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90节

  要是没辙,他不会现在就把问题直接拎出来说。
  周秋萍笑了笑:“高招算不上,其实是低招,就两个字,下沉。”
  别看倒卖国库券的都是证券界的大佬,金融投资在这个年代听上去特别高大上。
  可实际上国家发行国库券是为了筹措资金进行建设。真正支持国家建设的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再把它放在全国看,有能力几亿几亿吸纳国库券的不是党员干部也不是老板,而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他们如同汪洋大海,永远是国家政策的最后承接者。
  “先前我们是在城里在商场在卖场收购国库券,现在我们得把思路往农村挪,农民手上也有国库券。就是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这玩意儿有啥用,甚至以为就是捐钱给国家了。”
  别觉得这事不可能。
  像她周秋萍,好歹也是高中生,放在这时代的农村,完全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但上辈子这个时期的她也买过国库券,还没结婚那会儿厂里统一买的;可她真的不知道国库券是干啥用的。
  上辈子直到1991年发洪灾,冯家被冲毁了,她也没想过要兑换国库券。
  周秋萍完全可以自傲地说一声,她都不知道的事,全村估计就没几个人知道。
  余成有些犯难:“现在也有人去农村走街串巷的收购国库券,可那样子要耗费的人力太多,我们人手不够。”
  周秋萍笑了:“当然不会一个一个的收,直接找收了国库券的人。”
  余成无奈:“那咱们真成了非法倒卖国库券的贩子,专门跟他们打交道了。”
  一个个找过去,其实也很烦。
  周秋萍笑着摇头:“不,这回咱们公对公。农村手上有国库券的大头还是国营单位,比方说供销社。”
  农民手上活钱少,可必须要买的东西却不少。种田时买种子买农药买化肥,这些必须得掏钱。
  但大家手上没钱怎么办?那就拿国库券抵。即便要打折,三文不值两文,但好歹能换到东西不是。
  而供销社作为国家设在农村的主要销售部门,他们即便不欢迎国库券,也不能不强行不收,否则容易引起纠纷,不利于社会稳定。
  余成豁然开朗,忍不住伸手拍周秋萍的肩膀,很想用力抱紧对方,却还是强行克制住了,只笑逐颜开:“你可真厉害,这你都能想到。”
  周秋萍笑了笑:“也没啥,就是和我阿妈说药店收购藕根的事,讲到了供销社,话赶话的,我就想起供销售也收国库券的事了。”
  余成脸上笑容更甚,还和周秋萍分享秘密:“我把这招告诉我爸妈了,他们现在每个月比我大哥大嫂加在一起挣的钱都多。”
  周秋萍哈哈大笑:“那可好,肥水不流外人田。”
  余成也高兴:“我跟我爸妈说这是我朋友教的方法。他们还让我下次带你回家,给你做好吃的呢。”
  周秋萍倒没当回事。反正现在他们东奔西跑的,说不定啥时候真有机会假公济私一把,让余成趁机回家探了亲。
  “好啊,那让你爸妈多做点。我别的能耐没有,就是会吃。”
  余成脸上笑容更深了,难掩兴奋:“那当然,肯定短不了你吃的。”
  第94章 去供销社推销(捉虫)
  周高氏已经在屋里待了半天了, 听两人在院子里说说笑笑,忍不住喊了句:“秋萍,大冷的天, 你们在外面吹风不难受啊?你一点样子都没有了。余同志, 赶紧进屋填填肚子,我给你下了面条。”
  可惜秋萍做的小南瓜已经早饭吃光了, 不然现在端上来, 也能让余同志知道他们家秋萍究竟有多心灵手巧。
  虽然离了婚还带着两个孩子,但秋萍绝对是十里八乡都难挑的好媳妇人选。
  余成赶紧推辞:“阿姨,我吃过饭来的。”
  “这才什么钟点,你一大早就出门,能吃多少东西?又不是啥稀罕的,吃吃吃, 吃饱了肚子好干活。”
  余成还真有些饿了。
  看面条都已经端上了桌, 雪白的面, 翠绿的小青菜,金黄的荷包蛋, 瞧着就让人口齿生津。
  他笑着去洗手, 拿起筷子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又蹭了一顿饭。”
  周高氏下意识道:“你要天天来蹭饭,我才高兴呢。”
  刚才她在屋里一直没吭声,冷眼瞧着, 这小伙子十之八.九是对秋萍有意思。
  他看上去也是个正派人,要没那个意思, 干嘛跟人家年轻的单身女同志有说有笑的, 还对秋萍的事这么关心。
  人都有自保的本能。这会儿周高氏就下意识地忽略了女儿已经做了结扎, 不能再生孩子, 而人家还是个未婚小伙子的事实。
  她只希望女儿能再找个靠谱的丈夫,下半辈子能有个依靠。
  周秋萍可猜不透阿妈那点小心思,直接开始分货。
  既然说好了给唐老师2000块的货,那就不能言而无信。
  唐老师工作的学校学生今天去秋游了,她不是班主任,不必非得跟着,刚好可以过来拿货。
  瞧见这么多电子表,她当场就痛快地掏出了2000块的存折塞给周秋萍:“我还没来得及出门取钱。”
  周秋萍没收,先叮嘱她:“咱们一块看货,没问题了再给钱。”
  唐老师笑道:“我还信不过你吗?”
  周秋萍也笑:“钱又不是给我,给他!”
