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节

  一开始有这样免费又口味独特的方便面吃,大家都很高兴,可随着研发部门对口味的多次调整,试吃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家对方便面从最初的喜爱逐渐到了麻木,最后又到无法接受的地步。
  试想,一天让你吃1—2碗方便面,而且还是差不多的口味天天吃,连吃个十天半个月的话,再好吃的方便面也吃吐了。
  露丝作为公司总经理,更得以身作则,试吃程序是摆在第一的。所以她从喜欢方便面到现在一闻到方便面就没有丝毫胃口,这样的转变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现在再让她吃方便面不吐出来就算不错了。
  听了展林红的解释,宋援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种痛苦他前世也是经历过的,尤其是工作最忙的时候根本吃不上饭,只能靠方便面来凑合,家里单位一箱箱摆着,早就吃腻了,可为了肚子再不想吃也只能硬着头皮吃。
  “如果正式投产的话目前产量大约是多少?”宋援朝把面碗放到一旁,点上支烟开口询问。
  应安妮说了个数字,宋援朝想想点了点头:“这个产量在初期还算行,可一旦市场打开就远远不够了。不过各地区的分厂现在已经在建了,暂时先靠这个产量顶一下倒没问题。”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毕竟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我们都不知道。”应安妮点头道,接着她问了一个问题,就是方便面的品牌用什么,这件事还没一直定下来。
  “品牌问题你们讨论过了没?”宋援朝反问。
  应安妮回道:“讨论过了,有几个品牌选择但没最终确定。”
  “拿来看看。”宋援朝冲她伸手,应安妮把早就准备好的讨论结果递给了宋援朝。
  宋援朝接过后细看,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好十几个方便面的牌子,不过目光在上面一扫宋援朝就把一些比如“长城”、“中华”、“利民”、“冠面”这些太无特殊的品牌直接去掉,接下来又去掉了一些没有新意或者读起来拗口又不容易记的品牌,最终一看居然一个都没剩下。
  微微摇头,宋援朝有些失望,起个品牌都这么难,大家的思维还局限在之前的思路上,没有彻底发散性的想法。
  如果就是这些的话,宋援朝的打分是不及格的,可究竟用什么品牌呢?宋援朝考虑了下,原本他打算直接使用后世一些著名品牌的,比如“康师傅”、“小浣熊”之类,可仔细一琢磨在感情上似乎有些别扭,想了想后拿了一支笔在纸上写了两个字递给了应安妮。
  “神厨?”
  应安妮读出了宋援朝起的方便面的品牌名字,歪着头想了下有些惊喜道:“这个名字不错,神厨,很有意蕴呀,这名字起的好!”
  “呵呵,随便起的,哪里有你说的这么夸张,其实用宋师傅、应师傅来做品牌也不错,不过总感觉有些怪怪的。”宋援朝这话音刚落,应安妮和展林红同时大笑了起来,唯独露丝一副茫然的表情看着他们,虽然露丝的中文现在学的很不错,进步很快,已经能简单地和宋援朝他们用中文对话了,可要理解他刚才的那句话的意思却对她来说非常困难。
  等应安妮用英文解释给露丝听后,露丝还是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在她们西人看来用自己的名字做品牌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第531章 老鲁汇报
  孙耀良不在金陵,去了山城。
  燕京、沪海、山城这三个地方建厂是今年司特公司的重要计划,沪海那边已经开始动工了,燕京就更不用说,因为林宇航的原因建厂速度比沪海还稍快些。
  考虑到山城和其他两个地方的不同,宋援朝直接把最得力的助手孙耀良派了过去,再加上孙耀良的老家在西北,山城到西北路也近些,这几年孙耀良很少回家,趁着这次山城工厂的启动,宋援朝让孙耀良顺便回家一趟。
  孙耀良走后,销售公司这边由他的副手鲁宝刚看家,鲁宝刚是老供销老同志,虽然因为年龄大些进取心不足,但做事稳重可靠,而且他在销售公司时间也不短了,对公司业务也很熟悉,由他来看家最合适不过。
  笃笃笃,敲门声响起。
  宋援朝说了声请进,随即关着的办公室门被推开。
  “宋董……”
