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

  是《凤鸣关》,祝玉生当年一曲成名的戏,讲的是赵云为先锋赴凤鸣关斩五将。
  章回安心里一直有愧,常午夜梦回,重归师父惨死那日,他不自觉哆嗦起来,不知是吓得还是冷得,双脚落到床下,鞋都忘记趿,看向四周,并无人影:“小师妹,你出来。”
  “宝刀一举狗命丧,无知匹夫丧疆场。眼前若有诸葛亮,管叫他含羞带愧脸无光。”3
  四面八方都是她的声音。
  “你出来。”章回安汗流浃背,“别装神弄鬼。”
  忽然,冷风从脊背涌上,一道清幽的声音出现在身后:“师哥。”
  章回安回头,猝不及防被塞入口一个冰凉的东西,紧接着,一阵剧痛,他往后退去,捂住鲜血淋漓的嘴巴跌坐在地上,看向身前的黑影。
  邬长筠手里拿把剪子,生生将他的舌头剪了下来。
  章回安说不出话,痛得趴在地上哀嚎,手不断捶地。
  邬长筠坐到茶桌边,将剪子放在桌上:“师哥,好久不见,你还真是在哪都混得风生水起。”
  章回安低嚎着,嘴唇直颤。
  邬长筠提起茶壶,用里头的茶水冲去手指上的血,慢悠悠道:“要不是你给日本人唱戏,师父也不会去大闹,他什么脾气,你还不知道吗?师父平生可是最厌恶日本人。”
  她冲净了血,又将茶壶放在桌上,手搁桌布上擦擦:“这些年师父一直骂我是没出息的东西,不停地在我耳边念叨你有多好、多优秀,多令人自豪。你怎么能当汉奸呢?谁当汉奸,你都不能,你可是他的骄傲,他最得意的徒弟啊。”
  章回安抬起头看她,泪眼汪汪。
  “该死的是你才是,他被吊在城墙两月,你是烂了心窝了,还能在这高枕无忧。你这舌头和嗓子,不要也罢。”邬长筠这才朝他看过去,与人对视,“我就替师父,收了你十七年功。”
  章回安说不出话,用手蘸血在地上写字。
  邬长筠一点也不想知道他想表达什么,起身走到他身边,用脚抹了地上的“我”字,又踩向他衣袖,拭去鞋底的血迹。
  章回安想拉她裤脚,邬长筠退后一步,避了过去,面无表情地俯视他:
  “今天夜里,著名武生章回安良心发现,惭愧恩师,誓再不登台唱戏,自行咬断口舌以明志。我们师兄妹相聚的事,如果有第三个人知道,下次,被割的就是你儿子。”
  ……
  邬长筠在旅馆睡了一天。
  傍晚,师姐买了饭菜回来,神色凝重地同她说:“今早师哥上吊死了,被发现的时候人都凉了。”
  邬长筠淡定地吃饭:“嗯。”
  师姐只觉得毛骨悚然:“是你动的手?再错也罪不至死啊,毕竟同门多年,师哥也——”
  邬长筠掀起眼皮看她。
  师姐咽了下半句话,乖乖坐到桌侧:“他该死。”
  邬长筠继续吃饭:“我只割了他舌头而已,没用的东西,这点事都扛不住。”
  师姐却更怵了。
  这小师妹……太狠了。
  师哥虽误入歧途,但同师父一样爱戏如命,余生再也唱不了戏,成了个残疾,简直生不如死,如此,倒也是解脱。
  邬长筠睨她一眼:“心疼啊?”
  师姐赶紧摇头:“谁让他做汉奸,唱鬼子戏。”
  邬长筠眸光微垂,落在她的唇上。
  师姐感觉到她的视线,立马捂住嘴巴:“我什么都不会说,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一损俱损。”
  邬长筠见她胆战心惊的模样,勾了下唇角:“师姐待我好,我都记着呢,要是有人敢动师姐,我也叫他血债血偿。”
  师姐这才放心,还略有些感动,小师妹虽狠辣,但还是念旧情的,她拿起馒头吃起来:“对了,佐藤三郎现在不在中国,上个月回东京了。”
  邬长筠拿筷子的手顿一下,随即又淡然夹菜:“知道了。”
  外面一阵喧闹,敲锣打鼓,还有歌声。
  邬长筠往窗口看去:“在庆祝什么?”
