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节

  “客人,我们这里只收现钱。”伙计回答,“你可以去当铺把皮毛卖了,再拿银子来买布。”
  阿尔身上值钱的是一条金链子,用金链子换麻布似乎有点蠢。他呆呆地站着铺子里面,所幸阿莫大叔很快赶到他的身边。大叔看到那么多布料,心中一喜,这正是族人们需要的东西。
  “这里的麻布要一钱一匹?”阿莫大叔追问道,“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店里的掌柜刚做成一单生意,回头说:“不能再便宜了,我们都是亏本卖的。东家带着小姨子跑了,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把积压的布料拿出来换工钱……”
  这个剧本怎么那么熟悉呢?
  蒙古人觉得万分新奇,这样的新闻真刺激啊。“布坊东家带着小姨子跑路、所以便宜兜售布料”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集市,许多部族的人本着“有羊毛不薅就是王八蛋”的心态,将铺子里的各色布料抢购一空。
  阿尔让阿莫大叔在店里先选了一大堆麻布,等他去当铺换钱。他用猎来的皮毛换了足足十两银子,把钱交给布坊的管事,族人们把布料拉走。
  少年看着自己换来的上百匹麻布,心里美滋滋的。他喋喋不休地说:“以后我还要来大同,这里的便宜真好占!”
  他头一次出来做生意,真的成功啦!
  当铺掌柜是锦衣卫的探子,他当日写信跟上级汇报:“……城中秩序尚好,无大乱。今日收得白狐皮一张、狼皮十张,折价十两白银。”
  这是跟领导要经费的意思。
  “可。”
  一个月之后,最最最上级的锦堂老人回复:“批准用银,皮草上交。”
  然后小张得了几身过冬的毛皮大衣。
  萧靖是占了大便宜的美妙心态,他跟老婆讲起这事:“……不知道是哪个大傻子,这么好的皮毛只卖十两。果然开放大同是有好处的,那里的便宜真好占!”
  作者有话说:
  有引用达延汗和鞑靼部的资料。
  关于鞑靼部的经济情况,有参考明朝《确议封贡事宜疏》:“北虏散处漠北,人不耕织,地无他产。虏中锅釜针线之日用,须藉中国铸造。紬锻绢布之色衣,惟恃抢掠”。还有部分资料:“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生锅破坏,百计补漏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
  第742章 朱厚照做好人(33)
  ◎明武宗的锅◎
  来到大同的第一天, 阿尔住进去瓦片屋顶的驿馆。他睡不着,推开窗户, 看到夜幕上的一弯月牙, 瞧着跟家乡的月亮差不多。
  “这里的房子真好。”
  “我今天吃了炒肉,很香,跟皮囊子煮肉是不一样的味道。”
  “我想给父汗买一些丝绸回去, 天热的时候应该穿丝绸衣服。我再给哥哥们买点绢,绢比麻布贵多了,穿绢衣才是贵族该有的气派!”
  少年在窗边自言自语, 直到夜深才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他第一次出远门, 没有意识到夜间会降温,等到第二天起来的时候说话开始带着鼻音。
  “阿莫大叔,早啊!”
  阿尔拿袖子擦了擦脸, 他的眼圈有些发青, 但是他的精神很亢奋。他想着昨日“成功”的一次买卖,心想自己今日要大干一场,为部族换来更多的东西!
  “阿尔,看来你昨日休息得不好。”
  阿莫大叔抬起头,他想要让小主子留在驿馆休息,但是阿尔说什么都不答应。少年胡乱往嘴里塞了一块饼,跑去马厩解下马儿的缰绳, 说要在城里好好逛一逛。
  “阿莫大叔,我出去了!”
  “啊,果然是小孩子呢……”
  中年男人哭笑不得,心想自己当年头一次来到明人的城池, 好像也跟小主子一样兴奋, 怎么逛都逛不够。他从怀里拿出来一小袋银子, 递给阿尔:“这是大汗,啊,不,老爷给我的。老爷说了,黄金很值钱,不要随意花出去,买东西付银子就行。”
  这是达延汗怕小儿子出门乱花钱,特意交代心腹属下为孩子保管的。
  “我
  记得的!”
  阿尔紧紧地握着钱袋子,一脸兴奋地冲出去了。他昨日见识过白银的消费能力,十两银子能够买好多麻布!
  他牵着马儿在城里四处乱窜,眼神看着各家叫卖的铺子,心里却有着大大的疑惑:“明人的丝绸比麻布要贵吧?绢比麻布要贵吧?”
