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

  尤腊也不想就这样回去,可是他不是傻子,人家船只又高又大又多,还有火炮对着自己,不回去还能咋滴?
  大明!
  这个国度不是在遥远的北方,在海的那一面吗?怎么会派遣如此多船只来这里?
  尤腊心中有些不安,连忙带人返回旧港,上了岸,匆匆去找大将乌璐汇报这个要人命的情报。
  施进卿上郑和的座船,与郑伯等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等几个男人哭好了之后,施进卿才带人郑重地跪在郑和面前。
  “三佛齐施进卿,代国王梁道明,请求大明水师助力三佛齐复国,重夺旧港!”
  施进卿猛地叩头,声音沉闷。
  郑和、朱能、张玉等人看着施进卿,并不言语。
  郑伯见状,也带使臣跪在一旁。
  一群人沉重的请求,让郑和陷入了为难的境地,答应他们,极有可能会让大明卷入与满者伯夷国的冲突之中,未来事态如何,谁都说不清楚。
  可不答应他们,且不说无法收回三佛齐的土地,虚与委蛇的话,三佛齐的人心也将丧失。
  郑和看了一眼张玉,张玉凝重地点了点头。
  无路可绕的时候,就应该有披荆斩棘的勇气,直接开出一条路来,哪怕是面对的是山,是海!
  郑和起身,安排李兴搀起施进卿,肃然道:“三佛齐国王梁道明献国书于大明皇帝,大明皇帝已然应允,将三佛齐并入大明,虽然诏书尚未颁布于三佛齐,但大明说话是算数的,施进卿,郑伯,你们也是大明的子民,是大明的人!”
  施进卿、郑伯等人看着郑和,眼神中充满了希望与渴盼。
  郑和继续说道:“既然你们是大明子民,既然三佛齐是大明国土,那我们便是一家人,应同仇敌忾,共护大明疆土!这件事,大明管了!”
  管!
  这是郑和的决断。
  郑和目光坚定,意志决绝。
  对还是错?
  郑和已无法仔细思量,只清楚一点,大明需要三佛齐,需要旧港,需要这一片海域与海道!
  瞄准结果出发,错也是对!
  “施将军,早就听闻你乃是三佛齐数一数二的人物,如今三佛齐情况如何,我们该如何应对,还需先明了而后决断,还请你仔细说说清楚。”
  郑和请道。
  施进卿连忙伸出手,请道:“副总兵大人请,三佛齐虽被满者伯夷占据,然梁公手中依旧还有一批精锐,还有一些被打散的军士,一旦收拢起来,应有一万余……”
  在这一刻,施进卿没有再说国王,而是转用梁公。
  在旧港外海上起风的时候,北方草原之上吹起了一阵阵寒风。
  浩荡的商队沿着鄂尔浑河北上,找寻着蒙古主力。
  侯西域指了指前面空无一人的马匹,对身旁的常千里说道:“常百业的骑术很不错啊,这才多久,竟可以熟练地藏身于马肚之下,这可是精良骑兵才可做到的事。”
  常千里怨恨地看了一眼侯西域,道:“你再给他灌输奇怪的想法,回到大明后,我便用尽一切办法,毁掉侯家。”
  侯西域哈哈大笑起来,不介意常千里的威胁,道:“这孩子有悟性,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担心什么?让我说,常家能不能兴盛,还需要看百业。”
  常千里看了一眼出现在马背之上的常百业,低声道:“我再说一次,常家需要的是纯碎的商人!”
  侯西域摆了摆手,不想再议论这个话题,转而说道:“按照得到的消息,此处距离蒙古大汗所在地已是不远,用不了两日便会抵达,你可做好准备了?”
  “有什么可准备的?这一路之上,我们打发的蒙古贵族还少吗?”
  常千里不屑地说道。
  侯西域摇了摇头,道:“你应该听说过买的里八剌这个人吧?”
  常千里深深看了一眼侯西域,他此问,必不是说买的里八剌是尼古埒苏克齐汗,而是另有深意。
  “你是说,他很可能是大明送回的那一位俘虏?”
  常千里询问道。
  侯西域微微点头,道:“洪武三年,大明军队破袭应昌,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之子买的里八剌被俘,太祖将其封为崇礼侯。洪武七年,太祖试图缓解大明与北元矛盾,将已继承汗位爱猷识理达腊之子,即买的里八剌送回北元。”
  “在爱猷识理达腊死后,其弟脱古思帖木儿继承汗位。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领大军于捕鱼儿海击灭北元主力,脱古思帖木儿逃走,后被也速迭儿所杀。也速迭儿称汗位,传至恩克,恩克死于内乱,当时是洪武二十七年。”
  “蒙古各部落虽然依旧维持着表面上的统一,但却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分裂。为了避免彻底瓦解,削弱实力,被大明分而歼灭,瓦剌蒙古与东蒙古正统之间达成妥协,选择拥立买的里八剌为大汗,至此,蒙古大汗之位,从阿里不哥后裔手中被夺走,忽必烈后裔再次坐在大汗之位上。”
  常千里看着侯西域,有些不解地问道:“你说得这些我都清楚,这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侯西域叹了一口气,道:“常兄,纯碎的商人是要不得的,我们需要把握人心,把握这些人怎么想的。你应该听闻了,买的里八剌虽继承了汗位,但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给黄金家族带来半点荣耀,他是一个德行很差,好色且暴戾的大汗。”
  常千里看了看周围之人,将冷冷的手抄在袖子里,哈了一口气,道:“我们只是商人,可没什么美女子,买的里八剌再好色,也好不到我们身上来。至于暴戾,他再不懂是非,也应该清楚一点,斩绝大商队,蒙古各部落将面临再无商人的困境。侯兄,你到底在担忧什么?”
