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董端嫔 第39节

  如果她掌握所有宫权的皇后也罢了,这样她倒是还可以徐徐图之,设法在南三所安排人手。
  她这个皇后宫权分出去一半也就算了,就连皇上已不如以往那般信任她了,所以她更没有办法将手伸进阿哥所。
  她害怕要是马佳庶妃这胎又是皇子。
  那么马佳庶妃日后便有两名皇子,恐怕日后都要骑到自己与承祜身上了。
  一想起承祜,皇后只觉得自己一把辛酸泪,抱着赫舍里夫人哭诉道:“额娘,我这个皇后当得好累啊,我一进宫后,你们就因为马佳庶妃生下皇长子,你们就一个劲催我赶紧生下皇上嫡子,那一年内我吃了多少坐胎药才怀上了承祜,结果我生下承祜后,家族又让我想办法除掉大阿哥,你们只想着家族日后荣耀,可想过我在这个宫中做皇后艰难?”
  赫舍里夫人听了女儿的苦楚,她也难受地直流眼泪。
  赫舍里夫人让皇后打起精神来:“如今你已进宫,已经没有退路了,家族也是为了你和二阿哥好,不趁大阿哥幼时解决掉他,长大后除掉大阿哥定会难上百倍。”到时候他们要解决的不仅是大阿哥与马佳庶妃还有背后支持他们的势力。”
  皇后低头垂泪,这个道理她何曾不明,但她真的没有办法,以前想除掉大阿哥还有栽赃到昭妃身上,如今昭妃已经对她多加提防,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赫舍里夫人眼珠子咕噜噜想了想,忽然兴奋道:“和卓,马佳庶妃这时怀孕反而是你的机会。”
  皇后奇道:“额娘此话怎讲?”
  赫舍里氏夫人道:“营造司是不是归你管?”
  皇后点了点头。
  赫舍里夫人眼神阴毒道:“等马佳庶妃八个月份后,你想办法对马佳庶妃的轿撵弄手脚,历时马佳庶妃月份大从那么高轿撵的摔下来,极有可能会一尸两命。”
  妇人生产原本就是从鬼门关走一趟,那么直直从高处摔下来,她就不信马佳庶妃会不死。
  “到时候我儿可以趁马佳庶妃死后,再对大阿哥下手,一个没有母妃的皇子,身边下人难免会疏忽,多得是法子让他发生意外。”
  皇后极力摇头道:“不行,后宫殁了一个宫妃与夭折了一个皇嗣,就算我手法通天,让人找不到证据,可皇上和太后太后就不会疑心是我干的吗?外头又会怎么揣度我?那么我这个皇后贤名也将不复存在。”
  这样做,一旦皇上有疑心,她在皇上心里的形象不就彻底崩塌了吗?她忍着恶心,在皇上面前装出贤惠的样子,就是为了证明给皇上看,只有她才适合做皇上的妻子,她才是皇上那个最值得信任的人。
  赫舍里夫人抓住皇后的手,急道:“我儿你糊涂了,你膝下有二阿哥这个嫡子,将来无论大阿哥发生什么意外,别人都能想到你头上来,还是说你这辈子都不动大阿哥了?”
  皇后闻言怔怔地不说话。
  她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便是她一直施展不开手段的缘由。她真是不知道在如何在保全自己贤名的情况下,又将大阿哥母子除掉。
  赫舍里夫人苦口婆心劝道:“儿啊,福兮祸兮,你是要贤惠之名,还是替二阿哥铺平夺嫡之路,你总得选一个。”
  皇后心里还是有顾虑道:“可要是皇上彻查此事,厌恶了女儿,要废掉女儿这可怎么办?”
  赫舍里夫人摇头宽慰道:“这个你倒是不用忧虑。”
  皇后露出疑惑的眼神。
  赫舍里氏决定给皇后服下一颗安心丸,道:“你前些日子不是让额娘问问阿玛,皇上在前朝是不是谋划何事吗?”
