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永远站在文臣第一个的绍宰执,轻易不会下场的老狐狸,用一句“封禅之礼,旷废已久,,若非圣朝承平,岂能振举*?!”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闻表侄小声附耳谢介:“你听懂了吗?”
  谢介铿锵有力的小声回他:“没!”
  泰王:“……”
  在朝上交头接耳这很显然是不对的,若他们不是神宗的亲戚,大概早就被骂了。因为不管他们的声音再小,动作也还是太过明显。
  大启的官帽是长翅帽,就是在乌纱帽后面一左一右各有一根像翅膀似的黑色长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碰到别人或者什么东西。这么为难人的帽子,是太祖发明的,发明的初衷十分质朴——防止大臣在朝堂之上窃窃私语。
  戴着这样的帽子动,不可谓不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就这些基本没上过朝,平时参加宫宴又空间很大的宗室,才会没有经验的在朝堂上说话。
  对于宗室这一片画风都感觉有别于其他人、仅仅团结在泰王和谢介身边的圈子,朝臣们一眼就看到他们在说话,却并没有空参他们。因为此时此刻,那边已经在短短数息之间吵成了一锅粥。
  到底是怎么吵的,谢介听不懂,他觉得大意差不多是这样的:
  孙参政:请泰山封禅。
  绍宰执:我反对。
  同意孙参政的人:我反对宰执的反对。
  同意绍宰执的人:我继续反对。
  反对来反对去,始终没个结果,谢介实在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根本不管事的宗室拉出来充数,总不能是让他们来举手表决那么儿戏吧?
  ……还真特么是啊。
  文臣那边已经自动分了两队,武官勋贵后知后觉的跟着文臣站队,人数竟然差不多是五五之数,所以剩下的就要看宗室这边的态度了。
  一群本来以为没他们什么事的人骤然暴露在了所有人的视线下,要不是怕丢脸,他们都快感觉自己就像是一窝瑟瑟发抖的兔子被群狼环视,吓的要哭了。
  那边估计也猜到了这边基本的文化水平,特意有人又简单说了一句,请他们发表意见。
  其实就是让他们站队。
  泰王能说什么?
  泰王当即就昏了。
  “叔儿!”
  “舅爷!”
  “爸!”
  一群平时没什么脑子的宗室,此时此刻就像是太祖、太宗同时附体,演唱俱佳,嘶声裂肺,不等朝臣们反应过来,他们已经七嘴八舌的说完了“啊呀,这是犯病了”、“得赶紧着抬下去”、“我来吧,我体格健硕!”,集体七手八脚、干脆利落的就抬着泰王下去了。
  乌泱泱的来,又乌泱泱的退,真退了,反正他们也没指望自己能走仕途,在规矩方面,除了皇帝,无所畏惧。
  只有神宗想着,求带上我qaq
  ……
  一群人到了偏殿,泰王唰的一下就睁开了眼睛,显而易见,他没事。
  老爷子晃了晃自己的老胳膊老腿,看了一圈“=口=”这样表情的后辈,啧了一声:“你们还有的学呢。成了,叫人拿点吃的喝的进来吧,再来几个垫子毯子。”
  今天短时间是走不了了。
  作者有话要说:  *宗室的地位:这个在宋代对宗室的态度上进行的演绎与夸张处理。宋代的宗室基本就没什么存在感,哪怕是皇帝的兄弟也都很安静,他们基本和武人联姻,却又没有实权,最重要的是,宋代重文轻武。简直坑的一比。不过,文里也有自己的改编和扯淡啦。最好的办法是一个字也别信我的。笑哭。
  *反对泰山封禅的这话,也是《宋史》里宋真宗时期宰相王旦的原话,大意就是说,你特喵没有办点功绩,还封禅?封个捶捶哦。【喂】
  *长翅帽:宋代赵匡胤同学天马行空的作品之一。
  第45章 第四十五份产业:
  等过了好一会儿,宗室兔们清点了一下人数才发现,不对啊,好像少了一个。
  泰王老爷子很头疼,说话都有点不利索了:“这是哪个脑瓜子不好使的没跟着一起出来?”
  他都把梯子搭成这个样子了,哪怕不懂他的暗示,无法见机行事,至少应该学会随大流啊!没看到大家都从那龙潭虎穴里跑出来了吗?
  有人举手:“好像,大概,可能是豚儿。”
  全体:“……”蜜汁沉默。
  谢介尴尬的坐在椅子上,身边几乎形成了一个以他为圆心的真空圈。不是他脑子不够用,不晓得跟着大部队撤退,事实上,第一声喊着要送舅姥爷下去的就是他,但是他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呢,就对上了神宗的眼神,意思很直白,你敢抛下我,咱们今天就死亲友!
