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沈德源在取名一事上是真的没有什么天赋,好在“字”不是瞎取的,一般都是从“名”而来的。边静玉名唤静玉。安详、娴雅、肃穆曰静。玉,石之美者,又说君子比德如玉。这两个字的寓意都很不错。
  静字取安,玉字取石,沈德源本想给边静玉取字安石,但这重了前朝一位知名大儒的字。沈德源把自己关在书房想了一夜,想得头发都稀疏了不少,最后摒弃了静字,只从玉字来取字。有些取名废虽然是取名废,但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是取名废,沈德源颇为自得地说:“石之美者,便叫你石美吧。”
  嗯,从此以后边静玉就是边石美了。
  姚和风偷偷擦了擦自己额角不存在的冷汗,还好他已经取过字了。
  边静玉自己却不觉得怎么样,只要沈德源能够为他取字,小迷弟就非常开心了。他长兄边嘉玉字良美,是国子监里的一位先生取的。两兄弟的字都有些相似呢。石美也好,反正边静玉心里挺美的。
  安平侯府中出了一位状元,家里肯定要宴请庆祝。鲁氏怀孕了,正巧边慈和边雅都已经是大姑娘了,就把这事儿交给了她们来办,也好叫她们能够在人前露一露面。若是有某家的主母因此瞧上了边慈,能成就一门亲事,这就是极好的了。当然,为了避免她们出错,坏了边静玉的好事,也丢了安平侯府的脸面,鲁氏不仅叫有经验的老嬷嬷们不错眼地盯着,她自己虽怀孕辛苦,每日仍要做个总揽。
  宴请那日,桌子差点摆不下。边家的亲朋好友,边静玉的同窗、他在本科进士中新交到的朋友,边家曾经断得差不多的但最近这一两年又重新捡起来的老亲……客人太多,桌子都摆到花园里去了。
  温阁老这些年虽没有和边静玉深入交往过,但每逢边家有喜事,温家都会备一份礼,这次边静玉中了状元,温家的礼自然也送到了。在场的宾客们不由感慨了一回。没过多久,宫里又来人了,十四皇子和十一公主竟然亲临了边家。边家人急忙招待从宫来出来的贵人,宾客们忍不住再感慨了一回。
  这都罢了。温家虽然备了礼物,但温阁老却没有亲临;十四皇子虽然亲临了,但他年岁还小,和炙手可热的几位年长的皇子们比起来,这样一位小皇子并不能代表什么。所以,大家虽羡慕边家,倒也没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但是,正要开宴时,汪彭泽来了!汪彭泽是谁?他是九门提督汪海的次子!
  边家什么时候和汪家认识了?汪家可是显武帝的心腹!
  不说宾客们在心里嘀咕,就是边家人也纷纷摸不着头脑。他们从没有接触过汪家人,也没有给汪家下过帖子!姚和风勾着边静玉的脖子说:“不要多想了,他们定是被状元郎的风采倾倒了,这时候上门是为着庆祝,肯定不是来闹事的。”说这话的时候,姚和风肯定想不到,其实汪彭泽是为了他来的。
  原来,永乐郡主私底下调查姚和风的事被大长公主知道了。大长公主还以为永乐郡主看上了姚和风。作为一个休了一任驸马又杀过一任驸马最后下嫁给贴身侍卫的彪悍公主,大长公主并不觉得永乐郡主主动看上一位男子有什么不好的。不过,出于长辈对小辈的关心,她还是要调查下那人的人品。
  这事被托付给了九门提督的夫人安氏,安氏就让自己的次子主动来结交姚和风了。安氏对边静玉和沈怡印象极深,她很喜欢这二人的品性,便有意让自己孩子接触到这样的人。汪彭泽得了自己母亲的指点,一面是真心想要结交边静玉这位新科状元,一面也是通过边静玉自然而然地与姚和风相识。
  一整天热热闹闹的,到了傍晚时分,边家人才把众多宾客送走。
  鲁舅舅却留了下来。他对于边静玉向来不吝啬,今日送了好些礼物,其中有一样是如意果,也就是西红柿。鲁舅舅命底下的人研究了好些日子,对西红柿已经了解得七七八八了。这东西若推广开,大家的餐桌上又多了一种食物,也是一份不大不小的功劳。除了西红柿,鲁舅舅还有别的事情要说。
  鲁舅舅其实不太喜欢在安平侯府留宿,因为他总看安平侯不顺眼,他喜欢时不时接边静玉去鲁家住几日。但这次的事情实在太重要了。鲁舅舅就借口喝多了酒在边家住了下来,也好和边静玉长谈。
  “你和沈二说的晒盐法……已经成功出盐了,工人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个方法。”鲁舅舅捧着肉乎乎的肚子说,“有个老渔人弄出了一种卤,晒盐时往里头加,能加快出盐的速度。饶是如此,晒盐法也不如烧盐法出盐快。不过,不用伐木砍柴,也不用烧炭,只要有盐田就能出盐,制盐成本大大降低了……出盐慢也没什么,反正海边的土地多的是,只要多开垦一些盐田出来,出盐量自然就上去了。”
  边静玉的眼中露出了惊喜的光芒,道:“竟然真的成了!”
