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帖子虽送过去了,刘遇也不是时时都有空, 只遣了个人来说最近忙得很, 要再等几日得了闲来拜访。︾|于是黛玉又提心吊胆了几日, 直到宋氏身边的锦书亲自跑过来:“二爷叫了人递信回来, 说一会儿永宁王跟他一道家来。”
  才刚过晌午,黛玉自己才用过了午膳,衙门里当值的起得早,用饭也比她早些,但总归离下值的时辰还早呢, 怎么两个一道回来了?
  等见了刘遇本人,她更是吃了一惊。
  只见他额头上多了道新鲜的狭长的疤,还挂着些许白色的药粉, 血恐怕刚止住没多久, 浅浅的血痂还透着鲜活的红色,乍一看跟还挂着血似的, 衣裳想来也没换,月白的衣领上还滴着两三滴血渍,印成了深色, 虽然称不上狼狈, 但和他从前镇定从容的样子还是不太像,仿佛一向高高在上的人走下凡尘来似的。
  刘遇一路来估计被问得多了, 不待黛玉开口,便回道:“头不晕,没什么大碍, 血止住了,太医看过了,几天就能好,处理得好不会留疤的。”
  黛玉情不自禁地松了一口气,二哥同他都是打御书房回来,她这疤到底谁弄得、怎么弄的,自然多嘴不得,只是不由自主地问了声:“疼么?”
  刘遇闻言先是一怔,嘴不自觉地咧开来,亏得他生得实在珠玉一般得俊秀挺拔,这样的表情也不显得傻气,反倒有些真诚地俏皮。他临时得了空过来,什么也没准备,内侍赶急赶忙地回了王府,把那本他允诺好的琴谱送来。
  他这样的身份,这琴谱自是十分的名贵,但对他而言,也算不上“难得”,只需赞一句“有心”。黛玉接来,略翻了两下,到底还是说:“我不过是闲来弹着玩玩,打发时间罢了,算不得精通,亦无心往精通去钻研,更不说成大家了,春雷于我,已是明珠暗投,如今这珍本,也非我所想,实是浪费了。”
  刘遇何其聪敏,岂会听不出她的言下之意?他顺风顺水惯了,今日一连遭遇了两场不如意,当下甚至起了些许委屈的心思,声音也带了点涩意:“那妹妹想要什么呢?”
  想要什么呢?黛玉抬起头,小花园紫藤廊铺天盖地的翠色尽头,露出了蓝得怡人的天,她瞧着飘来散去的云,忽然笑道:“我刚遇到婶子的时候,她同我讲叔叔年轻的时候,带她去游山玩水,每座山每条河,说起来都高高兴兴的,几十年后都还记得,讲给我听——我最想要的,大约也是出去走走吧?”
  她身子不如婶子年轻时康健,婚嫁上也未必有婶子当时的运气,但想着自在山水的心意,却恐怕比婶子当年还要再浓烈些。
  刘遇沉默了半晌,轻声应了句:“知道了。”又不自觉地拧头看了看四周,劝了声,“起风了,妹妹回屋里去罢。”见黛玉要问他,便截断了话头,“我再坐会儿。”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再多说一个字仿佛都尴尬似的。黛玉也没敢多留,只是从没有把客人一个人留在花园里的礼数,也只好叫花园里的下人机灵点,听着伺候,又让雪雁去问二哥在做什么。好在桑鹂从畅意居来,说馥环过来了,才松了一口气,回屋梳洗去了。
  她原本忐忑了好几日,但真的说出来的时候,只觉得畅快得很,好像不管她日后能不能出去走那么一遭,此刻都能欢欣一些。
  馥环也是要往宋氏那儿去的,听到桑鹂问她,也就多走了两步折到花园里来。不过刘遇一副不想说话的姿态,她也没在意,撑着脸陪他干坐了半晌。
  刘遇站起来,叫小厮去备车:“行了,馥姐也别干坐着了,我回了。”
  馥环试探着问:“今儿个可稀奇,茶水也没嫌,点心也没点,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喝点就走了,别回头下次来,挑着今天再说我们家待客的毛病。”
  “今儿个没心思挑三拣四的。”刘遇也不瞒她,听说车子备好了,快步就往二门走,“跟我同舅母说声,今儿个我烦心事多,礼数不到,请她体谅体谅。”
  馥环叮嘱林盛叫的:“让你儿子跟着王爷的车一起回去。”又对刘遇道,“你心思重,但是想法子纾解罢,不管什么事,别压心里。”
