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179节

  他已经存了好几封,每一次想说话的时候就写一写,看一看,总能让他平静下来。隐约朦胧的灯光打在他的脸上,让平素沉默内敛的人也多了几分柔情。
  一直跟着他的年轻研究员小庄来找他出门检查问题的时候就发现他的脸上竟然还带着笑!
  “陆研究员,你看起来好像很高兴,是想起家里人了吗?”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样了,想起来好像有好几次了。
  也许陆成明都没有发现自己在笑,但他心里确实感到高兴。
  大概今天是新年吧,气氛很好,陆成明竟回答了他的问题:“不是。”
  “那一定是对你很重要的人吧?”有他回应,小庄这个年轻人更激动地猜起来。
  他忽然想起什么,开始寻陆成明的开心,“我知道了,肯定是你那个心上人!对不对?是不是?”
  或许是今晚的风沙太大,也或许是离得走得太远了,旁边值班守卫的周建林没有听清他到底说了什么,只有隐隐约约的声音传来。
  是,还是不是?
  “你怎么了,盯着那边看好久了,是有什么情况?”孟义来跟他换班的时候就发现他好像是在看着一个地方出神。
  “没有情况,一切正常。”
  可你一点也不像正常的样子。
  孟义把这话咽了回去。
  他也发现了,周建林有时候会变得奇奇怪怪的。他是个非常聪明又很敏锐的人,知道周建林是在那天以后才出现这样情况的,心里就有了谱。
  但他没打算说出来,那个人的名字还是不要提出来的好。
  被称为不可说名字的苏葵是不会知道远在千里的基地会有谁惦记她。新年的第一天工作,她收到的不是来自首长的文件,而是一封来自法国朋友的信。
  作者有话说:
  1.资料都来源于《□□dang史研究》——《中国对一九六二年科伦坡六国会议的因应》,作者陈力。
  2.周建林情况是没有想起来的,大概就是一周目的记忆影响了二周目的他,有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情绪,连他自己也分不清。
  第117章
  这封来自法国文化协会会长埃德蒙的信件是冯立国转交给苏葵的。
  他现在担任西欧非洲司的副司长, 部里有意让他多接触西欧的事务,这次的信就是先到了他手里。
  苏葵与埃德蒙相识是建国十周年庆典之时,他代表本国文化协会来参加庆典交流文学。当时苏葵和他交流分析了一些文学作品, 他还给京大捐了一批图书, 两人算是颇有交情。
  由于联系不太方便, 之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直接往来,都是托人互相问好, 比如之前的弗洛朗和萨拉。
  上一次联系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 没想到这次会忽然收到他的来信。
  苏葵接过信件时晃了一眼日历, 对了,今天已经是一九六三年的第一天了。
  冯立国问她:“写的什么?”
  “谈了一些文化上的事情。”这封信写到这里来,就不是只为了给苏葵看的, 何况埃德蒙的身份并不简单,就是他不问苏葵也要说。
  信上先是向他的朋友苏表达想念之情,又谈到了她的作品现在在文坛中引起的反响。没想到巴尔这个新文学的代表人物竟然会公开表示喜欢苏葵的文学创作,并说非常欣赏华国在文学上的求知和包容。由此他认为各类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生长的土壤, 都应当被尊重。
  埃德蒙已在萨拉处得知了发生何事,对此,他表示万分的赞叹, 称赞苏葵是一个“有智慧的文学家或者是评论家”。
  她翻译的作品不仅没有因为两个文学流派的争端而受到冲击,反而因为巴尔的公开表态更加火热,大家对这部能够得到两方人认同的, 又是他们一直好奇的华国的小说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让它的热度蹭蹭往上涨。
  他用赞叹的语言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一部翻译作品能有这样的盛况,起码这一二十年没有。
  “就这些?”冯立国疑惑看着她, 这就是她说的文化上的事情?完全是写他在那里夸来夸去, 即便是学了这么久语言, 他还是不能习惯这些直白的夸赞。
  “当然不止这些。”苏葵笑了笑,将信直接递给他,“他应当是想要寻求与我们的交流。”
  前面都算是问候关心,只有最后他提到,上一次来华国的交流让他非常记忆深刻,连巴尔也说华国拥有优秀的文化。因为文学作品的讨论,因为华国瓷器的热销,因为一部纪录片的引进,让大家对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重新充满了热情与好奇。
  他希望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国家的人认识到华国的优秀文化。
  “我明白了。”冯立国快速扫完前面,眼光直接落到最后面,然后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您明白什么了?”苏葵笑了笑故意问道,仿佛还是之前在学院里给他补课,问他问题的时候。
  冯立国也不恼,沉静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喜意,一把将信拍在桌子上:“我觉得,机会来了。”
  这封信也到了李先河手里,他也问苏葵:“你也觉得机会来了吗?”