  说着,她伸手指还在吸溜面条的余成。
  唐老师本以为所谓的合伙拿货不过是托词,现在看到上家,她愈发相信了周秋萍的话,赶紧检查电子表。
  的确是好东西,光看包装就正规的很。
  加上她的2000块,她和周秋萍凑了6000块,将价钱砍到了12块5一只,一共拿了480只电子表,她分160只。
  余成憋着笑,相当配合周秋萍:“行吧,12块5就12块5。要不是我赶时间,我真不想吃这么大的亏。”
  唐老师笑眯眯的:“老板你说笑咯,你这多省心省事啊,一趟还不知道挣多少呢。我们要是卖的好,下回还找你拿货。”
  说着,她将存折推过去,拉了电子表走人。
  160只表,听上去数目惊人。可以她的人脉,想要脱手出去,最多两个礼拜。一只赚2块5,160只就是400块,抵得上她好几个月的收入了。
  真是白送到手的钱。
  周秋萍笑着送她出门,跟她约好,下回有货还一起拿。
  走到小院门口时,她们迎头碰上了陈阿姨和位拎着旅行包的中年男人往小区里走。
  陈阿姨眼尖,瞅见唐老师背着的包,立刻笑着打量:“这是拿了什么好东西呀?”
  唐老师笑道:“拿了几件羊毛衫,总觉得今年会冷,得多准备点。你们忙,我先回去了,今天的菜还没买呢。”
  说着,她就雀跃地迈开步伐,出去找人兜售电子表了。
  陈阿姨暗自瘪嘴,怀疑她们背着自己交易。
  经历了昨晚胡桂香来周家小院闹事之后,她本来已经觉得周秋萍娘家人口太复杂,都歇了给表弟做媒的心。
  今天一大早,她出门买菜碰上刚出差回来的表弟高进明时,也说了这事,意思是让对方再找个省心的女人。
  可惜高进明是邓丽君的迷弟。他头回瞧见周秋萍就叫对方一双眼睛给迷住了,越看越欢喜。
  之前因为周秋萍一直在外面做生意,他好久都没见到人。现在听表姐说对方人已经回来了,他哪里有心思嫌弃对方娘家情况复杂,只迫不及待想赶紧见到她本人。
  现在,站在院子门口,瞧见周秋萍,高进明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了,耳朵也泛红。
  陈阿姨暗骂表弟没出息。一把年纪的人了,再过几年都能抱孙子了,居然老房子着火,看到人连话都不会说。
  她又不好让表弟难堪,只能笑着打圆场:“我表弟听说你拿了不少好货回来,想过来瞧瞧有没有合适的衣服。”
  周秋萍这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就是陈阿姨要介绍给自己的对象。
  她倒没多尴尬,因为毫无想法。
  送上门的客人,她又不好赶人走,只能表示歉意:“我这边没拿几件男士衣服,不晓得你要哪种。”
  高进明一看她的笑脸,脸就腾的红了,连话也说不清楚,只能伸手一指,支支吾吾道:“就,就这样的。”
  原来余成已经吃完了面条,听到外面动静就出来了。
  他身高腿长,皮夹克一穿,效果的确可以当模特。
  听了高进明的话,他下意识地要脱身上的衣服,还睁眼说瞎话:“君子不夺人所好,我刚试穿。500块一件,真皮,挺划算的。”
  周秋萍赶紧拦着他:“你拿着吧,就剩你的号了。”
  他都快比陈阿姨的表弟高一个头了,这夹克衫怎么换?
  高进明也感觉尴尬,赶紧改口:“有,有大衣吗?我想买件大衣。”
  那还真不巧。
  大衣是标准的大衣服,男人的衣服销量本来就比不上女人。周秋萍的确没进货。不过倒是有羊绒衫,男女款式都有,比羊毛衫更保暖。
  周秋萍越是落落大方,高进明就越面红耳赤。
  余成原本还在旁边看着乐和呢,再仔细瞧对方一直偷偷看周秋萍,他就不乐意了,索性主动开口喊人:“秋萍,不是要去供销社吗?早点走吧。”
  周秋萍也不想和陈阿姨的这位表弟多接触。主要是买卖不能不做,她也不能对客人面冷如霜,可她要亲切的话,也容易让男方产生误会。
  听了余成的话,她点头应声:“那行,咱们早点走吧。你把这些带上。”
  她伸手指着装电子表的袋子。
  余成不明所以,以为她已经跟人说好了要直接批发货,便老实听话拎起袋子,招呼周秋萍上车:“走吧,时候不早了。”
  他今天过来骑的是摩托车,瞧着真是帅气极了。
  周秋萍也没扭捏,带好了头盔,直接上车。
  她当着陈阿姨和她表弟的面做这些,其实也在表明态度,那就是她绝非那种传统意义上宜室宜家的女人,甚至可以说她并不适合家庭。
  工程师表弟如果想重拾第二春,还是另找他人吧。
  陈阿姨看着周秋萍坐上摩托车的后座,脸都黑了。
  这算啥呀?虽然她已经将周秋萍从弟媳妇的名单中剔除出去了,但对方绝对不能是这种怠慢的态度。
  好像她跟表弟都无关紧要一样。
  孤男寡女,同坐一辆车,前胸贴后背的,搂在一起,成什么了?
  等到摩托车喷出一股黑烟,开了出去,陈阿姨终于忍不住,责问周高氏:“这是谁呀?这亲热的,看着都像一家人了。”
  周高氏瞧见陈阿姨跟高进明,又瞬间想起自己女儿结过扎不能再生孩子的现实,忍痛将余成从女婿的候选人中推了出去,胡乱回应道:“我娘家侄子,有点急事,赶着回去。高工,你要哪件羊绒衫啊?这两件都挺好的。你要不要给你儿子女儿也带两件呀?”
  高进明的眼睛还盯着周秋萍离开的方向呢,闻声胡乱点头:“要的要的,今年冬天冷的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