  “十两银子能买多少丝绢?”
  “唉,父汗没有告诉我丝绢值多少钱……”
  他在路过临街的一处小楼,门边挂着一盏红红的灯笼,灯笼上面画花卉和美人的图案,跟父汗某一年送给他的礼物很像。他停下来瞧灯笼的时候,头顶不慎被什么砸了一下。他抬头往上看,一个脸上扑满粉的女人正站在楼上,一手正推开窗户。
  “嘿,小兄弟。”女人笑着冲着他招手,“夜里来玩啊,我是大同婆娘。”
  “我又不认识你,我哪管你是谁家婆娘。”
  阿尔飞快地从楼下跑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刚刚遇上了当地的黑话。“大同婆娘”在大明的内涵,相当于扬州的瘦马。
  少年凭着记忆找到昨日的集市,他找到之前的那一家布坊,可惜那里卖的棉布和麻布最多,没有丝绸。他听得有清脆的打铁声音,叮叮咚咚的,富有节奏的韵律。
  “你这是卖锅吗?”
  他快步走过去,问铺子里的铁匠。
  “卖!”铁匠撸起袖子,继续敲着手里的锅子,“我的锅可不便宜,铁刀铁剑不卖。而且你要是买锅,一人只能买十个锅,不论大小。”
  皇帝下令,说是不可以卖铁制武器给外族人的。至于限购的缺德主意,是万岁为了防止外族人把铁锅融了,拿去做武器的。
  铁是大明的战略物资。
  据说到了万历年间,大明的工艺发展迅猛,朝廷专门卖给蒙古人的“铁锅”熔点变得很高。那个时候铁锅不限购,鞑靼人想要熔化后铸造兵器完全做不到。萧靖有些可惜,如今暂时没能攻克这个合金熔点的技术难题。不然朝廷光靠着卖锅,能够挣很多钱。
  阿尔盯上早已做好的一排铁锅,他指着最大的那几个,说:“我不要刀剑,我只要锅!我要背好多口大锅回去家乡,给哥哥们和父亲都送上一口大锅。”
  他咽了咽口水,继续问铁匠:“请问,请问……你家的锅能做那个炒菜吗?”
  在部族里头,铁锅是一种很稀罕的东西。谁家的婆娘能有一口铁锅做饭,这算是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因为没有会造铁锅的族人,锅坏了也不舍得丢,拿泥巴糊上晒硬又继续用。
  不仅是鞑靼部的人缺锅,瓦剌人和兀良哈人也缺锅。大明的穷人说日子很苦,揭不开锅,而蒙古的穷人是压根连锅都没有。从前大明愿意和蒙古人通贡互市的时候,鞑靼人好歹能买到一口锅。等到弘治末年大明关闭国门,大家连一口锅都买不上了。
  至于史书上说的,当年的元朝江山如何富丽繁华,蒙古人是如何吃香喝辣。子孙们退回到大漠和草原,想象不出当年的帝国该是何种模样。
  在阿尔的幻想当中,那群占据中原的祖先应该能用上铁锅,天天吃炒菜吧?
  蒙古人能造铁盔甲,但是对于铸铁锅的技术尚未掌握。
  少年拿出自己兜里的银子,迫切地问:“大的锅要多少钱吗?我要买能炒菜的锅!”
  铁匠停下了手里打铁的动作,想了想:“那口大锅要一两半银子,最小的那种铁锅要八钱银子。”
  他的价格是开得偏高一些,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
  谁知阿尔不假思索地说:“一两半就一两半,我要买十口大锅!你在这里等等我,我再喊几个人过来,让他们帮我背锅。”
  少年答应得爽快,惹得铁匠愣住了,早知道他是不是可以开价再高一些?
  明人低估了蒙古人对于铁锅的追求。
  阿尔骑着马回到驿馆,阿莫大叔听他说有人卖锅,双眼一亮,大呼一声:“儿郎们,跟我走!”
  他这副气势汹汹的模样,不知道的人说不定会是以为什么不良团伙聚会。
  几十个身强力壮的鞑靼人围住了铁匠的铺子,他们人多,依照“每个人限购十口锅”的政令,他们能买数百口锅。阿尔把父亲给的金链子拿出来,用黄金付了自己十口锅的价钱。
  明朝早中期,黄金对白银的比例大约是一比五左右。阿尔三两三的金链子刚好能换来十口价值一两半白银的铁锅,铁匠一手收钱一手交货,然后给阿尔找回来几颗碎银子。
  有力气大的族人帮阿尔背着大铁锅,他们一人背着一口,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一路躲着瓦剌人和兀良哈人,生怕其他部族的人看到他们的锅,要把那么珍贵的锅抢走/偷走!
