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52节

  比如他写道,朝中有大臣为了自身仕途,每每谄媚惑上,看着像是忠君,是为下臣之礼,实则却都是作假,是虚伪的非礼之礼。
  而非义之义,又如该大臣与同僚好友相处,赌咒发誓自己愿意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管不顾违法犯忌,其实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凡事出有因便要分善恶,分能为与能不为之事,若是一味偏帮朋友,只会让朋友陷于不义之地,甚至因着有人担保,行为放纵,从而行差踏错,这就是非义之义。
  然后最后谢良臣总结道,要想做到孟子说的“大人弗为”,则需“礼”发自于心,“义”亦要正当,不虚伪客套,也不假仁假义,需得克己复礼,晓王道仁义。
  写完第一道题,谢良臣又仔细看看了文章词句,觉得没什么问题,因此稍加润色后便放到了一边。
  之前他答题作文,总是先写很多出来,然后再删减改正,原本他一直觉得这样很好,但是实际这种行为只能说明他还没学到位,也就是说了很多的废话。
  有些废话他自己能察觉出来,有些废话不能,因此文章内容便显得不够精准且明晰。
  如今他在盛平顾那里苦读两年,对于文章用词的把握已经比之前强上不少,因此也不再跟之前一样,每次都写一大篇,然后又慢慢改。
  他写得快,两道经义题做完后也不过才到下午,可是谢良臣还是不想吃午饭。
  肚子一直在持续的抗议,甚至因着他从昨天开始就没怎么进食,胃已经开始有点隐隐发痛,没办法,谢良臣只好暂时放下笔,就着水又咬了两口饼。
  只是吃着吃着,他自己也尿急了,于是只好拉响铃铛,表示他要如厕。
  衙役领着他去了茅房,然后谢良臣原本就没什么的胃口,在见到里头的场景后,更是直接败光,差点吐出来。
  虽然以前他已经考过多场考试了,也知道这里头是什么情形,那种不小心把秽物拉到地上的更是不再少数,可是以前他没分到臭号,因此不用每天听声。
  现在他不仅见到了,而且每来一个人,他脑中就会条件反射一样的想起这腌臜的场面,简直要把人折磨疯。
  解决完生理问题出来时,谢良臣的脸色十分苍白,他更觉得自己脚下似乎也沾上了什么东西,因此每走一步路就一个劲的蹭鞋底。
  他已经打定主意了,接下来的时间他只要不是实在憋不住,就打死不去茅房!
  第44章 名次
  江着从谢良臣进贡院后就每天都来外面等人, 虽然他知道他家少爷再快也不会这么快就出来,但他还是来等了。
  然后第三天午时刚过,江着正坐在驴车车辕上吃烙饼, 就见贡院门口,他家少爷脚步极快的朝他这边走来,看样子就差跑了。
  只是奇怪的是,原本贡院门口聚了不少人,可他少爷才刚出来,那些人立刻就一哄而散离得老远, 还拿袖子捂着口鼻,神情十分夸张。
  江着不明所以,便让车夫等着, 然后把饼塞进了袖口,准备上前去接谢良臣手上带的东西。
  结果还没等他走进, 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便直扑向他,那酸爽险些把江着当场送走。
  “唔,少爷,你这是......”江着没敢伸手去捂鼻子, 但是那脸却因憋气憋得扭曲。
  “赶快回客栈, 我要洗澡!”谢良臣打断他, 然后一掀帘子上了驴车。
  然后江着那后半句“你是不是掉进茅房了”便没机会问出口。
  回了客栈,谢良臣足足洗了三遍澡, 洗完后更是从头到脚的闻自己身上,看看还有没有那排泄物的味道, 等确定只有皂角的香气后, 这才松口气, 开始喝粥。
  江着看他狼吞虎咽的样子, 诧异道:“少爷,你不是带了好几张饼进去的吗?而且还有肉干,怎么没吃?”
