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节

  “宣城已破……东晋皇帝司马绍,还有司马氏的司马睿、王导、陶侃……尽数被俘!东晋主力溃败,各地郡县大乱……”
  王景看着东晋的情报,微微摇头。
  城破国灭,怎么也应该有一两个殉死的名臣大将吧?感情东晋死守城池,到最后君主、丞相还有大将一个没死?
  “可惜……司马懿没有在宣城出现!”
  司马懿若在,东晋司马氏的族人绝对会遭到朱元璋的清算。
  毕竟三国时代以后的君主、文武,都知道司马懿老奸巨猾,只要有机会,绝对会先灭了这家伙。
  不过司马懿属于西晋。自身的能力再加上名声的加成,也踏入了天阶门槛。
  他这时候不出现,没有人能对他下手。
  等他降临的时候,依靠天境的实力,只要不去建立势力,投奔其他君主,隐姓埋名享受富贵还是可以的。
  因为他的名声,实在是太臭。
  无论是当君主还是投奔他人,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神州世界中,权势富贵注定和司马懿绝缘。
  或许这就是对他在历史上所作所为的反噬。
  不过司马懿不出现的话。
  东晋司马氏就有很大的几率在朱元璋手中存活。
  朱元璋对自己的臣子心狠手辣,只要威胁到他的权势,都能下定决心,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威胁的人,他也愿意网开一面。
  如历史上,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明夏势力的明升,在投降之后都被封侯。
  两人私下里不断的发牢骚,朱元璋也没有下杀手,而是直接将两家送到了朝鲜,
  两家在朝鲜受到了礼遇,开枝散叶,家族延续的时间比朱元璋的后代还长……
  和两家相反的则是小明王……
  他已经威胁到老朱的权势了,所以被沉了江。
  而司马绍、司马睿,名声还算可以,野心也没有那么强,只要他们能老老实实,朱元璋也不会对他们如何。
  至于王导……
  王景感觉,琅琊王氏这次要遭殃。
  王导号称君子,但坐视族弟王敦谋反,可见他的心并不纯……这样的家族,在东晋势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
  若是寻常君主,可能会忍受这样的情况,对王导委以重任,安抚王氏。
  但这次他们遇上的,是朱元璋……
  还是那句话。
  朱元璋可以容忍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但只要威胁到他的全力,就是触动了他的逆鳞,
  琅琊王氏,无论在东晋境内势力再大。老朱也绝对不会有丝毫顾忌,必然要大杀特杀。
  把王氏的势力尽数清除,用最暴力的手段,把东晋各地打扫干净。这也是为了和淮军对阵,提前处理好后方的隐患。
  除了这些之外。
  探子传回来的情报中,还有东晋各地世家豪族的动向,
  有些地方豪族割据城池,趁势夺取一县权柄。
  这些地方豪族的打算,王景一看便知,他们这是想要和明军做交换。只要明军一到,他们就会打开城门相迎,用来换取明军承认他们在本地的地位。
  如果明军答应,那么以后这座县城,大明的县令管一半,另一半就落到了他们手中,城外的乡镇村镇,也会成为他们的势力范围。
  这便是所谓的皇权不下乡。
  朱元璋可能会答应,也可能不答应……王景没有太重视。
  因为在王景心中,只要他做好了准备,就要以雷霆之势,如这次率百万之众南下一样,将明军彻底击溃。
  明军的皇权能否下乡,对淮军来说不重要。
  等这些城池土地落入了淮军之手,自然要遵从淮军的规矩。
  到时候,若是这些地方豪族敢这么做,王景必然会派遣大军,和这些地方豪族讲讲规矩,就如当初派唐胜宗、张蚝等人扫荡刚拿下的各地城池乡野一样……
  还有一些世家,带着族人和一直保留的家兵,朝着东南方向奔逃。
  和刘宋的世家豪族一样。
  他们这是准备避开王景和朱元璋两个对世家很不友好的君主,迁移到南宋杭州。
  “又是去杭州的!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早晚让这些人后悔!”