  “我摸到了铁锅,好硬!”
  “嘻嘻,我还敲了一下那个锅,咚咚响的。”
  “大汗叫我们出来卖马,我们把马卖了,不如全部换成铁锅。回去的路上干脆不要骑马了,多换两口锅。”
  “我看这样行!”
  身为小头目的阿莫大叔听见族人们窃窃私语,他对于他们的想法并不反对。大叔他家的锅坏了很久,一直都没有补好。他组织族人在集市上卖马,把得来的钱全部换成铁锅。
  他们在集市上遇到有卖火柴的人,大多数族人嫌贵,不愿意买。只有阿尔瞧着觉得好玩,用自己的宝马换了一兜子火柴。
  鞑靼人的探子在郊外看到有明人在开垦农田种地,绿油油的一大片嫩叶,他忍不住嫌弃,认为种青菜没啥意思。要是种的粮食,他们可以在秋收之后过来抢劫。
  十日后,按照和大汗约定好的日子,一群参加互市的鞑靼人急匆匆地从大同撤出。阿尔自己背着一口锅,靠着两条腿,走了七天七夜,好不容易才走到鞑靼部的势力范围内。
  少年看到大哥骑着马过来接他,他可高兴了!
  “喂,大哥——”
  “我在这儿呢!”
  “大哥,我给你买了一口很大的铁锅!我买了火柴,能够用来生活做饭!我买了很多麻布,拿去给你家孩子做衣裳!”
  图鲁翻身下马,一把扛过弟弟背着的大锅。他这个蠢弟弟哟,出一趟远门花的时间比别人多,连自己的坐骑都没了。
  “你的马呢?”
  “换了这个。”
  阿尔接下腰间的袋子,从里面捧出来好几盒火柴。他举着火柴盒,很开心地说:“大哥,你瞧瞧上面的画,有男有女的,多好看啊。我听那些明人说书,讲的是水浒传的故事。我才听了三天,还没听完那个故事,你帮我抓一个大明的说书人回来好不好……”
  “好好好。”图鲁满口答应。
  一个大明的说书人而已,等他什么时候去大同打劫,直接抢回来就是。
  回到部族之后,图鲁领着弟弟进去父汗的皇帐,达延汗看到小儿子平安归来,心底松了一口气。他的语气有些责备:“阿尔,你怎么出去那么久?要不是有阿莫带着,我差点要出兵把你捉回来了!”
  “我们的马没了。”阿尔觉得有些委屈,“我猎来的皮毛换成了山那样高的麻布,金链换来了十口铁锅,马匹换了一袋子火柴。我想着家里那么多人,六个哥哥和大姐姐、还有父汗,我送你们一人一口锅。”
  达延汗知道是自己错怪小儿子,表情有些尴尬,当即转移话题:“你不是买了十口锅吗?给了我们之后,剩下的两口铁锅打算怎么处理?”
  “当然是我自己用一口!”阿尔拍着胸膛,“剩下的那一口,留给我以后的婆娘。”
  旁边的图鲁忍俊不禁:“弟弟长大了,开始想婆娘了。”
  阿尔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在城里的见闻:“大同的房子是青砖的,卖东西的人有很多,还有那个什么大同婆娘。有婆娘喊我们去玩,我们为了看守那几口铁锅,夜里从不离开驿馆。好像瓦剌人去玩了,然后他们换来的铁锅被兀良哈人偷走,哈哈哈哈,可热闹了……”
  作者有话说:
  关于明朝的“大同婆娘”,参考自:《五杂俎》云:“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雅好,皆边寨之所无者。市款既久,未经兵火故也。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云。”
  关于明朝的蒙古人缺锅,有参考《明经世文编》:“铁锅为虏中炊煮之日用。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摉掠。以得锅为奇货……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巳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此各边通丁所具知也。”打仗抢东西,第一反应是抢锅。
  明朝和瓦剌打仗的起因竟然是因为广东的锅,《天顺日录》:“又说买锅一节,此铁锅出在广东,到京师万余里,一锅卖绢二疋。(瓦剌)使臣去买,止与一疋,以此争斗。”疋是匹的通假字,大概是一口广东锅运到北京价值两匹绢,而当时的绢价大概在每匹0.6到0.8两白银,折合一口广东锅在北京要价一两半银子左右。感谢在2021-10-26 21:45:17~2021-10-27 23:57: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靖靖 1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