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节

  还是几个孙女陪伴的时间长,自然情分也不一样。
  吃什么是小事,和孙女们一块儿吃才是要紧的。
  三代同堂,也算其乐融融。
  燕明荞一直盯着汤底浓稠的砂锅,真的就是白粥熬的,煮的时间长,米香味越发浓郁,让人想要干喝一碗。
  以前煮别的锅底早就开了,今日怎么开的这么慢?
  燕明荞道:“怎么还不开。”
  燕明月颇为认真道:“想来是因为砂锅,炖汤都是用砂锅,小火慢慢煨着才能炖好的。”
  “她哪儿是问为什么不开,她是觉得太慢了,耽误她吃锅子。”燕明玉还能不了解妹妹,眼睛巴巴瞅着,就是看什么时候能吃。
  燕明荞道:“我才没有,我是怕祖母和母亲等急了。”
  燕明月笑了一些,沈氏和宁氏也笑了,看着姐妹三人斗嘴。
  燕明玉:“是是是,都是为了我们,五妹妹是一点都不想吃。”
  燕明荞这回底气没那么足了,“我还是想吃的,但第一口肯定是祖母先吃,母亲第二口,我最小,吃最后的。”
  能坚持到最后吃,燕明荞已经很用力在忍了,都是新鲜的,怎么不想吃呀。
  燕明荞在吃饭前还特意去小厨房看了看,叫龙虾的像大虫子,贝壳好看,颜色是紫色的,海螺灰扑扑的。她特地让厨娘留了两个最好看的海螺壳,想知道能不能像故事里那样两个人隔很远就能听见声音。
  但不行,她就给摆百宝阁上头了。
  冻鱼有好几条,得先解冻再切片。
  当时厨娘门还准备了不少青菜和小的点心,还切了菜和肉,做了两手准备,估计是怕这个简单的粥底火锅不好吃,到时候主子们还能吃别的。
  小点心都已经摆在了桌上,但燕明荞不是特别感兴趣,她好奇龙虾和螺肉是怎么滋味。
  桌上的菜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燕明荞还能分清哪个是龙虾哪个是扇贝,尽管全都切成了薄片,但那个看着很脆很有嚼劲雪白的是扇贝肉,晶莹剔透带着红色筋膜的是龙虾肉,形状不太一样,颜色发黄的是海螺。
  鱼最好分辨了,一整条,皮是红色的,肉的颜色略微透了点粉,好多片。
  这几个,到底哪个最好吃,一会儿就能知道了。
  燕明玉看着桌上的肉,心道,也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吃个刺身。
  还是算了,她若是吃了,估计母亲会让她立马出去。
  等的时候四人说着闲话,等锅底终于开了,布菜的丫鬟赶紧把桌上的肉往里面放。
  “这些切的很薄,煮一会儿就好了。”
  各种肉片滑进过来,在沸腾的粥汁中滚了两个开,有的烫得边都卷了起来,粥汁从它们身上滑了下来,然后滚进汤底中,让人不禁想象,这块肉到底有多嫩滑。
  锅在中间,有丫鬟布菜,燕明荞尝了一口,锅底就是粥汁,没有寡淡,入口不觉得没滋味,反而尝到了鲜甜味。书上说海水是咸的,所以喝了咸的水,这些鱼和虾也就有味道了。
  真好,这些鱼和虾真懂事,自己会喝咸的水,厨娘连盐都不用放。
  蘸一点酱油味道也不错,更鲜甜了。
  没有很多的油和调料,吃的是原滋原味。
  宁氏还以为这样吃会很腥,难以入口,但很好吃。她这个岁数,本来就喜欢清淡软烂的,海鱼好像都没什么刺,到嘴里一抿就化了,吃起来特别舒服。
  “不错不错。”宁氏不会在这种场合打趣孙女,也没说楚堪疑的好话,一家人吃个饭而已,非要让小姑娘羞得下不来台做什么,“明荞多吃点,明月也是。”
  燕明月点了点头,燕明荞嗯嗯两声,“祖母您也多吃点!”
  燕明荞觉得这顿饭新奇,而且粥汁越熬越咸甜,就好像吃了用鱼骨大虾各种河鲜炖了好几个时辰的粥一样。
  但这才煮了一会儿,等再放青菜,也是咸甜的滋味。
  真好吃。
  连粥汁也好喝,像是在喝海鲜汤,燕明荞道:“感觉我的眉毛都被鲜掉了。”
  燕明玉:“快给我看看掉没掉,我看眉毛没掉,肚子倒是鼓起来了。”
  燕明荞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是哎,鼓起来了,母亲,我觉得明儿一早不用吃饭了。”
  沈氏今日吃得也不错,但明早不吃饭肯定不行,“不行,饭肯定得吃,你明日还要上课,上到一半让先生听你肚子叫?”