  刘遇勉强地笑笑:“馥姐放心,我想得通。”
  他坐在回家的马车上昏昏欲睡,脑子里却在不停地打转,从自己不躲不闪生挨了那方砸过来的镇纸能不能让皇祖父收敛些,到父皇能不能借机借机彻底发作了皇祖父的旧部,又到忠顺王叔今儿个的偏帮究竟是起的什么心思,最后到林家表妹眼里真心实意地向往。
  马车走得轻快,车轱辘声音规律地响在耳边,他掏出手帕捂住了脸,忽然决定一件一件地把事情捋顺一些——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从来都不是他的作风。
  从最近的事说起的话,林表妹要的也不过就是心意相通、自在山水。以他的身份来说,要实现难了点,但也不是不行。
  还没完呢。
  太上皇自退位后,虽从未放弃过对前朝的掌控,但到底力不从心。德寿宫还是难得地聚齐了这么多朝臣,二帝居上首,气氛算不得融洽,一向嚣张的忠顺王都有些坐立不安。有人来报:“永宁王回府了。”
  “哦?不是带着伤呢,还到处乱跑?去了哪儿?”上皇瞥了一眼沈劼,语气颇是不悦。
  “禀上皇,永宁王去了国子学林博士府上,坐了半个时辰,就回了。”御前侍卫也都是选的世家子弟,颇能察言观色,“林博士不在家,应当就小林学士,同林家三公子在。”就是刘遇没在林家同所谓的“党羽”会面的意思了。
  皇帝本来一直沉着脸坐着,并不吱声,到这儿终于施施然站了起来:“前头事儿不少,朕先去把水利的折子批了。忠顺,你留下陪父皇说说话。”
  这举措和他一向推崇的“孝治”可不大相符,在场的官员心里嘀咕的也有,但俱恭敬地俯身向上皇请辞,跟着回养心殿议事。忠顺王耷拉着脑袋,可真是哭笑不得了。
  楚州知府袁兴舟是他王妃嫡亲的叔叔,又是上皇当年身边的得意人,如今进京述职,顺带着给上皇贺寿,他受了人家的礼,做了回引子,领他来宫里给上皇请个安——这些事他这么些年来也没少干,上皇求面儿,底下人求财,一举两得。谁成想这袁兴舟竟好好的日子不过,揽了漕运的事儿,来状告永宁王御下不严,手下人查漕运账的时候,对着漕运督粮道王宝凤滥用私刑。上皇也是气急,叫来刘遇,不分青红皂白,便是呵斥。刘遇也是硬骨头,梗着脑袋不肯认,更不说把手下人推出来,只说要对质个明白,若真有用私刑的,那也是他下的令。他往日素孝顺,头一回这般忤逆,上皇也是气昏了头,竟是把手边的镇纸砸过去了。也亏得是紫檀木的,换了旁边玉石的,只怕永宁王流的血可没那么容易止住了。
  那毕竟是皇帝一心培养的独苗苗,别说忠顺王吓得当时就跪倒在地,就是上皇自己,也是十分地后怕。
  皇帝来的时候,脸上已经挂不住了。忠顺王看到他的眼神,只恨不得立刻抽死袁兴舟。
  他不是不知道江南那带有些上皇的旧部,存在着些妄想。如今朝廷上的局势越发地明朗,哪怕他前几年还心里暗暗地有所期盼,如今也不敢染指皇权了。刘遇这小豹子爪子一天比一天磨得锋利,皇帝护犊子得很,恨不得把路都给小豹子铺好了,哪里有别人插手的份儿!袁兴舟这些个人,面上是要拥戴他,实际还不是觉得上皇退了,他们的好处少了?做事束手束脚了?要这些人真有从龙的本事,他也求之不得,可不过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现在把他也连累了个彻底!
  内阁首辅蔡客行提出来:“微臣有一学生,名叫郁文善,也是打淮安迁来京里的,现在大理寺任职,永宁王手下的人在淮安的行事,他也知晓一二,既要对质,也不能只听漕运总督府一面的,不若都叫来,问个清楚。”
  刘遇手下的人当然不会完全清白,可是他也不恼,他只问:“漕运总督府虽设在楚州,可是谁给了你楚州知府的胆儿,来越权管漕运的事?”又说,“王宝凤去年三百六十五天,总共去了四十二天的衙门,批了三十艘商船——只有一艘有资质,贪污无数,皇祖父、父皇若是不信我,抄他家时,尽可以让这位袁大人亲自去。至于说滥用私刑,知道王宝凤干了什么龌龊事的时候,我还亲手甩了他一耳光呢,人已收押,证据确凿,他不肯供认同谋,上了几板子,是哪门子的‘私刑’?”
