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

  其中就包括古罗马,那是一个十分辉煌的文明。
  所以他不止认识古罗马数字,还知道它们的演化史。
  更知道,一直到二零一五年的时候,意大利罗马才宣布,放弃使用罗马数字,将街道指示牌、官方文件改成意大利文写法。
  而数字的“0”,却不是起源于阿拉伯,而是起源于印度。
  当时跟着他们去的人里头,还有一位家里老伴儿是会计的,他就说,可是长见识了。
  吃饭的时候,还说起老伴儿的工作呢,说他看了一辈子,也算是半个会计了。
  把大家都逗笑了,后来他还跟那位老学者,探讨了一下记账的问题。
  要不然他也不会,再后来找到一些古代账本什么的,他就能看懂了。
  “原来是这样啊!”王珺恍然大悟:“这数字既然创造了,怎么还不创造全乎呢。”
  “谁知道呢。”温润将花果茶喝干净:“好了,吃过了宵夜,赶紧回去休息,明天一大早就要回去了,我让人做了大肉包子,路上吃吧,对了,还要带点零钱,路上遇到驿站也休息休息,给大家伙儿弄点好的吃一吃,回到大营里,就没什么好吃的了。”
  “哦。”王珺将东西收拾了一下,就出去了。
  温润关了门,却倚在门上,仰头看着天花板,上面是卷柏和苍松,这是他能用的花纹,心里想的却是:到底弯了没有啊?
  第165章 二月春耕忙
  不管弯了还是没弯,温润第二天还是要送走王珺的,王珺他们也带了一大堆的东西走的,其中衣服最多,吃的少见,因为天气转暖的关系,他们带吃的上路容易坏掉,只能最近几顿吃,其他的都要靠路边的驿站了。
  还有就是已经萌芽了的野菜。
  也能挖到一些,洗洗当菜吃。
  王珺在走的时候告诉温润:“我清明节回来祭祖。”
  “还能回来?”温润瞪大了眼睛:“你以前一年回来一趟都不容易,现在都快一个月回来一趟了。”
  “当了千户,就有资格随时出入营地,现在也没什么仗要打,自然是要勤快点回家,一旦有了事情,我又得一年回来一次了。”王珺道:“我经常回来,你不高兴?”
  “那倒不是。”温润摇头:“那你一路顺风。”
  “好。”王珺带人走了,头都没回,因为下个月还回来呢。
  温润也没什么分别的惆怅,他得赶紧在家安排春耕的事情:“家里的耕牛,可以在自家种好了田地之后,给佃户们用,尽量快点种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不起这个农时。”
  “知道了东家。”六个长工现在开始收拾农具,且要去翻地,然后耕种。
  家里的孩子们也要上半天课,回家忙半天。
  温润也忙呢,因为其他孩子可以上半天课,有几个却不行。
  这几个就是王珏和王瑾,隔壁的杨木,张家的张岭,刘家的刘大力,程家的程达。
  五个少年是温润特意留下来的,他们将紧急培训两年,然后去考秀才。
  故而他们五个什么都不用做,只管读书,别的不说,温润有信心让他们考中秀才。
  只要中了秀才,就是科举迈出去第一步啦。
  因而温润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纸砚,给他们一人三套,没事儿就写字抄书背课文,顺便练练字。
  抄写的书,正好给学弟学妹们用,也省得温润自己写了。
  这几个是温润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故而他去了三家人那里,跟他们说好了,孩子就不回家住了,就在私塾这里,培养好了以后或许能出个举人,甚至是进士及第,也未尝不可啊!
  温润亲自登门,这三家谁敢说个“不”字儿?都说孩子交给他放心,家里忙着种地呢。
  老王家按照惯例,给六个长工放了三天假,让他们回家忙活去,又让马夫跟车夫带着媳妇儿去帮隔壁的老杨家种地。
  温润跟王珺都是知恩图报的人,当年老杨两口子,可没少帮他们家的忙,现在日子好过了,当然要帮回去。
  老杨家三个儿子啊!
