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节

  沈约暗想林灵素所言倒和张继先不谋而合,看起来很有些真实性。
  “那我们为何还会存在这个世界上?”梁红玉终于说了句。
  自从沈约、林灵素口中得知她和韩世忠的结局不会好,梁红玉就始终惴惴难安,等到回过神来,不由对林灵素产生了怀疑。
  一切都和梦一样。沈约这般人物,如何会关注她和世忠?
  沈约找世忠究竟要做什么?
  他们有什么值得沈约留意的地方?
  一个得李彦这种人巴结的人物,难道找他们……卖命?这才让他们有不好的结局?
  他们岂不是只有一条命可以利用?
  梁红玉本来是有主见的女人,但一切对她而言,实在是超越常识,让她不由心生戒备。
  林灵素淡然道,“那自然是有人消解了这个灾难。”
  “史书并没有记载这个灾难。”梁红玉立即道,她和韩世忠不同,因为出身武将之家,平日也知书。
  林灵素哂然道,“我本来以为红娘子有些见识,如今看来,终究差沈先生太多。历来强权,都会宣扬自己是最强最正确的言论,也让所有人认为,一切都在他们的控制内,若世人发现,他们也对很多事情无可奈何,那还会有人信他们的统治吗?”
  梁红玉哑口无言。
  沈约益发感觉这个道人见解清奇,一口道破统治的本质。
  哪怕是现代的老米,也不过在声嘶力竭的向全世界宣称,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中。若是更多人看出老米不过是个纸老虎,那老米解体恐怕是在旦夕之间。
  不过林灵素知道的显然和张继先不同,因为他接着又道,“当初西域那面有个安息国,国师叫做大明王,曾经前来中原图谋大事。大明王本来自负满满,觉得凭借他的才学可以在中原大展身手,但不想他碰到了曹棺那些人,随即吃了瘪,更是经历了那场灭世灾难,自感能力渺小,这才灰溜溜的回转安息。”
  沈约见林灵素侃侃而谈,感觉这绝非临时编出来的,问道,“大明王和摩尼有关?”
  林灵素一挑大拇指,“沈先生不愧神人,立即想到我的意思。不错,大明王是安息国的国师,摩尼的母亲叫做满艳,本来是安息王室中人,对大明王很是膜拜,因此满艳的儿子摩尼出生后,拜大明王为教父。”
  梁红玉、韩世忠面面相觑,对他们而言,林灵素说的这些,简直和天书一样。
  沈约暗想,梁、韩二人显然都没听说过安息国,事实上,若非对世界史有所了解,对安息亦是一头雾水。以林灵素的认知,居然对安息的事情说的头头是道,那这件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可这件事,绝对是旁人话于林灵素知晓的了。
  “大明王在中原也非一无所获。”
  林灵素又道,“他见识了天地间极多的奇异,懂得更多的知识。回转安息后,他遂将自己的所知,悉数传给了摩尼。而那个摩尼也不简单,利用所知随即发现他们信奉的教派充斥着人为的痕迹,和他追寻的大道全然相反。”
  现代的西方教派,和中原的迷信男女般,都蕴含着极度的不自信,定要找个神供着才行,安息那时候的教宗,还是以让人服从为目的。
  虽然佛也说皈依,但佛说皈依的三宝佛、法、僧,是说信仰觉、正、净!
  佛教的皈依,和西方的入教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说我说法都和没说法般,你若真悟了,就应该知道是你自身的能力在引导你前行,所传教法如筏比喻,是希望让人获得真正的觉悟自由,后者更类似pua,认为你应该像牛羊般无条件的服从神的命令,反正我是为你好。
  那时候的摩尼,能够发现这点,并不简单。
  “于是摩尼宣布脱离他曾信仰的教派,自创摩尼教。”
  林灵素看着沈约道,“我今日听沈先生提及两宗三际,这才想到当年方腊对我说的往事很可信。”
  沈约沉吟道,“中原人既然少知灭世一事,那方腊从何得知?难道说……摩尼……后人又找到了方腊?”
  林灵素赞道,“沈先生实在聪明,一想就通。不错。摩尼虽创教派,可对于天道之寻,似乎没有完全开悟,他没有忘记源头所在,是以令后人传教东土,因为他知道,和达摩东渡传授佛法般,予就是取,唯有东土才能保留摩尼教本质。但沈先生自然知道,真正的法不是理,而在为!”
  沈约轻叹道,“你既明这点,如何任由岁月蹉跎?”
  林灵素怔了下,半晌才道,“修行一事,非大智慧不能为之。我无摆脱红尘引诱之力。”
  见沈约不语,林灵素又道,“教宗内,任凭你讲的天花乱坠,可若没有实际的能力,终究会引发教中人的怀疑。”
  沈约缓缓点头。
  “安息的摩尼教被本土教派视为异端邪说,遭到血腥镇压。”
  林灵素又道,“但和佛法一般,摩尼教在中原反倒发展起来,改称为明教。有一日,西方有摩尼教徒历尽辛苦找到了方腊,请求他的帮手。那摩尼教徒说……他根据摩尼手书所言,知道有神物流传到中土,这才引发中土摩尼教大兴,西方摩尼教衰落。”
  沈约一听,就知道这像无稽之谈。
  真正的觉悟,靠的绝非什么神器宝物,而是内在的建设。
  不过他还是问了句,“神物是什么?”
  第1662节 天子基万年楼
  当一个教派需要找到传说的圣迹才能维系下去,那这个教派离崩溃覆灭就不远了。
  从不见腐朽的高楼在外边搭架子,就能真正不倒的。
  沈约深明此理,一听摩尼教需要找什么神物兴教,就知道西方的摩尼教趋近终结,不过他知道那神物必定有些因缘,因此问了句。
  林灵素没有隐瞒,“摩尼教徒说神物是天子基和万年楼。”
  韩世忠神色有异。
  林灵素见状问道:“阁下征讨过方腊,自然听过这两物?”
