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204节

  这是王书记带人下来查访的时候,顾明东怕漏洞太大,偷偷透露过的。
  洪教授一听,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过去了:“农学院的教授?叫什么?”
  “吴巍。”王书记知道这事儿不能传出去,低声说了句。
  洪教授皱了皱眉,他并不认识这个人,但并不妨碍对吴巍产生了几分同情,能拿出那样的改良种植方案来,可见也是个有真材实料的,现在却……
  知道了底细,洪教授也就没有抓着顾明东追根究底。
  王书记在旁边问道:“洪教授,那你看这事儿?”
  洪教授回过神来,也露出几分笑意:“上河村交上去的水稻我检查过,没有问题,稻谷颗颗饱满,比普通的水稻要好一些。”
  “如今再看这边水稻田里头的稻苗,长得也比一般的水稻要好一些。”
  王书记哈哈笑道:“我就说过,上河村的同志都是好同志,怎么可能干弄虚作假的浮夸事儿。”
  顾明东在旁看着,发现王书记对这位洪教授的态度十分尊敬,要知道这时候动乱未停,教授不一定是备受尊敬的称呼,可见洪教授来历不小。
  洪教授点了点头,又问道:“顾队长,我想在你们生产队借住几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粮食产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
  即使顾明东方才说的话都是真的,可仅仅是肥料和耕种方法的提升,不该直接让水稻最后的产量翻了一番不止。
  洪教授到了地方,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方才他们来上河村的路上,看过溪源镇其余生产队的水稻田,就算是被照顾的极好的田地,今年风调雨顺也算丰收,但产量能超过400斤已经是极限。
  就算是他们农科院刚研究出来的新种子,抗寒性较强,耐肥抗倒,而且生产的周期比较短,但种一季也就600-700斤。
  可上河村生产队的种子,还沿用了以前的粮种,只是经过粗狂的优选,并未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为什么在改种两季之后,早稻的产量就能达到700斤以上?
  方才王书记提了一嘴以前的农学院教授,可仔细一想也站不住脚,知识是有力量,可力量不该这么大,这么快速。
  如果弄清楚原因,那农科院停滞不前的粮种计划,是不是就能往前迈进了。
  这个想法让洪教授心头一热,原本只打算来看看,现在却决定留下来看完这一季水稻的变化。
  至少他得找个机会,寻到吴巍好好聊一聊,看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技术。
  王书记一时有些为难:“洪教授,这生产队的住宿和饮食条件都不好,而且也住不下这么多人,您看……”
  洪教授却说:“我也是贫农出生,习惯了农村的条件,难不成还怕这点艰苦。”
  说完又道:“这里用不着你们,你们都回去吧,该怎么汇报就怎么汇报,这儿我一个人就够了。”
  无论王书记和学生们怎么劝说,洪教授都打定主意要留下来。
  王书记只得交待了顾建国好好照顾,别怠慢了北京来的农业专家。
  顾建国苦着脸接下了这颗烫山芋。
  洪教授像是没看见他们的表情,看向顾明东:“小同志,你再陪我在田里头走一走。”
  顾建国推了一把大侄子:“去吧,跟洪教授好好学学,争取再次提高粮食产量。”
  顾明东硬着头皮跟上去。
  洪教授边走边看,细细打量水稻田的模样十分庄稼把式,不像是个教授,倒像是个老农民。
  过了一会儿,他们俩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上河村与下河村交界处。
  洪教授忽然指着对面下河村的稻田道:“小同志你看,对面下河村生产队种植的水稻,才是溪源镇一带最常见的水稻。”
  顾明东心底咯噔一下,脸色镇定的回答:“洪教授,我看着水稻苗子都长一样。”
  洪教授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又说道:“对面的禾苗能长到一米三,杆儿高,但是不耐肥,化肥撒下去也不一定能有用,而且不抗倒,不抗病,遇到风害虫害就会遭殃。”
  “而且也不抗寒,生长的周期太长了,一年到头只能种植一季,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收上来也就三四百斤。”
  随着他的话,顾明东心底大感不妙,说打底他上辈子压根没种过田,而原主也对地里头的事情一知半解。
  顾明东自以为收敛,在化肥和新型种植技术的冲击下,上河村的社员们也没发觉哪里不对劲,只为了丰收而感觉高兴。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上河村粮食产量提升这件事,不但惊动了王书记,还直接引来了一群农科院的专家。
  王书记虽然重视农业生产,但他本身也不懂种地,只知道抓生产,看到粮食产量提升只觉得高兴,觉得是汗水付出得到了回报。
  可农科院的专家不是好糊弄的,一眼就看出问题来。
  在粮种不优化的情况下,粮食的亩产量在极大程度上是受到限制的,并不以人力成本为转移。
  更要命的是,顾明东犯了个大错,他以为自己用异能优化粮种点到为止,谁知道金手指轻轻一点,直接越过了几次粮种革命。
  顾明东额头冒出冷汗,心思百转,只能假装一问三不知:“好像我们生产队的稻苗是稍微矮一些,不过长得壮,稻穗也多,洪教授,难道稻子不是越高越高?”
  洪教授见他一脸茫然,便说道:“自然不是越高越高,水稻能吃的是稻子,又不是高杆儿。”
  他沉吟了一阵,又问道:“你们生产队的粮种还有剩下吗?”