  皇后点了点头,这是王佳庶妃进宫后,送信出宫让额娘问的。
  赫舍里氏小声道:“额娘问了,但你阿玛说了,这是朝廷要事,向外透露可是要杀头的,只给额娘透露了些许,说皇上的确要谋划了一件大事,而且你阿玛与大伯近些日子,日日召集在朝廷上的族人,偷偷在书房里密谋,这幅阵仗,额娘才在铲除鳌拜一事上见过。”
  皇后顿时眼神渐渐有了光亮,也就是说皇上未来必会重用赫舍里氏,甚至离不开赫舍里氏的支持,只要皇上要用赫舍里氏,那么她皇后这个位置便稳坐无疑。
  赫舍里夫人见了皇后的反应,便能知道皇后已经明白她话中的意思,拍了拍皇后的手,笑道:“到时候你好好给皇上培养一个优异的嫡子,再加上家族又给皇上立功,没了大阿哥,皇上自会立二阿哥为太子,到时候你既是中宫皇后,又是太子之母,地位也只会越来越巩固,日后二阿哥的登基之路也会一路坦荡,皇上也会渐渐遗忘早殇大阿哥,只记得你与我们赫舍里氏的好……”
  当初赫舍里夫人的话犹如潘多拉的魔盒诱惑着皇后,让她还历历在耳。
  作者有话说:
  赫舍里家已知要削藩,康熙要发动那么大的战事却没有要立储的意思,所以才那么急催皇后。
  第35章 承祜
  自己要是与皇上的感情还如以往那般伉俪情深, 她倒是可能会拒绝额娘的提议。
  可额娘给她畅想的路,实在是在美好了,美好到让她鬼使神差地谋划了这个计划。
  如果不是董庶妃, 她这个计划便就成功了。
  一想起董庶妃,她就恨不得杀了这个贱人泄愤。
  可如今她却不能动手, 皇上日后要用到董家, 要是她扰乱了皇上的谋划,皇上不仅会恼怒她, 估计还会迁怒赫舍里家。
  孩子她敢动手, 唯在独政事上她不敢触动分毫。
  民间夫妻尚且为一体, 更何况她与皇上整个大清的主子。
  况且皇上日后的江山,也是承祜的江山。
  等皇上不再需要董家了, 她自会让董庶妃瞧瞧她真正的手段。
  “皇后娘娘,梁九功传来了旨意, 说皇上要来坤宁宫用膳”
  秀儿兴奋的声音将皇后从自己的回忆里拉了出来, 她抬眸木然问秀儿:“你说什么?”
  秀儿又重复了一遍。
  皇后顿时喜溢眉梢,果然是她多想了,皇上并没有疑心她。
  想着便要动身前去小厨房吩咐厨师做些皇上爱吃的菜肴。
  “皇额娘,你去那里?”
  皇后闻言顿时反应过来承祜与老师还在呢,她过来抱起承祜吗,摸了摸孩子头,笑道:“许老师,你觉得二阿哥这个孩子天资如何?”