  鲁舅舅笑着点头:“成了!”
  “辛苦舅舅了。”边静玉强抑着内心的激动。
  鲁舅舅摇了摇头。为外甥做事,就算白忙乎一场,都不能说辛苦,更何况这是一份天大的功劳!
  “我明日把沈伯父和沈怡请来,这事还需我们好好合计一番。”边静玉说。
  鲁舅舅自然无有不应。他说到底只是个商人而已,手里有钱却无势,要不然当初鲁家也不会把姑娘嫁到没落的安平伯府做继妻。那其实算是鲁家女能攀上的一门好亲了!鲁舅舅有野心,却不贪心。
  再说沈家,自从沈德源给边静玉取字石美后,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幼子是和边静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也可以提前取字了。沈怡身上已经有了爵位,出门交际的机会也不少,没有字到底不那么方便。
  沈德源便把沈怡叫到了书房,说起了取字一事。
  沈怡脸上露出了牙疼的表情,忙说自己还不急,暂且把这事押后了。怡,喜乐也,万一他爹这取名废想不开给他取字“喜儿”怎么办?于是,这一天晚上,沈怡毫无疑问地做了噩梦,梦里大雪纷飞。
  ————————
  过呀过个年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你爹我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我给我喜儿扎起来 嘿 扎起来
  第93章
  最近这些日子的事情太多了。边静玉忙着宴请。沈怡忙着督建房子。苏氏和鲁氏忙着商量孩子们成亲的事。沈德源忙着朝廷的公务。总之,大家都不得闲。不过,这种忙碌能够带给人一种充实感。
  边静玉派人去请沈家父子过门,沈德源白天不得闲,就披着夜幕上门了。
  沈德源直到这时才知道孩子们捣鼓出了晒盐法,并且晒盐法还取得成功了!他眉头一皱,道:“现在并不是什么好时机。”显武帝很明显要就赋税和土地的事对豪强们开刀了,根本腾不出心力忙别的。
  制盐成本高和运输成本高造成了如今盐贵的现状。晒盐法降低了制盐成本,似乎可以大大降低盐价,让更多的人吃得起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盐的定价掌握在朝廷手里,但朝廷不可能不考虑贩卖食盐这条利益链上的众多势力。如果朝廷贸然降价,那些大盐商及他们背后的势力肯定要乱上一乱。
  边、沈、鲁三家合力发现了晒盐法,此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这却触犯了贩卖食盐的利益链上的很多势力的利益。这些势力一旦合起来,他们三家肯定无力招架。若是皇上站在他们这一边,他们或许还能坚持一会儿,可皇上现在明显更重视赋税及土地改革一事。皇上既然对豪强开刀了,他不可能同时拉开两条战线,对盐商及盐商背后的势力肯定是安抚为主,到时候边、沈、鲁三家就倒霉了。
  纵观历史,忠良被陷害的事情还少么?