  侯西域凝重地看着常千里,缓缓说道:“你知道哈尔古楚克都古楞特穆尔鸿台吉吧?”
  常千里微微眯起眼,道:“买的里八剌的长子哈尔古楚克鸿台吉谁不知道?”
  侯西域拉了拉常千里的胳膊,低声道:“没错,就是他,他娶了鄂勒哲依图鸿郭斡妣吉。”
  常千里挣开侯西域,不耐烦地说道:“一个女子而已,你到底要说什么?”
  侯西域眼神中透着几分担忧,意味深长地说道:“妣吉可是蒙古第一美女子啊,你说,买的里八剌如此好色,会不会夺走儿媳妣吉……”
  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昭君、大乔与收继婚
  买的里八剌会夺走儿媳?
  常千里皱了皱眉头,看着侯西域,摇头道:“应该不会吧,虽然蒙古部落中盛行收继婚,可妣吉毕竟是买的里八剌的儿媳,若真如此,岂不是乱了套?”
  侯西域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目光坚定地说道:“常兄,我们此时来这里,或许是天赐良机。你说,若在我们的助力之下,蒙古部落四分五裂,纷乱加剧,朝廷会不会松一松我们脖子上的枷锁,让商人的地位提升一二?”
  “你想要什么?”
  常千里心头一沉,似有千钧之重,压迫而来。
  侯西域阴冷一笑,虚握拳头,道:“乱元!”
  常千里瞳孔猛地放大,惊讶地看着侯西域,这个家伙明明是商人,此时竟想要投机于政治,若押错了宝,那这一支商队所有人,都将葬送在这里。
  “你知道后果吧?”
  常千里冷冷问道。
  侯西域凝重地点了点头,严肃地说道:“不成功,全死。成功,晋商有未来。”
  “几成把握?”
  常千里沉默了稍许,终问出来。
  侯西域伸出了两根手指,看向远处的山丘。
  常千里没有再说话,而是迎着冷风前进着。
  对于蒙古部落而言,他们并不遵循一夫一妻制,他们的婚姻制度是收继婚。收继婚亦所谓的“转房”,是丧夫妇女的家族内婚,“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收继婚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异辈收继。如子收庶母、叔伯母,多为晚辈娶女性长辈。其二,同辈收继,即弟收兄妻。
  以纲常伦理来看,儿子娶后妈、弟弟取嫂子,这是无法被汉族人认可与承认的“乱伦”,是畜生行径。
  可在指责这些之前,不能只顾着尺度太大的问题,还需要保持几分理智。
  很多人或许瞪大眼,绝对不相信收继婚的存在,或是第一次听说,实则不然,无论你见识多少,你绝对知道几个收继婚的家伙。
  其实,收继婚存在的历史很长,主要存在于少数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之中,甚至在汉族之中,也存在过收继婚。
  别先忙着摸砖头,寄刀片,就说几个大家熟悉的人。
  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无人不晓吧?
  在西汉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汉朝拜,并提出和亲。汉元帝同意,将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
  后来,呼韩邪死了,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王昭君“从胡俗”,即按照收继婚,改嫁呼韩邪的弟弟复株累若鞮。而在复株累若鞮死后,王昭君再改嫁于搜谐若鞮。
  你不能说王昭君不检点,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兴盛的便是这种收继婚习俗。
  再说一个,三国时期的大乔。
  大乔为孙策之妻,孙策死后,大乔何去何从,为人注目。
  在嘉靖版《三国演义》中,直言孙策死时,召妻子大乔嘱托后事,并在后文中,借曹操之口言“昔日乔公与吾至契, 将二女以侍吾。吾视之皆有国色。不料被孙权、周瑜所娶。”
  也就是说,孙策死了之后,大乔转嫁给了孙权。
  这是否属实很难说,但在元、明时期,民间就是这样认为的。
  如在元初高文秀所撰杂剧《周瑜谒鲁肃》中,就接写了“孙权娶大乔”,元明间无名氏杂剧《周公瑾得志娶小乔》头折还演孙权“下财礼娶大乔做夫人。”
  收继婚的出现与存在,有着很多因素。
  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男性虽从事高危的狩猎、战争活动,但其死亡率只能说是十分之三四,可对于适龄产妇而言,其死亡率却高达十分之四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为了族群延续,他们不允许妇女成为“守节寡妇”,而需要妇女再嫁,以“生育”更多儿女。
  再者,少数民族的女性并没有什么地位,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女子就是牛马一样的“财产”,既然这个女人嫁了过来,那她就是整个家族的财产。
  虽然她丈夫死了,值得同情,但家族财产再分割,还轮不到外人说话。
  外嫁?
  那不是财产流失?
  谁愿意拱手送出自家财产?
  换一句话说,如果游牧民族遵循的是中原的“伦理纲常”,那这些游牧民族,极有可能早就灭绝了,根本无法动不动就成为一个大族群,威胁中原。
  在元主中原的时候,曾在汉族之中推行过“收继婚”,但这种理念与儒家伦理有着尖锐的矛盾与冲突,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只在小范围内存在。
  这也可以理解,汉人都习惯了礼仪约束,有着基本的伦理道德,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人那么熟,怎么能下手?
  加上元代时期,儒家学说盛行,尤其是程朱理学主张伦理,不遵循伦理的,便是“异族”,为了证明自己是汉族人,也不能做出收继之事。
  在元汉化的过程中,元廷甚至颁布过法令,禁止收继婚,嗯,对象只限于汉族,对于蒙古民族并不作限制。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很正派,听闻有如此之事,直接下令禁绝收继婚,谁敢触犯,处罚方式很简单,就一个字:
  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