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朱一棠,道德绑架

  其实,在小造化天的武道修为划分之中,武者,武师,大武师,武宗,武尊,武王,武皇,武圣,武帝,这些境界,又是有着上中下之分!
  武宗之下,则为下!
  武宗之上,武圣之下,则为中!
  唯有成圣,方可超凡脱俗!
  意为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出自郑逸梅《我与文史掌故·集札》:“很自然的在疏书朗朗的八行笺中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的享受。”
  但是,在小造化天等玄幻世界当中,指的则是在大道方面有了巨大的造诣,有了属于自己的圣道,继而称之为圣!
  武圣,圣人,皆在此列!
  现在张浩虽是晋级武宗而已,但是成为武宗,同样意味着张浩已经踏入武道当中的中层,自此之后,和下层区别出来。
  “原来如此!”
  瞬息之间,张浩他明悟了更多道理。
  没错,之前他还有些不解,为什么很多能够晋级武宗的武者,都要积累一二,争取厚积薄发!
  现在看来,早在九星大武师的时候,将一切消化完毕,果真是大有裨益!
  如今张浩看上去是刚刚踏足武宗,没有和想象的一样,一口气连续提高好几个星级,但是现在的张浩,不说轮回之力,光靠武道修为,击杀四星乃至五星的普通武宗,完全没有难度!
  这就是天才与常人的区别!
  越级而战什么的,不正是天才的特权吗?
  常人只能是被天才越级而战罢了!
  “武宗吗?”
  看到这里,万兽学院的副院长微微一怔之后,摇头轻笑。
  他觉得自己真的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了。
  他能说,就在刚刚,他其实真的有被张浩给吓唬到吗?
  毕竟,张浩做出这么气势汹汹的样子,搁谁不害怕啊。
  但是万兽学院的副院长很快又反应过来了。
  不要说张浩仅仅是从九星大武师升级成为武宗了。
  哪怕给张浩更多的机会,让他成为更进一步的武尊,他就能对付得了自己吗?
  “小孩子总是对大人的世界存在误解,以及没有足够的敬畏!”
  万兽学院的副院长捋了捋胡子,道:“吾名朱一棠,你记住杀死你之人的名字了,不然死了都不知道谁杀的,未免太过可怜!”
  “我可以杀了他吗?”
  张浩询问药魔子的意思。
  “呃……打打杀杀肯定是不好的!”
  药魔子略一迟疑的说道:“朱一棠朱兄乃是长辈级别的人物,说了分生死,也是吓唬你而已,总不会真的杀了你这个小辈吧!毕竟,乃是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都看着的呢,这样欺负一个小辈,不可能的!”
  这话一出,万兽学院的副院长朱一棠笑而不语!
  这个药魔子啊,是在故意道德绑架自己?
  说起道德绑架,此乃中州传来的一个词汇,据说是某个异族提及,中州之人觉得有趣,就流传开来了。
  所谓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所谓的“道德绑架”,可能是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
  其实不是圣人的标准,圣人也不一定掏钱救助所有有困难的人,应该说用是超乎人类和说话人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为。
  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要求一个人代表团体去随机抽奖,如果抽不到就是损害了团体利益就要受谴责,这同样是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的逻辑混乱。
  若是从保守主义的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
  若说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而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
  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
  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以偏概全的说法则是,在一些涉及到道德问题的事件中难免有人会以自己的经历见闻去否定他人的所作所为,不在观点问题上切入矫正,而是以一种偏激的态度去责问乃至讽刺或辱骂,人和人的经历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有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经历的优先度高于他人,做不到换位思考便先去讽刺批判一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