  韩世忠犹豫道,“听说那是陈硕真留下的遗迹。”
  “陈硕真是谁?”沈约问了句。
  林灵素解释道,“那是唐朝信奉摩尼教的一个女人,也是华夏第一个称皇帝的女人。”
  沈约微有意外。
  “她称帝时间比武则天要早数十年,听闻武则天称帝,也是受她的影响。”
  林灵素微叹道,“但陈硕真称帝的时间显然比武则天要短很多,甚至不如方腊。传说中,她死时以无上大法留下天子基,内藏万年楼。”
  韩世忠并没出声,显然也知道这件事情。
  沈约不懂就问,“什么叫以无上大法留下天子基?”
  林灵素缓缓道,“据我所知,在陈硕真被抓前,所藏之地如同地震般变迁,许多地貌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一个极为奇特的地方,那地方有看似天然的十道石门,九道开启,一道封锁……因此那地本称作十门九不锁。”
  他说的极为奇特,韩世忠听了微有摇头,哪怕梁红玉亦觉得无稽。
  沈约那一刻却想到了渡劫迷宫。
  做这种关联很正常,因为若非地质变迁,那能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定是利用高科技对地形的改造了。
  陈硕真如何能够掌握这种科技?
  沈约微有皱眉,暗想根据萧楚所言,他们的分时投射并不应该影响唐朝的人。
  “根据传言……”
  林灵素缓声道,“陈硕真临终遗言,有缘者入得十门九不锁,可得万年楼,坐上天子宝座。”
  沈约喃喃道,“陈硕真都是称帝被杀,她留下的东西如何能让人登上天子位?”
  林灵素轻叹道,“按道理来说的确如此,但世人都有种自信,旁人不能用的神物,多是机缘不够,自身却极可能发挥出奇效。”
  沈约点头道,“因此很多人前往那里探寻?”
  林灵素也是点头,“因为和坐上天子位有关,所以十门九不锁又被称作天子基,寓意只要进入那里,就有当上皇帝的基础。”
  沈约暗叹世人蒙昧,随即想到一事,“方腊和你提及此事,莫非……他也前往过天子基?”
  “正是如此!”
  林灵素沉声道,“方腊得摩尼教徒呈上的摩尼手书,找西域人翻译其上的文字,发现和摩尼教徒对他说的大同小异。”
  沈约暗想,由此看来,方腊也是谨慎之人,不会因为捕风捉影行事。
  “再加上方腊所在的睦州正近天子基,他亦对天子基有所研究,因此他终于入天子基一探。”
  林灵素感慨道,“都说世事全是命,半点不由人。有太多人前往天子基探寻,却终无所获,偏偏方腊却发现了玄奥。”
  沈约见林灵素又有悲观情绪,暗想此人有悟性,可惜终究归于命运之说,这才放弃努力,只想着奇迹,很替林灵素惋惜。
  “方腊发现了什么?”韩世忠突然问了句。
  “他发现原来传言有误,陈硕真留下的并非万年楼,而是万年螺!”林灵素很是慎重道。
  韩世忠神色有异,“万年螺?”
  林灵素看了韩世忠一眼,“你当初看到方腊的时候,想必也看到了万年螺?”
  “那像法螺的东西?”韩世忠颤声道。
  “原来你真的看到了。”
  林灵素感慨道,“但你好像没将此事话之天子。”
  韩世忠脸色涨红,额头青筋微起,“我不是不想告诉天子,是因为那东西消失了,为了不惹是非,我才没说此事。”
  梁红玉听出不妥之处,急声道,“世忠绝没有做皇帝之心,也不会藏匿什么万年螺。”
  一言落,雅间静了片刻。
  只余韩世忠略有粗重的呼吸声。
  沈约知道韩世忠为什么这么紧张,方腊是叛军,他所持有的东西都和反叛有关,更不要说什么万年螺,你没见到还好说,见到了却隐秘不报,难免会让人认为你想做天子。
  此事泄漏,不要说升迁,只怕掉脑袋也是大有可能。
  见韩世忠很是紧张,沈约安慰道,“我和林道长都信韩兄为人,不会传出此事,谈及此事,也绝非要追究什么,韩兄大可放心。”
  韩世忠神色不定,梁红玉立即道,“多谢沈公子和林道长。”比起韩世忠,梁红玉更是精熟人情世故。
  沈约沉吟道,“道长,你说的万年螺就和释家的法螺仿佛吗?”
  那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功用?
  沈约自然知道什么是法螺,那是佛教举办仪式时用的一种乐器,多是用海洋螺类的贝壳做成。
  可陈硕真若只留下个螺类贝壳说是神物,那无疑是天大的笑话。
  法螺可能是一高科技产品的外观掩饰,就和量天尺和开疆斧般。
  林灵素点头道,“当年方腊的确这般说,不过他见我没有什么留下的意思,终究没有将万年螺给我一观。只怕能形容万年螺的,只有韩将军了。”
  韩世忠微有沉吟,终于道,“那的确和寺庙的法螺很像,但当时那法螺是悬空浮在火焰上空的。我听那些人念什么……萨埵……贝美吽的时候,就觉得头晕脑胀,神志不清,片刻后才发现火焰上浮有一个法螺,那法螺有脸盆大小。”说着用手比划了一下。
  梁红玉暗自忧心,一个像脸盆大小的法螺已不常见,脸盆如何能悬浮在天空?这种事情说出来,谁能相信?
  偏偏沈约见怪不怪的样子,“然后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