  “日军拿下南京了,军队和日本侨民都在庆祝。”
  邬长筠沉默了。
  半晌,她才回过神,自言自语道:“都十三号了。”
  “是的。”师姐满面愁云,“南京好歹是首都,才守了不到半个月。”
  沪江坚守三个月还是败了,现在连南京都没了。
  看来还是得抓紧时间,早去早回。
  师姐又问:“你什么时候回法国?”
  “不知道。”
  “那接下来呢?在中国待一阵吗?”
  “不待,我去日本。”
  “去日本干什么?”
  “报仇。”
  师姐哑口无言,良久,才劝道:“长筠,算了,别去。”
  邬长筠冷冷盯她:“你怕死就闭嘴,我不想骂你。”
  师姐无奈地噎声,啃了两口馒头:“那你什么时候去?”
  “我要先送师父回老家。”
  “晏州?”
  “嗯。”
  “不和师娘合葬在北平吗?”
  “师父飘摇在外几十年,常念叨着落叶归根,死后要埋去老家的山上,看满山的枫叶。”邬长筠心里一阵酸楚,“没能见师父最后一面,我想再陪他走上一程,带他回老家看看。”
  师姐眉心紧蹙:“这么远,我怕是去不了了。”
  邬长筠见她遗憾又失落的表情,柔上几分:“回天津去吧,不开心就踹了那老头,女人并非只能靠男人而活,找个普通工作,哪怕日子拮据些,起码有尊严地活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跟我说。”
  师姐有些动容:“谢谢你。”
  邬长筠将菜往她面前推些:“吃饭吧,师姐。”
  “欸。”
  ……
  北平不宜久留,当晚她便和师姐出城,分道扬镳。
  行至镇江,看报纸得知日本人正在攻打晏州,现在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为了安全考虑,邬长筠决定暂时不过去,顺路回一趟沪江。
  城里城外,面目全非。
  邬长筠坐在车上,看着残桓破壁和流离失所的人们,恍如隔世。
  街道被炸得几乎快认不出了,邬长筠找到红春戏院,没被炸毁,只损了一角。
  她走进去,与一群难民面面相觑,有老人、孩子、女人,和几个残废的男人。
  沪江打了三个月,能上战场的都上了,大到五六十,小到十二三。如今的幸存者,都是从地狱里走过一遭的。
  她看一圈,这里没有自己认识的人,便离开了。
  如今,只有租界是完好的,街道上照样挤了很多难民,在这天寒地冻的十二月,席地而睡,互相取暖。
  她回到从前租的公寓里,之前交了一年的租金,还有几个月到期,当时走得急,也没与房东打声招呼。这里倒是干净整洁,与离开时没有什么区别。
  她将师父的骨灰盒放至高处,去卫生间梳洗一番。
  舟车劳顿,累得很,邬长筠睡了两小时,晚上才联系林生玉。如果没有离开或是死的话,这个点,人应该在家。
  果然,电话接通了。
  听到她的声音,林生玉很是震惊,当即就赶过来找她。
  邬长筠请她去吃饭,喝了几杯。
  林生玉问:“以后什么打算,还去法国吗?”
  “回。”
  “那边生活怎么样?课业还顺利吗?”
  “还好,不是很难。”
  “有没有认识什么新朋友?”
  邬长筠懂她意思:“交了个男朋友。”
  “真的假的?同学?。”
  “学长,大一岁。”
  “长什么样?有没有照片?”
  “没有,长相过得去。”
  “家里干什么的?”
  “做生意,具体做什么不清楚。”
  “当地人吗?”
  “不是,中国人。”
  “中国人好,”林生玉感叹一番,“没想到铁树开花了,尽情享受恋爱的滋味吧。”
  没什么滋味。
  邬长筠喝了口酒,淡淡道:“我跟他提了分手,但还没完全了断。”
  “为什么?”
  “不喜欢,没感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