  他脾气倔,挥着手不肯让太医先给他上药,一头血一头汗,一定要把话说开了才行,咬牙切齿,眼眶泛红,就是上皇,也看的心惊。
  “让御史台去查吧,你先把血止住,回去补补。”最后还是皇帝开了口。
  第57章 57
  刘遇那伤口根本不深, 调理好了, 连疤都不用留,只是当时他没包扎,血流了满头,看着吓人罢了。做皇帝的仔细看过了他的伤口,又听了太医的话, 嘱咐声好好用药,别破了相就完了。今儿个他的雷霆震怒,看似为了儿子的伤,又不敢同上皇呛声, 只得迁怒下臣, 实则不过是借机发作罢了。他登基已经这么多年了,竟还有人以为他皇位不稳,觉得上皇能左右朝局?也是时候清醒一些了!
  刘遇自己也清楚,故而并未胡搅蛮缠,第二天就低眉顺眼地去德寿宫赔罪:“孙儿昨儿气糊涂了,在皇祖父的宫里就吵嚷开来, 惊扰了皇祖父, 特来赔个不是。”
  上皇对这个孙子, 一向是又爱又恨。不说皇帝家里这病怏怏的几口子,他几十个孙辈加起来,刘遇都是独一份的出挑,难得的胆大好学,大场面不露怯, 私底下不端着,跟他说话都比其他几个或战战兢兢、或只会溜须拍马、或懵懵懂懂的孙子高兴得多。可是一个他,一个林徹,都是上皇亲手发掘、用了又觉得刺手好苗子。
  “你起来,昨儿个是朕受了奸人挑拨,委屈了你。”上皇顺着台阶下来,心里犹自不悦。王宝凤不过是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趋炎附势的小人,就是被打死打残了,他也懒得管。袁兴舟却是他幼时的伴读,一向体贴知意,这么些年来没有升迁,他本来就觉着皇帝十分“不会做事”,这次又在他圣寿的节骨眼儿上狠狠地下了他老部下的面儿,岂能痛快得起来?平日里口口声声孝治天下,却是这样给他老子难堪!老圣人本欲借圣寿之际,向文武百官、宗室皇亲,半玩笑半认真地敲打敲打皇帝的“有了儿子忘了爹”,可刘遇这么干脆地请罪来了,弄得好像他再提这事,就像是小气计较了——蔡客行说得明白,江南盐案漕改,永宁王行事并无差池,他本来也只能不论对错,拿皇帝的态度说事,可这么一来,仿佛一拳头打到棉花上,梗在心里,吐不出来咽不下去的。
  这个孙儿一向聪明,可是如今,聪明得已经让人拿捏不住了。
  刘遇去养心殿的时候,正遇上蔡客行和周昌敬一道出来,他客气地停下打了声招呼。如今周贵妃还在宫里“静养”,周昌敬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回了声便欲走,偏蔡客行还仔细打量了番,关切问道:“永宁王这伤口不短呀?今晚上承恩侯的孙子过百日,王爷还去吗?”
  “我小时候淘气,腿上胳膊上不知道摔出多少这样的伤呢,没事儿。”刘遇咧嘴一笑,“我一没伤着腿,二没哑了喉咙,走得动道,喝得了酒,承恩侯的好日子,干嘛不去。”
  蔡客行笑道:“永宁王孝顺,那晚上承恩侯府上再叙。”
  承恩侯空有爵位,未得实职,然而人家是唯一的那个名正言顺的国舅爷,皇后无子,几个皇子不管外家是强是弱,横竖都是庶的了,皇后与承恩侯的青眼,说实话也没法让他们沾上“嫡”字,不过总归要有所偏向,否则堂堂的中宫皇后也真成了摆设了。会选永宁王实在再正常不过了——起码不用担心以后宫里有两个太后分庭抗礼。人家亲舅舅也不是无能之辈,承恩侯也没指着他舍弃了林家,视自己为亲舅,但至少面上功夫,刘遇得给足了。
  周昌敬心里颇是不适,只他做老了官,脸上也不显:“蔡相如今同永宁王倒是走近了。”他这话也不是白说,沈蔡之争由来已久,蔡客行年轻时也是做学问的,和沈劼颇有些争论,及至他入了官场,因办差得力,渐渐调至要职,眼看着比沈劼还要荣耀些,两人自己倒能维持着同僚和气了,门下弟子们却相互看不大起,常有摩擦。如今沈劼是刘遇的恩师,蔡客行自己又是三皇子的生母蔡嫔的堂兄,周昌敬虽然因为周贵妃遭了厌弃的事儿,知道二皇子多半是没机会了,但也不大乐见蔡客行亲近刘遇。
  “要办盐税的差嘛,永宁王在前头顶着,我们办事顺利得多,怎么都得承这份情。”蔡客行眯着眼睛,微微笑道。
  其实也不只是盐税了,永宁王也不过是今年才开始办差,就挑了大梁。族里不乏有说他不过占了年纪优势的声音,但周昌敬心里也明白,差距一旦拉开了,就再也难追上。而他办的这些差事,若是过几年让二皇子办,也未必能有他利落。说到底,一开始皇帝对儿子们的培养就没想着一视同仁。
  可是即使心里知道没什么希望,皇权离得那样近,谁会真的舍得退让?