  王景看到这些,冷哼一下。
  无论他和朱元璋谁胜谁负,南宋势必要成为他们下一步下手的目标。
  到时候,这些迁移的世家豪族,除非继续向南迁移,不然早晚落入他们手中。
  和这些朝着南宋方向逃窜的世家相比。
  刘穆之。刘牢之这一对文武,带着刘氏宗族和一部分精锐,以及不少粮草,离开丹阳后就不知去向。
  贺若弼在进入丹阳后,还派了不少人去追索。
  只确定他们没有和其他世家豪族一样前往南宋。
  有刘穆之这位九阶顶尖文士和刘牢之这位名将庇护,能依靠阵势施展让小部分人马藏身的法门。
  没有九阶强者亲自追击,想找到他们的踪迹很难。
  再加上徐达、李文忠的威胁。
  贺若弼把这件事禀报之后,便果断的收回了追索的人手,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明军上面。
  “南宋,没有岳飞就只是一头鱼腩,想什么时候解决,就什么时候解决!”
  “此时被南宋引以为栋梁的韩世忠,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
  王景看到了探子送到的关于嘉兴方向的情报。暗道。
  第56章 谢氏来投
  在嘉兴方向,韩世忠的南宋兵马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太史慈外无援兵,城内士气又非常低,已经到了极限。
  但从贺若弼离开嘉兴等地开始,一直到不久之前,韩世忠才攻破了嘉兴城。
  从这点来看,韩世忠的能力似乎并没有他预想中的那么强大。
  当然,或许韩世忠也有自己的理由,
  比如南宋的兵卒实力一般般,在攻打坚城方面经验不足,还有守城的太史慈是个神射手、战场上的无双猛将等等。
  但在王景眼中,韩世忠名气那么大,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比太史慈高好几个档次,就应该有迅速解决对手的办法。
  很显然韩世忠没有表现出来。
  王景可不会去考虑韩世忠有没有什么苦衷,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情况。
  “太史子义,难得的一位虎将,重情重义,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可惜!”
  王景连续说了两声可惜,惋惜的情绪一览无余。
  在探子传来的军情中。
  很清楚的写到,太史慈以身殉城,在东吴残余兵力溃败之后,和韩世忠搏杀数十回合,最后在退守城内将军府之后自刎身亡。
  很明显,在知道孙策战死沙场之后,太史慈就已经下定决心,在战场上走完最后一段路。
  或许在他心中。
  孙策想要代替他坐镇嘉兴的时候,自己这条命就已经是主公的,忠臣不事二主,主公既然战死沙场,大业倾颓,他也不会苟活于世。
  “东吴势力,最后愿意为孙氏殉死的只有三个,韩当、祖茂是孙坚的家将,太史慈是孙策的心腹……他们和江东世家豪族都没有什么关系!”
  王景把手中的奏疏拿起来,微微摇头。
  神州世界中的人才,说多很多,说少也比较少,
  能名列史册的君臣将相、奸臣忠臣车载斗量,每个时代都有许多人才。
  那些在民间被埋没的人才更多。
  例如历史上史万岁被惩罚到敦煌戍边,其中敦煌戍主勇武绝伦,经常单枪匹马闯入突厥部落中杀人夺马,赶牛牵羊。对史万岁十分看不起,动辄打骂。
  而号称大隋第一猛将的史万岁,在这位敦煌戍主面前居然不敢还手,只是分辨说自己也是勇士,后来为了证明自己也单枪匹马冲入突厥部落当中杀了不少骑兵,这才得到敦煌戍主的赞赏,免了打骂的羞辱……
  史万岁被称为敦煌戍卒,他没有被历史埋没,主要是他有一个好家世,即便被惩罚到敦煌戍边,也只是暂时的蛰伏,人脉关系都在,以后只要有了机会,随时能东山再起。
  而勇武比史万岁更强的敦煌戍主,只能沾着史万岁的光,在他的传记中被简单的记了一笔。
  至此之外再也没有记载。
  武力堪比关张的猛人,就因为家世和无人提拔,消失在历史长河。
  如王景现在治下的数千万百姓,他只要想要用人,就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才出现。所以说人才很多。
  但这么多的人才,并非每个人都有九阶的潜力,即便有了九阶的潜力,也不是每个人都重情重义,值得托付大事。
  现阶段九阶武将死一个少一个,身为君主,感到惋惜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时。
  厅外传来了脚步声,从苏州赶回来的高熲拿着一封加急奏报在外面求见。
  “昭玄如此匆忙,难道出了什么大事?”
  王景让对方进来后,笑着问道。
  “的确是大事,而且是大喜事!”
  高熲大笑道。
  王景顿时来了兴趣,露出询问的眼神。
  高熲也不敢在王景面前卖关子,连忙拿出手中的急报,说道:“我军在宜兴的骑兵遇上了从东晋逃出的陈郡谢氏,谢氏的家主谢安,愿意举家投奔王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