  燕明荞:“这是母亲让我吃的,母亲让我吃我就吃。”
  燕明玉道:“我看是你自己想吃。”
  几人欢声笑语,这种好心情一直持续到晚上睡觉,燕明荞心满意足地睡到天亮。
  放假这几日不请安的时候,她都是睡到天亮的。
  冬日天亮,差不多就到辰时了,再梳洗用早饭,看书抚琴一个多时辰,一日也就过去了。
  过了上元节,天越发地暖和,等到正月底,府里绣房的人过来给燕明荞量尺寸,准备做春衣。
  丫鬟量着,五姑娘有三尺七寸了,“姑娘比去年长高了一寸多。”
  胳膊和腿都有长,毕竟连牙都掉了,怎么可能不长呢,看样子,很快就能长成大姑娘了。
  去年的春衣肯定是不能穿了,得全做新的,丫鬟笑得很讨喜,“姑娘又长高了,腰肢这里倒是没怎么变。”
  脸上带着点肉,身上很匀称。
  燕明荞觉得自己还白了呢,她会越长越高的。
  一年四季有两身衣裳,沈氏另给了两匹料子,让绣房给燕明荞多做几身春衣,先做府里的两身,其他的不急。
  不用沈氏吩咐,丫鬟就知道,给锦华苑是最慢的,但给燕明月的衣裳,是正常做的。
  燕明荞已经上了十几日课了,等到二月初二,地里长小草了。
  嫩生生的,好像被风一吹就倒了。
  燕明荞晨起的时候还能听见鸟叫,叽叽喳喳的,比冬日里热闹了不少。
  府里花园的迎春花一丛一丛地开放,是极其灿烂的黄色,中午是一点都不冷了,春天真的到了。
  每每中午从学堂回来,燕明荞都热得出一额头的汗,但李嬷嬷说还没到换春衣的时候,就只能这么热着了。
  等到清明节前,燕明荞才换了春衣。
  清明祭祖,但离萧阳老家太远,就只在府里祭拜,燕明荞去梧桐苑给陈小娘烧了纸钱。
  心里默默道,小娘,我又长高了。
  第66章 失败
  燕明荞和天上的陈小娘说了会儿话, 让她不用惦记自己,等纸钱烧完她就回正院了。
  祖母他们去祠堂了,松山书院清明放了一日假, 燕明烨和燕明泽都回来了。再等中旬春闱,燕明烨就要去参加院试了。
  燕明轩不在府中,燕明烨是府上唯一的嫡出公子,也要跟着祭拜。在越朝,祭祖一事都是男子去。
  燕明荞是无所谓, 她就改族谱的时候去过一次祠堂, 上面那么多牌位, 她还有点害怕呢。
  燕明玉也无所谓, 让她去她都不想去。
  但燕明泽是真想去, 在他看来, 能去祠堂意味着看重, 可以承祖先的福荫。尽管燕明烨蠢笨不堪不学无术, 可是因为生在正院, 长兄不在, 便是他来。
  他小一岁, 考上了秀才,但去不得。
  好在燕明烨蠢笨, 一个十三岁还考不上秀才的人,燕明泽不信父亲能有多看重他。
  清明第二日, 燕明烨就回书院了, 书袋里还装着燕明荞给他整理的笔记。
  这是燕明荞唯一能做的了,她虽然不是按照书院考科举那样学的, 但是还有傅先生呀。
  傅先生当初可是状元, 三元及第, 后来为官时也在吏部任职过,尽管已经辞官了,但学过的东西还记着。
  燕明荞借口想知道科举是什么样子、她学了这么久究竟有何成效,便在傅先生眼皮子底下答了去年、前年、大前年的院试考题。
  傅仲宴能察觉出来,学生是为了自己兄长,他已经辞官多年,现在没有朋友在吏部任职,并不知道卷宗内情,不算透题,所以教教自己的学生也无妨。
  院试总共两科,一科考五经三礼三转,都是书本上的内容,死记硬背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难就难在书目多,篇幅长,就算日日背诵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不过燕明荞记性好,这些书目都看过,这一科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二科考作文章,多是针对水利、屯田写,有两年考过律法。如今考生写文章多是照葫芦画瓢,但是若能写出言之有道的良策,也能让阅卷考官耳目一新。
  燕明荞看书多,哪一方面都有涉猎,写这个也不难,难的是,不是她去考,是兄长去考。
  傅仲宴看完燕明荞的卷子,点了点头,若在盛京考,兴许能考个案首回来。
  可惜是女儿身。
  若燕明荞知道傅仲宴怎么想,她会说不可惜,一来在她前面后面,也有许多才学出众的姑娘,她何其渺渺,担得起一声可惜。
  二来,她也没那么大的志向,而且不科举也能做别的,她做生意就很厉害。茶叶生意现在已经开始做茶包了,也有进展的。
  燕明荞扬着头问傅先生,“先生,写文章这科有没有什么法子啊。”
  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进步神速。
  傅仲宴捋了捋胡子,道:“我给你找几篇好文章,多看看别人怎么写的,考试的方向也就那么几个,多多累积,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下笔了。平日里你也不必拘泥于书本,书是人写的,可以多看看别人的文章。那样你会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傅仲宴的意思科考写文章有框子,要引经据典,不能一篇空话,心里有了框架,写的时候就不会犯怵了。
  明荞聪慧,多看书眼界宽了,没坏处。
  燕明荞恭恭敬敬道:“先生,学生明白了。”
  傅仲宴不可能手把手教燕明荞怎么答题,但燕明荞会自己翻书写一些,然后给傅仲宴看,傅先生说行,才能拿给二哥哥。
  这份笔记对燕明烨来说,就和久旱逢甘霖差不多。
  燕明烨拿到笔记的时候连说了好几声好妹妹,但那样子不像夸妹妹,而是像在拜菩萨。
  燕明荞认真道:“那二哥哥你一定要好好看,还有啊,这个给楚铮也看一看。你好好考,不管结果如何,只要用功了就好。”
  当然,还是考中了最好。
  燕明荞来燕明烨院子送的,他院子布置也简单,书房墙上还挂着以前玩的弓箭、木剑,百宝阁上摆着蝈蝈笼子,金的银的都有,可见燕明烨以前多贪玩。
  但现在燕明烨顶多是看两眼摸一摸,自从燕明轩落榜之后,他再没有玩过。
  就算沈氏不说,他也不打算再玩下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