  谢介能和他小舅死亲友吗?
  能的!
  他这样告诉自己,却还是选择了留下来。
  宗室只剩下了谢介一人,对于朝臣们来说也就没有了意义。他们又不可能真的一个一个数的投票表决,一开始拉宗室过来只是想凑数,造成一种人多势众、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正义”掌握在哪边的感觉。很显然,如果只有谢介那个小体格,那有他和没他,对于两边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哪怕谢介代表着大长公主,但也没人信他真的能做了他娘的主。
  这就是纨绔到天下皆知的好处了,根本没人指望过谢介,谢介自然而然也就不用担心会被强迫着去做些什么。
  于是,接下来朝臣们的焦点,就变成了撕那些两边都不站的中立派,想要用压力迫使他们二次做出决定,必须站队!两边同仇敌忾:都这种时候了,哪里来的没有想法?朝廷每年那么多俸禄给着,就是为了养一批应声虫吗?文人的风骨呢?文人的坚持呢?!
  谢介本以为房朝辞会是中立派,等仔细一找才发现根本不是。
  大概房朝辞早就猜到了如今的这一幕,中立派并不会两头讨好,只会在后期被看做是墙头草,不如早早站队,是输是赢都能全了他有自己的主意与主张的名声。
  而谢介可以百分百肯定,房朝辞站队的那边会输。
  因为房朝辞是反对派。
  反对泰山封禅的一派。神宗和聂太后对此接受良好。看来这也是早就商量好的了,房朝辞算是打入敌人内部的自己人。而对于那边的人来说,房朝辞也是自己人。这才是真正会玩的。简在帝心,又不至于像孙参政那样给人一种落于谄媚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房朝辞当年参加科举的主考官便是如今刚刚成为宰执不久的邵相邵执中,有这么一场官场上默认的师生关系,房朝辞在大众的理解里,一直都是邵系一派准备日后培养起来的青年力量。他不可能不跟着邵系的决定走。
  事实上也是如此,乘着邵系一派的清风,与房朝辞同官龄的人中,就没有比他扶摇而上更快的了。
  房朝辞确实与邵系一派有感情,不过他真正的交流对象是邵宰执的爹。
  是的,邵家的老太爷还活着。他与太祖是一个时期的人物,前不久才过了九十大寿,虽然常说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但实际上见过他的人对于他能活到一百岁都不会有任何怀疑。老爷子不要太精神抖擞。
  如果说邵宰执是老而成精,那他爹邵老国公就是老而弥坚了。
  世人都知道,邵老公国与太祖那是良将与军师的关系,一辈子君臣相得,邵国公还是少数几个异姓封了国公的。可惜,爵位不能传下去,这也是大启大部分朝臣获爵后的规矩,身死除掉爵。太祖他老人家在爵位方面就是这么吝啬,对自己的儿子都狠的不行,更何况是外人。
  邵老国公也曾当过宰执,好几回。每新上任一个皇帝,他就要被请出山一次,位高权重,主持大局。等朝堂安稳了,老爷子就又会上书乞骸骨,告老回家含饴弄孙,“不恋权又忠君”几乎就是他的代名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闻家这么前后折腾的死皇帝,国家依旧没有乱,与邵老国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神宗继位时,邵老国公也出来当了一段时间的宰执。然后在国家大乱时引咎辞职。
  大启和其他朝代不一样,不怎么流行皇帝下罪己诏,往往是宰相背锅辞职。因为大启走的是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路子,皇帝管理公务过多,揽权太广,都会被御史上书含蓄的谴责一下。也就是说,真正管事的是宰相,所以出事后请辞的也是他。
  如果宰相就是不主动辞职呢?也不用怕,因为大启还有独特的台谏制度,会有人“帮”宰相辞职。
  这帮监督宰相的人,与让神宗和谢介头疼的是一批人:御史台和谏院。他们的官位职权十分特殊,就是靠着骂别人和骂皇帝来升官发财,所以,哪怕是实权的宰相也是该骂就骂,算是对权利过大的宰相的一种政治牵制。
  不能细说,因为……
  再细,谢介也不知道了呀。他对政治和官场真的是只知道一些皮毛,很皮毛。
  蛮人入侵,占了京城,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和邵老国公没什么关系。但老爷子还是引咎辞职了,引得神宗愧疚不已。偶尔也有点小羡慕,怎么就不能让皇帝也引咎辞职呢?