  来的人正是鲁宝刚,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快步走进来。
  走到宋援朝的面前,鲁宝刚把文件递过上:“这是销售公司的上月销售报表和上周的汇总,总经办那边我也交了一份过去,您这些日子不在总部,汤总前天又去了燕京,所以我亲自给您带过来。”
  “有心了。”
  宋援朝点点头接过文件,销售公司每月乃至每周都是销售报表上报总公司,这是宋援朝在销售公司之初就定下的规矩,销售是一家公司重中之重,作为掌舵人宋援朝必须要全面了解销售情况,随时掌握市场动态。
  除了看报表外,宋援朝和露丝等人不定期还要参加销售公司的内部会议,对目前的销售进行具体了解并商讨调整方向。前些时候宋援朝大多数时间都在沪海,所以销售公司的报表都是由老汤代审,看完后再整理给宋援朝告诉他一个结果,这样省却了宋援朝许多工作量,从这点来说老汤这个董事长助理干的非常合格。
  不过因为司特公司目前人才不足,每个岗位尤其是中层以上干部的工作量不小,一个人要负责好几块工作。就比如老汤,他不仅是宋援朝的大管家,还负责公司的人事、行政工作,协助副总应安妮。
  此外,由于三地的工厂几乎同时开工筹建,老汤还得跟进燕京那边的工厂情况,就在宋援朝回来前一天老汤直接去了燕京,接下来的日子里得在燕京呆上好几天。
  鲁宝刚如果说要开拓市场能力肯定不如孙耀良的,但要说做内部管理和做这些琐碎工作却非常稳妥,这也是孙耀良不在的时候总部让鲁宝刚这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务的原因。
  宋援朝接过文件翻开,大致看了几眼,主要是仔细看了看报表下面的几行数字。和自己的预料的差不多,之前推出的新品饮料市场销售稳步上升,随着知名度的打开和广告效应,新品饮料今年火爆已是定局了,现在五一还没到呢,市场销售数额就大幅度上升,整个销售公司上下忙得马不停蹄。
  心里微微点头,宋援朝看着上面的数字琢磨着接下来的销售量会达到什么程度,尤其是三地的新厂建成投入生产,全国主要市场正式铺开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正琢磨着呢,宋援朝突然发现鲁宝刚居然还站在那边,按理说他送了东西后就应该离开了,可他却留了下来没走。
  “老鲁,你找我有事?”
  宋援朝抬头问。
  鲁宝刚点点头:“宋董,要是您现在方便的话我有个事想和您说一下……”
  “方便方便。”宋援朝一听就笑了,放下手里的文件起身,走到一旁找了个杯子准备给鲁宝刚泡茶,鲁宝刚连忙说他不渴不用喝水了,宋援朝也不勉强,招呼着他来到一旁沙发坐下,拿烟递了一支过去,鲁宝刚接过烟道了声谢,掏出火柴先帮宋援朝点上。
  “老鲁呀,你来一分厂后我一直忙着,也没什么时间和你好好聊聊,这一晃就半年了,一分厂现在也成了司特公司,你老鲁也从最初的副经理担任了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宋援朝和颜悦色说道,鲁宝刚笑着点头,虽然他和宋援朝的直接沟通并不多,只是聊聊几次而已,而且基本都是工作上的,可在鲁宝刚心里宋援朝这个领导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他对自己现在的职位和工作也非常满意。
  之前在南都,鲁宝刚虽是供销科的一员,而且资历比较老,工作能力也强,可因为鲁宝刚这人从不参于江大海和顾平的那些烂事,平日里很是低调,所以他一直都不受重视,在供销科属于一个边缘人,但因为他的工作能力又是不可缺的干实事的人。
  鲁宝刚在南都不属于任何派系,如果说他和谁关系好些,无非就是和古常军的私交不错。
  古常军离开南都之前特意把鲁宝刚推荐给了宋援朝,同时暗中和宋援朝联手再加上本就和江大海不对付的顾平搅黄了江大海原本对一分厂销售公司的安排,趁此机会把鲁宝刚放到了销售公司副经理的职务上。
  从这点来说,鲁宝刚是古常军推荐给宋援朝的人,他到一分厂后无论是之前一分厂还是现在的司特公司,鲁宝刚的工作能力也让宋援朝很是满意。从鲁宝刚本人来说,他一个在南都厂干了这么多年的老供销一直不受重用,现在终于有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从心里也对宋援朝由衷的感激。
  两人说了几句话,无非就是宋援朝关心了下鲁宝刚,问了问他在销售公司具体工作的事。
  抽了半支烟,鲁宝刚开口对宋援朝道:“宋董,有个事我得和您说一下。”
  “你说。”
  “泉林厂和优民厂您知道吧?”