  “是的主任,”苏葵带着自信,“我们一直等候的时机到了。”
  李先河和苏葵就两国建交这个问题已经谈论过很多遍,从萨拉第一次来华就开始讨论,当时两人得出的结论是,五年以内,她必定还会再来。
  结果还没有五年,她又来了一次,上次萨拉借巴尔开讲座的机会来华国,和我们达成了多方面的友好,在大家以为要进一步发展之时,就发生了华苏两方关系破裂的事情。
  自从上次她离开以后,两国交流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现在的关系各自都处在一个平衡点上,想要更近一步却没有合适的时机。
  “所以你现在是认为时机已经到了吗?”
  苏葵肯定点头:“就是现在。”
  “说说你的看法。”李先河没有说她太过断言,反而更愿意听听她的意见,这是长期以来苏葵以自己的能力取得的信任。
  “……法美两国一直唱反调这事我就不多说了,目前,美方强势主导了欧洲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导致大家都看他脸色行事,但法国是绝对不愿意屈从美方的。他们奉行的也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心追求恢复大国的地位,早有反弹的征兆。况且他们现在已经成了有木亥国家,有底气跟美对抗。”
  在李先河的点头下苏葵继续说道:“他们想要恢复大国地位,但上面有美苏两个霸主压制。既然向上难以突破,那他们势必要加强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而我们就是最好的选择。”
  华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大国,和亚非多个国家保持着友好关系,所以他们想要争取华国,和第三世界展开国家进一步交流。
  “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李先河他们曾经就这个问题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苏葵的话和他们的分析不谋而合。
  只是他们是一步步讨论分析出来的,而苏葵却是一次性就得出结论。
  说完这句话李先河就沉默下来。他虽然在外交部已经工作多年,但就是他也不能够肯定时机是否真正来临,完全做不到像苏葵这样的信誓旦旦。
  “这一次是他们向我们释放了友好的信号,这就是我们应当抓住的机会。”苏葵看出了他的想法,就说道,“即便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也能让双方更进一步,为将来再做打算。”
  李先河终于点头:“你说得对。”
  他们确实已经等机会等得太久了,现在别人递上了橄榄枝,当然没有不接的道理。
  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李先河叫苏葵通知其余领导,在她出门前又喊住她:“如果……如果真的如你所说,他们的主动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有来有往。”
  “有来有往?”李先河念叨着这句话。有他们邀请我们,我们就有理由邀请他们了是吗?
  苏葵忽然又说道:“或许也是由民间到官方。”
  等她走后半晌,李先河就露出了一个微笑,忽然就对苏葵说的话有了信心。
  事情一路被报告几位领导手中,同样也知会了首长一声。
  首长指示,本次以民间文化交流为主导,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在对方也没有以官方立场出现的时候,我们也是如此。
  “那就由我们主动来促成这次交流。”在某个不公开会议上,最后,外交部部长和□□部长亲自拍板了此事。
  由苏葵回信,向埃德蒙表示我也希望能够将华国文化更多的展现在其他国家,询问他有什么好的建议?
