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交趾

  大宋朝堂上的君臣,目光短浅,看不到交趾的重要性,但是从另外一个时空位面穿越而来的赵桓,却能够很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
  交趾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大,而且狭长,从广南西路一直延伸到了万里石塘(南海),东西宽不过数百里,南北却足足有数千里长!
  在朝堂中枢大臣的眼中,甚至在赵桓便宜老子赵佶的眼中,交趾都只不过是偏远蛮夷的蛮荒之地,得之无益,弃之也不可惜。
  但是在赵桓眼中,交趾却可以作为一个跳板,向西可以控制整个中南半岛,向南,则可以插足南洋诸岛!
  从广南西路出发,走海路,到南洋诸岛,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没有十天半个月,基本上都很难达到。
  而且,海上行船,风险还不小,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海底。
  可若是占据了交趾呢?
  大宋的军士也好,商贾也罢,完全可以从陆路南下,一直到中南半岛的最南端,然后只需要跨过一道小小的海峡,就可以踏上南洋诸岛,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甚至于,通过交趾,大宋甚至完全可以控制整个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甚至于一路向西,控制住整个天竺地区!
  现在的天竺地区,应该还是一个小国林立的混乱时期吧?
  前朝唐代的时候,可以做到一人灭一国,现在,应该同样也能行!
  嗯,只要有人能领军到达天竺,占了整个天竺次大陆,也不是没有那个可能!
  不管是在另外一个时空,还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天竺阿三,都只是个笑话,永远都是!
  不过,赵桓上书,希望能够将宋辽边境线上,后撤下来的禁军厢军,全部调动到西南,加强成都四路防守的奏章,送上去后,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或许,朝堂上对于撤军,还是有所顾虑的吧,又或者可能是童贯从中干涉,也是有那个可能的!
  甚至于还有可能,朝堂觉得从北边千里迢迢的将数万甚至是十几万的禁军、厢军,调动到西南的成都四路,有点多此一举,甚至是劳民伤财,从而加以反对,也是有那个可能的!
  总之,朝堂还并没有下定决心,如何安置这些从边境上后撤下来的禁军厢军,赵桓也只能先采取就近的原则,将这些禁军厢军,安置到河北河东靠近特别行政区的一些军州里面。
  虽然,这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是加强了这些军州的防御能力,但实际上,这些军州北边有特别行政区作为缓冲地带,跟契丹人中间隔了至少两百里。
  而且契丹人现在的全部心思,基本上都放在了女真人身上,根本不可能抽得出手来,对付大宋。
  因而,这些后撤的军队,放到河东河北这些军州里,其实真的有点浪费,还不如加强到鄜延路、陕西路那边呢!
  加强到西北地区,好歹还能够对横山地区的党项羌人造成一定的军事压力!放到河东河北这些军州中,却是连半点作用都没有!
  而厢军禁军,没法裁撤,只能调动安置,但在边境线上,更多的其实还是那些没有编制的乡兵和土兵,他们的裁撤和安置,其实才更加的让赵桓头痛!
  其实,在边境线上,乡兵土兵的数量,比厢军禁军的还要多,至少,在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区内,需要裁撤和安置的乡兵土兵,就比厢军禁军要多!
  像鹰月寨之类的抵近边境线建设的军寨,里面驻守的军士,基本上都是乡兵土兵!
  而这些原本就建设在边境线上的军寨,一百里的特别行政区范围,刚好笼括了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这种边境军寨!
  也就是说,这种边境军寨,基本上全在裁撤的范围之内!这些军寨中的乡兵土兵,自然也就在解散和裁汰的范围之内了!
  虽然通过调动安插,甚至是招募选拔等方式,将其中的一些乡兵土兵,都转移到了滦州或者海河榷市,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但更多的那些当地的乡兵土兵,却还是故土难离,不愿意离开,更别说去到几百里上千里外的滦州了!
  那些半农半兵的乡兵还好说些,在本乡本土的,好歹还有点土地,可以养活自己,至少不至于饿死。
  可那些已经脱产,甚至常年驻扎在军寨之中,以军为家的土兵呢!他们虽然没有大宋军中的编制,军饷军械这些,也都不是兵部拨付的!
  但这些脱产土兵,绝大多数都是从失去了土地中的流民中招募来的,一旦被裁汰解散,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军饷后,这些土兵,又该如何生存?
  肯去北边的滦州,还好说,就像鹰月寨的那两百土兵一样,赵桓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安置下去,甚至将他们招收进禁军之中,获得军中的编制,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滦州作为大宋在北边,深入辽国境内的唯一的‘军州’,驻扎再多的禁军厢军,都不为过!
  甚至于,就算不想再从军了,滦州的三场一场,安置裁撤的这些边境军寨中的几万土兵,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问题是,这很多土兵,他还不愿意去,赵桓派人去沿边的各个军寨,做了好多次的动员工作,依然还有好多人不肯去,就想留在当地!
  这些人,才是最让赵桓感到头痛的!
  其实,就算留在当地,赵桓也是可以把他们安置得妥妥当当的,毕竟,特别行政区的三司衙门之一,就是巡捕司。
  巡捕司成立后,得负责特别行政区中的治安巡逻工作,缉捕盗贼的工作,需要的人手还是不少,安置那些乡兵土兵,也完全绰绰有余了!
  可问题是,那些乡兵土兵,还老是觉着,巡捕司的巡捕,就是以前衙门里的捕役,是绝对的贱籍!
  一旦做了衙役,那可是三代人都没法脱籍,参加科举考试!
  因而,即便赵桓一直派人跟那些人宣传,巡捕司的巡捕是巡捕,衙门里的捕快是捕快,双方有着很大的区别,做了巡捕,也不是就完全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也不影响子孙后代参加科举考试,可那些人依然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依然不肯去做巡捕司的捕快!
  以至于到现在,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区三司衙门中的巡捕司的巡捕,都还没招够人,还在用原来衙门中的捕快,在巡逻和维护特别行政区中的治安,缉捕盗贼。
  而这些衙门捕快巡逻和维护治安,却又相当于是在告诉那些乡兵土兵,巡捕司的巡捕,跟衙门里的捕快,几乎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了,任由赵桓派出去的人怎么宣传,那些乡兵土兵,都不肯相信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