  这里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如今这种社会体制下,最底层的老百姓们掌握不了多少话语权,权利都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里。若是有人想要触犯这少部分人的利益,他必当寸步难行,且步步惊心。
  沈德源自然是个好官,可是他熟谙官场规则,从来都不是凭着热血上头就敢一往无前的愣头青。
  鲁舅舅被泼了一头的冷水,整个人迅速冷静下来了。他想了想,道:“晒盐田建在崇海湾,那儿本就是我们鲁家的渔场,渔场里的人都和我们鲁家签了契约。想要把晒盐一事彻底瞒下来,这并不难。”
  这事既然还不能上报,那就握在手里当个底牌。
  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沈怡立刻有了主意,道:“只要舅舅能将这事彻底瞒好,不如叫盐田继续制盐。制得的盐不能卖给本国的人,却可以卖往海外。”如此一来,鲁家靠着买盐就能够大赚一笔了。
  沈怡这话一出,大家心里便是一动。在场的人都不是什么愚忠的人,他们不觉得用上沈怡这个方法就对不住皇上,只是担心这里头的风险。这事一旦泄露了风声,他们的脑袋就不能待在脖子上了。
  边静玉说:“正所谓灯下黑,我们索性造个灯下黑,把造船出海这事直接告知给皇上。舅舅得了如意果,先前的玉米是从异国他乡传来的,如意果也是从异国他乡来的物种,怡弟找个时间把如意果献上去,再对皇上直言,只说想要造船去海外,为皇上寻找更多的可食用的物种。皇上肯定会答应的。”
  边静玉口中的“海外”,和遥远的美洲大陆没有关系,此时的人还不知道有美洲大陆呢,仅仅是指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范围里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时的航海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这一点了,并且已经有了相关的航海图,海上的风险大大降低。只要皇上答应了沈怡寻粮一说,那么他们的船就是奉旨出海了。至于这船到了海外后又到底做了什么,皇上哪能知道得一清二楚呢?他又没有千里眼、顺风耳!
  沈德源只觉得边静玉再次出乎他意料了。这孩子着实有些大胆!
  边静玉又说:“晒盐这事也可以告诉皇上。盐田那么大,若有人远远瞧见了,觉得这事稀奇,说不得就把事情泄露出去了……到时候若有人告我们图谋不轨,我们就无可辩驳了。所以,不如我们把这事当笑话先说给皇上听,只说晒盐的效率太低了,完全不能代替煮盐法!”他有些调皮地眨了下眼睛。
  鲁舅舅愣了一下,晒盐的效率确实比不上煮盐法,但怎么就是个笑话了呢?
  沈德源却立刻就明白了边静玉的意思,点了点头,说:“此法可行。”
  鲁舅舅虽慢了一拍,但他很快也想明白了,指着边静玉笑了起来:“你小子……还好你读书去了,若你跟着我做生意,脑子活络又有胆子,哪里还有我们的饭吃!”他这话虽是在赞扬边静玉,其实细究起来是有些失礼的。商人的地位远远不如读书人,更何况边静玉都已经高中状元了,鲁舅舅这话却把商人、读书人的地位同等了,若是边静玉没那么亲近鲁舅舅,他听到这话后难免会心生不满。好在边静玉完全不会介意,他从来没有瞧不起自己的母族。鲁舅舅这话在他听来,反而觉得就是一种认可。
  边静玉只抿着嘴唇笑,脸上的笑容与沈德源如出一辙。
  第二天,沈怡就以自己新诚伯的身份给显武帝上了请安折子。像他这种有爵位的人,过年过节时都要给皇上献请安折子,即使边缘化如安平侯,他也是要定期给皇上请安的。不过,皇上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看请安的折子呢?因此,像安平侯这样的,他们的请安折子到不了皇上的面前,一般在礼部挂个档,折子就被积压了。新诚伯却不一样,他圣眷正隆,请安折子肯定要叫皇上真正过一过眼的。
  沈怡按照请安折子的套路先说了一堆废话,反正就是各种拍皇上马屁,祝愿皇上洪福齐天等等,到了折子的最后,他才恭敬地提了一句,只说最近新得了一样东西,待皇上闲暇时就献给皇上赏玩。