  别说二皇子自己,周昌敬也算经历了大风浪了,都舍不得。
  说白了,蔡客行自己已经位极人臣,三皇子就算有造化,也没法让他再进一步了,掺和进储位之争反而可能惹上麻烦。不过也就他自己了,蔡家其他人,可都还盼着三皇子出息呢。毕竟面对那样的诱惑,怎么大的野心都不为过。
  那么忠顺王呢,他有这样的野心吗?
  他自然也是有的。
  但正是被上皇养出来的眼光谋略让他彻底意识到了,那个位子对他来说已经遥不可及了。可惜他硬着头皮往外把自己摘干净了,却有不着调的糊涂鬼要把他往火坑里推。只是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忠顺王这样的,要真把他逼到绝路上,也未尝不肯拼个鱼死网破的,到底他还当着领侍卫内大臣的职,管着大内侍卫呢,真要拼,也是掀得起风浪的。刘遇正是知道这点,才自个儿跑来给上皇赔了罪。
  太上皇和皇帝之间那股绷得极紧的弦,因着永宁王的跳脱得到了暂时的缓和,至少明面上,二帝恢复了从前的和气。忠顺王因此稍稍放下了一点心,承恩侯府上的酒席上,特特来找刘遇私下说:“只怕过了这一遭,要惹皇兄不痛快了。”
  “又不是王叔的错。”刘遇宽慰了一句,话锋一转,戏谑笑道,“况且王叔自谦了,你惹不痛快的人多了,也不是这一回两回的。”
  虽是玩笑,但忠顺王也不是听不明白,叹气道:“我再斟酌斟酌。”他如今的位子、和上皇的亲密,给了太上皇的旧部们一个极为错误的信号和不切实际的希冀,这些对他来说太过致命。可是权力虽烫手,要彻底放开,也不那么甘心。他要是真只是想着自保,埋头过日子就行了,哪里会特特地过来向刘遇示好呢?
  只是这小老虎不太好拿捏,如今倒反过来拿捏他了。
  蔡客行领着一帮子人热热闹闹地到处找刘遇来了,忠顺王也只得压下内心的百转千回,把酒满上,又不失亲昵地劝了句刘遇:“少喝些,仔细晚上头疼。”
  刘遇应了声,拧头过去了。
  承恩侯家里是个旺族,今儿个过百日的是长房长孙,自是十分看重,他家里子弟说不上败家纨绔,也只能算得上平庸,当年打的就是用女孩儿婚嫁帮衬家里的主意。虽说家里看重的那位没能进忠义太子府,倒是因祸得福,出了个正宫皇后。如今家里年轻的女孩儿们要进王府,可比当年容易些了。
  皇后私底下不是没说过“可别做青天白日梦了,你送个族里的女孩儿来,我给安排到他府上简单,我亲生的侄女儿,若是做妾,他也当不起,若是为正妃,何时见过一家连着出两个皇后的光景?我看他可不糊涂”的话,但永宁王这样的品貌前程,朝中有女儿的人家谁不观望着?承恩侯和气得很,牵着他的手,连声叫他“以后常来舅舅家里玩”。
  刘遇心里无奈,也只能勉强笑着应答。等承恩侯好容易去招呼客人了,蔡客行又凑过来,扯了两句闲话,又开始念叨着盐课改革的难处。最近皇帝催得越发得紧,可是上皇也盯着,这度实在难把握。
  他一晚上连着应付了三个老狐狸,只觉得疲惫。戏班子今天唱的居然是《玉山亭》,他听了一耳朵,只觉得陌生,拿过戏本来看了一眼,苦笑着想,可是最近忙得紧,连这本子都觉得陌生了。倒也好,能听个新鲜。谁知认真听来,遣词造句,却不似林徹手笔。
  林徹忙时,家中兄弟姐妹都能拉来替他赶稿子的事儿,他是知道的。今儿个这出却也没有馥环同林徥的影子,一曲《叹伶仃》听完,连他都觉得讶异。但略一思索,便又恍然大悟。
  “落花逐流去,不见来时风。”他又念了念这两句,想道,若是知道花儿不乐意,风还会不会带着它离开故枝呢?
