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小龙椅(重生) 第110节

  就在黑衣人执礼告退之际,宋鸣珂忽道:“且慢!”
  “陛下有何吩咐?”
  “北海郡王曾言,过完年南下回藩地,只因朕让他把下海捞珠所得上缴,他便借故一拖再拖,滞留在京数月之久……现今情况如何了?”
  “北海郡王确曾派人南下去取金银财宝,据称月底可抵京。”
  宋鸣珂冷笑:“他堂堂一位郡王,姑且不谈母家赵氏尚有财力物力,单单是他为亲王时收敛的财物,也足够让他抵这笔债,何苦费尽心机演戏?只怕另有目的……盯着,一有消息,即刻来报。”
  “是。”
  待密探首领退下,宋鸣珂回到案边,正欲理一理手上的奏本,忽见案头的笔床内搁着几朵形态各异的干花,还有霍睿言多年来为她雕刻的闲章……心猝然一痛。
  那人……是将她当作小表弟,才会细细捧在手心的吧?
  尽管他对女子装扮的她也呵护备至,可终究予她“大人哄小孩”的感觉。
  为他归来而雀跃不已的心,在这月华如练的孟夏夜飘忽不定,如置于风浪中的扁舟上,丝毫不受控制。
  …………
  在昭云宫住了大半个月,内侍、宫人、侍卫成群,受到时刻关注的宋显琛周身不自在。
  他于北山寺庙一带闲居时,所见者不过寥寥数人;回皇宫后,应酬越来越多。
  宗亲重臣的女眷,譬如几位堂姐、饶相夫人、北海郡王妃饶蔓如等,总会借拜会太后、赵太妃之机,“顺便”探视他这“长公主”,教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以盛装见人。
  他着实怀念北山院落的清静,也怀念与阿翕朝夕相对、研究草药的时光。
  说话的能力日渐恢复,他却不如想象中欢喜。
  更甚者,他心生畏惧——荒废政务数年,有朝一日坐上龙椅,他能否有妹妹一半优秀?
  五月,宋显琛借宫中不比山上凉快为由,带了裁梅、纫竹等人重回北山小院落。
  宋鸣珂拦不住,只得请李太医两头奔走,对兄长多加照料,又调遣大批侍卫、护卫轮番保护。
  宋显琛抵达北山当日,按捺不住,绕道去了净庵寻阿翕。
  净庵规制不大,信众往来也不多,内里简朴清净,庄严肃穆,仿佛一入法门,红尘皆被抛诸脑后。
  庵中老师太听闻长公主亲临,领一众弟子静候,见宋显琛、裁梅纫竹等人信步而来,皆躬身施礼道:“殿下安好。”
  宋显琛合什还礼:“请问师太·安否?”
  “贫尼自在。”老师太年逾古稀,亲自领他入庵。
  宋显琛环视四周,庵内不过二十余人,不见阿翕。
  他不好直接相询,踏着足底青石道,穿过藏经楼之间,入正殿礼敬两侧持剑、琵琶、伞、蛇的四天王像,以及大殿正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像。
  宋显琛眉目间无比虔诚,对中殿供养阿弥陀佛、药师佛像,后殿的观世音菩萨也一一敬奉。
  他偶尔听阿翕说起在庵中的清修,跪在蒲团上时,也尽己所能感受她过往所领略的氛围,方折返回前院。
  还是不见阿翕。她上山采药了?
  当着一众佛家子弟前,宋显琛不便多问,悄声命裁梅布施过后,再私下问问老师太。
  他由纫竹搀扶坐上马车,如坐针毡。待裁梅从庵中行出,他催促道:“怎么?她、她去哪儿了?”
  “殿下,”裁梅抿唇道,“阿翕小娘子她……修行期满,已离开净庵一段时日。”
  脂粉覆盖了宋显琛的面目,掩不住他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颓然靠在马车角落,怔然片晌后,心生一念——兴许,阿翕临走前,曾到他之前的住处留下书信?
  “快!快回山居小院!”
  余人应声离开净庵,催马往蜿蜒曲折的山道上赶。
  沿途成荫绿树,闪掠而过,模糊了宋显琛的世界。
  他干脆闭了眼,满心期待,阿翕已留下片言只语,好让他来日与之共聚。
  毕竟,他这“长公主”待她从无任何架子,视她为知己,她不会就这般不辞而别的……
  抵达小院落,他无视留守宫人的礼迎,张口就问:“阿翕……可有来过?”
  几名仆侍面面相觑:“回殿下,不曾来过。”
  宋显琛忽觉这小小院落的花草树木比任何时候刺目,包括阿翕亲手所栽的一整排怀菊、金银花、山茱萸等,越繁盛,越锥心。
  她曾说,愿陪他养护草药,共采四时花,伴他一路好转。
  什么“容成”、“玉英”、“金精”、“长生”……纵相大半年,相聚日短,而今只剩他独自守着。
  他怅然立于庭中,垂下眉眼,眸底深深,如有冷凉光芒划过。
  …………
  五月下旬,霞光破空,朝阳万丈金芒晕染着人间的勃勃生机。
  宋鸣珂亲率宗亲与百官,站在京城西门外,长长队伍后,围拢了一圈圈的百姓。
  他们沐浴灿然晨辉,怀着殷切的盛意,庄重迎接离京四年的定远侯霍浩倡,和班师回朝的雁门、北安等三关的将领。
  旭日普照下,数千人浩浩荡荡出了林子,下马恭敬地执了军中礼。
  为首的霍浩倡神情端肃,朗声道:“臣霍浩倡,叩谢陛下相迎圣恩!”