  没过几天,皇上果然召见沈怡。沈怡就把盆栽的西红柿带到宫里去了。
  西红柿和玉米皆可使用,从营养价值来说,它们更是难分上下,但西红柿的政治价值是远远不如玉米的。玉米能让百姓填饱肚子,西红柿只是让餐桌上多一道菜而已。所以,如果这回献西红柿的是别的什么人,皇上估计见都不会见他。但因为献西红柿的是沈怡,倒叫人觉得沈怡果然蒙神眷顾了。
  沈怡说了一堆西红柿的药用价值,比如说能治疗牙龈出血等等。总之,若是西红柿被推广开,虽不能像玉米那样填饱肚子,也能叫民众强身健体。末了,他道:“这西红柿其实是皇商鲁家找到的。”
  沈怡把鲁家派人在各通商口寻找新粮种的事情细细说了,他没有说出红薯这两个字,只说若还有像玉米那样高产的粮食,就不会错过了。这端的是一片忠心啊!西红柿只是一个开始,绝不是结束。
  显武帝果然很高兴。
  沈怡趁机说出了想造船出海寻新粮种的事。
  此时出海是有很多风险的,近海处海匪猖獗,远海上波涛奇诡,像玉米那样高产的新粮种到底存不存在还不好说,但出海的风险却是无可避免的。鲁家为了沈怡说的一个可能性就出海了,他们得多看重沈怡啊!显武帝不知道鲁家想出海卖盐、做海上贸易,只按照常理推断,觉得鲁家肯定亏大了。
  沈怡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圣上英明,想必已经知道了微臣和边状元之间的亲事。现任的鲁家家主正是边状元的舅舅,他极为疼爱边状元,微臣便是被爱屋及乌的那只乌鸦吧!之前微臣突发奇想,想出了晒盐这个办法,觉得晒盐不必伐木烧炭,能降低不少成本,鲁舅舅就在自家的渔场试验了……”
  “哦?最后结果如何?”显武帝显然不觉得晒盐可行,这话只是随口一问而已。
  沈怡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唉,虽说晒盐确实能够出盐,但速度太慢了。需要连着曝晒好些日子,中途还不能下雨,才能勉强晒出一些盐来,实在是得不偿失啊!可见微臣先前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他把卤水一事瞒下了。若不往盐田里加入卤水,晒盐的效率确实非常非常低,不能取代煮盐法。
  显武帝果然没有把晒盐一事放在心上,道:“鲁商果然疼爱你们这些小辈,竟由得你们胡闹。”
  “为了这晒盐法,微臣连累得鲁舅舅亏了好些钱,现在都没脸见他了……”沈怡哀叹着说。
  正如边静玉推测的那样,显武帝果真把这事当个笑话听了。毕竟,按照常理来推断,晒盐法确实存在着诸多的缺陷。而这事既然已经为显武帝所知,那么边、沈、鲁三家所担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显武帝看着一盆红彤彤的如意果,见沈怡始终忠心耿耿——虽然他也觉得年轻人的很多想法太过异想天开了——心里对沈怡难得有了些真心的喜爱,道:“你怕是还没有取字?不如朕赐你一字吧。”
  沈怡连忙拜谢。皇上都说要给他取字了,他肯定不能拒绝,还不如欢天喜地应下来。
  显武帝沉思片刻,道:“你是个有福的……朕便唤你神佑吧。”
  若不是得天庇佑,怎么能发现新粮种呢?
  其实这字从文学的价值来看,也不能说取得多好,但总比沈怡噩梦中的“喜儿”要好,而且还是皇上赐的,这价值就不一样了。别的不说,只要沈家不造反,皇上这字差不多能保得沈怡一世平安了。
  沈怡再次拜谢皇恩。显武帝除了赐字,还有别的奖赏,连带着鲁家也有赏赐。
  沈怡入宫一回,满载而归。
  “神佑……神佑……”沈怡坐在回家的马车里,轻轻念着自己的字。忽然,他全身僵硬了。
  皇上取字时显然没有考虑到沈怡的姓氏,沈神佑三个字连起来念就像是“婶婶哟”一样。日后若有人提起沈怡,难免会说“那婶婶哟如何如何了”;而有友人当面叫着沈怡的字,听上去也像是“婶哟”……
  很好,从此以后,天下皆红薯了。(红薯唤边静玉小叔,叫边静玉媳妇小婶。虽男人成亲另有一套叫法,红薯其实应该叫沈怡小叔,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沈怡确实也算红薯的婶婶,没有错啊。)
  万万没想到,逃过了喜儿,却没逃过“婶婶哟”!
