈判。
  谈判结束后,赵桓又成了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的宋国署长,将要长期驻扎在宋辽边境上。
  这一变化,自然是打乱了赵桓在开封继续偷偷摸摸的制造青铜火炮的计划,但同样的,却给了赵桓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大展拳脚的好机会!
  在北上的时候,赵桓便将东宫里的那些铁匠,全都带着一起,到了沧州海河南岸。
  之后,在海河南岸规划出宋国署长官署的地址后,赵桓便将这些铁匠,连同从沧州招募来的铁匠,全都安置在了海河榷市的工地上。
  在帮着工地上的工人,打造各种铁器工具的同时,也开始着手试制青铜火炮了。
  这个时代的度量衡,跟后世的度量衡,自然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赵桓也没那个心思,去将这个时代的度量衡,直接换算到后世那个通用的度量衡的单位上去。
  反正,度量衡嘛,就是一个单位,一个标准而已,只要确定了这个标准,其他人,其他国家,就得自己来适应这个单位,这个标准!
  至于怎么适应,那是其他人其他国家的事,不是标准制定者的事!
  这就跟后世的华夏一样,华夏原本就有一套自己的度量衡单位,但是为了跟国际接轨,适应国际通行的公制单位,就不得不弃用,或者将原有的度量衡单位,进行一定的改变,来适用国际通用的公制单位。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的一斤,只有五百克,一千克被称为一公斤的原因!而在那个还没有被完全纳入华夏的小岛上,一斤却依然还是十六两,六百克!
  所以,需要适应和改变的,永远都不是标准的制定者,而是那些需要适应标准制定者制定出来的标准的人!
  就比如赵桓,他在图纸上,随手画上一个圆,作为他设计的第一款青铜火炮的口径,并且称之为一寸口径的小炮。
  那从此以后,大宋工匠制造出来的所有的一寸口径的小炮,炮口便都只有赵桓在图纸上画的那个圆那么大!
  而赵桓,就是这个规则,或者说标准的制定者!
  而一寸的标准确定后,两寸三寸,直至无数寸,等等等等,这些标准也就同步的制定出来了,只要在一寸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就行!
  当然,赵桓设计的第一款青铜火炮的口径,自然不是一寸口径的小炮,而是他制定的标准下的三寸口径的大炮。
  按照赵桓制定的标准,他制定的三寸口径的青铜大炮的口径,刚好是他右手拇指到小指之间,张开能够达到的最大距离,大约是三十或者三十多厘米的样子。
  这样大口径的一门青铜炮,已经完全能够塞得下一条成人的大腿了,换算成毫米的话,口径其实已经超过三百毫米了,绝对的大口径炮!
  只不过,对于习惯了铸造直径两三尺,甚至是一两丈的巨大的青铜大钟的这个时代的铁匠来说,要制造这么点大的一个钟身修长得甚至有点夸张了的,造型奇特的‘铜钟’,还是有点难度的!
  更何况,赵桓提了一点要求,铸造出来的‘铜钟’,不能有任何一点瑕疵,哪怕是一个砂眼,都不许有!
  这么‘小’,而且又要这么精美的‘铜钟’,铸造起来,却是比铸造一个几千斤,上万斤的大铜钟,还要难上一些!
  至少,赵桓带着北上的那些铁匠,试制出来了好几门三寸口径的‘铜钟’了,但却都还有不小的瑕疵,砂眼也不止一个两个!
  而任何细微的砂眼,却都有可能在试炮或者正式开炮的时候,导致整个炮管的炸裂,酿成炮毁人亡的惨剧!
  因此,赵桓哪怕多费些时间,多试制几门‘铜钟’,都要求那些铁匠,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铸造出来的‘铜钟’上面,不能有任何瑕疵,任何的砂眼!
  而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试制出符合赵桓要求的‘铜钟’后,那几个工匠,便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那就是先尝试着铸造一些五寸、六寸,甚至是十寸的‘铜钟’!
  考虑了一个晚上之后,赵桓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些工匠的请求,不过尺寸却被限制在了六寸以下。
  三寸的青铜炮,口径都有三百毫米了,六寸青铜炮,口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六百毫米,而十寸的青铜炮,乖乖,口径都超过一米了!
  这,这哪还是青铜炮啊,这他良的根本就是个超大号的火箭发射筒了嘛!
  赵桓现在需要的是,能够在战场上,对敌人形成火力压制的火炮,而不是打一发出去,就要耗费几千几万贯银钱,能够把敌人直接吓死的超大号火箭炮!
  要搞火箭炮,也得等火炮的工艺发展成熟后,有那个能力的时候,再搞好吧?
  更何况,真要是按照赵桓设计的火炮炮管和口径的比例长度计算,口径超过一米的那种大口径火炮,炮管得有二三十米长!
  这么长的‘铜钟’,那些铁匠能铸造得出来吗?而且,就算能够铸造得出来,那整门大炮,得有多少斤重?十万斤还是二十万斤三十万斤?
  原本,赵桓设计的火炮口径和炮管的比例,也就是倍径,是在二十倍左右,但是现在看来,要铸造这么长倍径的青铜火炮,根本就不现实。
  哪怕不是十寸口径的火炮,仅仅只是六寸或者五寸、三寸口径的火炮,二十倍左右的炮身长度,恐怕都会显得太过于修长,炮身也可能很容易就会变形或者折断!
  青铜的材质本来就比较松软,容易变形,炮身太长,炮管自身的总量,就得把炮身给压变形或者折断了!
  如此一来,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因而,在加大了‘铜钟’口径的同时,赵桓又将‘铜钟’的身管,缩短了许多,从二十倍左右的身管长度,大幅度的缩短到了五倍口径的长度。
  这样的身管长度,刚刚好,而且整个大炮的重量,也不会很重,刚好合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