  就在这封信寄出后不久的三月,外交部收到了来自法国文化协会亲自发来的邀请。
  他们将在今年五月在巴黎开办一场国际画展,拟邀请华国的优秀画家前往参与。
  他们确有与我们交流的意愿!这对外交部来说是一个绝大的好消息。
  苏葵第一时间就举荐了赵芝兰:“赵老师精通中西学画作,曾多次获得奖项,之前又获得了连环画金奖,我认为她完全有资格参与这次画展。”
  李先河能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吗,笑呵呵道:“小苏,你这是举贤不避亲啊。”
  听说之前她的小说连环画作者也是她举荐的赵芝兰。
  苏葵还真点头了:“我这是实话实说。”
  “好,我们会考虑你的意见的。”李先河看起来非常高兴,还跟她开玩笑,“不过还要看你赵老师愿不愿意去了。”
  虽然说是民间性质的交流,但上面不可能不重视。
  由京城美术协会牵头,向大家知会了这个消息。赵芝兰已经升任副会长,苏葵举荐她的消息她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等苏葵一到陆家,她就拉着苏葵不知道说什么了。
  “你这孩子,”大概年纪大了情绪上来,她悄悄抹了抹红了的眼眶,“我也没为你做什么,你怎么就……”怎么就回报她这么多。
  苏葵笑眯眯道:“我们领导都说了,我这是举贤不避亲。”
  看赵芝兰在那里感动,她故意道:“赵老师,我还以为您不愿意去呢?”
  “去,怎么不去!”说起这个,赵芝兰瞬间来了力气,“这是为国家争光的好事,我不仅要去,还要拿出全部的水平,让那些人也知道咱们国家也有优秀的画家,也有优秀的传统文化!”
  说到自己的专业赵芝兰就一扫所有伤春悲秋,这样重要的事情交到她手上,这是小苏对她的信任,也是组织上对她的信任,叫她浑身都有了干劲。
  苏葵和陆子光对视一眼都觉得欣慰,赵芝兰能够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也算是在工作之余找到另外的寄托了。
  最终定下的有意愿前往且被同意前往的最后只有三位,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画家。由赵芝兰这个副会长领头,和那边的文化协会对接。
  他们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中旬了,刚刚送走赵芝兰一行人的机场很快又迎来了另一位访华的领导。
  *
  六国会议关于华印边境问题提出的建议并不为华国采纳,多方劝说也不能改变华国的立场,眼看会议成果化为泡影,即将动摇会议的权威,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四月中旬,参与会议的阿联代表访问华国,试图说服我们接受会议建议及澄清。
  他也向首长坦承了六国会议站在印方做出澄清的原因:“印方在这次冲突中,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打了败仗,而华国则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胜利,因此我们觉得印方应该比华国得到更多的帮助。”1
  这样的说法就是之前的翻版,要不是早有准备,听到这样颠倒三观的话大家恐怕早就气炸了。
  首长也向他坦承,称这个建议“始料未及”“是不公正的”。我们依旧坚持以前的看法,假如印方要华国接受这个建议才能谈判,那就表明他们不准备为谈判留余地,调解也是徒劳。即便谈判能够举行,结果也可以预见是破裂,使得目前缓和的局势重新紧张起来。与其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我们宁愿耐心等待。1
  不管是因为我们一开始的悍然反击表现出来的实力让他们感到害怕,还是我们自冲突爆发以来的强势作风让他们明白华国并不是可以任由第三方摆布的国家。总之,这次访华的结果始料未及。不是他们说服了我们,反而是这位负责人被首长说服了。
  回去之后他在印方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表示“谈判在什么基础上举行,应该由两国政府去决定。”1
  最亲印的阿联一方都亲自表现出了这个态度,代表这场六国主导的会议成果彻底化为泡影。
  虽然六国会议给了我们的不公正的结果,但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华国目前的军事实力。
  两国边防之战在一个月内快速结束,将印军打得落花流水,在国际社会都以为我们会乘胜追击之时,华国主动停战后撤回原线,并且归还了所有缴纳的武器和俘虏——这对国际社会来说简直是重磅炸.弹,闻所未闻!
  之前的自卫反击战华方已经将印方打落了心气,军队的快速溃败也让人心快速溃败,甚至导致许多人连夜逃出首都,政府机构都差点瘫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