  第58章 58
  黛玉自那日刘遇走后, 便把心思放回外祖母家的事情上。到她把那尊失而复得的武曲鼎摆出来, 脑子里乱糟糟的。又是气父母早逝,传家之物流落在外自己竟一无所知, 便是知道了,多半也是无能为力的,若无刘遇出手,如今它在何方都不知晓!又不免想起刘遇三番两次地予她厚礼,别的也罢了,哪怕是春雷这样的名琴, 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但这尊武曲鼎,可是在不是那等无关痛痒的身外之物, 纵使以他的身份来说来的并不费事, 可也得有心,才有这“举手之劳”。纵黛玉羞于承认,也不得不说,刘遇给她的,远超过对舅家养女该有的应酬来往。她耻于自己的知恩不慢慢来报, 又一片茫然,不知要怎么回报他才好。
  这片迷茫中, 她又不免怨起了荣国府,若不好好保管,何必说那些她出嫁时物归原主之类的漂亮话,她索性全当这东西已经归了贾家, 他们要卖要丢,也跟她没了关系。当年林海虽为新科探花,丰神俊朗,风头无俩,但毕竟爵位至其父已断,且家族不盛,要迎娶荣国公唯一的嫡女,为表郑重,也为全一曲佳话,以武曲为聘,以颂荣公当年骁勇,亦有文武和鸣之意。贾代善也深感其诚,言说这鼎只代为保管几年,待外孙及冠,必完璧归赵。然林家也不可能有能成年的儿子了,于是黛玉入京后,贾母改了这诺,说当年林海的聘礼尽数收着,留给她出嫁时添妆之用。当年她还小,出嫁是遥不可及的事,但这尊武曲鼎却牢记着,只因母亲生前从不在自己面前说娘家人的不是,但唯独提过这尊武曲鼎其实不是林海主动写在礼单上,而是说媒的贾代化几次暗示后才添上的:“老爷的祖辈凭文武功勋受赏的两尊传世之物,因着我叔父、父亲想要个好名声就去了我娘家,也是得亏公婆俱已不在,老爷亦是个宽宏敞亮的,否则我在林家要如何做人。”甚至连弟弟夭折、举家哀痛的时刻,她都能哭一声:“日后咱家连能继承武曲鼎的都没了。”执念之深,可见一斑。
  黛玉心里也不信贾母能变卖武曲鼎——贾家的家底子如何她不知道,贾母的私房还不至于短缺到这地步。何况外祖母那些年对她的疼爱也是真的,更别说她一家之主,应下的事,若活生生打下脸来,不光是林家这儿交代不了,若是传了出去,只怕连已故的荣国公的脸面都要被扯下来了。紫鹃的分析虽是猜测,倒也有几分道理,她想着:“当时他家修贤德妃的省亲别墅,找我借钱,也是凤姐开的口,后来实在急了,也只有二舅母来说了两声,外祖母不动如山的。他家胆大的人一向都有,但凤丫头居然放利钱,这可真是······朝廷明令禁止的事,不得罪人还好,得罪了人去,人一旦晓得了这事,揪着这点不放,整个家都不知道怎么完!”