  因为是在后宫教学, 皇后找的是位女老师, 二阿哥那么小, 她也只是想让二阿哥先识字, 识得些道理, 也用不着找大儒。
  许老师点头奉承道:“二阿哥人中之龙,自是天资聪颖,但这赤子就怕厌学,二阿哥似乎有些分心,但也不打紧,孩子刚启蒙时都会这样。”
  皇后闻言点了点头,方才她观承祜虽说在听老师教认字,可却时不时回头看着自己。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承祜是她吃坐胎药怀上的,孩子一出去就带着体弱之症,刚出生后动不动就身子发热。
  她原以为是那些嬷嬷奶娘不尽心,换了一批又一批嬷嬷奶娘还是承祜身子还是如此,身子骨比大阿哥出生时还要差上许多。
  承祜这个样子,她实在是不放心给别人照顾,便自己亲自照顾了。
  毕竟她这可是她吃了那么苦,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儿子。
  正因为她平日整日将承祜带在身边,导致承祜后都有些离不开自己,看来得开始试着让承祜独立了。
  皇后让老师退下,又让奶娘将二阿哥带下去,便去小厨房忙活去了。
  快到晚膳的时辰,皇后一如既往地在坤宁宫门口等候康熙的到来。
  皇后身后的秀儿跟慧儿在小声嘀咕道:“我就是知道皇上定不会冷落了我们娘娘的。”
  慧儿也附和笑道:“皇上待我们主情分自是不同的,这几天只不过是皇上政治繁忙,没空踏入后宫罢了,这不,皇上一进后宫便来我们坤宁宫来了。”
  这时福嬷嬷忽然咳嗽了一声,顿时秀儿与慧儿顿时消了声。
  ……
  康熙乾清宫平台面前望着前面的广场,视线巡视着这紫禁城。
  他思绪纷扰的时候便喜欢来这里吹吹冷风,寒冷能让他思路变得格外清晰。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削藩之路这才提出第一步,便如此艰难,就连自己的政臣班底,持反对意见与赞同建议都各自参半。
  有些人认为此举太过于激进,稍有不慎大清可能会毁于一旦。
  有些人则是认为如今三藩势成割据,已威胁到大清的政权,不趁早解决,日后更加难以铲除。
  康熙满脸愁容地拍了一下石栏上的望柱头。
  就连自己班底,他都不能让他们全部支持自己,到时候他又该如何说服太皇太后支持自己?说服群臣支持自己?
  康熙在内心叹息一声,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自己计划能不能成。
  天空这时竟忽然下起了皑皑大雪,似是向人昭示着天子的心情。
  梁九功见状忙让底下人去乾清宫里头拿伞来,宫人们闻言利落地从里头拿了伞递给梁九功。
  梁九功打开伞将伞撑在康熙上方,他看了看天色,道:“万岁爷,您晚膳还去皇后主子那里用膳吗?”
  梁九功的提醒,让康熙都意识到这都已到下午了。
  康熙便点了点头。
  梁九功扬声道:“摆驾坤宁宫。”
  冬天的夜幕总是降临得飞快,方才天还灰蒙蒙亮,转眼就变得一片漆黑。
  康熙在交泰殿远远的,便瞧见坤宁宫灯笼,映照着皇后单薄的身影。
  他想到这些年无论严寒酷暑,只要他来坤宁宫,皇后早早的,在门口翘首以盼得等候着他了。
  皇后见康熙终于是来了,忙屈膝行礼:“臣妾参见皇上。”
  康熙俯下身来扶皇后起身,可触到她的手,顿时传来一阵寒意,不由地动容道:“手怎地这般冷?其实天寒地冻的,也不必在门口侯着朕。”
  皇后眼眶一红,道:“不妨事,臣妾只要想着能早些见到皇上,便不觉得冷了。”
  康熙闻言回握住皇后的手:“进去吧。”
  皇后低头看着两人互相牵着的手,只觉得满心甜蜜。
  今日皇后给康熙准备的是羊蝎子火锅,两人入了座,康熙一个人作吃,皇后一个人作夹。
  康熙蓦地想到那日自己也像皇后这般夹菜给戈雅,也夹起一块羊肉到皇后碗中:“皇后也吃赶紧用膳吧,这些事宫人来做便行了。”
  皇后看着碗里的羊肉,却没有动筷子,不安地问道:“是臣妾夹的菜不和皇上胃口吗?”
  也不怪皇后这个反应,以外服侍康熙用膳习惯,现在康熙不仅不让她服侍了,还破天荒地反过来服侍她用膳。
  而上位者忽然不让下位者做平日做惯的事,下位者便会下意识地认为是自己那里做错了。
  康熙闻言神色微冷,他平日对待皇后很差吗?
  往日用膳时他又不是没劝过让皇后与嫔妃们,用让她们自己用膳,不用顾自己。
  可她们只当耳旁风每次都拒绝,久而久之他也不愿意再说了。
  康熙道:“朕只是怕你饿着了。”
  皇后这才展颜一笑道:“多谢皇上关心,臣妾方才用过一些点心了,现倒也觉得不饿。”
  羊蝎子味道重,她一会还得侍寝,不宜吃味道那么浓郁的吃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