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反正勋戚的根本是爵位,除了天子之外,没有人能够伤及他们的根本。
  在这个当口,臣的大棒,足够让他们乖乖听话,不敢闹出什么乱子。
  但是相对而言,这些侍从之臣就麻烦一些。
  他们本身就是臣的一员,而且皆是进士出身的清流之臣,同年,师生,前后辈,各种关系盘根错节。
  不可能动用强硬的手段。
  除此之外,这帮人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在士林中有强大的影响力,稍不注意,就会闹得人心动荡。
  朝廷要固守京师,舆论方面必须要关注。
  大明朝读书人的地位很高。
  大多数的百姓,对于这种大事的看法,都会受到周围读书人的影响。
  这些底层的士子,恰恰是翰林院能够影响到的。
  换而言之,通过在士林当中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翰林院能够影响民情民心。
  要稳定京师,他们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今天,朱祁钰必须彻底的打消他们心里的小九九,将整个朝局都拧成一股绳。
  这也是他所有计划当中的第一步!
  第30章 中场休息
  陈循的话,得到了在场许多大臣的认同,当下便有不少人出来附和。
  “确实,若些许金银,可以救回天子,我等自当竭力!”
  “天子乃社稷国本,纵然一时蒙难,我等也需保证天子安危”
  “陈学士之言有理,还是要顾虑贼虏羞怒之下,对天子不利。”
  要知道,在场的不止是有于谦这样的部院大臣,六科十三道,大理寺,通政司等各个衙门,都至少有一位掌事官出席。
  他们在朝廷当中,不受重视但是却不可或缺。
  官职不高,但是却是中坚力量。
  他们不像尚书侍郎们一样,忧心的是社稷江山。
  对于他们来说,官位的升迁,个人的前途,显然更加紧要。
  救回天子本就是大义所在,跟着喊喊也不会有事。
  若是真的因此而使得天子归京,那么自然有叙功之时。
  大佬们吃肉,他们也能跟着喝两口汤。
  朱祁钰瞥了一眼于谦,见他脸色沉郁,目光闪烁,几次想要开口,都没有说话。
  如今的于谦,还不是身负力挽天倾之功,名望实力都达到顶点的于少保。
  现在的他,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品大员,兵部侍郎而已。
  在朝局当中,算得上有些份量,但远远不到大佬的级别,甚至就连陈循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也要比他高一些。
  毕竟陈循身为翰林院学士,又入直内阁参赞机务,名望地位不容小觑。
  依着于谦的想法,瓦剌的要求是一个都不能答应的。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对方就会不断得寸进尺。
  而且朝野上下,必然会因为该让步到什么程度,而争论不休,进而失去坚定的抵抗之心,最终酿成大祸。
  但是如此一来,天子的安危必然会受到威胁。
  于谦只是秉性刚直,但不是傻子,这种场合,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他心里是清楚的。
  陈循的话,有理有据,又得到了在场许多大臣的附和,他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只会被人攻讦为包藏祸心,意图不轨。
  但是若是一言不发,任由陈循的提议通过,于谦又心有不甘。
  故而一向果敢的于谦,此刻罕见地有些难以决断。
  这个时候,朱祁钰说话了,不过他不是对着群臣说的,而是对金英说的。
  “金公公,来前本王听说,太后娘娘召了喜宁和岳谦觐见,如今二人可是出宫去了?”
  朱祁钰没有刻意的压低声音,所以在场的一众大臣都听见了。
  听见之后,原本的议论声也渐渐停了下来。
  喜宁和岳谦这两个名字,对于在场的大臣们来说,虽然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所幸老大人们的记忆力还不错。
  刚刚军报里头刚刚提过这两个人的名字,此刻他们还不至于就忘了。
  这二人似乎就是被虏贼派来,勒索金珠财帛的人。
  嗯,虽然名义上,是天子派过来取用金银,“赏赐”也先的,但是老大人们心里自动转换成了更符合实际的说法。
  眼下的京城里头,要说最关心天子的状况的,非宫中的太后娘娘莫属,故而这两个人被送进京城,太后娘娘是必定要召见的,这很正常。
  在场的众大臣关心的是
  太后娘娘会如何处置此事?