  就老杨两口子,种那么多地,每天累的躺炕上就睡。
  派人去搭把手,甚至连饭都包圆了,就为了让老杨两口子松快点儿,别那么下狠力气干活儿,年轻的时候不当一回事,年老都找上门来了。
  而且有了温润派人去帮忙,杨木这小子也能安心读书了,毕竟他家里两个弟弟也还小,他又是长子。
  正在读书的时候,听到外面一声惊雷,温润跟五个学生,一起转头看向了外面。
  天空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一阵雨丝飘了下来,地面上瞬间飘起了一层雾气,显得山间特别梦幻,仙境似的好看。
  温润突然念了一句:“春雨贵如油。”
  然后看了看他们五个。
  王珏第一个反应过来:“雷霆震人间。”
  这是要作诗的意思啊!
  王瑾还没想好,倒是杨木想好了:“苗裔破土出。”
  王瑾终于想好了:“清风拂面过。”
  刘大力想了想:“山间松雾新。”
  到了程达那里,他也想了半天,才想出来一句合适的:“老村人依旧。”
  温润念了一遍他们的诗:“春雨贵如油,雷霆震人间。苗裔破土出,清风拂面过。山间松雾新,老村人依旧。”
  五个人眼巴巴的看着他。
  “还行吧?最好的是王瑾堂弟跟刘大力的,最妙的是程达的那句。”温润点评了一下:“虽然二弟你的雷霆震人间更大气,但是一般这种描写春景的诗句,很少用雷霆,震,这样的大气词汇和字眼儿,除非是以物言志,但是你若是雷霆,都能震人间了,除非你是圣人,或者是青天,包青天,海瑞那种才可以。”
  “是!”五个少年还是太年轻太稚嫩了,这诗词一道上,他们才刚刚学会爬,连走都算不上。
  合辙押韵这种玩文字游戏的事情,他们还是不熟悉啊。
  温润叹了口气:“今天下了雨,想必明日野菜会冒出来更多,让家里人挖点野菜回来,咱们吃吃,春天吃野菜败火。”
  五个人愁眉苦脸:“哦,好的。”
  他们都不爱吃野菜,也就先生/哥夫爱吃。
  果然,中午的时候,就有金丝烙饼,肉丝炒笋丝,卷着鸡蛋酱吃,那味道好的咧。
  还有凉拌野菜,这个温润最爱了,卷在烙饼里,他能一口气吃一大张。
  而因为野菜这种东西并不抗饿,他甚至吃过了之后,溜达一圈儿就能回来睡个午觉,然后起来去上课,一点都不担心会撑着涨着。
  中午午饭前下了雨,午睡的时候,雨就小了,到了下午,虽然还是在下雨,只不过是毛毛雨了。
  “江南的雨啊,一直都是这么缠缠绵绵,温温柔柔的,不如北方的雨大气。”温润看着外面的雨,有些发呆,顺嘴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在他身边写字的两个弟弟闻言,王珏就问了:“哥夫看过北方的雨?”
  “那、那倒是没有。”温润赶紧回神,他前世倒是北方人,这一生一来就是南方人,只去过府城,连京城都没去过,如何去过北方?
  “那哥夫怎么知道北方的雨大?”王瑾好奇地看着他。
  “看书上写的,还有一些北方走商来这边做买卖,也听他们说过,北方的风雪大,雨水想必也大,只是不如咱们南方下的这么勤快。”温润笑了笑,勉强将这个问题糊弄过去,改成看他们俩写的字。
  写到太阳落山,温润就不让他们写了:“保护好眼睛,可不能成眯眯眼儿,那样的话,看男人还好,说眼神儿不好使,要是看女的还这样,容易被人当登徒子。”
  两个弟弟嘻嘻哈哈的笑了一番,这才回去洗漱躺在被窝里,听外面的风雨声入眠。
  温润也是如此,他睡前还想到了一首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天,他出门顿时就笑了:“这可真是一夜春风来,绿色满神州啊!”
  原来才刚刚冒出来一点叶芽的柳树,一夜之间,树枝上就挂满了新绿,原来还有点枯黄,现在是一点都看不到的大地,哎呦喂,这可真是天蓝如碧玺,地绿色上新!