  宋援朝点点头:“知道,这两家厂子都是搞饮料的,泉林厂的厂长叫郑国元,优民厂的厂长叫姜……姜友兴对吧?去年的时候这两家厂子学我们一分厂也搞起了直供销售,郑国元的脑子比较活,没在金陵当地和我们竞争,去了周边地区,据说还干的不错。”
  “至于优民厂的姜友兴嘛就不怎么样了,在金陵乱搞一气,当时老孙还担心他把市场给搞乱了呢。不过后来就没声了,雷声大雨点小,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怎么样,呵呵,这个姜友兴还能怎么样,不懂供销非得装懂,做事一拍脑袋就猛干,他以为还是当年搞计划的那套呢。您不知道吧,优民厂前些时候快熬不下去了,姜友兴连他们供销科长的职都给撤了,一家好好的厂子被他折腾的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鲁宝刚摇头说道,听到他这么说宋援朝倒是来了精神。
  当初优民厂直接在金陵本地和一分厂竞争,不仅学着一分厂搞直供销售,而且还主动降价。当时孙耀良很担心会影响到一分厂的销售,特意找宋援朝商量这个事。
  为了面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宋援朝和孙耀良还特意制定了一个促销方案以应对这种情况,可谁想到他们的促销手段还没展开呢,优民厂那边就因为姜友兴的瞎指挥自乱了阵脚,看似猛烈的进攻瞬间自己内部把自己给瓦解了,弄到最后不了了之。
  之后,宋援朝也没太过关注这事,因为那时候新品已经开始生产,再加上后来江大海意图插手一分厂销售公司和合资的一摊子事,宋援朝哪里顾得上优民厂和姜友兴呀?
  如果今天鲁宝刚不提,宋援朝估计早就把优民厂和姜友兴给忘了,哪怕当初他和孙耀良还曾打过优民厂的主意,琢磨过如果有可能的话把优民厂合并过来以扩大一分厂产量的想法。
  不过这都是旧事,现在司特公司成立,宋援朝已没了当初在南都的顾虑,企业的发展不再受许多条条框框约束,所以这个想法也早就丢一边去了。
  鲁宝刚详细和宋援朝说了说优民厂前段时间的情况,由于姜友兴的瞎指挥导致优民厂不仅产品销不出去,反而得罪了一大批人,使得优民厂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今年过年,优民厂上下连年都没过好,福利什么根本就不用想,连正常工资都发不出来,仅仅只发了一点生活费勉强把这个年给过过去了。
  为了这事,优民厂上下对姜友兴的意见极大,眼看着下个月的工资在哪里都不知道呢,厂里的资金已经断了,水电都快交不出来了,姜友兴是急的头发一大把一大把地掉。
  “这么说,现在优民厂已经不行了?”宋援朝问道,同时心里盘算起来。
  如果是在以前,优民厂对宋援朝还是有吸引力的,毕竟作为同行企业优民厂的产量虽然不如一分厂,可在金陵本地也不算差。假如能合并优民厂,那么一分厂的产量就能再上一个台阶,对于一分厂是有极大好处。
  可现在不一样了,一分厂已经成了司特公司,燕京、沪海、山城这三地的新厂都在开建,最晚六月底就能初步投入生产。再加上金陵本地的新厂也马上建成了,等几家厂子全部投产,那么之前困扰宋援朝的产量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所以从这点来说合并优民厂已经没了必要,可就算不合并对于司特公司来说优民厂也不是没用。宋援朝想到的是优民厂的那些熟练工人和有丰富经验的职工,这些人可都是宝贝啊!
  司特公司现在最缺的是什么?不就是能用的人么?既然优民厂熬不下去了,那么是不是能够想办法招揽一些人过来呢?当即宋援朝不由得思索了起来。
  第532章 时代浪潮
  “老鲁,如果我们把优民厂的人弄来我们公司,你说有没有这个可能?”想到这,宋援朝开口问鲁宝刚。
  优民厂再不行也是国企,司特公司是合资企业,除了之前合资协议的老职工外,其他新进的人一律都是合同工。
  这是一个极大的不同,现在的人想法还是很简单的,国企端的是铁饭碗,合资企业是给资本家工作是受剥削的,合同这个玩意哪里有铁饭碗来得可靠?