  “回王爷,是。”
  金英不知道朱祁钰这么问的用意,但是想来,和刚刚殿中出现的分歧有关,故而他回答起来十分谨慎,道。
  “不过内臣一直在集义殿中随王爷议事,具体情形如何,内臣并不清楚。”
  这明显是推托之词,朱祁钰虽然一直在王府当中,但他派成敬一直盯着宫里的动向。
  出门之前,成敬已经对朱祁钰说了,在他进宫之前,喜宁和岳谦等人,就已经带着一大堆东西出城去了。
  不过朱祁钰也没有揪着金英不放,而是道。
  “既然金公公不清楚,那也无妨,兴安,遣人去慈宁宫问问,喜宁和岳谦如今身在何处?”
  兴安领命下去。
  朱祁钰又转过头来,对众大臣说。
  “诸位大臣,如今议事已久,本王有些疲累,不如歇息片刻,待宫中有了回信,再继续商议如何?”
  这番非正式的朝会,持续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时辰了,众人亦感到有些疲累。
  再加上今夜各种各样令人震撼的消息,层出不叠,老大人们根本来不及细细思量,的确需要些时间,来整理思绪。
  因此对于朱祁钰的提议,自然是拱手称是。
  接下来,朱祁钰命随侍的宫女内侍,上了些备好的茶点,随即便回后殿去了。
  主事人走了,大臣们也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的讨论着。
  慈宁宫虽然在皇城西侧,但是也不算很远。
  过了大约半炷香的时间。
  兴安带着人回到了集义殿,不过他也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跟着他一起过来的,还有慈宁宫的总管太监,李永昌。
  于是,朱祁钰便也重新回到了前殿。
  待众大臣都坐定,金英将方才发生的事情,简单对李永昌说了几句,朱祁钰才开口问道。
  “事情始末,李公公想必已经知晓,不知今日圣母召见喜宁和岳谦二人,可有什么有用的消息?圣驾是否安好?如今二人身在何处?”
  李永昌这回过来,自是奉了孙太后的令,来向一干大臣通报情况的。
  不过虽然他是慈宁宫的总管太监,但是平素也甚少参与这样类似朝会的场合。
  面对着殿内的一干朝廷重臣,李永昌并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斟酌了片刻,方才答道。
  “回王爷,圣母确实召见了喜宁和岳谦,那二人手里持着皇爷的随身令牌,身份应当是不假的。”
  李永昌开口,并没有先回答朱祁钰的问题,而是先确认了喜宁和岳谦的身份,紧接着道。
  “据二人所说,圣驾如今安好,虏贼虽心有不臣,然畏我大明天威,对皇上依旧之礼甚恭,贼酋也先入见皇上之时,亦执臣子之礼。”
  也先这次出兵,名义上并非反叛,而是对大明朝廷拒绝赏赐其朝贡回赠的数额庞大的金银财帛不满,所以面对大明的皇帝,执臣子礼节,倒也正常。
  当然,这一点是不是真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如今安好,这才是最关键的消息。
  当下便有大臣出列,开口问道。
  “既然如此,那二人可曾有言,圣驾周围随侍人等多少?位于何处?也先派了多少人马,驻守在圣驾周围?这二人现在又在何处?”
  第31章 此地无银
  这个问题,也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想知道的。
  所以,虽然打断了李永昌的叙述,但是朱祁钰也没有阻止,而是示意李永昌回答。
  李永昌依旧是斟字酌句,片刻后方道。
  “不瞒诸位大人,这几个问题,圣母亦曾垂询。”
  “据二人所言,皇上被奉于中军大帐之旁,身边跟随者惟锦衣卫校尉袁彬一人,四周守备森严,二人不曾随侍在旁,只出使之日在贼虏看守之下,见过皇上一面,因而并不知晓详细情况。”
  这番话说了等于没说。
  不过不能说完全没用,至少,在场的群臣都知道了,也先对于这个大明皇帝,看的还是很重要的。
  不仅放在中军大帐的旁边,就地看守,而且还派了重兵把守。
  如此一来,想要出兵营救天子,只怕是难了
  在场的众臣听了之后,没人继续再问,也没有人开口说话。
  不过朱祁钰听了之后,却略皱了皱眉。
  倒不是李永昌答的不对,而是他觉得,李永昌有意在回避些什么。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