  为了弥补这份愧疚,神宗就提了邵老国公的长子,年纪足以做神宗爸爸的邵执中做了宰执。
  邵宰执并没有应了那句“虎父无犬子”,反而读书读的很匠气,守成有余,魄力不足,唯一一点让神宗喜欢的地方就是他是邵老国公的儿子,以及他是个不那么偏激的主战派,不赞同偏居一隅的主和想法。但很多时候,邵宰执在政务的处理上,还是需要他爹在背后支招。与其说邵系一派听命于他,不如说大家还是听命于邵老国公。
  这一回反对泰山封禅到底是邵宰执的意见,还是邵老国公的,谁也不知道。
  邵宰执的拘泥于礼天下皆知,他是真的敢耿直的对神帝直言,你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去泰山封禅,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连太祖太宗那样让海河清宴的英主都没动过心思泰山封禅,你神宗到底是打哪里来的勇气?
  反正就是不会不同意,打死不会同意!
  这也是苏皇后让神宗贿赂孙副相,而不是邵宰相的原因。邵宰执刚正不阿,根本不会吃你贿赂的那一套,说不定还要写书骂你,闹的天下皆知。
  邵宰执的优点是守规矩,缺点也是守规矩。
  相比来说,邵宰执的爹邵老公国就要圆滑的多,哪怕他也不赞同神宗封禅,他肯定会选择更加怀柔的手段,不会在朝堂上和神宗硬碰硬,说那样直接到找死的话。这也让不少人都怀疑这次是邵宰执的自作主张。
  支持泰山封禅这边的人以孙参政为代表,有想要讨好神宗的,自然也有真的被孙参政忽悠的。他们表示,官家怎么就没有功绩啦?就拿最近南京城的来说,不就是官家的功绩吗?
  城是镇国大长公主守下来的没错,但那也是在官家的英明领导下啊。
  当初朝上有多少人都在暗暗害怕大长公主的负隅顽抗会遭到蛮人更厉害的报复和反扑?不相信她能赢的人有多少?还不是官家力排众议,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始终相信着自家女兄?
  结果怎么样?大长公主赢了!
  而且,泰山封禅的重点也不是和老天吹嘘皇帝做了多少大事,而是证明皇帝的正统性,安定民心,让四海臣服。这不正是如今风雨飘摇的大启所需要的吗?
  最重要的是……
  其实大家对于神宗要去泰山封禅的真正目的,自以为是心知肚明的,他想要确立小皇子的正统。
  小皇子至今还只是皇子,并不是皇储。他们若想要文帝的孩子继位,那必然是要赞成神宗的这个举动的,不是吗?人的心是会变的,虽然神宗如今看上去很抗拒这个九五至尊的位置,但谁又能保障神宗在尝到了权利的滋味之后是否还会放手呢?他们肯定要趁着神宗还未有其他想法的时候,把这个事情给砸实了啊。
  这样也好早早的建立皇储未来的班底。
  最后这个理由没有办法拿到明面上来说,大家只能急在心里。
  反倒是神宗没什么羞耻心,看朝堂的局面过于僵持,直接就从聂太后手中抱过了小皇子念儿,然后又转交到谢介手上,示意谢介把孩子抱到邵宰执眼前。
  神宗指着念儿,质问邵宰执:“若我不去泰山封禅,你让这稚儿如何自处?你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对得起他爹昔日对你的看重吗?!”
  邵宰执在文帝在位时还不是宰执,却已是礼部尚书,后面还有各种加官,深得文帝器重,要不然也轮不到他来当科举的主考官。文帝明显是在给他培养门生,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若不出后面的事,那邵宰执也肯定早晚会成为宰执,更加名正言顺的、不是靠老父亲推荐的宰执。
  文帝时期的宰执因为文帝的身死已经引咎辞职了,甚至因为愧疚过度,差点自杀,追随文帝而去。他对自己下手是真的狠,如今还在养伤,出气多进气少。
  一提起文帝,这位前前任宰执的人都动摇了。
  谢介没出声,却又念儿往邵宰执眼皮子底下送了送。念儿也十分给力,一双水润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宰执,充满了信任。
  邵宰执明显开始神思不属。
  神宗一看有门,本想要乘胜追击,却听到了一声不高不低的轻咳声,而生生刹住了。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被阻止,但还是没有自作主张的照办了。
  “卿们都下去想想吧,朕累了,今天先到这里。”
  随着神宗的这一句,今天漫长而折磨人的朝会终于结束了。
  谢介之前一直在殿内犯瞌睡还不觉得有什么,等出来看到外面天光大亮,日照高头,这才反应过来这场朝会一直从凌晨开到了中午。简直丧心病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