  那剩下的饼和肉干现在还跟他的脏衣服放在一起呢,味道基本已被同化,根本吃不得了。
  谢良臣一想到这两天半吃饭时的煎熬,就觉得鼻间仿佛又闻到了那种味道,立刻抬手阻止江着再说下去。
  “把那饼和肉干都丢了,衣裳也交给小二去洗,还有,帮我去药房多买点清凉丸和糖丸,另外再买两块方巾来。”
  糖丸和方巾?江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也没质疑的权利,很快就抱着脏衣服出去了。
  短暂的休息了一下,第二天黎明时分,谢良臣再次进场了。
  第二场考试题量比第一场小一些,但是难度继续加深,为试五经经义一道,杂文一道,诏、判各一道。
  经义就不说了,杂文也不怎么难,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写诏书和断案的判词。
  因为有了第一场的经验,谢良臣这次在看过试卷的题目之后,就把最需要花精力的诏、判放在了第一天来做,简单的则留到后头。
  这两道题都很有针对性,其中拟诏书是要求考生在面对需要帮皇帝代笔时,能把诏书写得既有文采又清楚。
  而判词则是万一以后考生下放地方为父母官,则断案、审案以及最后结案的判词,身为一方父母官,也需得清楚明白。
  这些考题的考核已经很贴近真实为官时所要掌握的技能,只是谢良臣在看到这诏书的题目时,还是感觉有点怪,因为这是一道写皇帝禅位的诏书。
  这里没有以历史上某个人物为原型,而只是介绍了先主在位时天下发生了大乱,而后新皇也就是先皇帝的三儿子,联合几个将军平叛成功,最后先皇因着缠绵病榻,无力再理国事,因此禅位给自己这个三儿子。
  这里便是要考生们来写这一道禅位的诏书。
  谢良臣审完题,就觉得这所谓“缠绵病榻”的皇帝,或许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禅位,而是被这个兵权在握,声势浩大的三儿子给逼退位的。
  再加上这祸乱天下的事是他自己惹出,人心离乱,所以朝中也没什么帮他,因此为着体面收场,所以只好禅位。
  可是凡父亲还没死,就要禅位给儿子的,一般来说,若是对方真心主动还好,若如不然,一旦史官们从蛛丝马迹里嗅到一点不寻常的味道,那么后来的继任皇帝便会一直背负骂名。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皇位已经让了出来,若是继任的皇帝因碍着名声,做事束手束脚,还要看太皇上的脸色,那么这权柄交接便不够彻底,后来的皇帝做事也会因此掣肘。
  所以,这禅位诏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既要表达先皇不是因着罪过而禅位,又要说清楚后来者的正当性以及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还得含蓄的夸一夸继任的新皇,很考验人的政治智慧。
  想清楚了该怎么写,打好腹稿之后,谢良臣便开始动笔了。
  因为是禅位的诏书,是要发布给天下人看的,所以文章用词需得大气文雅,又兼工整及文采,需得考生笔力深厚才行。
  除此之外,因为诏书要下发多地张贴,因此在内阁定稿皇帝批复之后,就要印刷刊印,所以书法也要好,那种写了一□□爬字的,不管内容写得多精彩,第一关就直接淘汰了。
  这也是谢良臣为什么选择第一天写诏、判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怕自己在后面被臭得心情急躁,答卷写得潦草。
  写完这两道题后,天已经全黑了,谢良臣口鼻处一直拿布巾蒙着,虽是好了些,但那臭味仍是无孔不入,简直堪比生化武器。
  肚子又开始咕咕叫,谢良臣就又倒了粒糖丸出来,嚼碎后吞下去,就这么吃了几颗糖,那股饿劲终于过去了,只是谢良臣还是觉得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吃,肚子空空的。
  白天用来答题的木板已经被取下来放进砖缝里,这床宽度是够了,只是长度仍是无法供一个成人躺平,唯一好一点的是比谢良臣上次院试那间要长一些,他不用靠墙睡,而是能勉强蜷缩着睡。
  耳边传来扰人的“嗡嗡声”,谢良臣知道这是茅厕的苍蝇不小心钻进来了,叹口气,又起床点了一截艾草,等整个号房都弥漫着烟雾后,那蚊子和苍蝇终于被熏了出去。
  然后谢良臣就发现这号房好像没那么臭了!
  刚想把剩余的艾草也点燃,想到白天还得考试,他又只好作罢,继续忍着臭味睡觉,准备白天的时候再多点一点。
  第二天他是被饿醒的。
  那糖丸吃了确实能很快就解饿劲,但却实在不顶饿,只一会就消化完了,更何况他现在不仅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而且每天还耗费大量的脑力做题,那点东西根本不够。
  谢良臣有点后悔自己的任性了,早知道这空气的味道就是再恶心,他也该强逼自己吃下去,而不是就只带了糖丸进来。
  不过再是后悔也没办法,谢良臣只好又丢了颗糖丸在嘴里,然后点了数根艾草线香,开始答题。
  号房的缝隙里有袅袅的青烟开始冒出,屋内充斥的淡淡的薄雾,艾草驱散了味道,谢良臣现在闻不到什么臭味了,只是因为点香太多,有点熏眼睛,还呛得他捂嘴咳嗽了好一阵。