  顾明东立刻回答:“有,留着一部分等明年种,如今田里头载着的水稻种子,是从镇上的粮站采购的。”
  “那你带我去看看。”洪教授又道。
  顾明东点头应下,带着洪教授穿过村落,见他时不时打量着周围的稻田,顾明东紧张的心情反倒是放松下来。
  只要他咬死了不说,谁能想到异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无数种可能性,洪教授找不到具体的原因,最后也只能归结于上河村风水好,他们的粮种自己发育的好。
  果然,洪教授看过了留下来的粮种,伸手一抓只觉得颗颗饱满,但又看不出其他的不同来。
  他直接住进了顾建国家,每天就跟着上河村生产队的社员一起出工。
  一开始社员们还看了个稀奇,想看看北京来的专家跟他们农村人有什么不同,结果一看,洪教授平时就是个老农民的样子,顿时失去了兴趣。
  顾建国倒是对洪教授十分尊敬,平时喜欢跟他讨教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洪教授也不吝赐教,两个人倒是相处的不错。
  一段时间下来,社员们失去了兴趣,洪教授却百思不得其解。
  上河村生产队这一批已经种下去的晚稻,种子还是从粮站里头买来的,就是国家提供发的那一批,并无什么特殊。
  可种下去之后,晚稻种子的适应能力却被发挥到最佳。
  洪教授拔起一颗水稻,就能看见这一株水稻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从之前的早稻可以预见,这批水稻不是光长根系,最后的稻穗也大,而且结实率十分高。
  可原因呢?
  洪教授左看右看,左思右想,连上河村的农家肥都研究了一番,愣是没找出来。
  他也找机会见到了吴巍,但聊过之后,洪教授却倍感失望。
  吴巍确实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高材生,肚子里是有真材实料的,放到一个农学院却当老师绰绰有余。
  洪教授不知道吴巍跟顾明东的交易,还挺佩服他落到了现在的境地,还能想着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私底下跟顾建国谈过几次,让他对“技术人员”照顾一些。
  可问题是,吴巍肚子里那点知识不算是秘密,至少农科院掌握的人就不少。
  洪教授仔细观察过,上河村的社员们确实是勤劳踏实,可栽种的方法还是略显粗糙,远不比农科院里头的试验田。
  可偏偏最后出成果的时候,上河村这粗糙的优化办法,效果却比他们精心照顾的还要好。
  这让洪教授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甚至备受打击。
  他心底琢磨着,要是自己一个人找不到的话,要不要送个信去农科院,让那边派人过来一起研究,说不准能为他们研究杂交水稻打开困局。
  顾明东不知道洪教授的想法,他恨不得低调的无声无息,哪敢在这一位关公面前耍大刀。
  如果他知道洪教授的想法,肯定会先给自己来两个大巴掌,异能改造的利弊都很明显,优点就是超乎寻常的快速见成效,缺点就是失去了异能,粮种迟早都会退化。
  对于上河村一地而言,顾明东这么做只有好处,毕竟他们能提前享受到优化粮种的产量。
  可万一洪教授汇报上去,到时候农科院将研究的目标放到了上河村,那顾明东就要成为千古罪人了。
  顾明东不知道,所以他每天上工的时候都避着洪教授走。
  偏偏洪教授还特别喜欢喊住他说话:“小同志,过来过来。”
  这不,又给叫住了。
  顾明东心底叹气,却还是得过去:“洪教授,今天你又想研究什么?”
  洪教授背着手说:“这段时间什么都看了,也没看出个明白来……”
  “小同志,听你三叔说,生产队的粮种都是由你来催芽的,你催芽的时候有发现什么不同吗?”
  虽然洪教授心底觉得,决定最后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在于粮种,但粮种上找不出问题来,他便将目标放到了其他步骤上。
  除了催芽,现在其余步骤都被排除了。
  顾明东镇定解释:“没什么不同,就是按照计划书上催芽。”
  被盘问的多了,顾明东现在说谎都不带眨眼睛。
  洪教授点了点头,拧着眉头说:“不应该啊,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顾明东打了个哈哈:“指不定就是我们生产队的社员足够用心,所以才提升了产量。”
  “不能够。”洪教授觉得要相信科学,不信这话。
  顾明东一脸无辜:“那一定是化肥的效果。”
  洪教授看看着他说:“小同志,你就不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吗?”
  顾明东摸了摸鼻子,笑得有些尴尬。
  忽然,洪教授脸色微微一变。
  不等顾明东说话,洪教授皱眉道:“小同志,你继续干活吧,我自己到处走走看看,就不耽误你了。”
  说完转身就走了。
  顾明东心底有些奇怪,看了眼他的背影,总觉得这个老头今天有些神神叨叨。
  另一头,洪教授脚步匆匆,迅速的追上了前面的人影。
  “真的是你!”
  洪教授震惊的看着眼前的人,脸色变幻不定,许久才说了句:“原来是你的原因。”
  被拦下来的郑通一头雾水,但他是什么人,当下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来:“你认识我?”
  洪教授刚要说话,似乎想到了什么,拉着郑通道:“老先生,我们找个偏僻的地方说话。”
  郑通点了点头,虽然晒黑了许多,但他的白胡子白头发依旧很能唬人。
  洪教授沉吟许久,叹了口气道:“原想着上河村的粮种真那么厉害,怎么样也得让农科院的人过来盯着,谁知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