  她心里一阵后怕,叫来紫鹃:“武曲鼎的事,你跟谁说过?”紫鹃自那日起就一直提心吊胆的,闻言忙道:“这可怎么敢说!就是那日锦荷问我,姑娘怎么这么看重永宁王的礼,我没敢回她,搪塞过去了,糊里糊涂的,也不晓得她信没信。”
  黛玉道:“也无妨,就是霜信姐姐自小服侍着我,也只知家里有文曲鼎,不晓得长什么模样的,这事且瞒着吧。让我想想,再想想。”
  她们话音没落,锦荷打了帘子进来,说:“二爷又想来捣鼓他那个修了老半天的秋千了,问姑娘方不方便来院里呢?”黛玉忙道:“来呗,前儿个送上来的茶叶拿出来,不知道他今儿个要折腾到几时,先让小厨房准备着些他爱吃的菜,省得留饭的话,慌乱着来不及。”锦荷笑着应了声,又道:“那我去回他。二爷也是忙了有阵子了,难得有些空闲,想来是春绿院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姑娘院里这个小角落还纹丝不动的,太太性子急,二爷怕他的活计被匠人抢过去做吧。”
  林徹是忙了好些时日,成日里见不着人影,前阵子书坊的人找到他的小厮催《玉山亭》,他甚至连个纲要都不给,直接丢给黛玉代笔了。也亏得是黛玉之前就试过模仿他的笔触文风,试着写了一段,拿给他检查,他甚至一眼都没看,就让人送书坊去了。还是事后黛玉自己再看时,察觉出有些不对,虽已刻意模仿了,自己的影子还是到处都在,只盼没人看出端倪的好。
  她亲自沏好了茶等了一刻钟,林徹就一身家常衣裳,极自在地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小篓果子:“大嫂子如今闻不得香,我托人从山东带来些果子,给她熏屋子用,妹妹也试试,要是觉着行,咱们可多备些。”
  黛玉凑过去嗅了一阵:“果然有些清气,只是我屋里日常有药味儿,只怕这果子盖不住。”
  “那你让几个小丫头分着吃了,味儿我尝过了,不差的,不过到底是凉的,天冷了,你自己不要吃,仔细胃疼。今年是买的晚了,明年咱们早些买,你赶着冬儿还没到的时候,就不怕着凉了。”
  黛玉轻笑道:“我就馋这一口吃的?”只是听哥哥说“明年”,倒是心里头一暖,忍不住弯了眉眼。
  “你倒是把身子养好点呢,虽然不馋,吃点新鲜的也是叫人高兴的事。钱太医说是一向擅调理的,等他来住了,看看能不能医好你体寒的毛病。”
  黛玉道:“我听说婶子在请女先生,打算等钱姑娘来就上课呢。”
  “女先生哪有那么好请,”在自己家里,林徹说话也随意些,“上皇当年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底还是影响了些京里的风气的。如今陛下又让公主贵女们上学,好些的女先生都进宫去了,能请到的,恐怕还不如母亲呢。”
  “你这话可真埋汰婶子了,要我说,多少自称读书人的,学问还不如婶子呢。”黛玉替宋氏鸣不平。
  林徹欲出门折腾他那个秋千,见黛玉也起身,要跟出来的样子,忙挥了挥手:“你进屋去,外头风这么大。”
  锦荷嬉笑道:“二爷还是也屋里去和姑娘说话罢!这秋千扎不扎的,也不急着这一时半会儿,你都忙了这些天了,难得来姑娘这儿坐坐,还是歇歇吧。”
  林徹轻叹道:“就是来这儿歇着的,起码忙活这个的时候,只需要想着木工活,不用想那些乱七八糟的。”
  黛玉晓得他的差事稍有差池就是灭顶之灾,平日里装得再轻松,要担的心事之重不是自己能想的,遂心疼道:“既这么着,茶先留着,下回再喝,我煮些安神汤,哥哥今儿个还是早些睡得好。”
  哪那么容易睡得着。林徹眼看着皇帝就这几个月长出不少白发,想假装着没大事都没那份心情了,他有时候上朝的时候,多吸几口气都觉得声音太大了。这时候不得不佩服刘遇,不管真的假的,能装出那份平静就不容易了。他竟然还有心情替自己写了两笔话本,想些儿女情长,简直能夸句了不起。
  上皇的圣寿快点来吧,他在心里嚎叫了两声,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到底还是放下了木工活,折身跟着黛玉进了屋。
  茶点摆在桌上,黛玉忧心地问道:“哥哥还能喝茶吗?今天的茶有些浓,只怕喝了要睡不着。”林徹素不爱清茶,因而今儿个也是依他的喜好泡的大红袍,只怕几口下去,有点睡意也要精神了。
  霜信忙道:“还有荷叶桂花茶。”
  “就那个吧。”林徹不欲她们忙碌,随口道,“这玉好成色。”
  黛玉随他目光一望,唬了一跳,那尊武曲鼎今儿个被她摆出来了,匆匆忙忙出来,倒是忘了收,只好支吾了一声:“永宁王那日赐的。”
  “这成色即使在他府上也是难得了,像是御赐之物。”林徹道,“他不像是送这种东西的人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