  刚开始巡考的衙役还以为他这里着火了,等发现他在号房里点了太多驱蚊的线香后,这才将手里的水桶放下,同时警告道:“注意火烛,否则一旦失火,要么你被关在里头烧死,要么一旦考试未完打开房门,那你便要被逐出考场,本场考试作废。”
  听说要被关在里头烧死,谢良臣下意识的就低头看了下四周,见自己的脚离其中一处线香有点近,吓得他赶紧把裤子挽了起来。
  擦了擦眼角被熏出来的泪,谢良臣继续提笔答题。
  等到第三天中午,谢良臣检查过自己所有的答卷都无错漏疏忽之处后,再次拉响了铃铛,交卷了。
  江着有了上次的经验,这回见着时辰差不多,便提早在嘴里含了颗清凉丸,就怕自己一会又被臭晕。
  哪知等到午后谢良臣出来,他竟发现少爷没那么臭了,只是身上有一股烟熏的味道。
  “少爷,你这是点了多少驱蚊香啊?”江着扶着谢良臣,发现他比上次虚弱不少,竟然走路都打飘,便喊了车夫一并过来帮忙。
  两人把谢良臣扶到了驴车里,江着刚开口叫车夫往客栈去,自己也打算到外头坐好,谢良臣就叫住了他:“你......你身上有没有......有没有带吃的。”
  “少爷你说什么?”江着没听太清,因为谢良臣说话的声音实在太小了。
  摇了摇瓶子,确定里头确实没有糖丸了,谢良臣舔舔唇,润了会嗓子后才继续道:“我说,你有没有,带吃的。”
  他说得极慢,这次江着听清了,便把自己袖子里的半块烙饼掏出来给他,“只有这个了。”
  他话还未说完,谢良臣就一把抢过他手里的烙饼,三两口吃完了。
  江着看得目瞪口呆,只觉这科举考试着实可怕。
  头三天他家少爷像是被人丢进了茅房,这三天又像是从他家乡逃荒出来的,这后头可还有三天呢,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别看我了,赶紧催车夫快点回客栈,我要洗澡。”谢良臣也有点不好意思,说完便偏过了头。
  “哦。”江着应一声,依言到了外头坐好,同时让车夫赶紧回客栈,因为他家少爷好像快要饿死了。
  洗漱后再吃过晚饭,谢良臣这才觉得自己好像活过来了,同时身上也有了力气。
  这次的经历虽是惨痛,不过也教会他一件事,那就是无论坏境再恶劣,他都要做个饱死鬼而不是饿死鬼!
  因此第三场考试开考前,谢良臣便让江着只去增补采买了两种东西,一是烙饼肉干,二是驱蚊的艾香。
  乡试第三场的试卷下发,这上头就不再有基础题了,而是五道策问。
  这五道策问全是要求考生对时事政务发表见解,都是主观题。
  不过虽是主观题,却不能全凭自己想象答题,而要结合儒家经典以及思想,既要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理。
  这前两道策问要简单一点,考的是史论,题目列举了史书上两个朝代对于治权的不同处理办法,最后让考生们议论各自优劣。
  比如第一题就列举了周朝和秦朝,说周朝“重外而轻内”,为了奖励诸侯国灭商,施行分封制,结果后来导致诸侯国做大,最终周天子名存实亡。
  而秦朝作为另一个极端,又让王权过于集中在皇帝以及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导致地方权力过小,凡遇事无法及时处理,最后同样导致治理失败,王朝灭亡,此为“外轻内重”。
  最后问,考生对这两种治权分配方式,以为各有何可取之处,又有何不可取之处。
  对于这两种中/央和地方的分权方式,其实不止周、秦,后来的很多朝代都是在这两种模式间不断的跳反,比如唐汉都是地方割据,藩镇诸侯权利日渐做大,最后王朝由内生乱导致灭亡。
  而到了后来,像宋朝和明朝,又是另一个极端,中/央政/府权利过度集中,虽免去了地方割据分裂的隐忧,但是同样的,在遭遇外敌入侵时,往往也只能靠朝廷出兵,而普通地方势力在面对强悍的外敌入侵时,根本无力阻挡,最后亡国由外而起。
  以前谢良臣看中国历史,从来不会想这么多,现在在这个时代学了这么多年文史,他也算有了点心得,因此也看明白了很多。
  因此,这题对他来说也并不算难。
  只是这个世界的历史与前世略有不同,像宋朝之后无元朝,这点他在书写的时候就要改动一下,以及灭明的也不是清,而是现在的大融。
  先分析了一下两种制度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谢良臣便开始写建议。
  是的,虽然题目上只写了要求考生分析两种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的优劣,但若是真的只答优劣而不提意见,那基本说了当没说,即我看到问题了,但我不知道怎么办,就这么着吧。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谢良便写道,中央朝廷可以适当的分权给地方,不过着重治权而限制兵权,军队可在重要城镇以战略要地屯兵驻扎,但是军权需得握在朝廷手中。
  同时,对于外族袭扰的忧虑,朝廷可令地方军队时常展开对抗性演练,并最好建立一套快速的消息传递手段,令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则朝廷能迅速做出指示并传达到地方。
  至于使用何种办法提高军队调动效率,谢良臣还是写了修路,只要道路发达,不管是贸易也好,军队调动也好,都会迅速得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