  说罢,领着长长的人龙下跪。
  他所带来的有功军将,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乍眼看,人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但仔细观察,定能发觉,当中有人袍袖空空,有人需由仆从搀扶而跪,有人面上、手上布着不同程度的烧伤或刀痕。
  宋鸣珂知道,会有更多的四肢不全者,生怕御前失仪而隐匿在后,有的更是早早回乡休养,还有的……战死在千里之外的沙场上,再也无缘见这京城繁华、故土昌盛。
  她双目含泪,遥想上辈子的此时,兴许是同样的一帮热血男儿,在同样的恶战中披肝沥胆,而最后有功不得赏。
  念及此处,她情不自禁执礼而还,颤声示意大伙儿平身,并上前亲手扶起久别的表姨父。
  愿此生能授予他们该得的荣光与敬意。
  霍浩倡受宠若惊,抬目望向宋鸣珂的瞬间,竟有须臾失神,“陛下……”
  宋鸣珂启唇欲语,忽而身后一魁梧身影闪出,“爹!”
  正是与父分别了四年有余的霍锐承。
  “瞧你这没规没矩的样子!”霍浩倡低声呵斥,慈爱目光却片刻未离心爱的长子。
  宋鸣珂笑道:“自家亲戚,无须顾虑太多。”
  霍睿言也从人群中行出,与众将相互礼见,因今日迎归,特意改穿了武服。
  宽肩窄腰外套着浅青色竹叶纹窄袖武服,以银线滚边,精细铜扣雕着莲花,清雅不失细腻,更显英气逼人。
  他们在满城臣民的欢呼与祝福下,翻身上马,带着战胜的喜悦与荣耀,朝城中行去。
  立在主干道旁迎候的百姓大多为有头有脸之人,不乏臣属家眷等,其中不少妙龄女子正热切议论霍家两位俊朗挺拔的公子。
  诚然,霍睿言早在文举时已获高度重视,此番与边关将士谈笑自若,免不了勾起人们心中遐想。
  京城的少女从不曾见他铠铠银甲加身的模样,只能凭借他端坐马背的飒爽风姿,及晨光下的英朗面庞加以想象。
  出身名门,俊美无双,文才武略,战功显赫,满足了女儿家心事的种种幻想。
  偏生……与皇帝身侧的昂藏指挥使传出了断袖传闻。
  随夏日微风卷席京城各角落的,除了喜庆相告声,还有洒落一地的心碎叹息。
  于是,她们转而偷瞄霍家世子。
  人潮中,一名年轻少妇挽了同行丽人的手,站在一座茶馆门口眺望。
  “来了来了!”少妇装扮的翠纱女子正是林相的孙女、沈国公世子的娇妻沈少夫人,“窈姐姐,定远侯和两位公子都在!”
  “你心真大!他们一家回来了,轮到沈大人驻守蓟关,你还乐成那样!”
  舒窈身着鹅黄色上襦,挑丝霜色罗裙甚是素雅,她深知闺蜜的夫婿于成亲当夜接到急报,快马北行,丢下爱妻已大半年,总算打完仗,却又来了新的调任。
  沈少夫人笑道:“我若非对你放心不下,早就北上寻他了!你赶紧定下来,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舒窈远远偷望了皇帝和霍家兄弟一眼,心头滋味难言。
  她至今想不通,自己缘何得罪了皇帝。
  去年湖心亭一别后,皇帝出面调和了她与符家的冲突,事后便对她不闻不问。
  闺蜜曾劝她改而考虑霍二公子,未料霍睿言很快去了前线。
  经历夏秋冬春,她一颗芳心在空中,不知为谁盛放和凋零。
  见舒窈默然不语,沈少夫人又笑道:“你忘了我跟你说的?如今霍二公子以文官身份立了战功,可是不得了的事!你……”
  “别提了!”舒窈用手肘撞了她一下,“不嫌害臊!再说,你成天呆在沈国公府,大概不知。我姐说了,人人都说……说霍二公子……是那个那个……什么!”
  “又是那传闻?不早跟你讲了,是霍家家教森严之故,作不得真的!”
  “这次不一样,据说逮了现行,具体我也没问……反正霍二公子和秦指挥使出双入对,成天粘在一起……确是事实。”
  “……”沈少夫人婚后极少在外走动,一时无法辩驳,改口道,“那就……霍世子!”
  她语气笃定,嗓门稍稍提高了些,恰好霍锐承骑在马上,正在为皇帝开道,听闻有人喊他,狐疑扭头。
  舒窈霎时间满脸绯红,腿脚发软,摇摇晃晃,险些跌倒在地。
  霍锐承瞬即认出她,眸光亮起惊喜与担忧,当即指挥下属继续前行,自己则勒马道旁,关切问道:“舒小娘子没事吧?”
  舒窈万万没料到他居然跑到自己跟前,登时吓得手足无措,原本勉强站稳的身子一软,眼看便要跌坐地上,在全城士庶面前丢尽颜面……
  冷不防霍锐承飞身下马,右臂往前一捞,轻轻圈住她纤细柔弱的背。
  舒窈心跳得快从嘴里吐出来,水眸凝向咫尺外浓眉大眼的一张豪气勃发的俊颜,更觉他臂弯如烧,燃点了她浑身上下。
  那一年汴水河畔,他曾护送她和父亲回程,彬彬有礼送至府门外,却不好意思入内喝口清茶。
  湖心亭内,他曾因符家世子对她出言不逊、拉拉扯扯而怒发冲冠,不惜以动手的方式为她讨回公道。
  此后,他们在沈国公府上有过数次会面,竟仅有点头之交,他傻愣愣的,她只顾着羞涩回避,连句话没说。
  街头重遇,就在沈少夫人随口提及他时,他便来到她面前。
  她甚至没搞明白他是如何从马背上抵至他身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