  温润心情超级好,正好孩子们也来上课,上午就给大家讲了一段,然后叫他们写一段,下午回去干活的时候,也要背诵的,另外就是还要没事儿的时候,跟老卒们一起比划一下拳脚。
  老倪家跟老程家已经来谢过温润了,毕竟两家孩子现在算是出息了,哪怕在军中地位低,那也是六品官儿不是?
  现在两家除了种地,还要起房子。
  两个少年进了军中,就立了一功,就是清查账本的事情。
  然后自己用温润教他们的方式,另外立了账本,清点库存,写的清清楚楚的账本,让所有人都能一看就明白。
  并且谁来领取东西,都要登记在册,又留有底单以备查询等等,几日的功夫就把个大营后勤管理的井井有条。
  大帅赏了大将军赏,大将军赏了,董浩将军赏,将他们俩宝贝一样的放在后勤那里,不用出操,不用训练,更不用跑马什么的,不过俩人也不是来当少爷的,依照惯例上班之后,就跟大营里的人一样,出操,训练,甚至是骑马打仗,虽然在老卒这里训练时间短一些,可他们毕竟是老卒们训练出来的,行动上就带着军伍的痕迹,使得他们俩飞快的融入到了这帮人里,哪怕是个书记官,文办人员,也将他们俩视为自己人。
  两个人收到的赏赐,都带了回来,三五百两的银子,米面酒肉布匹等物,让两家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两个人还来老王家给温润磕头,送了他们这位恩师一份厚礼。
  是从赏赐里挑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俩人送的一模一样。
  一对二十两重的金锞子,两匹绸子两匹缎子,以及一担上好的宣纸。
  这是他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礼物了,温润收下了,这两个孩子出息了,他很高兴。
  如今两家人也要起新房子了。
  温润看着学生们也不再面有菜色,心里很是高兴。
  同时他们家的跨院也开始动工了,他自己设计的,一共是四座跨院,安顿这二十个老卒,并且知道他们身体不算好,就算现在看着健康,可暗伤无数,老了老了,都找上来了,故而要在房间里都盘上火炕,有可以烧的火墙,还要通风透气。
  温润忙的很,又单独要建一个宅子,拿了图纸去找张大爷,他需要盖房子就得先去县衙那里,办理一下房契和地契,这样的话,才算是符合手续。
  张大爷看他的图纸,一头雾水:“怎么是个单独的两进院子?你那宅子还不够大啊?”
  “这个不是家里用的,这是盖个单独的宅子出来,我打算去县城里请一位大夫回来,在咱们村儿开个药房。”温润道:“我发现咱们村儿的人,都跟神仙似的,不生病!”
  “瞎说什么呢?”张大爷苦笑了一下:“谁生的起病啊?看病开药都花钱的,咱们才吃了几天饱饭啊?就敢去药堂看病?都舍不得去,有个小毛病就硬挺过来,重一些的就自己搞点土方治一下,要是再严重的话,就得自己去采点药来吃了,实在不行了,才会去药堂看病……。”
  听的温润心都酸了:“我打算请个大夫来咱们村儿,开个药房,不管咋样,先解决这个问题,城里离咱们太远了,半天的路程,一个来回就要一天,人家还未必乐意来。”
  “是不会来,咱们这村里就没大夫来过。”张大爷听他这话,就告诉温润:“如果开了药房,人家不赚钱可咋办?”
  他们就这么点儿人,在这里开药房纯粹是赔钱呢。
  “我开药房,请大夫坐堂看病,最好是带着一家老小的那种,这样的话,可能妇科就有人看了,儿科也有了。”温润想的很好,希望找一个全科大夫。
  “那你花销可就大了。”张大爷觉得老王家真是蒸蒸日上了,这年年都盖新房子呢。
  “不怕,我供得起。”温润笑了笑,他的确是供的起,这年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他们家自打他成了举人,这日子过得呀,就没指望田里头那点出息过日子,从各家的走礼啊,赏赐啊,甚至是奖金,都比地里头的出息多,不过他还是觉得,地里的粮食最靠谱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