  第94章
  沈怡领着御赐之物回家了,其中有一柄玉如意,被沈德源供在了祖宗牌位面前。
  “神佑……”沈德源默念着皇上给次子赐的字,一时间没有发现这字里头的玄机,于是觉得这名字勉强过得去。沈大人这位名副其实的取名废嘴上不说,却忍不住在腹中诽谤,皇上真是个取名废啊!
  只因神佑、神护、神助、神保、佛佑、佛生、佛助、佛保等名字是此时人们常用的……小名。没错,这种庇护型的名字常用在小名里,和“狗子”、“屎蛋”等贱名一样,包含着长辈愿小辈平安的心意。
  皇上赐下这字,虽说确实包含着他的心意,仿佛真把沈怡当作是自家的讨喜的小辈了,但这字取得到底不够风雅。沈德源忍不住多念了几回:“神佑……神佑……神佑……”多念念,终觉得上口了。
  沈怡被这一声声“婶哟”叫得牙也疼来头也疼。很好,他爹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掉了两个辈分。
  等到全家人都叫了沈怡的字后,这家里就只有沈英和沈荷两个孩子的辈分是对的了。但也只有辈分是对的!沈怡好好一个当叔叔的怎么就成婶婶了呢?于是这天晚上沈怡做了场自己穿女装的噩梦。
  好在无人敢嘲笑皇上赐的字,哪怕日后有人发现了这名字读着不对劲,肯定没有人敢当着沈怡的面嘲笑他,并给他取一些不靠谱的外号。沈怡完全可以装作“婶婶哟”这种谐音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总归边、沈、鲁三家的谋划能顺利地展开了。
  他们把入海口设在了崇海湾,晒盐厂也建在那里,这样就能不动声色地把产出来的盐运出去了。有了皇上的默许,相关许可证很快就落实了,虽然出海的事是鲁家一力主持的,但他们这也算是奉旨出海了。不得不说,皇上这买卖做得太精明,他相当于是一分钱没掏,就有了一支出海寻粮的队伍。就算找不到新粮种,皇上也没亏,不用承担任何压力。要不是鲁家另有算计,这就是给皇上白干活。
  鲁家得了便宜还卖乖,做足了一副赔本赚吆喝的忠君爱国的样子。如此一来,皇上大约是有些过意不去吧,就给鲁家的家主赐了一个五品的虚职。鲁家不缺钱,反倒是缺些名声,这虚职赐得正好。
  出海寻粮的事是沈怡私底下和显武帝说的,并没有摆到明面上,见皇上忽然给了鲁家恩宠,大家还以为那是边静玉的功劳。也不怪人们会有这样的联想。朝考过后,边静玉以状元的身份被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这一点和以往的那些状元们并无不同。但除了这个官职,边静玉身上还兼了天子侍讲。
  其实朝廷中并没有单独列出侍讲这个职务,这都是以他官中之文学之士兼充的。侍讲被分做了翰林院侍讲、太子侍讲、天子侍讲等等,职责在于掌典、领奏章、勘对公文、掌读经史、释疑义、备顾问应对等等。一般情况下,什么人能兼侍讲这个职位呢?都是饱学之士,且在朝中有了一定的位置。
  除了边静玉这忽然冒出来的侍讲,以前的侍讲一职多由四五品官兼任。如此一来,自然显得他这从六品就兼了侍讲的年轻人格外不同了。而且,他兼的还是天子侍讲,皇上是可以时常招他面圣的。
  眼看着边家要蒸蒸日上了,大家闻风而动,一时间真有花花轿子人人抬之感。
  首先就有人瞄准了边静玉的亲事,但鲁氏和苏氏雷厉风行地把边静玉和沈怡的亲事彻底敲定了,两家按照古礼走了流程,又问天请了婚期,连成亲的日子都定好了。边静玉的状元府更是和沈怡的新诚伯府一块儿建的,因他们二人并没有特意封口,就有消息传出来说,两府被建得连成了一体。无需多久,大家就看清楚了,边静玉与沈怡二人既有父母之命,又是两情相悦,外人根本捡不到漏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