  宋援朝的话让鲁宝刚一愣,鲁宝刚奇怪地反问宋援朝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等听完宋援朝的打算后,鲁宝刚摇了摇头。
  “怎么?不行?”宋援朝有些失望,其实司特公司合资后他还打过南都总厂的主意,但最终也没搞成,关键原因就在这点,何况南都看起来效益还是不错的,砸掉铁饭碗来合资公司当合同工?没一个肯来的。
  “不是说拉人不行,如果是上两个月的话或许还有机会,可现在……”
  “什么意思?”这话让宋援朝有些纳闷。
  “宋董您不知道,优民厂现在又活过来了。”
  “活过来了?换厂长了?姜友兴被撤了?”宋援朝一愣,脑海中闪过的念头第一个就是姜友兴被撤职,上面重新给优民厂换了个能力强的厂长。说不定还给他们拨了笔款子什么的,要不然新厂长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把优民厂起死回生。
  如果是这样的话,优民厂的确可以说是活过来了,一旦活过来,职工能拿到正常工资,以现在人的想法是绝对不会抛弃稳当当的铁饭碗去来司特公司当合同工的。
  鲁宝刚摇摇头,告诉宋援朝优民厂没换厂长,现在的厂长依旧还是姜友兴。
  这个回答让宋援朝疑惑不解,姜友兴这块废物点心有这样大的本事?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吃了太上老君仙丹开了窍?
  鲁宝刚就给宋援朝解了惑,他告诉宋援朝优民厂之所以会活过来靠的不是姜友兴,而是他前面提到的泉林厂郑国元。
  一个多月前也不知道郑国元是怎么说服的姜友兴,两家厂子突然就联合起来了。优民厂不但很快就复工,冷清的厂房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而且优民厂在恢复生产后并没有继续生产他们之前的牌子饮料,而是为泉林厂生产产品。
  也就是说,优民厂直接就成了泉林厂的一个车间模式,泉林厂派驻副厂长去了优民厂进行产品调整和管理,优民厂为泉林厂生产产品,打的全是泉林厂的品牌,至于供销什么的,优民厂也不自己管了,全部交给了泉林厂。
  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和泉林厂结算,虽然比自己生产和销售一条龙利润少了些,可这样一来至少优民厂不仅复工还赚到了钱,除去发工资和成本外,口袋里还能落下不少,这让前些时候焦头烂额的姜友兴又抖了起来。
  “有了优民厂的产量,现在泉林厂的产量翻了一番都不止,我派人去了解过,郑国元摩拳擦掌要扩大市场呢,除去之前的几个区域外,他的手已经向外面延伸了,弄不好接下来会对我们的产品销售带来些麻烦。”
  听完鲁宝刚的汇报,宋援朝的神色有些凝重。
  他没想到郑国元会无师自通说服了优民厂为他搞起了代工。代工这个模式在后世并不稀奇,就算是现在一些外贸性的出口厂家早就有代工模式了,其他的不说就说当年的腾飞厂吧,腾飞厂是做服装的,为香江盛华做代工,采用的是盛华的服装品牌,有些特殊面料包括配件也是从香江那边过来的,按照盛华的要求生产出来的服装直接出口到香江又或者通过香江出口到欧洲、北美等国。
  当然,那时候的腾飞厂和盛华的合作和真正的代工还有有一点区别,其他的不说就以腾飞厂可以在国内市场使用盛华服装品牌一点就和普通代工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宋援朝的缘故,腾飞和盛华其实是一家人,只不过它们的关系外人不知道而已。所谓的代工就是左手换右手,腾飞厂能拿到品牌授权也是很自然的事。
  当然了,真正的代工同样存在,可这些都是局限于对外贸易的渠道中,在国内的企业里,面对国内市场,一家企业给另一家企业做代工的情况还没出现过,从这点来说郑国元也算是开了个先例。
  之前郑国元学一分厂搞直供销售却避开了一分厂的渠道,选择了从周边地区入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这让宋援朝对郑国元这个人有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了解到郑国元的经历后更是对他极为赞赏。
  在宋援朝的眼里,郑国元是一个人才,之所以以前没能显露出来那不是他的原因,是体制和市场的问题。
  试问,在全国一盘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你一个小小的厂长又能做什么呢?光是那些条条框框就把你限制的死死的,心里有再好的想法也没办法尝试呀。
  别说是郑国元了,哪怕宋援朝也是如此。假如不是先有改革开放导致市场的开发,接着一分厂合资又成立了司特公司,作为南都总厂副厂长的宋援朝也是有劲使不上,许多事干不了。
  而现在,郑国元在自身产量不足,又没有能力扩大生产的情况下使出了代工一招,趁着优民厂被姜友兴折腾的奄奄一息的机会和优民厂联手,这一手不能不说不漂亮。
  哪怕是宋援朝处在郑国元的职位上,恐怕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个办法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